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66 大明的第一份专利

    颁发完奖状,朱植又对所有学生说了一些鼓励他们的话,说的他们眼含热泪以后,便离开了小院。

    这些学生本质是大明第一批受到新式教育的人,教育最后的结果好不好,朱植不敢打包票,但受到教育总比不受教育强,并且这些学生收到的教育与其他人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拿他们学的这一套去大明的其他地方,肯定会处处碰壁,这也在客观上保证了这些人必须在朱植的地盘做事,才会受到重视。

    而且他们是朱植从小养到大的,这些人从心理上,对朱植的亲近感会高,所以在朱植眼里,这些孩子未来还是相当可靠的伙伴。

    唯一遗憾的是,随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王府中除了朱植,其他人应该很难再教授他们,这会使得他们学习的进度变得迟缓。

    朱植在东番急需像他们这样的人才,若是影响了后续的人才培养计划,则会延缓东番的发展速度。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朱植思考了很久,才决定从外部招揽一些人才过来。

    朱植所知道的大明科学家全不是明初时代的人,所以对于招募谁也是一头雾水,他也只能把求贤令发布出去,主要的招募的人才范围是工技人才、算术人才、农学专家、天文专家、医学专家等。

    对于这份求贤令的撰写,朱植写的特别慎重,这类有本领的人,其脾气秉性肯定是大的,若是他们求财求官,最好的去处肯定是朝廷,而不是福建东番,所以朱植能招募的,也就只有那些不愿意当官的人才。

    朱植也不可能学着刘备,去三顾茅庐,所以他能做的只有把求贤令写的真切一些,实的事情要说,虚的理想也要说。

    朱植在求贤令上,主要写了三点。

    第一,特地说明这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这些技术在一些朝廷人的眼里,就是奇技淫巧,所以才导致这些游散在外的人不愿意出仕,而朱植特别强调这一点,就是为了打消这些人的疑虑,让他们认为来到自己这里会受到重视。

    第二,讲述培养科学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

    朱植在求贤令上说,想要开发南方,光靠德行教化是一定不够的,还要培养出更多特殊能力的人才。如果这些人不愿意进王府出仕当差,那朱植可以出资,建立一所综合性学堂,他们到来之后,可以到学堂里教书,并且这所学堂里的所有开销,全部由王府支出。

    第三,专门用一些篇幅介绍工具的重要性。

    这些科学人才比谁都明白,工具的重要性,他们在进行各种研究时,肯定会遇上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没有专业工具而无法解决。

    朱植在求贤令中举了几个特别的例子,一是产夹,二是温度计,三是卷尺,四是凹凸镜,这些工具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产夹,其他的可以说各行各业都能运用到。

    朱植只说了这些工具的作用,并没有说这些工具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为了留个悬念,用来吸引这些人才前来福建的欲望。

    求贤令的最后,朱植也特别说了,只要有真才实学,来到福建后,朱植会报销他们一路上的开销,愿意留下的,朱植非常欢迎,现状不符合他们心中愿景的,也可以离开,朱植不会做阻拦,同时还会发放盘缠送他们回去。

    他绞尽脑汁,甄字逐句写了许久,才停住笔,叫来张浩海,道:“张长史,找人把这篇文章抄录千份,全数盖上王府大印,送到东南商会,告知所有商人,将信中消息尽可能的往更远的地区扩散。”

    张浩海接过纸张大致浏览一遍,道:“好的殿下,不过光是指望那些商人,传播效率应该会大打折扣吧,用不用知会各地的官府?”

    朱植摇了摇头,道:“此事乃是王府私事,就不劳那些官府老爷出面了。”

    他很清楚自己的招募对象,若是劳驾官府出面,消息的传播效率肯定更好,但实际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毕竟这些专业人才本身就对官府有所抵制。

    朱植也不做什么预期,假如此消息发布以后,能有十几个有能力的人来,他就已经有所满足了。

    并且朱植现在已经有意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特意把自己与大明官府做切割,现在距离朱允炆上位也不要几年,在这几年,朱植会逐渐淡化自己和除福建以外各地官府的关系,若是自己与各地官府联系太深,很容易遭到朱允炆的敌视。

    为了减轻自己的人际关系,朱植还特别交代郭素和郭威,不到特别的时候,尽量也不要与武定侯郭英联系。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郭英,若是到时候自己和朱允炆大打出手,弄不好就会牵扯到郭英。

    张浩海把纸收起来,恭敬道:“殿下,说起技术人才,最近工坊又招募了一大批工匠,其中有一名叫何云清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改善水力碎石机的方法,水泥工坊用了他的方法,一下子把碎石机的效率提高了近两成,水泥的产量也因此提高了一成。”

    制作水泥的快慢,在于碎石的速度,大的石头,全由人工开凿破碎,小石头才由碎石机碾成更细的碎粒,所以碎石机的效率提升,对水泥的产量有些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植闻言眼睛一亮,高兴道:“这是好事,回头你把他的改善方法拿给本王过目,同时每月额外给这个叫何云清的发放二两银子,明目就叫专利费,这笔专利费的发放日期截止到他死后二十年。”

    张浩海皱眉道:“殿下,您的意思是?”

    朱植笑道:“张长史,本王问你,水泥的产量提高一成,那么我们王府每月所挣的银子,与二两银子相比,是多少?”

    张浩海想都没想,回道:“王爷,这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吧?”

    朱植笑道:“这就是了。”

    张浩海追问道:“可是,王爷刚刚说,这笔专利费,发放到他死后二十年,他都死了,我们发给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