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44 自由选择

    由于大田的地理位置限制,导致延平府把种植甘蔗的任务放到了运输更方便的地区。

    不过朱植还是心有疑惑,道:“即使不种植甘蔗,沈家也不必大费周章,直接举族搬迁吧?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蔚元青道:“殿下有所不知,沈逢春的家族原本并非大田人,而是土生土长的泉州府人士,只是因为反抗前元,而被元廷记恨,为保族人避祸,不得已才逃到延平府的山窝里,所以对方并非是从大田移居泉州城,而是返回族地。”

    他说着,从怀里拿出十几张纸,交给朱植,道:“殿下请过目。”

    朱植看着手中已经发黄旧的不像样子的烂纸,依稀能辨认这些纸张其实是地契。

    “这些东西可有些年头了,上面模糊的字迹,确有泉州以及沈家字样,看来对方所言非虚,不过沈家这么多族人,一下子全部进入泉州城,也没有这么多房子给他们啊?还有城内突然多出几千姓沈的人来,会不会影响泉州城的稳定?”

    朱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整个泉州府,也顶多五六十万人,而泉州城的人数就更少了,对方这一个大家族若是汇聚起来,必然会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蔚元青道:“殿下英明,下官也是因为这一点,才不敢做决定。”

    朱植皱起眉头深思,人口对他来说,无比重要,这次的机会难得,他还不太想放弃沈逢春的投诚。

    “蔚长史,明天你将那沈逢春叫到王府里来,本王要当面和他谈一谈,才可以下决定。”

    蔚元青拱手道:“好的殿下,那下官就先退下了。”

    等对方离开,朱植从桌子抽屉里拿出泉州城的布局图,思索着该怎么安排沈逢春一族。

    古代的宗族力量,远非后世可比,从后世来看,北方的宗族力量,几乎已经不存在,但在南方,尤其是潮汕地区,宗族力量仍旧根深蒂固,这也说明了想要瓦解宗族力量,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这里是城市,又有永宁卫镇守,刚开始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

    回想着后世的一些经验,朱植的心中逐渐有了应对的方法。

    他将这些还不太成熟的想法先记录起来,等以后实施这些政策时,再随机应变,实验中调整出更加合理的政策。

    写完之后,朱植又详细过目一遍,确定没有什么遗漏的,便收起纸张,离了承运殿。

    他很清楚,引进沈逢春一族进城,是为了提升东南商会的股票,股票的升值不止关乎未来他卖股票时能回笼更多的资金,更是为了稳定泉州城的人心。

    现在买卖股票的,不仅有泉州城的百姓,更有闽王府的人,包括工匠所的工匠,王府护卫,永宁卫的士兵,稳定住这些人,王府也就稳住了。

    在后世,股票崩盘时,上天台者,报复社会者,比比皆是,虽说现在的情形距离股市崩盘还早,甚至是没影的事情,可若是能防患于未然,那么做这些事情,也并非没有意义。

    总之,这一切都是移民东番的人口惹得祸,要不是因为购买人口而导致资金短缺,朱植又怎么会超发股票呢?

    话又说回来,能早一点让更多的人移民到东番去,未来朱植能获得收益也就更大,所以超发股票这一点风险,对朱植来说也算不得什么了。

    沈逢春既然能提出举族搬迁到泉州城,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他们不仅要拿出一部分钱购买泉州城的住所,还要拿出一部分把超发的股票收购在手里,短时间内不能交易出去,唯有做到这两条,朱植才会给对方这个机会。

    朱植想着想着,突然灵光一闪。

    “呵呵,现在泉州城可没有这么多房子够沈逢春族人居住,想要快速把房子建造出来,无疑是水泥最快,建筑公司的工人都在修整泉州府,可抽调不出太多人盖房子,既然如此,就让沈逢春组织他的族人,受王府的建筑工匠指挥,盖自己居住的房子,如此一来,王府便节省了成本。”

    沈逢春要想回到泉州城立足,便不得不做这一个冤大头了,不仅要出力建造自己居住的房子,建好了之后,还要自己出钱购买,而王府只用出指导工匠和建筑材料即可。

    “我可真是一个天才,说不准沈逢春听说了这个消息,还在心里好好感谢本王呢!”

    朱植偷笑一阵,随后便叹口气,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愿意把泉州城的地皮卖出去,但目前整个大明都是这个样子,一点都没有土地收归公有的想法,哪怕他想做此事,也做不来。

    但在东番就完全不同了,朱植早就下了命令,移民到东番并且被分到土地的人,他们手中的土地,可以被继承到下一代,却唯独不能金钱交易土地,因为他们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具备土地的所有权。

    这种土地归国有的模式,对古代来说降维打击,一旦成型,未来的潜力不可限量。

    只是这种模式,也只能在东番实施。

    原因有几点,第一是他作为闽王,领东番政事,对东番就拥有无限的权力。

    第二,移民东番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是非正常百姓。他们要么是罪犯,要么是购买的奴仆,按照大明的律法来说,他们原本就不存在人权,说是奴隶也不为过。对他们来说,以为来到东番,就要永无止境的做事,直到死去,可来到东番却发现事情并非他们想象的样子,在东番,只要辛苦工作,得到的回报是巨大的。

    光是一项转为正常户籍,就让他们欣喜若狂。

    越往后,他们越发现东番籍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东番籍只有户籍,而没有军匠农商之类的区别,换句话来说,只要你拥有户籍不违法,未来你想干嘛干嘛,而不会受到户籍的限制,全看个人兴趣和个人能力,有经商天赋的,可以经商,经营不下去,还能回去种地,这种保底手段,让他们选择职业时,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