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43 举族搬迁

    在古代有一点比后世好,那就是早睡早起。

    上一世的朱植,是一个夜猫子,每天不到十二点以后,几乎不可能睡觉,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赶公交车去上班,持续十几年下来,朱植觉得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每况愈下。

    他有时候在想,是不是自己在睡觉时突然间猝死了,才穿越到了大明朝。

    现在,哪怕他想熬夜,也没有气氛,毕竟这里可没有一整夜的灯火通明,也没有手机电脑和霓虹的夜生活,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以后,到了时间点,朱植一躺在床上,就能一觉睡到天亮。

    以前,他早八晚九的上班,总觉得时间欠他的,现在身份不同了,即使他什么都不干,纸醉金迷做一个荒唐王爷,似乎也不会有人管他,他貌似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反而心里不踏实,他又觉得自己好像亏欠了谁。

    思来想去,朱植猜测心中生出的这个想法,是不是跟即将出生的儿子有关。

    毕竟他上一世没有结婚,不曾又当父亲的心态,而如今,他的身体年龄还不到十六岁,却即将成为一个新爸爸。

    “也许成为父亲,会让人变得焦虑?”

    朱植躺在床上眼睁睁看着房顶。

    “殿下,你醒了?”

    郭素这时也睡醒了,她一转头,就看到朱植眼神空荡荡的,不知在想什么。

    朱植回过神来,温柔一笑,道:“想起我们的孩子即将出生,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能当好一个父亲。”

    郭素听了这话,捂嘴笑道:“殿下,你怎么老是想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你是我大明朝的王爷,若是你当不好父亲,恐怕我大明朝都没有几个合格的父亲了!”

    朱植深吐一口气,揉了揉眼睛,然后坐起身长伸一个懒腰,道:“也许吧。”

    他起床后,洗漱一番,吃了早饭,便开始继续让人在寝宫旁边建造一个接生育儿室。

    他对古代的生育医疗条件一点也不放心,所以他只能尽量多做一些防患于未然的事情,以备不测。

    朱植已经用玻璃做出了几个育儿保温箱,并且也指导了工匠们,把温度计做了出来。

    温度计是非常重要的医疗器材,这些工匠制作了好多遍,才把刻度标注精确。

    温度计的制作还算简单,有了玻璃和水银,把水银灌注在玻璃中,测量冰水混合物和沸腾的水的温度,再将两道标注线一百等分,就能得到简易的温度计了。

    有了温度计,便可以控制育儿保温箱里的温度,婴儿待在保温箱里,并且用酒精将整个房间消毒,夭折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当然,这些都是朱植准备的后手,如果一切顺利那是最好不过了。

    以时间推算,应该还有不到一个月,郭素就要生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植这段时间的心情都很紧张。

    虽说王府的太医时常给郭素诊断,并且拍胸脯保证郭素的身体非常好,可是朱植仍旧紧张。

    当陷入这种状态后,朱植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做到桌前,不停的写他在前世所学的知识,大概写一个时辰,才能缓和心情,这时他才会去处理公事。

    朱植很清楚,处理公事,需要非常冷静的心态,这样做下的决定才是思虑周全的。

    来到承运殿时,蔚元青已经在等着他了。

    “蔚长史,可有什么急事找本王?”

    蔚元青道:“殿下,今日东番商会的股票比之昨天,下降了三钱银子。”

    这是自股票发售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也怪不得蔚元青回来找他。

    朱植道:“股票浮浮升升,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且如今本王发售的股票确实有点多了,整个泉州城大概只能容纳五万股,而现在交易所却有五万五千股股票在流通,按照这个趋势,未来的一段时间,股票的价格应该还会再降一点。”

    蔚元青道:“殿下英明,下官找殿下就是解决这一件事。”

    朱植意外道:“哦?蔚长史有什么好办法?”

    蔚元青道:“正如殿下所说,东南商会的股票已经超发,根本原因在于泉州城的人口不够,或者说有钱的人口不够,昨日,从延平府大田来了一个名叫沈逢春的商人,他来到商会找到下官,说他准备举族迁到泉州城里,问询下官能不能送一片新地,给他们安家。”

    “举族搬迁到泉州城?”朱植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毕竟这种事很是新鲜,他闻所未闻。

    蔚元青道:“是的,沈迎春是商人,也是整个沈家的大族长,他们正个沈家,共有人口近三千人,是大田名副其实的大家族,假如他们能迁到泉州城,那么多出的五千股股票,就可以被消化掉了。”

    朱植摸着下巴道:“既然对方是大田本地大家族,那么他们的田产应该很多吧?放弃田产来到泉州城,这怎么说也说不通啊?”

    蔚元青道:“殿下英明,当时下官也是这么问沈逢春的,沈逢春回说,他们家族虽然在大田有土地,可自从殿下就藩福建以后,似乎有许多优惠政策,全部跳过了大田,就比如福建正在大力推广种植甘蔗,殿下也在往各个府发布命令,但下达到县里的命令,就宣传程度就弱了很多,有的县甚至没有任何宣传,这就造成沈逢春的家族,即使种植了甘蔗,也不会有人来收,所以沈家全族一经合计,便商量出全族搬迁的结果。”

    经蔚元青这么一说,朱植才回想起,他向福建各府下发的命令,其实是有具体的甘蔗种植面积要求的,毕竟全部用来种植甘蔗的话,那么福建的粮食就会产生短缺,目前东番还在开发初期,并不能承担福建的粮食需求。

    未来福建肯定是要尽量多种甘蔗的,朱植之所以要这么安排,第一是提高福建百姓的收入,第二是强制减少福建粮食产量,这样,未来全福建人便和朱植绑定在了一块。

    有东番的粮食养着,百姓们肯定更愿意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假如有一天,朱植若是被强制赶离福建,百姓们少了消化巨量甘蔗的白糖工坊,回到以前的贫困状态,肯定是不愿意的。所以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收入,肯定也会更向着朱植,而降低对朝廷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