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26 新人才

    时间慢慢的过去,新的闽王府终于完全建成,闽王府的所有人,也终于从正大街的大宅院全部搬到了新宫殿里。

    朱植对于新建成的闽王府,还是很满意的,现在的王府坚固程度,除非是有强力大炮或者剧烈地震,否则很难被破坏。

    不过水泥建成的房屋,跟其他王府比起来,还是有些色彩差异的,但朱植对此并不太在意,等未来他把玻璃和琉璃瓷砖炼制出来,往内外部一贴,这座闽王府绝对会变得金碧辉煌。

    以现在大明的实力,也能有成色不错的琉璃,可是这些琉璃,价格都太高了,朱植完全不可能拿钱去买这些东西。

    他更愿意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上次他让张浩海上疏向朱元璋索要工匠的要求,朱元璋还没有传下指示,而福建其他府送过来的工匠却已经全部到达,朱植都把他们安排在王府周边的工匠所里做工。

    这些工匠种类繁多,木匠石匠铁匠船匠等等都有,朱植都给了他们相应的图纸,这些工匠的工作内容,便是把朱植交给他们的图纸结构研究建造出来,然后对结构进行改造。

    其中最为简单的便是炼制白糖和高纯度白酒了,现阶段,肥皂并不是普通大明百姓能够消费的起的,要说挣钱,还是制糖和酿酒更有经济价值。

    其实制盐也是一项不错的生意,到盐铁之事关乎大明朝廷收入,朱植为了做的不太招摇,还是决定暂时放弃此事,即使启动,也要等他的下南洋团队有了规模以后,再在东番另起炉灶,炼制出更加美味的细盐,去与南洋诸小国开展贸易。

    就在朱植正在一点点实施自己心中所想之计划时,突然得到一个让他始料不及的消息。

    郭素竟然有了身孕。

    要知道朱植现在的年龄,可还不到十六周岁,上辈子他也是三四十岁了,连婚都没结过,这次竟然这么快就要当父亲了。

    朱植立刻将此消息上报给宗人府,平时的工作也很少做了,也很少让郭素再做什么编著字典之事,平日里闲暇时,他都会陪着郭素到寝宫后的花园里逛一逛,玩一玩,也算是给自己的身心同样放了松。

    作为一个快要当父亲的人,朱植的心里还是很紧张的,他可是知道在古代生孩子夭折的概率有多大,而老朱的家的基因,看起来也不像长寿基因。

    朱植平时就很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到很少饮酒熬夜,也锻炼身体,万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因为医疗或者其他原因而夭折,那他的心里绝对不好受。

    所以他得在这段时间,做一些尽量降低孩子夭折的准备工作。

    要说现在最容易做的,便有一物,那便是产钳,几乎没有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就可以做出这项医疗用具,其他的,比如助听器,也是一个不算高科技的工具。

    他脑中立刻回想起一些前世好用的医疗用具,然后画出图纸,随后把这些图派人送到工匠坊,让工匠坊的人尽早制作出来。

    随后他又把制作大蒜素和青霉素的方法交代下去,让人去提炼。

    大蒜素是很容易提炼出来的抗生素,但青霉素的提炼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过就算青霉素提炼不出来,用大蒜素也差不多够用了。

    一想到此,朱植不仅抚起额头。

    以后他恐怕又要多出另外一项任务,那就是努力培养拥有现代医学意识的医生。

    朱植回想起以前他看过的一篇文章,说是一战还是二战时期,在欧洲有一个人建立了一所战时临时医院,只做了两件事,就把救治率提升了比原来高百分之八九十之多。

    第一便是更干净的卫生环境,第二便是更细致的照顾。

    朱植对这个提升的数字,不大相信,但按照上述方法做,肯定是没问题的。

    虽说建造医院,对郭素来说,时间上肯定晚了,但对泉州或者整个福建,却并不晚。

    人口的增长,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加速人口增长,就是提升新生儿出生存活率,降低任何人的得病死亡率,此起彼伏之下,人口增长率就会成倍的增长了。

    朱植很快就下决心,把原来正大街的临时王府其中的一部分地,先建造一所医院出来,而另外一部分地,朱植也有了新的规划,那就是把商会驻地,也提前建造出来。

    有了商会聚集地,再顺势成立商会,就水到渠成了。

    新的医院和商会,肯定是要用水泥建造的,并且这些建筑不止要建造一层,医院朱植准备建造最高四层,因为有病人存在,再往上建造,会很不方便。

    商会总部,朱植准备建造一座六层大型群体办公场所,这样不仅从外面看起来很是气派,从内部,也能给商会成员带来虚荣感与信心。

    剩下的地皮,等用时再开发新的建筑。

    朱植把大概的想法在脑中沉思一会儿,就将医院和商会大楼的建筑要求写了下来,交给王府的正工所。

    正工所的官员都是熟练的建筑师,这次又督造了闽王府这么一个水泥大工程,可谓经验丰富,把这件事交给他们,朱植很是放心。

    朱植只是把建筑大概的样子画了出来,并未告知正工所的官员,建造的这些建筑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些事情不算是相当绝密的事情,但能少一个人知道,也是好的。

    “唉,事情是越做越多啊。”

    新医院的经营问题,朱植还真不太放到心上,想都不用想,这些医院在初期,肯定是赔钱的,但朱植仍旧要做这件事的原因是先提早一步把现代医院概念的种子提早撒下去,顺便趁着这段时间,多培养一些相关人才,只有有了更多的医学人才,才能更早的通往现代医学道路。

    只是这一时间,肯定要超过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久。

    但做善事,莫问前程。

    朱植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闽王府的摊子越铺越大,人才缺口也就越来越大,朱植无奈苦笑,叹一口气,为新人才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