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25 增加工匠

    这段日子,朱植的生活还算悠闲,每天早上,去学堂教一教书,下午去建造王府的场地转一转,中间抽空处理一下公事,晚上则写一两个时辰的知识教材。

    郭威那边传来消息,捕鱼收获远超预期。

    朱植对此毫无意外,他没有让郭威把捕的鱼带到福建泉州,而是全部带到东番岛去,海鱼的用处有三,一是可以充当士兵的口粮,二是在东番岛招募更多的人加入东番卫,三是尝试与东番岛上的原住民进行交流,给他们好处利益,让他们为东番岛做事。

    若是能把岛上一万多的原住民拉拢到自己这边,那么对未来东番岛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海鱼当然也可以拉回大明沿海地区售卖,但目前对朱植来说,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况且能搞钱的方法,朱植还有许多,不在乎海鱼这一块。

    目前,光是肥皂这一项的产出,每天就能给朱植带来近百两银子的收入,现在不止泉州府的商人向王府采购肥皂,福建其他州府的商人,也会来采购,现在肥皂的买卖已经开始向福建周围扩散,比如广东,江西,江南地区。

    若是肥皂真能行销全大明,一年怎么说能能为朱植挣个几万两银子。

    按照道理来说,以福建的经济情况,是不可能给朱植带来近百两银子收入的,这就体现了现款现货的好处,绝大多数商人进货时,都会多进一些肥皂,然后带着这些肥皂去开辟市场,只要这些商人开辟市场的速度足够快,那么就能抵消压货过多的风险。

    一天近一百两银子,一年也就有三万多两银子,看起来不多,但也不算少,最起码养个现在的东番卫,还是足够的。

    张浩海这时找过来道:“殿下,新的冶炼所地址已经选好,还请过目。”

    朱植打量了一眼图纸上圈出的地方,点头道:“就这里吧,临近水路,交通很是方便。”

    张浩海道:“那下官这就去安排。”

    朱植叫住了他,道:“张长史,这件事不忙,哪怕现在就开始动工建造,不到明年,这新的冶炼所也是没法开工的,本王还有其他事情要询问你。”

    张浩海若有所思道:“难道殿下要问的是造船的事宜?”

    朱植摇了摇头,道:“造船也不用着急,只要明年开春,把泉州造船厂的工匠招募齐全,也就算你完成了任务。”

    张浩海一听,心里松了口气,毕竟他现在身上的担子可不轻。

    在他看来,朱植似乎是一个甩手掌柜,但这个甩手掌柜很能体谅下属的工作量,并不会强制安排一些特别困难的事情给自己,所以他对朱植这个王爷,并没有不满意的地方,并且朱植这段日子给他的赏赐,都比他之前一年当官的俸禄都高了,他和他家人的生活,也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他甚至很感激朱植,或者庆幸跟着朱植回到福建来。

    都说当官是为了前途,但前途不也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吗?在这一方面,他已经比以前的同僚,好太多了。

    并且在他看来,朱植也不是一个摆架子的王爷,经过这半年多的相处,他感觉朱植算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只要能完成朱植交代下来的不算困难的差事,朱植根本不会对人发火。

    所以这段时间,他和朱植交流公事,很是顺利,他每次提出自己的疑问,朱植都会耐心作答。

    “那不知殿下所说的是什么事?”

    朱植道:“现在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估计用不到一个月,新王府就要建造完成,张长史,那些新建成的工匠坊的工匠,可招募的差不多了?”

    张浩海答道:“下官不敢欺瞒殿下,殿下这次来福建时,就只带了几十名工匠,外加上这段时间,送去东番岛不少工匠,并且还在持续不断的招募,而冶炼所那边也在招募新工匠,以备明年新的冶炼所建成使用,要想在短时间内,把王府新的工匠所填充满工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福建可没有这么赋闲的工匠为王府所用。”

    张浩海说的是实话,因为光是这几个月,东番和王府新招募的工匠,已经增加到了近千人,而整个福建,可不止只有王府需要工匠,其他地方也需要,根本没有这么多工匠给王府使用。

    培养工匠自然不是困难的事情,但在大明,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把户籍转为匠籍。

    朱植点点头,他想了想道:“一会儿你以本王的名义,向父皇上一道奏疏,让父皇从其他地方,给本王拨一千名工匠来。”

    张浩海沉思片刻,道:“好的殿下,不过若是陛下不同意,又该怎么办?”

    朱植淡然道:“无所谓,你就这么上疏吧,若是真不同意,再想别的办法,另外,你再以本王的名义,通知福建其他州府,让他们每一个州府给本王送来五十名工匠。”

    福建有九个府,除去泉州府,还有八个府,每个府公摊五十名工匠,合计就有四百名工匠,虽说朱元璋未必会同意一次性给朱植一千名工匠,但给个几百名应该没问题,这样所有工匠加起来,短时间内,应该勉强够用了。

    不过一次增加这么多工匠,王府的开销一下子就增大很多,假如每名工匠一个月的俸禄为二两银子,那么一千名就是一个月两千两银子,短时间朱植还是可以支付的起的,但长此以往下去,对朱植也算一个挑战。

    这些张浩海自然清楚,但他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拜了一拜,随后便恭敬退下了。

    朱植自己对此倒不在意,在他看来,就是一万名工匠,也并不够用。

    要想让东番工业化,首当其冲的便是工业人口要多于农业人口。

    朱植其实并不具备实力雄厚的工业化三要素,所以他只能反其道而行之,用大明这个巨大的农业产出,来反哺东番这一小小的工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