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十年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吕太子妃

    翌日清晨。

    才睡两三个时辰,折下来就是四五个小时,朱廷便被喊醒了。

    是朱权喊的他,昨夜元庆宫被烧之事已在皇城内传开,朱权见朱廷安然无恙,睡得极好,自言自语忧道:

    “允炆近几日莫不是犯了太岁?接连遇霉事,许是地煞星出冲星宫。”

    朱廷困得像个猪头,大脑极度缺乏休息的他,止不住干呕了几下。

    “嗨呀,定是那邪崇入体,允炆,你待我去烧张黄纸,饮下便没事。”

    朱廷朦着眼,太监宫女伺候他更衣沐浴,就连洗脸都不需要自己来,宫女全给整顿齐活,他不习惯被别人触碰身体的感觉,没一会便完全清醒,暗想这种穷人病还需好好适应适应才是。

    钦天监看的吉时在辰时。

    朱廷作为主祭人,须步行到钟山上,这让朱廷回忆起穿越第一天,自己半骑曹狗儿半走到文华殿,黄桥修替自己解围说‘以贵躯诚感上天’。

    不光如此,照礼制,行祭典前需用桃枝和柏枝沾新鲜泉眼水,在身上点洒后方能出门。

    朱廷像个木偶一样被操纵,曹狗儿一个大早就去凤凰台督促今日报纸的发行,一顿礼制结束,朱廷终于可以动了。

    朱权走来,身后跟着一个小太监,手中端有一碗水,碗里漂浮纸张烧过后的灰烬。

    “允炆,快喝下这碗六根水。”

    明知是迷信,朱廷却端起碗,丝毫没有犹豫,一口喝了个底朝天,喝完扭动眉毛道:

    “嘿,十七叔,你这六根水还真灵,侄儿顿时灵台清明,竟没有半点刚才的不适。”

    朱权满意地笑了笑,翘起嘴道:“我可是得过道家真传,日后我若去了封地,你再有不适,记得写信。”

    两人关系已达一个高度,朱廷岂会在这种小事上太过执拗,非要彰显后世的科学知识,去跟朱权教说这个世界是物质的。

    马全早早在殿外等候,见到朱廷二人,躬身行礼:

    “见过宁王殿下、宝王殿下。”

    朱廷道:“马大人快快请起,菱睿姐姐安好?”

    马全道:“微臣替小女多谢殿下记挂,小女昨夜回来得晚,还在家中睡着。”

    朱廷道:“那便好,不过孤全然忘却昨日所授主祭人礼制,还望马大人待会稍作点拨。”

    “那是自然。”马全点了点头,声音嘹亮唱道,“礼乐起!”

    他身后有批黑衣打扮的力士,约莫百人之数,不同规制的高台被四人、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抬起。

    台上端坐乐师,手中拿有各色乐器,琴、埙、缶..边上童子手持乐谱,还有大型乐团,摆有编钟、路鼓这些古老的乐器。

    哆!~

    编钟声低沉,将气氛带至肃穆,礼乐声起,浩浩荡荡,诡异而文明的曲调回荡,颇有鬼神莫侵的豪迈与庄严。

    马全戴上一支鬼面,手持白幡,走到队伍最前方亲自开路。

    朱权本不用步行,这时站在朱廷身后侧,紧紧跟随乐队,不多时朱橞和朱楩来了,再过一会,朱旃、朱模、朱楹也跟了过来。

    除却染病的朱标、身子不好的朱松和朱允熥,在京的朱家子弟皆自发步行去钟山。

    队伍由洪武门正门出,转而向东经过吏、兵、礼、户、工五部衙门,礼部暂时没设尚书,刑部尚书杨靖称病未出,其余四部尚书及左右侍郎皆已在等候。

    为首的四个老头见到礼乐队伍带头的主祭人是朱廷,除了秦逵外纷纷面色一凝,詹徽表现得稍微好一些,户部尚书赵勉看了眼詹徽也没过多表态,就是沈溍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沈溍轻声不满道:“怎么是这小子做主祭人,马全可真会挑啊。”

    詹徽皱眉道:“不可乱说。”

    再向北出朝阳门,孝陵卫在城门外维护秩序,诸司衙门数百名官员正冠理服,黄桥修也在其中,见朱廷是主祭人,那张弥勒佛脸差点没笑出声来。

    官员对于祭典的重视,大大出乎朱廷对于洪武朝廷的预料,或者说低估古人对于祭祀的尊崇。

    在后世眼中,朱允炆这位建文皇帝即位后复行周礼,由此推测洪武朝属于礼崩乐坏境地。

    可现在这阵势,这态度,不像礼崩乐坏啊...

    经行一路两侧跪满百姓,攒头接耳仰视皇家威严,有老太双手合十短促而用力挥动,有男子闭眼自我忏悔,有小孩眼神纯真无知,好奇问母亲这是在做什么。

    队伍一直走到灵谷寺,朱廷走得腿脚发酸,暗道做大明的官员真不容易,平日早起上朝不说,遇次祭典脚还得受罪。

    关键还要表现得严肃,不能和边上人聊天,连一向不正经的朱橞都收敛。

    日后若是即位,这种劳苦官员的优良传统需要发扬光大。

    大报恩寺主持灵妙和尚、天界善世寺主持道成和尚、灵谷寺主持永空和尚、鸡鸣寺主持法微和尚,这四个应天最有名的大光头盘腿打坐于灵谷寺外,口诵妙法莲华经。

    朱元璋身着素服,立在高处俯瞰,王者之气难以掩盖。

    他身后方有架玉辇,轻纱幔笼,看不清里头光景,一个雍容华贵的美妇人在辇边,左手持香扇,右手抱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孩,另有一个鼻涕虫小孩牵着她的裙角。

    朱廷挑挑眉,朱允炆的记忆告诉他,上头那女人是自己的母妃,俩小孩是自己的亲弟弟朱允熞和朱允熙,除开这俩弟弟,朱廷还有三个妹妹,不过妹妹们都没来。

    自己的母妃,就是大名鼎鼎的吕太子妃。

    吕姓女子往往不简单,吕太子妃虽敌不过千年前那位吕太后,在她身上的传奇故事却不少。

    吕氏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外公,乃是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常寺卿的吕本。

    吕本原为元朝官员,后来归附朱元璋,大明新立,朱元璋为彰显圣德,以安天下,听李善长建议重用了一批前元官员,吕本便在其中,且是里头最受器重的人,创下短短五年从八品官升到二品官的惊人纪录。

    他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在任其间兢兢业业,即使在胡惟庸勾结北元谋逆的敏感时期,作为前北元官员,吕本还被朱元璋任命到两浙都转运盐使。

    盐使,可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

    朱元璋给儿子们婚姻安排很用心,正妃选武将之后,次妃选文官之后,吕本在当时作为文官之极,女儿吕氏名正言顺许配给朱标做次太子妃。

    在原太子妃常氏薨后,吕本在礼部的老部下上奏朱元璋,说东宫不可一日无母,需尽早再立主母。

    朱元璋对吕氏这个儿媳妇也比较满意,便将她升至太子妃,朱廷子凭母贵,跟着水涨船高,成了朱标的嫡长子。

    这也是允熥党大臣一个劲想把朱廷斗倒的原因,嫡长子这三个字,在立储上可敌百万雄兵。

    但是今天让他们失望了,朱廷以主祭人身份出现,几乎明着将朱允熥狠狠打压于身下,文武百官无不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