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
繁体版

第八章 兵困鄂州城

    忽必烈率东路诸军渡过淮河后,闻知蒙哥死于钓鱼城,以为宋军故意布织谣言,涣散军心,遂采取招降与进攻两手,继续前进。主力渡过淮河后,忽必烈派万户张柔率军攻下险要之地虎头关,遣其子张弘略战黄陂,破沙窝,数十日后便率军抵长江北岸。九月,忽必烈从四川来使处得知蒙哥汗死讯为真,刘秉忠劝忽必烈北返,忽必烈以“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为由继续南征,围攻长江中游的鄂州,并以军接应从云南北上的兀良合台军。这日,忽必烈登上阳逻堡北,俯瞰大江,见江北有武湖,湖东江岸筑阳逻堡,南岸即浒黄州,宋军以大舟扼守江渡,拥兵十万,战船两千艘,陈列江中,水陆阵容整齐,当即遣大舟两艘,连夜准备舟楫,欲夺据点阳逻堡,强渡大江。三日后,风雨昏暗,诸将皆以为不可渡江。忽必烈不从,令扬旗伐鼓,分兵三路并进,习水战的部将张荣实率军乘轻舟鏖战于北岸,获宋大船二十艘,俘两百人,斩宋将吕文信;水军万户解诚部将朱国宝,率精兵与宋军战于中流,夺宋船千余艘,杀溺宋兵甚众;前锋将领董文炳率死士百人冲其前,击鼓急进,破阳逻堡防线,直达南岸。守江宋军迎战,三路皆败。其余诸将见此情形,竟相争渡,迅速渡江。董文炳派人轻舟渡江,向忽必烈报捷。忽必烈闻报大喜,传令全军进围鄂州城,同时命郑鼎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奔袭江西,另遣兵于湖南接应绕道大理而攻击宋朝腹地的兀良合台军。

    鄂州属荆湖北路领辖,地处长江中游,扼汉水入口,西可援蜀,东可援淮,北镇荆湖,若荆湖之路稍有差池,则江浙之诸郡又焉能高枕而卧。消息传入临安,朝野一片慌乱。宦官董宋臣此时害怕已极,极力劝宋理宗迁都避祸四明(今浙江宁波),并向理宗条陈利弊道:“四明靠海,如蒙军逼近,可乘海船逃走。当年金兀术渡江时,高宗就是由临安到四明,乘海船才保住性命的。”董宋臣的迁都主张一经提出,虽有人反对,却无一人敢出面斥责。整个临安城朝野上下笼罩着溃逃的消极氛围,城内顿时风声鹤唳,甚至已经有达官贵人收拾行装,准备逃往别处,黎民百姓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文天祥仍未上任做官,便以“敕赐进士及第臣文天祥”署名作《乙未上皇帝书》冒死上书宋理宗,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的主张,请斩宦官董宋臣,以坚定军民抵抗之心。如处斩董宋臣,举国怨怒无法消除,朝廷政令不能施行,贤才不能直言,国家祸患也就不能平息,唯请陛下革新政治,激励人心,以挽狂澜于大厦之将倾。在奏疏中,文天祥直陈:今天下大势之所以削弱不支,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军权、政权分离始,实坐于守内虚外的文官之法,并围绕政、兵、才条陈四条具体建议:一为简文法以立事,举国进入战时状态,陛下每日与直接商议军国之事,以减少文牍来往;二是仿方镇以建守,建立方镇辖若干州,选用有名望又善用兵的重臣分地而守,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蒙古军进攻;三是就团结以抽兵,每二十家抽一人当兵,可增加十万兵力;四是破资格以用人才,大胆选拔和任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文天祥深知,上疏陈奏是极其冒险的,触怒龙颜,有可能是杀头的死罪。即使皇帝能够宽免,万一董宋臣不倒,也会引来杀身之祸。却依然冒死直谏,皇上或能纳谏,则为国家之幸,而不能仅流于纸上大义。奏疏呈上后,朝中老臣纷纷附议,朝廷一动,将士不安心,盗贼将随之而起。加上谢皇后也极力反对,迁都之议就被取消了。对于文天祥提出的改革建议,理宗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年迈的他早已不想什么变法改革,虽对文天祥这种逼宫的行为甚为恼火,但在前线告急、朝野人心动荡之时处罚文天祥,也怕引起非议,而采取不理睬的方法,则是最为稳妥的。而主张迁都的董宋臣虽有不妥,但也罪不致死,遂贬其为襄阳西保康军承宣使。

    忽必烈渡江后驻营于浒黄州,便派人遣使前往鄂州招降。使者行至鄂州城东门时,宋军箭如雨下,中箭命丧当场。忽必烈大怒,率军将鄂州团团围住。鄂州只有都统权州事张胜主事,兵力十分空虚,守备顿时危急起来。忽必烈再遣将携宋降人至城下劝降,张胜杀死降人并遣兵出击,被击败。张胜遂以缓兵之计,佯称归附,诱劝蒙古军东撤。蒙古军中计后撤,张胜趁机将城周围民居焚毁,使鄂州城防自成一体。蒙古大军与鄂州守军一时处于相持状态。宋理宗下诏贾似道节制江西、两广人马,立即驰援,以增强鄂州抵抗蒙军进攻的能力。贾似道自汉阳(今湖北汉阳)进入危急的鄂州城内督师,亲自指挥鄂州保卫战。宋理宗为增强鄂州一线作战将士的斗志,擢升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茂国公,鄂州将士一时士气大增。蒙古军包围鄂州后,在城外造起了一座五丈高的瞭望台,忽必烈每日在上面指挥攻城。由于久攻鄂州不克,又听说宋援军到来,忽必烈下令想尽一切办法抓紧攻城。蒙古军遂组织死士近百名,由名将张柔、张弘略父子统领。趁夜,张柔命部死士掘洞入城,登城激战后破城东南隅。张胜率军奋力抗击,并组织人力修城墙,随破随修,使蒙古军不得而入。然而,不幸的是,守将张胜也被死士夹击死在了城头上,副将高达临危受命,坚守鄂州,张世杰奉吕文德之命,援救鄂州。为防蒙古军再次穴城而入,贾似道命宋军沿城墙内壁建造木栅,形成夹城。一夜时间,环城木栅全部竣工。忽必烈听说后,感慨道:“本王安得如似道者用之。”蒙古将领归罪于姚枢等士人,说是士人力劝忽必烈不可杀人,才造成鄂城不肯投降。忽必烈当即驳斥道:“鄂州守城者贾似道也乃一士人,而我军十万众不能胜,数月不能拔,这岂是士人之罪!”在贾似道的指挥下,南宋各路援军纷纷奔救鄂州,尤其是吕文德部自重庆沿江而下,在岳阳击败张柔部的拦截后,遣抵鄂城,使鄂州城防愈加坚固。虽鄂州城暂时可保,但蒙古大军却在宋朝辖地四面突袭,形势不容乐观。绕道云南的兀良合台奉命率兵自西南方突入宋境,以期北上与忽必烈所率的主力会师于荆湖南路首府潭州(今湖南长沙)。宋军在其境内邕州附近的横山寨、老苍关一线,陈兵数万,试图拦截蒙古军的前进。阿术在其父兀良合台指挥下,绕至宋军身后,大破宋军,成功地突破了宋军的阻拦,连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城下。江西一带被郑鼎所率五千精锐骑兵不停骚扰。鄂州城再次陷入苦守死战之境。

    蒙哥汗死讯传入都城哈拉和林后,驻守后方蒙哥汗四弟阿里不哥迅速联络诸系宗王和蒙哥汗的亲信阿蓝答尔,筹谋登上大汗宝座。诸系宗王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今蒙哥汗已战死沙场,蒙哥汗三弟旭烈兀远征在外,阿里不哥便成为理所当然的大汗之选。这日,阿蓝答尔刚回到府内,便向下人喝道:“今日府内煮酒筵席,我要痛饮一番。”柳娘赶忙问道:“不知夫君有何喜事?”阿蓝答尔赶紧遣散下人,关上房门,低声对柳娘道:“四川传报,大汗战死疆场,今阿里不哥笼络诸系,特与我等商议以妻儿诱使忽必烈速归漠北,逼他就范后,再登大汗宝座。”柳娘听了,愣住不知如何打算,阿蓝答尔又加了一句:“此乃绝密,万不可对第三人说起。”柳娘马上回道:“我一介女子如何懂得这军国之事,夫君做什么,柳娘支持便是!”待阿蓝答尔喝得酩酊大醉,柳娘便将他扶上床塌,随机草就一封书信,换了一身寻常百姓的装束,从后门出了府邸。沿着人少的僻静小路走了一段时间后,柳娘来到一座宅院处,绕到后门敲了半天才有家丁开门。家丁开了半边门,漏出头来,见是一个寻常女子,便大声喝问:“你这女子无故扣门,究竟何事?”柳娘一愣,正不知如何回答,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道:“何人在外?”家丁听到问话,赶紧应道:“回禀王妃,是一寻常人家的女子。”话音刚落,一位衣着素朴却气质高贵的夫人已经站在了门前。柳娘已然才到来人是谁,也不多话,赶紧掏出怀里的书信交与夫人,扭头就走。

    察必王妃看了书信,倒吸一口凉气,当即安排陪嫁奴隶阿合马、侍卫阿里海牙护送自己和世子真金出城。刚到城南门,一行人便被守城士兵拦下。阿合马从怀中掏出令牌道:“大胆!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了,这是皇太弟忽必烈王府的令牌!”守兵见状赶紧打开城门,一行人出了城门,就策马扬鞭,绝尘而去。刚跑不远,就听到后面追兵大喊:“抓住察必、真金,重重有赏!”阿合马见此情形,赶紧王妃和世子换上士兵的外衣,让阿里海牙护送从小路跑,自己穿上王妃的外,让另外一名士兵穿上世子的外衣,带着三个士兵从大路引开追兵。

    鄂州城外蒙古大营内,部将来报:“王爷,开平城来报!”忽必烈立马转身回道:“快喊进来!”一看阿里海牙快步走入,忽必烈就料到出大事了。察必王妃接到陌生女子的书信后,便令阿里海牙携带书信快马加鞭赶往鄂州,信里详说了把阿里不哥联络诸系宗王和掌权官员,密谋夺取蒙古大汗之位,并打算以自己和真金诱忽必烈北归的事情。忽必烈阅信后勃然大怒,三个兄长征战在外,且蒙哥汗战死沙场,镇守漠北的弟弟却在关键时刻挖空心思夺权!此时,部将又来报:“王爷,宋使求见。”原来是贾似道密遣使者宋京送上黄金、玉器、名画,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向忽必烈请和,提出:“今双方均已力竭,不如停战议和。蒙古军若旋师北归,愿割江为界,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

    忽必烈急召姚枢、郝经、刘秉忠等人商议。姚枢向忽必烈分析道:“蒙哥汗的几个儿子刚刚成年,不具备争夺汗位的实力;旭烈兀王爷正匆忙从西亚赶回蒙古,也难以问鼎宝座,汗位之争定在王爷和阿里不哥之间展开。况且灭宋必是持久战,望王爷北归先夺取汗位,再做打算。”刘秉忠、郝经等谋臣共同附议。忽必烈急着赶回漠北,便答应了贾似道的请和,与之签订了秘密协定。

    数日后,忽必烈一面声言铁骑踏平临安城,留大将拔突儿等帅诸军继续围鄂,一面将蒙古大军驻营青山矶,派张文谦告谕诸将领,六天后撤离鄂州,自己则率三千名精锐骑兵先行星夜奔驰北归,争夺蒙古汗位。

    在谋臣的建议下,忽必烈没有离开经营有年的中原而贸然北上,并拘禁了阿里不哥派往来的使者。三月二十四日,忽必烈在开平召开忽里勒台,塔察儿率先劝进,移相哥、忽剌忽儿、合丹、阿只吉等东部诸系合辞推戴为大汗。忽必烈发布《皇帝登宝位诏》,自称为朕,明确提出祖述变通,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更改蒙古旧制,采行汉法,建立与中原汉地相适应的蒙古政权,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年号中统。为抗衡阿里不哥,亟须增扩朝廷财赋,忽必烈设中书省,起用了精权术,擅机变且善于理财的汉人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十路宣抚司,任姚枢为东平宣抚使,其余各路汉人儒士几乎届半,但同时下令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例,也就意味着在地方官员的选派上,汉人不能充任一把手。与此同时,忽必烈着手征编忠于他的精锐部队,用以保卫大汗。为防范阿里不哥,还将马匹、粮食大量运至漠南沿线,完成扼守大漠南缘、伺机渡漠远征的战前部署,同时对南宋保持克制态度,以集中力量对抗阿里不哥。

    蒙古内部各部落有着不同的起源,在蒙古民族形成的过程中融合了回纥人、突厥人、契丹人、通古斯人等不同族系的部族,而在成吉思汗之后鞑靼、瓦刺、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等蒙古人轮番上台掌权。尽管蒙古帝国疆域辽阔,可实际上更像是某种相对松散的军事联盟,历史上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拔都、蒙哥、忽必烈、旭烈兀等人都曾作为一方宗王手握军政大权,忽里台大会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些手握重权的王公贵族们博弈的场所,而忽必烈推行汉法施行的中央集权制,必将加深与那些拥兵自重的蒙古旧贵族之间的矛盾。至此,大蒙古帝国分裂为蒙古本土帝国和金帐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

    忽必烈在漠南抢先即位,完全打乱了阿里不哥的预谋。阿里不哥只得匆匆在阿勒泰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诸王宗戚,举行大会,并在会上被拥立为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东路军由旭烈兀儿子药木忽儿统率,自和林朝漠南进军;西路军由阿蓝答尔统领,直指六盘山,接应从四川前线退屯该地的蒙哥汗攻宋主力。蒙哥汗死后大军的指挥权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手里。阿里不哥的左路军以宗王为帅,且直接威胁汉地。忽必烈遂亲率大军迎战,击溃药木忽儿大军,阿里不哥只好弃哈拉和林而逃,匆匆退到由他继承的拖雷份地吉里吉思。忽必烈顺利进至和林后命将士休整。阿里不哥恐忽必烈乘胜追击,于是遣使假意求宥,称待马力稍复,再当面谢罪。忽必烈以汉地政局为重,遂留阿合马镇守漠北,连夜南返。

    南下六盘山的西路军虽为偏师,但它牵动川蜀关陕,使那里本已化险为夷的形势又紧张起来。正当浑都海企图联络阿里不哥遣往关中的刘太平、霍鲁怀共同发难时,受命宣抚京兆、四川的廉希宪当机立断,捕杀刘太平、霍鲁怀,以处于弱势的兵力拒阻虚张声势浑都海东向而进,浑都海闻听京兆有备,果然中计,采取了西渡黄河,转赴甘南,再行重装北归,以应和林的下策,关陕之危方解。可当阿蓝答尔领兵与北归途中的浑都海会师之后,却又再次折返东向时,军内盛传阿里不哥失守和林,称臣忽必烈,顿时军心大乱,人人心危,甚至军中出现了捐弃两川、退守兴元的议论。此时,忽必烈增派援军的到来后,双方大战于西凉,浑都海死于乱箭射杀,俘虏尽遭斩杀。

    阿蓝答尔胸部中箭,带着数十名残兵,退守一座残破的村舍之内。阿蓝答尔喘着粗气,对一名身材矮小的侍卫道:“你给察必王妃送信之后,便可以离开了,为什么还迟迟不走呢?”侍卫摘下头盔,一头秀发顺势滚落肩头,耶律繁霜冷冷地看着半卧于地的阿蓝答尔道:“亲眼看你死去,我才能离开!”阿蓝答尔虚弱地叹了一口气,吃力地回道:“我平生拔寨屠城,杀人无数,定是杀害了你的至亲至爱之人,你走吧……”话未说完,阿蓝答尔闭上了双眼。士兵一看主将已死,便四下逃窜而去。走出残破的村舍,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耶律繁霜费了好大劲儿,用箭头在屋后冰冻的土地上挖了一个浅浅的坑,把阿蓝答尔拖进去用手埋了。雪下得越来越大,地面上已微微露白,现在仇人死了,张世杰又不知身在何处,站在当地一时竟不知该何去何从,一阵北风吹来,耶律繁霜裹紧了身上的外衣,沿着泥泞的小路一路向南,一个黑点越走越远,消失在白茫茫的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