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卢往事
繁体版

第一贤后

    北俱卢,犍陀罗国,都城,王宫。

    犍陀罗王妙力看着手上的文书发呆了很久,直至下方的使臣的呼喊才如梦初醒。

    妙力王知道自己的失态,马上命人好好招待这位俱卢国的使臣,然后自己在宫殿内来回徘徊,一脸苦思。

    “叫弟弟和姐姐过来。”妙力王对身边的仆从吩咐道。

    不久,姐姐来到父王身边,然而弟弟却不见踪影。

    “大王,王子今天出外游玩,据说是为了做什么试验,一时三刻未能回来。“听完王子的行踪,作为父亲,除了恼火苦闷,似乎也束手无策。

    “罢了罢了,他来了除了瞎闹,什么忙也帮不上。“随后,犍陀罗王便把文书呈递给女儿。

    “俱卢的太后听闻你的贤慧和品行,欲把你纳为王子妃。俱卢这样的超级大国能看上我女儿,本该是我国之福分,但是。。。“说到这里,妙力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面部转而变得愤怒甚至扭曲。

    “他们居然要你嫁给一个瞎子!我女儿如此貌美,于一个瞎子有何意义?跟一个瞎子成婚又该如何生活?如何自理?这是要把我女儿当仆人嘛?欺人太甚了!“说到这里,妙力王情绪过分激动,谩骂声音太大,连殿外的人都听见里面传来的声音,大伙们都惊讶于这位平日温柔仁慈的王居然会发这么大的火。

    “父亲稍安勿躁,别被气着伤了身子。“女儿赶紧上前安慰父亲,父亲轻轻拍着女儿搭在自己肩上的手,叹气说道;“要是我们能强大一些,又何须受这样的气!我直接把这文书甩那使者的脸上,让他滚蛋走人!”妙力王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坐在台阶上掩脸痛哭,痛恨自己的弱小。

    女儿在父亲身边陪坐,除了轻轻的抚慰他的背项,也不知说什么安慰的话,也许这时候男人最需要的是哭泄。

    年已十六的女儿已经懂事,她已经清楚自己国家的困境和理解父亲的困难,自己也不由地落下眼泪。

    犍陀罗国的祖上曾经很辉煌,那时俱卢国尚未诞生,它便已经是超级霸主,只可惜在经历了众多变故后,如今的犍陀罗国早已是明日黄花,过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虽说未沦落到盎伽国那般人见人欺,但国势式微,怕也快成为列强眼中的“猎物”。尤其是近几年,天时不顺,大旱之后,洪涝又来,如此反复无常的折腾,直接把国王的精力耗尽,如果说花钏奇武时期毗湿摩遇到的自然灾害是老天爷的考验,那犍陀罗国所遇上的状况就是老天爷跟他们有仇,不过这也并不是针对妙力王,犍陀罗这块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多灾多难,说起来,这应该要怪到他祖先头上,做了不该做的事,算是天罚吧。

    这样的困境下,犍陀罗国但凡想恢复元气,老天爷就又来作弄它,搞出一大堆麻烦让他们处理,照此情况,犍陀罗国说不上正常发展,起码是对得起“破产边缘”这四个字。然后更要命的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犍陀罗国总会遭到某些国家的特别对待,不好听的说就是“歧视”。尽管,犍陀罗国的诸多国王曾做出努力,但结果就是瞎子射箭——鸟用都没有。所以妙力王治下的犍陀罗国完全是对得住“内忧外患”的四个字,其艰难处境连崇祯看见都得落泪。

    国际环境不友好,国内天灾人祸,民众食不过腹,饿死者甚众,那些实在没办法的就只好落草为寇,扰乱秩序,国家为了平定这些贼寇,只好派兵平乱,又得加征,这无疑增加人民的负担,然后又有更多的人去被迫投靠贼寇,如此恶性循环,单靠非酋运气的犍陀罗是无法搞定的,按这样的剧本,就真成了赡部洲“小明朝”了。

    就在这种无解的困境下,俱卢向他们伸来了橄榄枝。如果有超级大国俱卢国的援助,送粮送兵,国内那些破事解决不说,国际上有人给自己撑腰后就不用再被其他国家虎视眈眈,整日担惊受怕,一切问题游刃而解。但前提条件是得把国王的女儿嫁给俱卢国那位的瞎眼王子。

    要是其他国王,诸如迦尸国之流,早就把女儿打包送过去,然而妙力王跟其他国王不一样,他是真的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他虽然很需要这根橄榄枝,但也很爱自己的女儿,他不愿拿自己女儿的幸福去换取帮助,但这是国家唯一的出路。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妙力只能为自己的无能而自责愤怒,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悲哀。

    犍陀罗国已经进入至暗时刻,“鱼“和”熊掌“只可选一样。

    “父王,让我去吧,如果我嫁给持国王子能够拯救犍陀罗,那就这么做吧!”女儿下定决心咬牙决定道。

    “你嫁给一个瞎子,今后的生活该如何过啊?你后半生都得一直照顾他,女儿啊,以你的贤惠和美貌,应该嫁给一个健康而文武双全的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都怪我,都怪我。。。”妙力王心中愧疚,无助得像个孩子,如今唯有出卖自己女儿的幸福来换取国家的安危。

    “父王莫忧,虽然持国王子虽瞎,但据说聪慧过人,品行端正,风评甚好,女儿嫁给他,应该不会过苦日子的,请父王放心,女儿嫁过去后,定为犍陀罗国尽一份力!”女儿双膝跪地向父亲行礼。

    妙力王拥抱着自己的女儿,泣不成声,这是一个小国的悲哀。

    很快,犍陀罗国就准备妥当,公主坐上前往象城的马车,在俱卢的护卫之下向南出发,弟弟得知姐姐远嫁俱卢,心中不舍,当得知嫁给一个瞎子后更是大发雷霆,但被父王无视。弟弟无奈,只好眼睁睁望着姐姐的马车渐行渐远,眼睛如泉涌般喷出。

    “我要追回姐姐!”还是孩子的弟弟呼喊道,随后便挣脱身边的侍卫径直王马车方向奔去,侍卫们想上前阻拦,却被一旁的国王阻止。

    “姐姐,你别去了,我不想你嫁过去那边受苦受累,你走了我怎么办?”弟弟哭诉地对车上的姐姐说。

    姐姐让人停下马车,随后下车紧抱弟弟。“弟弟勿忧,姐姐终须是得嫁人的,你放心,我过去以后不会受苦的,你有空可以过来探望我。不过以后父王身边就只有你一个亲人了,你得好好照顾他,别惹他生气了,知道嘛?”看着弟弟两眼泪汪汪的模样,在看看远处老了许多的父亲,自己的眼泪再也忍不住,连忙用衣袖抹擦。

    “快回去吧!”姐姐不敢再看弟弟,匆忙上马车继续前行。

    这位嫁给持国王者的“姐姐”名字叫甘陀利,后人尊称她为“第一贤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女性因其贤惠贤德而留下名字,但能获得“第一贤后”如此的巨大美誉,想必是做了一些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甘陀利的名声正是靠一件事情奠定基础。

    嫁过去的甘陀利以其和婉的性情、美好的品行、优雅的举止获得了全体俱卢人的认可,再加上她行为端庄、处理事情识大体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很快就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和喜爱,太后贞信和国相毗湿摩更是直夸她为“俱卢之福”,这位来自小国的王子妃,迅速在俱卢的王宫内站稳脚,但是如此优秀的女人,居然还有一个人不“满意”。

    而这个人就是甘陀利的丈夫持国。

    听到这里相信有好多人为此感到气愤和不平,面对这么一个完美的妻子,你一个残疾人有什么可抱怨呢?女权主义者闻之开喷。其实持国所谓的抱怨不是抱怨妻子,而是抱怨自己。正因为自己的妻子实在太完美,嫁给自己是个错误,她值得拥有更好的,而不是一天到晚都得服侍自己,所以持国总是自怨自艾,责备自己的无能。

    按理来说,妻子知道丈夫这种情况,好心开慰劝导便是,待时间久了,这抱怨的情绪消去便好,持国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闹段日子就好。但问题是这位甘陀利可不是一般人,她感受到丈夫的难过后,思丈夫之所思,难丈夫之所难,她认为丈夫也许过段日子会好,但心中的那个心结是解不开,因此她想了好久,最终做出那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某天,一次日常的家庭聚会上,甘陀利用一条头帕折迭多层,系起来蒙住自己的眼睛,牵着丈夫的手在侍女的搀扶下迎见众人,面对这一举动,大家都吓得不清,他们不明白甘陀利为何突然自遮双目,面对疑惑,甘陀利说道:“我绝不比丈夫享受更多。”

    听了甘陀利的这句话,全场先是鸦雀无声,转而是陆陆续续的掌声,连仆从们也忍不住为甘陀利的付出和牺牲感到钦佩,毗湿摩直接夸赞她为“贤妻之典范”。为照顾自己的丈夫做到“自残”这一步,确实是无可挑剔,甚至已经去到变态的地步,单就这个典范,足以让甘陀利“流芳百世”,完全配得上“忠贞贤德”这四个字。

    从此,甘陀利的眼晴除在更换头帕时鲜有光明,而她“第一贤后”的地位则是无人撼动,他的丈夫也为妻子的这般矢志感动得无以为报,日后对她更是言听计从。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谈谈我对甘陀利的看法,毕竟她的事情实在是太具讨论性和争议性。其一,由此可以确实,甘陀利绝对是一个狠人,一个惹不起的女人,她的确是一个好人,好妻子,但是一个连自己都敢下狠手的的人,若是在报复起来的时候也绝不含糊。这在日后的某件重要事情上充分体现。其二,甘陀利在“自废双眼“这件事上,在我们现在看来,依然不得不为她的这份”忠贞“表示敬佩,但说到行为我却认为大可不必,甚至已经过火,绝不提倡,毕竟要是丈夫意外断了腿,难道妻子也要断腿迁就丈夫?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心在那里都必须是要有的,因此就连毗湿摩这样的直男,也只是充分表示自己的钦佩之情,而在行为上不加以任何评价。

    按理,甘陀利这样“过分“的行为,在社会上应该有一定的”反对“的声音,毕竟这种让“大家敬而远之”的确实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和反感“。但我看记载,对此评价除了歌颂还是歌颂,上至得道仙人,下至三岁小孩都为此感到”高兴“。我过去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会出现仅”一种声音“的局面,难道是记录者故意而为之?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是过了些日子我似乎想通了这个问题,也许这真是存在的。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忠臣出。”

    --老子《道德经》

    再想想《二十四孝》那些惊悚的“孝顺故事”,也许那个年代迫切需要甘陀利这样的典范指引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