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一世公侯
繁体版

第九十九章 人家有主了

    薛府,正厅。

    此刻申时将过,薛姨妈早安排了下人准备晚宴。

    桌边,薛姨妈坐在上首,李瑜坐在她左边,宝钗坐在她右边,薛蟠在李瑜下首陪坐。

    此时菜品还未布置上来,有丫鬟端着铜盆来打湿了帕子给众人擦手。

    接着便摆放了四副碗箸,陆续上来了各色菜肴不下十种。

    薛姨妈笑着招呼李瑜吃饭,叫他不要客气,又问他可要烫壶酒喝。

    李瑜婉拒,说是要办公事,不宜饮酒。

    薛姨妈笑道:“正是晚上,便是有公事,也待明日了,少喝几杯酒,也不妨事。

    况且夜里凉,略饮几杯暖暖身子也好。叫文龙陪你,只喝一壶就是。”

    说罢,便叫丫鬟同喜去取一壶金陵春烫了拿来。

    李瑜见薛姨妈如此热情,颇觉着有些不自在,看她眼神,倒像自己是她儿子一般。拒绝不得,只能应下。

    薛蟠笑道:“正该如此,好男儿哪有不喝酒的?”

    薛姨妈剜了他一眼,道:“只因瑜哥儿在此,才叫你陪着喝的,不许多饮!”

    众人举箸用饭,不多时,同喜托着一壶酒并两个小酒盅来了。

    将酒盅置于两人手边,各自斟了一杯。

    薛蟠举杯道:“不知伯璋酒量如何,且试一试这金陵春。”

    李白曾有诗云:“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这金陵春便是金陵的名酒之一。

    李瑜举酒一饮而尽,果然滋味醇美,回味悠长。

    薛姨妈笑道:“瑜哥儿慢些喝,这酒菜虽不比京都,却也都是此地的特色风味,也不知你吃得惯不。”

    李瑜道:“各地饮食皆有差异,南北亦有不同。先在扬州住了一月时日,也略知江南风味了,哪里有什么吃不惯的。”

    一番宴饮过后,丫鬟们收拾桌子,薛姨妈领着众人至偏厅坐下说话。

    李瑜与薛蟠二人分饮了一壶酒,倒也没多少醉意,只是身子略微软绵了些,便轻靠着椅背放松休息。

    薛姨妈又命同贵去调制蜂蜜水来。接着问李瑜道:“瑜哥儿何时去寻那付刚兄弟?”

    李瑜道:“事不宜迟,明日便去寻他二人。只是金陵城中也不熟悉,倒要劳烦姨妈指派几个小厮领路了。”

    薛蟠笑道:“诶,这金陵城中,恐怕再无人比我更熟的。伯璋勿虑,明儿我亲自陪你去。”

    薛蟠本就是闲不住的,况且明日提付刚兄弟问话,他也想见一见李瑜官老爷的威风。

    正巧李瑜有求,于是便自告奋勇,提出做这向导。

    薛姨妈也有心叫这儿子出去长长见识,有李瑜在旁照应着,想来也出不了什么事。

    于是说道:“既如此,明日就叫你兄弟陪你,他整日在金陵城里乱窜,都熟络了。”

    李瑜点头道:“那便麻烦文龙了。”

    “不麻烦,不麻烦。左右我也无事,何况你也算是为我家的事奔忙,我也该帮着些。”薛蟠见李瑜应下了,乐呵呵笑道。

    李瑜道:“既如此,明日辰时便来寻你。”

    薛蟠笑容一僵,道:“未免……太早了些?”

    薛姨妈笑骂:“你当人人都似你那般惰懒的?明儿一早让蓝儿叫你。”

    李瑜在薛府又待了一会儿,天色已经暗去,喝过了两口蜂蜜水,便起身告辞道:

    “姨妈,天儿也不早了,我便先走了。”

    薛姨妈又问道:“喝了些酒,不若就在府里住下,也方便。”

    李瑜笑着推辞,说道:“并未饮多少,不妨事的。另有事情要给手下人安排,多谢姨妈美意了。”

    说罢,便行礼告退。

    薛姨妈叫薛蟠将李瑜送走,叮嘱他一路小心。

    李瑜出了偏厅,薛蟠使人将樊冀、范二领来,把李瑜送出了薛府。

    薛蟠回至偏厅,见薛姨妈正笑吟吟地同宝钗说话。

    薛蟠说道:“妈,已将伯璋送出去了,您这高兴的样子,是在说什么?”

    薛姨妈道:“正说着瑜哥儿呢。此番他来,虽叫咱们担惊受怕了一阵,所幸是来助我们的。

    只家里面的事咱们能顾及到,哪想到这下面的人竟敢瞒着做出这等事来?

    若非瑜哥儿挑明,至今咱们还被蒙在鼓里。

    倘或这些祸害遗留得再久些,当真酿成大祸,那时咱们可真就百口莫辩了。

    这回叫瑜哥儿出手处置了,也可解了咱们家的隐患,岂不是一件喜事么?”

    薛蟠在一边坐下,笑道:“正是如此。儿子便说交的这个朋友不同以往,母亲还不信的。这回便知到好处了不是?”

    薛姨妈瞥了他一眼,道:“不过是叫你偶遇了他,原也同你没什么关系。

    你看看人家这个年纪便有这样大的能为,再看看你,白比人多活了几年,还是一事无成,只会吃喝玩乐,不叫人省心的!

    明儿个同瑜哥儿出去,少说多看,也跟着人学一学风范气度,最好能有个长进。”

    薛蟠恍然,如今这情形,只要在这母亲跟前儿提李瑜,定是要拿自己与他相比一番,然后训斥自己几句的。

    薛蟠吃瘪,不由苦着脸道:“妈也太不讲理,他自有他的能为,跟我也不相干的,如今只顾寻我的不是,他倒像是你的亲儿子,我反成外人了。”

    薛姨妈听了,又自想起午后的心思。便不再理会薛蟠,反轻声问边上的宝钗道:“宝丫头,你看瑜哥儿怎么样?”

    薛蟠见母亲不理自己,也不自讨没趣,便取了手边的蜜水猛灌了两口。

    听着一旁母亲和妹妹谈及李瑜的事儿,只当她随口问的,也没放在心上。

    宝钗却不似薛蟠那样憨笨,一听母亲所言,便知她的心思。

    不由羞红了脸,撇过头去,娇滴滴嗔叫了一声:“妈……”

    宝钗今晚倒显得颇安静,一则她性格如此,沉稳平静。二则她一直在想李瑜之事,也没心思再听他们喝酒说话。

    皆因午后薛姨妈所言,那李瑜乃是幼年失了双亲的苦命人,宝钗听后,暗暗慨叹。

    不想这样无根的浮萍,不曾随波飘荡、沉入淤泥,反而摇身蜕变,成了一株不染的清莲。

    宝钗感叹其身世凄苦,竟比自己更要不如。自己尚有慈母疼爱、兄长关怀,他一个托养于老妇之手的幼子,如何能长成这样的气质风度?

    她自觉平生经历,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不由得暗暗好奇起来。

    哪想到母亲今日不知起了哪门子心思,竟然提起这等羞人的事来。

    片刻,将头扭过来,见母亲仍旧盯着自己看,宝钗不由脸色更红。

    乃轻声道:“瑜大哥人挺好的,年纪轻轻便能受皇帝陛下的赏识,想来本领、见识都是不俗的。这个年纪,能与他比肩的并无几人。”

    宝钗也不回应薛姨妈的问话,只说起李瑜的不凡来。

    薛姨妈轻笑了两声,道:“乖丫头,妈不是问你这个,怎么这会儿却装起傻来了?

    我看瑜哥儿出身不凡,虽然如今没落了,只是仍旧承着爵位,况且他自己是个有能为的,又有上进之心,将来说不得能再兴家业。

    且他样貌也是挑不出毛病,所见过的晚辈中也没能比得上的。性子也好,沉稳大气,与你相合。另则年纪上也是正相匹配的。

    咱们家如今比以往不同,再想找个好人家也是不易。瑜哥儿如今正是未起之时,你若与他相配,先立下姻亲……”

    宝钗听母亲越说越来劲,虽则奇怪心中为何没有多少抗拒的情绪,只是女儿家本就害羞,哪里听得这样的话?正要出言打断,确听薛蟠惊呼了一声,将二人视线拉去。

    薛蟠本以为她们母女二人不过随意谈一谈李瑜的事儿,不料自己母亲竟起了结亲的心思,忙出言打断,道:

    “诶呀,我的娘!你怎么说这事儿?我不曾说过,你有所不知,人家有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