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涛云岭
繁体版

第七十九章 小浩办了猪场

    话说小浩在文子给他安排的那个养猪场里学习牲猪养殖技术。不知不觉着,小浩在长沙已经十几年了,来的时候也就十六七岁,现在都是快三十的人了。这十几年,他已经成为了养猪场的从种猪繁殖、喂养、饲料配方、防疫等方面的技术骨干了。不论是不是节假日养猪场里都得有人照顾那些可爱的猪才行的。

    场长对小浩这些年的表现也是相当的满意的,每次见到了文子都免不了要夸上几句。看到小浩的水平越来越高,场长的不断夸奖,文子心里自然很是高兴了。

    小浩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他算了算,出来之后回家过年的也就那几次,一次是结婚的那年,一次是小孩出生的那一年。后来都是他爱人与小孩到长沙来陪着他过年的了。

    这一年,小浩终于排班排了休息,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了。他终于充足的时间到各家亲戚那里去好好地拜年。

    “小浩啊,你这样长年在外也不是个办法,还是要回来做点什么才好。”小浩的岳父母跟他说。

    “回来也没什么好做的吧,我现在只会养猪了。”

    “在咱农村养猪不是挺好的吗?有地方养,空气又好,更主要的是可以照顾家庭。”老人说

    “但养猪需要本钱的,总不可能就养个三五头过日子吧。”

    “现在还有谁要你养三五头啊,都是几百头几百头地养了,关键是你自己要下决心才行,钱先慢慢凑就是了。再说了,回来也不只是养猪一件事,现在省里有很多的扶贫支持,只要回来总会有办法的,你看我们这村前后都种满了黄桃这些果树,每年的收入也不差的。”老人们说。

    这些事,如果平时没有谁说起也没什么的,小浩仿佛还活在十几岁的状态,他还真没有考虑过。现在有长辈提出来了,小浩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了。他越想越觉得回来才是正道。

    要说最希望他回老家来的,自然是他的爱人了,一个女人家带着个小孩在家还是很不容易的,之前他爱人也曾去养猪场里打过工,但小孩总得有人照顾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事后果还是挺严重的,想想都不舒服。于是她最后还是回了老家。前不久,他女儿就曾经因为没有人照顾把手弄骨折了,花了两万多,一年在外的积蓄都白忙活了。

    回了自己家,小浩的爱人跟他说:“你看啊,大家都叫你回来了吧。”

    小浩犹豫了一下,说:“我回来又能怎样?这山里什么都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了?高速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还有什么不方便!”

    “养猪不方便,小孩上学不方便,看病不方便,交通不方便......”

    “你别说了,这些都是你自己想象的,一点都不切实际了吧。养猪不方便?你看那些养几百头猪的也不个别人了吧,人家的技术还不如你好呢。小孩上学不方便?学校就在圩场。看病不方便?现在都是农村医疗了......”他爱人跟他理论了起来。

    在爱人的近乎数落的理论中,小浩被说得无话可说了。

    “真要办养猪场,咱也没有地吧。”

    “找村里说说,那荒山上围一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吧,之前村支书就老在问我们,问你能不能回来办个养猪场什么的。”

    “关他村支书什么事?他会有这么好心?”

    “看来你是真不知道了,你在村里办好了养猪场,他村支书也是政绩一件的,对他又没有损失,还要要环保养猪,绿色生活,要做示范,要你向村民供沼气的。”

    听到爱人这么一说,小浩想了想,说:“这村支书懂得还真多。”这些都是他在城里养猪场的那一套。

    “唉,怎么说你呢?那些村支书什么的,长期在县里培训,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必学的,不然没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当不了村支书的,你还真当他们是原来那样的什么都不懂啊。不只是我们村,我娘家那村支书就专门学的种黄桃。”

    “哦,我知道了,我再想想。”这句话是小浩的口头禅,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他真的在考虑了。

    很快假期结束了,小浩回到了长沙,他给文子带了很多特产。晚上他来到了文子家,跟文子聊起了家常。

    “舅舅,现在回家真是方便了。高速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你今后回去也方便了,开车直接到家的。”小浩说。

    “是吗,那路在新闻里也看到了,那确实方便了,有时间我也要去走走那条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一修,老家那边办厂人也是越来越多了,现在那些搞种植的、养殖的什么的也挺赚钱的,广东那边上来订货的还真不少。”小浩继续说着这次回家后的见闻。

    “那你也去办个厂呗。”文子开起了玩笑。

    “我不想办厂,但觉得那里办个养猪场也不错。你看啊,那里气温又不高,没什么污染,水质也好,建猪场也方便,去广东又近......”听小浩这口气倒象真的已经建成了一家大型的养殖场在那里一样。小浩话一下多了起来。

    “听起来也还可以,养殖最重要的是防疫......”话没说完,文子就打住了,想起自己说的话,不禁笑了,小浩在养猪场里不是就干这个吗?还把他当小孩看一样的了。

    “那边有条件了就办吧,反正在这里也不是个路,看你现在小孩好上小学了,还一个人在外面也不是个事,有家了就得有个家的样子,你总还得要回去照顾家里的。”文子这话倒是实话,小浩在文子这里已经这么多年了,就象亲生儿子一样了。他隐隐地感觉到小浩这次说起这些更多的是想回家办养猪场了。尽管他有些不舍,但终归小浩要有自己的生活,也是件好事。

    第二天,小浩找到了场长,说起了他想回家办养猪场的打算。

    场长想想也是,小浩在这里也做了这么久了,但长期下去确实不是办法。现在回去,办个实业,结婚、生小孩,这是最好的选择。毕竟,长沙这地方对他来说,生活的压力太大了。

    场长知道小浩这次是真的要回老家去了,心里有点不舍了。场长跟小浩说:“你这次回去办养猪场挺好的,你可以把这里当成你的娘家了。你在这做了十几年,相信你的技术足以应对任何问题了,如果你今后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来找我的。”

    没多久,小浩就办好了交接,准备回家办养猪场了。这次小浩来长沙打工,前后不到一周就回去了。

    临行,场长送给小浩一头种猪,让他带回去。为了把这头种猪带回去,小浩没少费功夫,按下不表。

    小浩回到了老家,回到了八面山下,他先在自家搭了个棚,把种猪养了起来。然后他去找村支书要地。

    “你回来办养猪场真好,不然我在县里学的那一套都没地方用了,我在镇里许下的发展养殖业的承诺都没办法兑现了。”看到小浩来找他,村支书非常高兴。说:“你就按你在城里的那一套去选块地吧,但不能选农田,那个选了也给不了你,你去看看那山上,选一块合适的地方,到时我来协调一下。”

    他们村没有大的养殖户,所以地很好选的。很快,小浩就选好了地,并且围了地来。他开始建他的养猪场了。

    以前邻居们只知道小浩在长沙,在一家养猪场里干活,但到底是怎么干的,没有几个人知道。

    小浩回家养猪的消息在那个小乡村里传了开来了。不少人都来看热闹儿。

    小浩养猪确实技术水平高,没多久,养的母猪就生产了,而且非常顺利,又健康,每次都能高产。那得意劲自是不用说了。慢慢地适应了,他又找长沙的场长要了两头母猪与一头种猪,他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了。

    按小浩的想法,母猪生了猪崽,自己留几头喂着,多余的卖了换钱回来,为下一窝的猪崽准备饲料,资金周转越来越灵活,自不在话下。看着猪场越滚越大,小浩心里自然高兴,开始飘飘然了。

    “猪崽为什么要卖出去呀?别人买了猪崽养大了一能赚钱的,我为什么不把这部分钱也赚到手呢?反正我有这么大的场地,怕什么?”小浩觉得自己把猪崽卖掉的做法比较傻,心想:“这都是在长沙学到的不好的东西,要换一个思路才行。”

    于是把大部分猪崽养了起来,看着这些长势良好的猪,他洋洋得意地盘算着自己的赚头来了。

    这天,他爱人跟他说:“饲料就快吃完了,要赶紧去落实一下大猪料了。”

    “找老梁賖一下就行了,让他送过来。”老梁是饲料店的老板。

    “还賖?老梁不催你还账就不错了,你在他那里都欠了一万多的饲料钱了。”

    小浩这么一听,开始为这事着急起来,能赊的赊了,能凑的凑了,眼看这些肉猪就一个多月就可以出栏了,这是关键的阶段。猪肯定不能饿着的,大不大小不小的,正是长膘的时候,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卖的。

    “这样可不是个办法,找舅舅借点钱试试吧。”他爱人给了建议。

    “那不好吧,以前已经在那麻烦了他这么久了,现在因为这事也不好开口了。”小浩硬撑着不肯开口。

    他爱人一听他没有办法,生气了。“这些猪在等着吃,看你怎么办?”说完,气冲冲地出去了。

    晚上,文子打电话给小浩了。

    “现在喂猪怎么样了?”文子先问了起来。

    “挺好的,还差一个月就可以卖了。”小浩故做镇定。

    “现在猪肉价不太好吧,再过一个月应该会有回升,每年好像都是这样的。”

    “是的。”

    “这次养了这么多肉猪,资金周转得过来?”文子经常会问一下他养猪的情况,大概知道一些。

    “资金......资金慢慢盘吧,应该也没问题吧。”小浩有点吞吞吐吐了。

    “别吞吞吐吐了,我先给你打二万块过来吧,先盘一下再说。”

    这时小浩明白是他爱人找舅舅了。

    “下次养猪要注意资金链了,办养猪场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还要考虑市场变化,多看看新闻,跟着政策走会更有把握。”文子没忘了叮嘱小浩。

    有了文子的及时出手,小浩总算度过了最难办的阶段,有了这次经验,小浩开始注意资金问题了,后面就顺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