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涛云岭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尴尬的办事处

    文子一直在软件公司,从最开始的软件开发程序员,做到软件工程师,最后做到了部门经理。像文子这样能坚持在一家公司做的毕竟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则是做了别的,或是自己开公司,或是干脆转到别的企业去做维护了。文子没有想过要走,一是因为公司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家就在长沙,有老有小的,希望有一份较安稳的工作,因此工作倒是比一些年轻人更努力。

    做软件这行,也跟吃青春饭差不多了,做了几年,新的开发工具一上来,年纪大一点的就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了。

    文子经常跟顺子说:“软件这行业我也干不了多久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吃不消了。”

    “那就换个行当吧,做得不开心的时候很难受的。”顺子也不知怎么说才好。

    在当时人们的想象中,做软件可是一件光鲜靓丽的工作,一说起软件开发,那肯定就是高档的写字楼,一群充满朝气的年青人在那优雅地工作,或是敲敲键盘,或是端杯咖啡在边上小憩,也许这种场景真有,但更多的各种资料散乱地放在桌上,程序员或是忙乱地调试程序,或是被客户各种各样的电话催促,因此他们自称程序狗。很多人四十不到就开始白了头发,文子也不例外。

    想到这里,顺子不禁感叹起自己之前做的咨询行业来,其实做管理咨询也是一样的,那时自己能够拼,一是在外面,没有家庭的事,再就是因为年轻了,加班、熬夜、找资料、准备报告,件件都是耗时耗精力的活。

    经过了六七年了,文子所在的公司也从最初的十来号人扩张到了上百号人,这样算来文子也算是元老级别的了。公司业务也从最初的各种企业、政府的软件,慢慢地专注于政府这一块了。客户较稳定了,公司的各个部门也就慢慢分工更细了。

    自从顺子从沿海回来之后,文子开始感觉顺子看问题的眼光跟以前不一样了,跟他聊得更多的是国家政策的话题了。

    “咱这个地方要推动企业采购软件还是有些难度的,业务不好做。”文子跟顺子说。

    “你说的这个情况也正常吧,你们软件行业的事情我也不懂的,但看咱这地方,毕竟还是以国企为中坚力量的,国企的市场打不开,一切都白搭的。那些民企大的都信奉外面的公司,小的民企则不舍得花钱来采购软件的。这里面还是要结合省情来做的。”顺子说。

    “还是政府的项目好做的,认识水平不一样,对好的软件他们还是挺欣赏的。”

    “政府是有任务的,政务信息化要求,这些都是政府的考核指标的,当然他们更愿意采购了,再说他们有专门的财政预算的,只要符合政策的都有机会的。”

    对于顺子说的这点,文子是深有体会的,“那你的意思就是不做企业的了?”

    “企业的有机会还是要做的,有条件的做,没条件的创造条件去试试吧,不过这些都靠平时的人脉的积累。在咱这里做这些事,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政府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政府不让你做什么你就千万别去做什么。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企业的日子就会好过的。”

    “你这话倒是有点意思,具体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

    “从大局来看吧,咱国家没钱,现在发展快,但大多是野蛮生长的,不规范。如果你去做了,有可能犯错误,如果一出问题,全都白忙活了。因为国家没钱,所以国家会把很大一部分资源去做自己想要发展的事。这些国家想要做的事就是政府让你去做的事了,自然这方面的机会就会多。相反,政府投入的资源就会少。这就是咱们的国情。”

    “那你说现在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说起国家现在的政策有两个主要方向了,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个地方的就不尽相同了,如果说到我们省里的话除了这两个还有一个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了。”

    “你的意思是向西部试试?”

    “我觉得可以考虑吧,但现在时机成不成熟倒是不好说的。”

    “什么时机?”

    “就是国家怎样才算启动了这些项目啊!有时政策变成执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的,很多时候都是先进行舆论引导,先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有时执行起来就要晚得多,毕竟很多政策都是要下面的政府消化之后才能加强认识的,另外国家调配资源也需要时间的。我觉得省里提出来的产业集群政策会更先执行,因为这是省里提出来的,自然政策配套就会快。”

    “产业集群那东西还真有些不懂的,我比较看好西部大开发。”文子说。

    “产业集群这事不好办,它要的是咱本地的企业配套能力,就算一切发展顺利,也得等企业家们赚够了钱,感觉到要对生产管理的水平提升的时候,才会重视你们做的那些什么ERP之类的软件的。”

    “你这么说来说去,我们似乎只有西部大开发才是现在的机会了。“文子说。

    顺子不好判断西部是不是到了黄金介入期。那时其实提西部大开发已经提了好几年了,慢慢地大家都不提了,似乎总差那么一些因素来点燃这一火把似的。就拿老林去西宁来说,也只是在那里简单地复制了一家工厂而已,而且管理还是赶不上中部的。

    文子还是想去试试西部,于是建议公司在广西设置办事处了。

    当时广西的软件普及比湖南要晚一点点,文子觉得广西迟早也会象湖南一样,要先进入广西去获得先机才能更好地扩展业务。于是文子建议公司在广西设个办事处,这样更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公司很快就同意了他建议,并由他具体负责操办。这样一来,文子不得不在南宁与长沙之间两头跑了。

    半年下来,业务没有多大进展,公司里其它部门对办事处的闲话多了起来。

    文子更焦急了起来,最后干脆自己长驻南宁了。

    其实文子的想法是对的,只是超前了一点。南宁与长沙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互联网的普及率与使用率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百姓上网的时间很少,手机还是2G时代,而且靠的是拨号上网,网速慢不说,还特别贵,百姓不上网,政府自然就没有了开发软件的动力。文子每次跟政府接洽,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接洽的官员都一致说好,到最后要落实的时候都是再等等。最开始的时候文子会把每周拜访的情况向老总汇报,老总觉得那边的业务进展顺利,但几次当老总过去跟对方细谈的协议的时候,却又不了了之了。

    老总自己是做软件出身的,知道业务开展的不容易,没有对文子本人表达不满,但对广西办事处的进展是不满意的。

    一年下来,办事处竟然没有一单业务。于是老总决定撤消这个办事处,把文子调回来。眼看着自己一年的努力就这样白费了,文子确实有点不甘,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撤了回来。

    广西办事处这一事,给文子的触动很大,挫败感特别强烈。没想到有公司支持了,倒是比当初在洛阳做项目都还不如,要说程序质量虽然赶不上国外的大型软件公司,但在国内也还算是独树一帜,再说开发工具有国外正版软件的支持,也不会差到哪去的,现在看来项目的质量的话当初洛阳那个项目只能算个渣。文子的失落感可想而知。

    不过事后一想,文子倒平静了下来。网格不发达的时候,要政府去采用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想法。应该反过来做才对,网络越发达的地区,软件业务更好开展才对。想到了这一层,文子坦然了,他认为当时应该是时机不对。

    撤回来之后,原来的部门已经有了新的经理,文子只能随公司的安排到了别的部门,更象个临时的角色。业务开展成这样,文子觉得在公司里再呆下去也是没什么意思,一度有了离职的想法。

    这一年虽然业务开展不顺利,但文子却历练了另一种技能,那就是如何跟政府打交道。虽然广西办事处撤消了,但文子却跟当地的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在撤消办事处之后一年不到,倒是有当初接洽的人员向公司要求采购软件了,看到当初在南宁艰难运作后终于有了一点结果,文子增加了不少欣慰。更重要的是老总从撤点后业务里看到了文子之前的眼光,对文子倒是有了一种另眼相看的的感觉,觉得文子的思想有前瞻性。这让文子心里好受了很多,对之前的挫败感慢慢抚平了,文子重新稳住了阵脚,心安理得地在公司继续干下去了。

    想起这些经历,文子相信了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是要考虑时机的了,还是得跟着政策来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他对顺子经常讲的发展战略的事似乎更感兴趣了。那时电子商务刚刚兴起来,电子商务也成了两人的话题。

    “现在电子商务看起来发展还不错了,感觉里面有机会,不过想不通他们软件不用钱的。”文子跟顺子说。

    “你说的是淘宝吧?做淘宝可是需要不小的推广能力,能推广电子商务的人应该最后会成赢家的。这里面有个商业模式的问题,估计你们软件公司做不来的。”

    那时电子商务刚刚兴趣,那时的网上购物还只是体验性的活动。

    “莫非这又是战略?”

    “当然是战略的,象淘宝这种方式的赢利模式是什么,是不是能成功,都还在观察过程中。如果真成功了,对后面的生活冲击就大了。”

    “我就是想不通,如果软件不用钱,那他们凭什么赚钱?”

    文子没想明白这件事,他在电子商务刚兴起的时候在这一块犹豫了。后来电子商务兴起来之后,文子对错过了这波业态感到非常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