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涛云岭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 离职

    在顺子进厂的这些年,厂里经历的几件大事,在很多企业恐怕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碰到。顺子在数着这些年厂里发生的那些事,在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时候利用改造之外,把产量扩大了几倍;改造奖金大部分来源于国际上的贷款,也是最早采用外国主生产设备的;期货风波不但没有垮,相反还让整个行业实在了大赚一把;别出心裁的职工命名操作法,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等等,这就是这个厂里的神奇之处,似乎总有一股力量推动着厂里的发展。

    记得刚进厂那时,厂里安排对他们这些新来的有着各种不同想法的学生新员工进行入厂培训。当时的总工程师给顺子他们上课,说:“别看你们现在都有各种伟大的想法,慢慢地你们的棱角被磨平了之后,你们当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得一辈子留在厂里工作。因此,你们别有太多的想法,踏踏实实地工作才是你们要做的事。”

    当时顺子听不太明白,他只是心里算了算,一起进来的校友有三四十人,那意思就是离开厂里的最多也就七八人了。当时同学们都认真地听着总工的话。总工是顺子他们的老校友,就象老学长教育小学弟一样。对于老学长的话,大家自然更愿意相信是真的了。

    事实上,厂外的世界变化太快了,大家不自觉地都会关注到外面的变化的,顺子的这些同学的心里也有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与企业里的变革太慢之间的冲突。这时期货风波已经过完,但年轻的员工心里的波澜却没有平息下来,大家体会都到了比生产、比技术更厉害的东西了。

    这天,顺子照常上着班。

    突然,劳资员通知顺子去拿人事命令,立即到别的分厂报到。按常理,人事调动之前都会跟本人谈话的,顺子被弄得一头雾水。

    赶紧问了一下蔡哥,蔡哥说,“这事我知道,命令没发布之前不让说的。现在总厂搞了个全厂人才交流活动,挑了五个人在不同的分厂轮岗。”

    “要调我去铅分厂,那我可不愿意。铅对身体的伤害可不是铜能比的,为什么之前不征求我的意见?”顺子有些不高兴了。

    “我也是被告知的,不征求我的意见。我们搭档这么多年,我也不舍得你走。据说这次是挑选总工的培养对象,在一个分厂工作两年又会继续调岗的。”蔡哥想安慰一下顺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就去吧。其实去与不去由不得顺子。同时调动,别的分厂调过来的人已经过来报到了。

    晚上,分厂举行了欢送会。厂长亲自来给顺子敬酒了。

    “顺子,这么多年,你是我见识过的最有主见的技术人员,事情在你手上让我放心。现在总厂做人才培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感谢你对分厂里做的大量工作。以前你提过要调到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而你所在的岗位已经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我已经没法给你调了。希望你跟接手的技术人员做好交接,那些都是宝贵的资料。”厂长说完,一饮而尽。

    一番话让顺子再没有了怨言,安安心心地到新岗位去上班了。

    到了铅厂,顺子被派到了铅阳极工序,他发现氛围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说是铅生产,其实跟铜生产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看到铅厂生产的那些事,顺子还是象在铜分厂一样,想在技改上做些事。

    铅的生产工艺条件是比铜要简单的。不久,他就铅电解烧板,设备改造、流程优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后来他的一切建议与方案都会被无情地退了回来。面对这种情况顺子开始觉得有些意冷,他想等组织部的人才交流方案赶紧把他调到下一个工序去了。

    看着在铅厂里忙碌的工人的身影,看着铅蒸汽弥漫着的工序,想到自己每次都是在这种环境下检查工艺条件的时候,顺子的心情沉重起来。作为技术人员,改善这种状况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才对。”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企业也是没有前途的,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年代了,环保只会越来越重视的。“顺子心里这样想。

    最终坚定了顺子决定离开的导火线是他所在的铅阳极工序的厂房改造项目。

    那一年铅阳极厂房正好赶上了大修,顺子觉得应该借此机会好好地改进,把防尘、废气这些通通划入到设计里面来,顺子找到了技术组组长,组长是早两届的学长,开始他也对顺子提出来的建议很是重视,顺子自然高兴,心想,改造好了工人们自然也就不用在铅蒸气的环境里暴露着工作了,只要能看到前景,多付出一点是没有关系的。

    没多久,技术组组长找到了顺子。“顺子啊,你那建议是很好的,不过我们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今后再说吧!”这就算答复了?按当时厂里的规定,员工的任何书面建议都必须要答复的。顺子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学长啊,你也是学这个专业的,这种改造教科书里都有的,难道还有困难......”顺子非常不解的问。

    没等顺子说完,学长打断了他的问话,说:“我知道,技术条件没有问题,我说的是现在的条件,除了技术条件还有别的条件......”学长没有再说下去。但顺子已经明白了,早在铜厂那边就听说过这边难办事的。

    “能告诉我是谁在阻止吗?”顺子是直性子,只要他分析后认为是对的,都会先争取,争取不到的时候才会旁观的。

    “这个......你不用知道的好,慢慢地你就会明白的,好好工作,不要有想法,总会有机会的。”校友安抚起顺子来。

    听到校友这么说了,顺子不想使校友为难,他默默地离开了。

    跟校友分手后,顺子直接去找组织部了,反映了遇到的事情,要求调离铅分厂。组织部没有给他答复,只是说他才过去五六个月,需要研究一下,组织上再考虑考虑。顺子再也没有听到下文。

    后来一直也没有答复。最终顺子决定离开厂里。

    总算挨到了合同到期,合同到期的时候,顺子刚好到铅分厂一年整。顺子按合同约定提前了一个月通知劳资员,不再续签合同了。

    没几天,顺子接到了组织部的电话。

    “顺子,你的合同到期了,抽个时间过来把合同签了吧。”是组织部的马干事打来的电话。

    “马干事,现在合同到期,已经按照合同规定提前一个月通知劳资员不再续签合同了,我要离开厂了。”小马是一个不错的小伙,顺子很客气地说明了原因。

    “你上次来反映的事,我们都知道了,你说的这个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反映的。后来部长开会后建议你留下,你是属于全厂交流的技术人员,都是厂里的技术尖子,如果你对现在的岗位不满意,总厂把你调事业部去吧。”小马说的事业部是当时刚成立的一个新材料生产部门。

    “你说了又不算,这个是部长才能决定的。”顺子已经打定了主意离开了,说话也轻松了很多,开起玩笑来了。

    “这正是部长的意思,你可考虑一下。”

    “已经考虑好了,谢谢你们的好意。”顺子去意已决了,因为下一站杭州在等着他,他要去杭州读研究生了。

    “那你还是写些材料吧,一是你的档案里需要有相关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你办完整的手续。”小马最后提了个要求。顺子觉得有道理,他照办了。

    顺子是一个磊落的人,应组织部的要求,还是写了一封关于中止续签合同的说明,写了长长的三页,把整个过程说了个清楚。

    顺子的缺席,宣告了“全厂人才交流”计划的破灭。

    合同到期后,顺子跟厂里办完了离厂手续。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有点出乎顺子的意料。他走后,同事告诉顺子,他走了之后组织部对几个领导进行了问责。分厂里负责生产的副厂长也被免职了,由顺子的校友接替了原来副厂长的职位。原因是对技术人员的技改方案不进行论证,回复过程不严谨,对新技术改造不重视,反正听起来都是挺严重的。

    顺子想到了会有问题,但没有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的,顺子只想到了自己回避这环境,却没想到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他太不懂人情世故了。但这些对顺子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顺子要读研究生去了。不只是顺子一个人,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发生。

    阿黄也是校友,学的计算机,进厂的时候在信息中心。那时信息中心的条件最好,整天都有空调,大家都羡慕不已。后来又找了对象,小日子过得也惬意。

    那一年厂里发生了期货事件了,没多久,阿黄也休了病假,到深圳一家公司上班去了。到顺子去读研究生的时候,阿黄已经辞职了。

    没多久,钟哥与智承也辞职了,小符去了另一家大企业。

    再后来,小磊调到了新材料事业部去了,虽然还属于厂里的,但却是独立运作,自负盈亏。

    再看看那时一起毕业的同学,已经是读书的读书,出国的出国,跳槽的跳槽,经商的经商,搞金融的搞金融......各种变化目不睱接。

    甚至几年后,组织部还托人转告顺子,说他们那些去读研的人员只要愿意回来,厂里可以把这些年的工资全部补上,并支付全部的费用。看来顺子走了之后离开的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