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涛云岭
繁体版

第九章 顺子姐回家帮衬

    阿森回长沙去了之后,顺子不怎么出去玩了。他要么在家里做些固定的家务,然后再做学校里的功课,要么玩一些自己也叫不出名的东西。他不能走远了,随时都得准备听爸妈的叫唤去做完一些家里的琐碎事情。

    顺子爸晚上做好豆腐,第二天早晨再挑出去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手工磨豆子是一个无聊的过程,也是做豆腐过程中最累的环节。顺子爸磨十斤豆子要花将近两个小时,磨豆子这事顺子是帮不上忙的,他人还没有架起来的石磨高呢。那石磨发出来的咕噜噜的声音,总是催得人晕晕欲睡。每天晚上,顺子爸准时磨豆子已经成为规律了,磨到一半的时候也就到了文子差不多回来的时间了。文子下晚自习回来,再陪着磨一个小时的豆子,或是搭把手,或是讲些见闻。就这样,顺子一家围绕着家里的小生意打发着每一个夜晚。

    山里的气温对做豆腐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恩赐,不用因为担心气温高了豆腐很快变质。山里的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不会太冷。即使是夏天,到了晚上一阵山风吹过,不禁让人打个寒颤,于是人们都得在外面加上一件外衣,到了晚上睡觉更是要盖上一床被子,以免被冻着。

    一天晚上,顺子爸象往常一样一手推着石磨,一手用勺子慢慢地加着豆子磨着。外面已经夜深人静了,他耳边响起的是远处的蛙声,还有蟋蟀的声音,仔细去听还能听到山上传来的哗哗的松涛声,这些声音更让他感受着夜的寂静。顺子不知在楼上玩着什么,不时有东西掉楼板上,发出咚咚的声音,顺子爸听得一清二楚。在这夜晚里他没说什么,倒是觉得这夜里能听到小孩发出的声音能排遣心中的寂静。

    顺子爸是读过几年书的人,磨豆子久了,倒来了几分诗意,不禁做起了打油诗来。

    “咕噜噜,咕噜噜,半夜三更做豆腐,做出豆腐真辛苦”。

    文子刚好下晚自习回来,听到了这打油诗,乐了,大叫起来。

    “顺子,快点下来,把爸念的打油诗记下。”

    伴随着楼板震动的声音,顺子急急地从楼上赶了下来,他找了块木炭,把这首打油诗写在了泥墙上。他不但记在了墙上,而且记在了心里,几十年了也未曾忘记。

    尽管山里晚上的气温不高,顺子爸还是担心豆腐晚上变质,因此他会做好的豆腐放在冷水里。豆腐放在冰冷的山泉里可以很好地防止变坏。在山泉里泡过之后的豆腐到第二天早晨就显得韧韧的,却没有豆腐刚出箱时的那种嫩嫩的新鲜样。

    刚开始卖豆腐那阵子的时候,卖的人少,买的人并不太在意这些细节。随着卖的人越来越多,顾客越来越挑剔了。

    这段时间,顺子爸卖豆腐回来得都比较晚,而且经常豆腐没有卖完,他的心情开始变差起来了。有一次不禁叹起气来。

    “还是新鲜的热豆腐好卖,早晨热气腾腾的豆腐看着就有卖相。”顺子爸说的卖相,指的是豆腐那种水灵灵的、嫩嫩的,让人看着就喜欢上的样子。

    在街上没有卖完剩下来的豆腐只得做成豆腐干,第二天再卖。做成豆腐干卖是一个赔本的买卖,长期下去可不行的,顺子爸心里想。

    顺子爸妈两人一合计,早晨由顺子妈三四点钟起来开始做豆腐,做好了后由顺子爸挑着去卖。生意虽然好了些,但人却累了很多。

    那一年,顺子姐高中毕业了。顺子姐是当时那种典型的学生模样,有理想,有朝气,思维活跃。

    顺子姐没考上大学,一下子也没找到什么好工作,干脆她回到了家里待业。没多久,顺子姐在镇里的初中找了个代课的事。那时镇子里很缺英语老师,她代起了英语课。

    成远跟她开玩笑说:“你的心还在读书,还没有跳出校园。”顺子姐是个很要强的人,她想找机会再考,成远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

    镇上的初中每天都要上早晚自习的。顺子姐很早就得到学校去给学生领读,晚上要下了晚自习再回家。想着跑来跑去的麻烦,还不如在学校里多看看书来得实在。她后来干脆搬到学校里住去了,成天跟山里出来读书的娃娃们混在一起。

    课间了,顺子姐在操场里察看学生的情况。每次到了课间,这些学生就象放风一样,在操场里打打闹闹,没有人盯着容易出事,每个班都安排了老师盯着的。

    她看到了文子,问起了文子家里的事。

    “昨天大哥回来了,跟爸妈聊了很久。”文子说。

    “哦,聊了些什么事?”顺子姐知道成远这段时间回来得比较多,并不感到惊讶。

    “听大哥的意思是这段时间会回家比较多吧。他们好像又聊了些生意上的事,说是现在生意不好做了,还说爸身体怕吃不消了,想请个人来家里做事。”

    “生意不好做了还请人?那还不知道会怎样。”

    “大哥还提到了你,说你在学校里代课也没什么钱,还不如在家里帮一下忙划得来。”

    想到家里的生意,想到爸的身体不好,顺子姐没有作声。家里的情况她知道,现在她是毕业了,但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读书长大。

    “大哥回县城了没?”

    “没有,他今天要进林场里去办事,今晚应该还会回家,昨晚住在镇里的工商所了。”

    上课铃响了,文子赶紧去教室了。顺子姐决定晚上回家看看,说不定能碰到成远。

    成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说是沙镇发展太快了,县工商局在沙镇的事多了起来。成远原来就是沙镇的,因此局里有什么事也喜欢派他下来。他有时回县城不方便了,家里又太小了,因此成远回来了就每次都住在镇里的工商所里。

    到了晚上,顺子姐把学校里的事交待别的老师照看一下,回了家。

    文子没猜错,成远晚上回了家里,在陪着父母一边聊天一边干活。

    看到顺子姐回来,成远跟她聊了起来。

    “在学校里代课怎么样,还习惯不?”

    “刚开始的时候难点,现在习惯了,就是没什么钱,不如那些打工的。”

    “一个女孩子,出去打什么工吧,让家里人放心不下。好好地代好课,顺便把那些功课再复习一下。真要去打工还不如在家里帮衬帮衬。”

    成远赞成顺子姐去学校里代课,是因为她想再参加一次高考,就算不参加高考,说不定哪一天代课老师可以转正,到时就解决了就业的事。现在他听顺子姐提起代课不如打工的事,不禁有些失望。

    听成远这么一说,顺子姐觉得有道理,不能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没有再说什么。

    “要不干脆回家帮衬一下吧,爸身体不好,正在想请一个人来帮忙,做生意的事,人不好请的。”过了很久,成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可不好,我不希望她将来也来做豆腐这行当。”成远一说这个想法,顺子爸妈立即反对了起来,“生意慢慢做,能做多做点,不能做少做点。”

    做豆腐这种小本生意的辛劳是别人很难想象的,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子女来做这种事谋生。

    “现在代课是为了找个固定的工作,谁知道政策怎么变。还不如在家里帮衬,现在我们工商系统人手也不够,说不定哪天工商局招聘了,到时有信息再告诉你。一边帮衬家里,一边等机会找工作。”成远对顺子姐说的。

    成远的这个想法是个不错的主意,既解决了顺子爸身体不好而劳作的问题,又可继续等机会找工作。想到这里,顺子姐接受了这个建议,她知道考大学的难度太大了,现在仅靠自己复习,说不定预考这一关都过不去的,成功的希望并不大。

    那时参加高考与现在是不一样的,那时参加高考是需要先参加预考的,只有预考上线了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很快,顺子姐交接完学校里的事,搬回家里帮衬家里的事来了。

    顺子姐接手了顺子爸卖豆腐的事,她精力充沛,为人热情,嘴巴又甜,很是受那些老主顾的喜欢,很快就把小镇上很多饭店里的需要的豆腐包了下来。

    成远看到顺子姐很有办法,不禁夸起她来。

    “你先别夸我,先去帮我办个事。”顺子姐对成远说。

    “别说帮不帮的,你可是我的亲妹子,有什么事就说吧,只要消息可靠,我就去找人帮忙去。”成顺以为她想问工作的事。

    “看你想哪去了。消息肯定可靠啦,我看隔三差五那林场、煤矿、水泥厂什么的都会出来采购蔬菜,你去跟他们说说,让他们照顾一下咱家的生意。”

    “就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有了成远的帮忙,顺子姐省了好多事。很快周围的厂矿都到顺子姐手上来买豆腐了。有了这些大客户,顺子姐一般上午就把豆腐卖完了,其余的时间都可以忙活自己的事。毕竟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有自己的空间,也很多自己的事要做的。

    顺子姐的帮衬让顺子爸一下轻松了很多,虽然还是要早起,但大白天在家里干活比在街上摆摊却要自由得多,时不时可以休息一下,没事了可以到邻居家串串门,聊聊天。他整天乐呵呵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