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操口中的豚犬儿
繁体版

第十九章 忙碌

    “公子,诸位,我给各位安排住处、准备膳食!”蔡勋主动道。

    得到刘琦应允后,蔡勋出去安排膳食。

    刘琦则走出议事厅观察了下营寨的规模,接下来就在这里练兵了。

    晚上刘琦一个人细细思量练兵的计划!考虑了方方面面,一直到深夜才入睡。

    入睡前只听刘琦念叨着钱粮、猛将、战船。

    第二日。

    众人已开始忙碌,刘琦并没有参与其中,任务已经安排,现在是诸人显示能力的时候,即便有不合刘琦意思的地方,他也不会现在就说。

    水军兵员充足,现在有3000余人,集中在校场上进行整编。

    蔡勋已经提前对情况进行了摸底,都是江陵本地招收的会水之兵,长江边上长大的。

    每曲是250人,他和徐庶每人领1500兵,就是6个曲。

    而水战兵又分为长矛兵,就是在战船左右前后都有弩窗矛穴,长矛兵主要是在矛穴之后防卫敌人登船!

    还有弩兵!和矛兵一样负责防卫。

    不过水战中最强的是先登士兵,负责残酷的接舷战,比之攻城战爬城楼还危险!这些士兵持大刀、圆盾,有的身带飞斧、短枪。

    在和敌船相近时,放出跳板通过跳板或者直接跳上敌舰,斩将夺船!不光需要实力强悍,更需要不怕死的勇气。

    这些先登士兵是整个水军里最精锐的。

    东吴军和黄祖战斗的时候,大将凌操就是先登士,带头接舷战,连夺多船,势不可挡。

    可惜遇到了甘宁,被甘宁射杀。

    其他的弓手,还有负责驾船、辎重的士兵。

    “元直,那边挨着的两曲士兵皆是军中老兵,是先登精锐,你我一人带一曲!你先选!”蔡勋把自己先了解的情况告诉徐庶。

    对徐庶谦让着,他看的出来刘琦很重视徐庶,一个寒门子弟,直接被任命为军司马,肯定有过人之处。

    顺着蔡勋的目光,徐庶看到那两曲兵马明显精悍很多。

    “蔡兄,我初任司马,以后还要多多请教,一切由你做主!都是为了公子练兵,何分你我!”徐庶认真的说道,他自不会刚来就喧宾夺主。

    蔡勋看徐庶真诚脸色,也不再过分谦让。

    他把12个军侯全部叫了过来,直接进行分配。

    两人都是统领一曲先登士,两曲弓手、弩兵,两曲长矛兵,其他一曲负责驾船辎重的,共6曲士兵。

    当然真正战争打起来,区分也不会那么严格,各兵种互相转换都是很灵活的。

    毕竟要是敌人都登上船了,也不管你是弓手、弩兵了,你都得上,不上就得死。

    战局顺利的时候,长矛兵也得去接舷战,扩大战果。

    就看主将的临时指挥。

    随后3000士兵按照蔡勋的安排分成了两方,两人各自统帅。

    接下来就是将知兵,兵知将的过程,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办法去做。

    督战、传讯、亲卫队等逐步理顺指挥体系,最后如臂使指。

    多次训练才能得心应手,最后经过战斗磨炼才算成军。

    徐庶看着前方六个军侯和他们身后的士兵,内心翻涌!

    自己只是读过一点书的寒门之子,在南下荆州避乱时候突然遇到了刘琦,一直到现在直接成为军司马,领1500人。

    一切都感觉发展的太快,让徐庶有些不敢相信。

    他也不知道刘琦为何如此信任自己,给自己一个没带过兵,没读过太多书的人这么大信任。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是自己的机遇,徐庶想到。

    “我是你们的军司马徐庶.......”徐庶长吸一口气开始了自己的为将之路。

    刘琦过来看了一次,看两人相处的还可以,分兵没有什么意外,也很满意。

    他如果知道徐庶心中所想,只会一笑过之,谁让我来自后世呢,你徐庶都不能胜任,谁还能胜任!

    至于蔡勋经过几次相处,发现对方对水战有擅长之处,办事也尽心,自不必担心。

    随后刘琦来到了伊籍处,伊籍正在议事堂的侧方,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向其汇报情况。

    伊籍的桌案上已经是厚厚的竹简!石韬正从旁协助!

    这时是一个负责粮草的粮官正在和伊籍沟通。

    刘琦听了一会,觉得伊籍不愧是历史上记载的有随机应变的敏捷之士!

    思维非常灵活,从粮官的话中,总是能发现重点,三言两语安排了对方接下来的任务。

    伊籍看到刘琦连忙起身:“见过公子!”

    其他几人也是连忙见礼:“见过公子!”

    刘琦无甚表情的说道:“不必管我,你们继续!”

    随后负责船坞、运输、兵甲、膳食等等各个官吏一一受伊籍的安排处理。

    刘琦也是新奇的学习这些细碎的事物。

    来自后世,不代表什么都会,更不可能对三国各方面都了解。

    而且刘琦自问现在没有经验,对实务的处理能力不如伊籍,甚至不如石韬!

    其他人看刘琦就坐在堂上,不发一言,也不知道处理的刘琦是否满意,都是认真了很多。

    刚开始伊籍处理完一事还问刘琦有何交代,后来看刘琦确实不打算插手,反而松了一口气。

    他也怕刘琦贸然打断他的行事,令出不一是大忌。

    殊不知,刘琦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只有充分了解现在水军各方面的运行情形,他才能根据自己来自于后世的见识提出改进。

    随后四天,刘琦皆是如此,每天早晚练习矛刺,到军营中看徐庶、蔡勋治兵。

    到伊籍处学习伊籍治事,刘琦给了伊籍500人的招募权,可以招募人员充实各项事务。

    文官给予其提高俸禄的权限。

    辎重队,让伊籍继续扩充一曲辎重军马,船坞的工匠自不必说,一直在招募,这期间蒯祺也从襄阳又送来了一批物资和人员。

    其中有其他世家资助的船只,也有工匠!

    伊籍的大部分时间也忙于船坞造船的木料、牛皮,还有准备练兵所需的粮食、肉食!

    同时石韬也建立了各项人事的记录,每个人的情况,定期考核其功绩,刘琦让其招募了文吏辅助他。

    同时他也没忘了自己的身份,给刘表写了一封家信,嘱托刘表注意饮食身体、不可劳累。

    提到若母亲到了第一时间通知自己回襄阳见面。

    接下来就是军务方面,把自己到江陵以来事无巨细都进行了汇报,特别是关于夏口的战略位置也说给了刘表。

    现在刘琦很清楚,自己的一切都来源于刘表之子的身份,维系父子之间的情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