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操口中的豚犬儿
繁体版

第十四章 襄阳诸事

    书房内只剩下刘表父子。

    “恭喜父亲,如今宗贼已平,南郡皆服,可喜可贺!”刘琦笑着对父亲说道。

    “呵呵,接下来就看武陵郡、长沙、江夏如何反应了!”刘表现在是比较有信心的。

    出京一个多月,已平定一郡,心里有些喜意。

    “父亲不必忧虑,根据蒯军师的分析,武陵的曹寅、长沙苏代都不足为虑!”

    “只是武陵郡蛮族众多,要派得力之人牧守以免生乱,长沙郡是孙坚起家之地,还是得控制住,消除掉孙坚的影响!”

    刘琦斟酌着说道,他想稍微影响一下历史的走势。

    历史上武陵蛮多次反叛,武陵郡就是荆州一大不安定因素。

    另外长沙历史上被张羡做了太守,导致张羡做大。

    张羡已经是桂阳太守,又代管零陵郡一段时间,实际上在两郡都很有权势。

    如果再做了长沙太守,难免尾大不掉。

    若荆襄士族还举荐张羡任长沙太守,说不得要拦一拦。

    刘表听完刘琦的话,来回踱步,思考了下。

    “武陵兵应是可战之兵,曾和孙坚一起镇压过叛乱,若那曹寅识趣,自己离去,就先让庞季任太守,张虎带着麾下兵马到武陵任职!”

    “到时候整编了武陵郡兵,想必能镇住蛮族!”刘表说道。

    张虎是之前盘踞襄阳的宗贼首领,在庞季的劝说下投降了刘表。

    “父亲可尝试在武陵山下授予蛮人一些田地,给一些政策,吸引蛮人下山种田,多派商队进行贸易,降低其抵触之心。”刘琦说道。

    “等荆州七郡平定,到时候以一州之力讨伐蛮族,不怕那些蛮人不服!”

    刘琦知道现在还没有精力去和蛮族耗,要先统一了荆州再说。

    “琦儿说的对,先让庞家出点力,以后腾出手来,大军一到,这些蛮人焉能不服!”刘表赞同到。

    他现在对自己的儿子很是满意。

    很像年轻时的自己,有见解,有担当。

    “长沙郡,可以让赖恭去任太守,这个人有豪气,在荆州也有名望,能镇住长沙孙坚遗留下的郡吏!”刘表又说道。

    刘表受刘琦多次建言防范士族的影响,对郡守之位也考虑了很多。

    而赖恭虽然也是荆襄士族的一员,但是祖籍是零陵郡,和襄阳士族关系淡了一些。

    又有巨大名望,正好可以用之。

    “可让磐兄任长沙都尉,在长沙募兵!磐兄武勇,又熟读兵书,多加历练,是大将之才!”刘琦说道。

    “以后再给磐兄增加兵力,则荆南桂阳、零陵都在其威慑之下!”

    历史上刘磐就是驻守在长沙,关键是黄忠,让刘磐去找找。

    刘琦心里已经念了几次了。

    猛将都在哪里啊!

    “也可以,你可不要落在后边,刘磐带兵确实不错,就看你的水军能成长到什么地步!”刘表回道。

    “嘿,父亲放心,我必不落后于磐兄!到时候让你大吃一惊。”刘琦自信道。

    “哈哈,我就等着了!”刘表也是大笑。

    “对了,父亲,该接母亲和虎兄他们过来了,现在襄阳已定,而关东诸侯正在聚集讨伐董卓,洛阳很是危险!”刘琦道。

    “嗯,我也想到了,今天我就让蒯越去安排,他做事必能万无一失。”刘表说道。

    可不能让蔡家再趁虚而入,只要母亲在,自己就是多了一层护身符。

    虽然这段时间刘琦和刘表相处的很好。

    但他不会大意,也不会忘记历史上,初期,刘表也是很喜爱这个儿子,后来还不是存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人心都是会变的,特别是在夹杂了权力之后。

    现在他能做的就是不停壮大自己的实力。

    “父亲,那我就出去了,这明日我就出发去江陵了!”刘琦说道。

    “去吧,万事小心,不可急于求成!”刘表告诫道。

    “嗯!”刘琦一拱手走了出去,心中也感念刘表的关心。

    在书房外,刘琦看到伊籍还在不远处站着,应该是等自己。

    “公子!”伊籍看到刘琦出来连忙招呼。

    “伊主薄,我带你去认识一下其他人,以后就靠主薄为我谋划了!”刘琦说道。

    “公子不用客气,称呼我的字机伯即可!”伊籍谦恭的说道。

    他的命运已经和刘琦绑在一起了,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好,机伯,以后我们共同努力了!”刘琦也没有客套,这个时候需要定下君臣名分。

    虽然伊籍是父亲派过来的,但以后他只能能是自己的主薄。

    两人来到刺史府不远的一座府邸,昨天蒯祺已经告诉了自己位置。

    “我也是第一次来,我们一起看下!是我们水军在襄阳的伏波军府!”刘琦说道。

    只见府邸上方挂着伏波军二字,比较大气。

    门房通报后,蒯祺很快出来了。

    “见过公子!”

    “元臣客气了,这是伊籍伊机伯!是我父亲安排的校尉府主薄!”蒯祺字元臣。

    蒯祺连忙回应,双方互相见礼。

    随后三人一块进入府邸,是至少三进的府邸。

    三人来到正厅,分宾主坐下。

    “元臣,可有徐庶和石韬的消息!”蒯祺回襄阳的时候,刘琦就让他发动蒯家的力量找下徐庶的落脚点。

    今天如果还没有徐庶的消息,他也只能出发了,时不我待。

    “公子,已经有消息了,有一间谒舍里入驻了两个青年人,互相称呼广元和元直,应该是公子要找的人!”蒯祺说道。

    凭借蒯家的渠道,在襄阳找个人还真不难找。

    只是蒯祺对这两个人也很好奇,怎么就入了刘琦的眼。

    城中的谒舍都是下层人士住的落脚地,想来那两人也是寒门子弟。

    “这两人有何特异之处,让公子特意寻找!”伊籍插话道。

    “哈哈,这两人是颍川人,是我在新野附近遇到了,以后你们就知道了,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刘琦很高兴。

    “你告诉我位置,我去找他们,明天机伯和我一起去江陵,元臣你还留在襄阳!”

    “元臣,你和机伯说一下我们水军的情况!”

    “诺!”蒯祺应道。

    随后,蒯祺派了属下给刘琦引路,刘琦带了一队的护卫去谒舍。

    刘琦现在身兼伏波校尉之职,有了官职,就可以给人前途。

    而且徐庶、石韬还有求学的心态,刘琦可以为二人介绍名师。

    如此条件,刘琦相信是可以打动徐庶和石韬的。

    毕竟现在,他两人住在临时住所谒舍,说明还没有找到长期居所。

    没有可投靠的亲族。

    此时是最容易招揽的,一旦让他们接触到了襄阳的士族。

    以他们的才能会像历史那样交友广阔。

    到时候眼界打开,选择亦多,就不好招揽了。

    君择臣,臣亦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