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操口中的豚犬儿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入襄阳

    蔡勋带着那一曲的精兵已经先去江陵了。

    刘琦吩咐他接管了军寨,同时把船厂的工匠和蒯家支援的工匠带过去,按照能力组织起来。

    他想让蔡勋先代自己去做这些事。

    毕竟时不我待。

    蔡勋走之前,刘琦和他深谈了一次,说了自己的打算。

    要求蔡勋去了之后一是要把军寨管起来,并且熟悉士兵,为整编做准备。

    二是要组织造船工匠拿出造船的方案,等刘琦去了做决定。

    三是盘点好水军的家底,加上各家资助的后勤船,现有战船的情况,肯定是有一部分船只老化,刘琦估计都不能用了。

    蔡勋也认真听了刘琦的要求,这也是刘琦给他的考验。

    完成的程度决定了以后他的地位。

    蔡勋看得出刘琦的重视,也不敢怠慢,回去和兄长蔡瑁商量了一番,又要了几个帮手才出发去了江陵。

    刘琦对此是不知道的,不过即便知道了,他巴不得蔡勋多想办法呢。

    蒯祺则回了襄阳,按照刘琦的打算,要在襄阳建立个府邸,作为水军在襄阳的场所,以后可以作为刘琦的地盘。

    同时要在襄阳寻找合适地点建立军寨,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只是先谋划起来。

    刘琦对荆州水军的布局是很大的,若是能成功,他手中掌握的实力将不惧任何人。

    当然,刘琦每天去向刘表汇报自己的动作,并且让父亲提出建议,刘表也很满意。

    终于纷纷扰扰之间,公元190年3月5日,刘表出发了。

    刘表的刺史府属臣,再加上前后刘磐、黄祖的兵马,还有收获的钱粮。

    几十条船在江面上,浩浩荡荡驶向了襄阳。

    此时,襄阳的城外也是旌旗漫天,蒯越做了很多事。

    他首先挑选高大威猛的兵士在道路两侧。

    又提前宣扬刘表要来,把刘表夸得仪容宏伟,谈笑间消灭宗贼等等。

    让襄阳的民众产生了浓厚好奇心,很多站在士兵之后等着刘表的到来。

    蒯越很会做人,他要让今天的盛大景况传遍荆州。

    他知道刘表初到荆州,想要宣扬威名,也是对其他五郡施加压力。

    蒯越带领着襄阳的望族、名士,是都在城外迎接刘表。

    暗地里,也有很多南下避乱的名士在观察,看刘表是不是值得投靠。

    刘表到达襄阳码头的时候,先让士兵下船。

    黄祖、刘磐的兵马长枪林立,列为一个个方阵。

    让有心思的人一个个心中暗凛。

    刘表刚到荆州月余,现在已经有了兵马,也有了世家的支持,已经站稳了脚步。

    在人群里,刘琦心念的徐庶和石韬也在看着码头这边。

    “仅一个多月,刘荆州已经有如此威势,怎么样,元直,有没有出乎你的意料!”石韬笑着说道。

    “以刘荆州的身份,要想成事不难!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徐庶说道。

    “刘公子当时对你我青睐有加,也不知如今有了如此场面,投靠之人如过江之鲫,是否还会看重你我。”石韬说道。

    石韬想到,在路上时,刘琦父子手下无人跟随,能看重他们,现在已经贵为南郡之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

    毕竟现在石韬还没有遇到诸葛亮、孟建寄情山水。

    刚刚南下避乱,也有出仕为官,把握住机遇的想法。

    不是谁都能这么幸运遇到一州刺史,还能有些交际。

    “我看那刘琦不是浅薄之人,且待以后吧!”徐庶倒是洒脱。

    鼓乐齐鸣。

    刘表才在僚属陪同下下了船,和蒯越带领的襄阳士民见面。

    都是相见恨晚的样子,刘表礼贤下士,对每个人都是很温和。

    刘琦自问做不到父亲那样让人看着很舒服。

    他跟在刘表身后,也是露了脸。

    周围民众大多心里很振奋,朝廷总算派了有能力的长官。

    民众心思都很单纯,只是希望能够没有战乱,能够吃饱饭。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乱兵一过,人如草芥。

    他们都希望刘表能给荆州带来安定局面。

    随后在刺史府。

    已经安排了宴席。能够有资格坐的多是望族人士。

    还有各大家族的青年俊杰。

    蒯越、蒯良、庞季他们居中介绍。

    把各家的才俊都一一在刘表面前过了一遍。

    包括郡三老,汉朝以孝治天下,对年龄大的人都很尊重。

    这次也邀请了有名望的郡三老赴宴。

    刘表也表示了问候。

    不过在历史上名望很大的水镜先生司马微、庞德公、黄承彦都没有出现。

    倒是蔡瑁的父亲蔡讽出席了,这是对刘表最大的支持。

    蔡讽相当于襄阳诸多家族的当家人,大多家族都是看蔡讽行事的。

    刘琦倒没有主动凑上去,只有介绍的时候认识了下。

    整个宴席厅,刘表在最上侧,下方上百位入席的跪坐在两侧。

    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刘琦发现一个问题,入席的荆襄人居多,几乎没有南下的名士。

    刘琦可是知道现在避居在荆州的名人不少。

    襄阳士族已经不知不觉之间垄断其他士人与刘表的接触。

    然后互相举荐,形成一张网络,排斥外人。

    像历史上曹操名下的谋士娄圭、赵俨、杜袭、繁钦都曾经在荆州躲避中原战乱,可惜都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

    被荆襄士族的排斥不可谓不是一大原因。

    就连刘表的同乡,伊籍,都没有重用,后来刘备来了之后,就投靠了刘备。

    想到这里,刘琦觉得任重道远,要想整合荆州的势力,形成战力,还需要很多事情要做。

    想着、想着,刘琦就多喝了几杯。

    宴会到很晚才散去。

    刘琦在刺史府被安排了独立的小院,日常用度都被侍女安排妥当。

    第二日

    刘表书房。

    刘琦见到了伊籍,昨天他还想到伊籍没有得到重用,今天就见到了。

    “琦儿,这是伊籍,字机伯,有辩才,是山阳郡同乡,我意让机伯为你帐下主薄!”刘表说道。

    “拜见公子!”伊籍看起来颇为年轻,身穿青色袍服,甚是干净。

    刘琦连忙抬手虚扶,也是弯腰行礼。

    “我知道蒯家和蔡家都派了青年俊杰支持你,但做事不能被手下蒙蔽了,机伯是同乡,可以信任!”刘表又说道。

    “父亲放心,我一定谨慎做事,凡事多与伊主薄商议!”

    “承蒙明公信任,我必尽心辅助公子!”伊籍说道,刘表在他面前这样说,显然是把他当自己人了。

    他也很感动,从年轻是他就和刘表关系很好,刘表很照顾他这个同乡。

    但是在前途上,自己一直无处施展。

    毕竟刘表之前因为党锢之祸甚至被朝廷追捕,也是黄巾起义后才抓住机会起复。

    董卓乱政,刘表又抓住机会做了荆州刺史,真是潜龙入渊,大展身手。

    所以在接到刘表的征辟,立即就答应了。

    之前刘琦向刘表建言要防备四大望族,刘表说他有办法。

    伊籍就是其中一环,刘表知道伊籍就在荆州,随后就给伊籍去信让他出仕。

    就有了今天这一面,先让伊籍辅佐儿子成事,以后也不吝提拔。

    随后伊籍看刘表父子还有话说便先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