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晋雄
繁体版

六十一章枕戈待旦

    秃发部连同其他鲜卑部落分左中右三路大军,此时正行军至马岭云盘山下。

    中路大军,只见一名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披发左衽,索头,骑在一匹神俊白马之上。正是鲜卑西部大人秃发。

    索头,是留全发之一种,而非既辫且髡,亦非前剃后辫。

    秃发周围是此次出战的西部鲜卑各部首领。

    “匈奴骨都侯答应出兵了么。”

    秃发对着旁边的一名投靠鲜卑的汉奸说道。

    “大人匈奴骨都侯答应出兵五千。”

    还不等汉奸说完话,就听见秃发愤怒的说道:“出兵五千,往年都出兵一万今年怎么出兵五千,这个王八蛋难道是想抗拒我鲜卑大军么。去告诉他如果凑不够一万来军前效力,就擦擦脖子等着我的钢刀吧。”

    “是。”汉人官员小心翼翼擦了一下头上汗水,告罪一声赶忙退下。

    “令部队向前行军至骨都侯部落十里处停下逼迫他出军。”秃发说道。

    “大人,和他们啰嗦什么何不一鼓作气将骨都侯部一网打尽,掠夺他们的牛羊和女人。”一名部落首领说道。

    “愚蠢。”秃发愤怒的说道。

    “难道你忘了檀石隗大汗的吩咐了么,进军北地,攻略三辅。一个小小的骨都侯就让你满足了,三辅地区是汉人的膏腴之地,粮食、女人、财宝应有尽有取之不尽。

    再说射姑山皇甫嵩正在正军备战,我们现在与骨都侯开战怕是皇甫嵩睡觉都能笑醒。”秃发紧接着说道。

    “大人英明,是小人愚蠢。”

    另一个部落首领又说道:“那大人何不让他少出点兵,以防逼迫过甚,让他南投皇甫嵩去。”

    “祁隆里,你说的我也知道,可是现在我们兵力不足啊,不说皇甫嵩兵力我们暂时不清楚。我们东边还有归德的一千精锐啊,这半年来那个姓卫的别部司马,所作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不能不重视啊。”

    “大人考虑周全小人佩服。”

    祁隆里是秃发部落里最勇猛的勇士,也是秃发的心腹之将。曾经在战场上救过秃发三次,所以秃发对这个祁隆里很是看中。

    又等了一天,果然骨都侯凑够了一万部族来秃发军中效力。秃发很是高兴甚至赏了骨都侯部在黄河南岸几块草场。

    归德司马府。

    “报,司马秃发让手下大将领领三千鲜卑胡骑三千匈奴骑兵来分兵攻我归德城。”探骑来报。

    “知道了再去探探他们走到了哪里,然后没隔一刻钟报一次,下去吧。”卫恒说道。

    “是。”

    “走,上城楼。”

    卫恒领着众人来到城楼上,巡视了一圈,查看守城器械是否到齐。果然在傅燮董狐几天的操劳下,归德守城准备工作面面俱到。

    “阎温,怎么还不回来,难道出了什么意外。”卫恒心里想道。

    正在卫恒心里想着的时候,突然听见从城南传来阵阵马蹄声。

    “来了。”

    只见有两三支匈奴骑兵,大约有六七百的样子奔驰在北洛河广阔的河谷上。

    “开城门,众将随我迎接我们的朋友。”

    南城门缓缓开启,只见卫恒一马当先,其后傅燮、董狐、邓孝、李奉带着约有五十兵士向匈奴援兵而去。

    待来到匈奴部队不远地方的时候,只见有两骑拍马而来。

    卫恒一看正是敏敏发花痴的匈奴当户呼衍明华,和定边县的拔六韩。

    只见二人见卫恒亲自来迎,一脸激动的躬身行礼说道:

    “怎敢劳烦司马来亲自迎接,小胡实不敢当啊。”

    “你们在归德万难之时援相助,恒惊喜交加。如此大义之举恒铭感五内,不敢相忘,走诸位朋友随我虽我入城。”卫恒紧紧握住两人的手高兴的说道。

    “自从司马来归德以后,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教授我们学问卖给我们盐巴,给予我们粮食让我们部落躲过去年冬天的暴雪,这种大恩如果我们都不知道报答,还算是人么。”呼衍明华激动的说道。

    “我们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正该同帮互助,携手共行才是。”

    “司马大德。

    我们愿意从此追随司马,携手共行。”

    “好,走入城。”

    …………

    又过了三日探马来报,祁隆里已经来到归德二十里外,砍伐树木,以制作攻城器械。

    而归德县城里也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县中壮丁民夫往来不决,城墙上士兵也是兵不卸甲枕戈待旦。

    归德县城虽说不大,可是光卫恒麾下一千兵马,却也不太好守,如今有了傅燮组织的五百民夫和匈奴来援的六百来人,总兵力也有两千五百左右,不仅守城有余还能余出五百的机动部队来支援个个城门。如今归德总体来说却是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

    归德城位于白于山下洛水河畔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因为东西北多山,只有南面有开阔平原,所以祁隆里一定会重点攻击南面城墙。

    南城墙上,卫恒与邓孝看着远处隐隐约约的鲜卑骑兵,对邓孝说道:

    “三弟,我们兄弟离开河东故乡出来有多久了?”

    “大约也快一年了吧。”邓孝扶着墙墩微微说道。

    “想家了么?”

    “本来没有听二哥一说还真的有点想了,等这次打完仗,我一定要回猗氏一趟,让我老爹给我娶一房媳妇。”

    “哈哈,二哥等着喝你的喜酒。对,还有大哥。”

    “是啊我们已经一年没见到大哥了。”

    来到归德,卫恒也同徐晃通过几次书信,大致了解他的现状,河东太守程铨对徐晃很是看重,徐晃在河东郡的根基也日渐厚重。

    “还记着我们初见面时二弟对我说的话么?”卫恒说道。

    “咱们天天说话,二哥说的是那一句啊,我那能急得。”

    “提三尺青锋仗剑江湖,路遇不平拔刀相助。配青绶,坐两千石,太守行春,为民请命。披战甲,持兵戈,血洒边关,保家卫国。此当为大丈夫。不知卫兄以为然否。大丈夫就应该报效朝廷,为民请命,何必在此黯然神伤,坐女儿状。

    如今我俩已经披战甲,持兵戈,血洒边关,保家卫国,儿时的理想也算实现了。这次战斗其实是我俩第一次经战阵军事,所以阿邓我们一定要打的漂亮,不堕了我晋地豪杰的名声。”卫恒郑重的说道。

    “哈哈,你在这说了这半天,原来就是希望我好好打仗,二哥你那都好,就是太磨叽。

    我邓孝从小渴望的就是沙场建功封候拜将,现在这场大战你不知道我有多兴奋。

    你放心吧二哥,我不会给你丢脸的,也不会给家乡丢脸的。”

    卫恒不由大喜动情的说道:

    “好,会有那么一天的,立功封侯,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