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天下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波涛拍岸

    “我在什么地方?怎么屋外竟有波涛拍岸声,难道我竟在水边?”

    钱建桥慢慢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坐在床头呻吟、喘息一阵后,才渐渐回忆起昏迷前的情形。心想:“无论如何,我得设法逃走!”

    虽然全身剧痛,但求生的欲望却十分迫切,当下不顾一切地扶着床上扶手慢慢站起,借助从门上那个小窗口透进来的淡淡月光,依稀可辨这间房屋不是白天那间大屋。

    钱建桥摸黑去开房门,但摸索了半天,却连门闩也没有摸到,想去打开窄门上方的护窗,个头却不够高。

    若是平日,他只需稍稍用劲往上一跳,便能轻易攀住上面的门框,但这时头重脚轻,连站稳都甚艰难,哪还有力气去开护窗。

    他背靠门板喘息一会后,眼睛已渐渐适应了屋里的光线,不禁暗暗叫苦。

    原来门是从外面锁上的,里面根本没有门闩。而门上那小小的方形护窗,长宽均不满半尺,连一个婴儿都难通过,更别说一个大人了。开此护窗,仅为通风,以免将人活活闷死。要想爬出,却无可能。

    “这个地方到底是在哪儿?估计林言早已回到镜子里去了,他要十天才能出来一次,现在他就算知道我在哪儿,也不可能来救我了吧?”

    那晚他之所以决定将镜子藏到那片树林里,除了树林容易藏物外,另一个原因是那片树林与下面的山沟相隔有数里远,林言变成的蛇妖从镜子里出来后,因为受到封印的限制,只能在镜子周围一里范围内活动,因此不容易伤害到住在山沟里的村民的性命。

    刀家庄离那个无名山村又有几里距离,别说林言并不知道他的遭遇,就算知道,也已爱莫能助了。

    正苦无计脱身,忽听黑暗中一个孩子声音说道:“快睡下吧,逃不掉的。”

    钱建桥一惊,看那人时,原来是睡在中间上铺的那个孩子在对自己说话。

    “我们是在船上吧?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被关在船上?”他有气无力地问道。

    那孩子道:“我们是刀家庄买来的童子,要运去皇宫里做太监的。”

    钱建桥吃了一惊,“什么?送进皇宫去做太监,刚才不是说是要卖给大户人家做仆人的吗?怎么又变成要去当太监了?”(作者按: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朝开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这是玄幻小说,而非历史小说,不必处处忠于历史,因此本书并不严格区分太监与宦官的称谓。)

    那孩子叹一口气,解释道:“刀家庄买来的孩子,有些的确是要卖去当奴仆的,不过我们这些人却是要卖进皇宫当太监的。”

    钱建桥又惊又疑:“那你们为何不逃跑?”

    “逃跑到哪儿去?再说做太监也没有什么不好呀,我们村子里,三十八户人家就有二十六户人家的孩子要进京去当太监。”

    钱建桥闻言神色数变,呆了一下,才又问道:“难道你们都是自愿的?”

    那孩子道:“是呀,反正家里穷,做了太监,就从此不愁吃不愁穿了,比在家里强多了。我们村的赵成双家,就是因为其中一个孩子进宫做了太监,所以全家人都过上富贵日子了!现在他们全家都搬到了长沙城里,做起丝绸生意来了。”

    “是呀,我二叔他们一家人也是这样变富的!”黑暗里又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

    “哦,你二姨家也是这样变富的?”先前那个孩子兴奋地问道。

    “是呀,我二姨家本来在村子里一穷二白,二姨夫又不爱种地,所以就将我大表哥送进宫里做了太监。现在我大表哥听说在宫里混得很好,不但每月都能得到五两月钱,而且还经常得到主子例外的赏赐。他进宫才八年,听说就积攒下了上千两银子!每年二姨进京去看他,他都会托人送给二姨百十两银子。现在二姨一家人什么也不干,就托他的福过活,成了村子里日子过得最滋润的人了,每天都能买二两肥肉吃!”

    “啊,你二姨真有福!我听说有人进宫做了太监后,从此不认家人了。”

    两个小伙伴一说到进宫做太监的话题,顿时谈兴甚浓,将钱建桥晾在了一边。

    钱建桥此时头疼得厉害,也懒得开口,回到铺上,一边痛苦呻吟,一边默听他们说话。

    这些事情他以前全未听说过,自然很感惊奇。寻思:“想不到他们的父母竟然如此无情,明知自己的孩子是要被送去做太监,也会把子女卖给刀家庄!”

    其实他不知道,这种事在当时非常平常。很多穷苦人家,为了谋生,都不惜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京城净身。

    自宋代以来,宦官便成为人们求问的一种职业。大量穷困人家的子女为了生计和富贵,而自愿成为宦官候选人,由于自愿者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了明清两代时,达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明清两代浩大的自宫队伍说起来令人吃惊,在京效、河北民间,自宫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当地人几乎无不看到或听到某家某人做了太监后,给家族带来了权势和荣显。这些人被大富大贵的光环所吸引,于是争相去做太监。

    太监这种职业,对于穷困且无赖的人吸引力很大,甚至有一些人已经成家了,因痴想威福,也会去做太监。

    还有一些无赖,因为在市面上混不下去了,而去做太监。如明末最大的太监魏忠贤,以前就是一个赌徒,因还不起债钱,被债主追逼得又羞又恼,于是愤而入宫做了太监。

    明代每隔数年才会新选三千名左右的太监进宫,而每次自愿净身以备选者就愈万人。尽管多数自宫者未被选入皇宫,太监就饱和了,但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却始终无法控制。

    据清代整理明宫用度时,就发现明宫里太监多达十万人,比宫女九千多出十倍(作者按:十万之数,其实包含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以及各行宫中的太监,真正住在皇宫里的太监,大约只有三万余人)。

    随着自宫者队伍的增大,又衍生了另外一种相关的“生意”:

    一些人贩子每到皇宫选新太监之年,就用各种办法,弄来大量的童男,运到京城请专门作坊里的抄刀师傅替这些童男做阉割手术,然后将他们卖进皇宫做太监。

    自唐至明,许多宦官都出身于岭南、闽中。这两个地方成为宦官的主要供给地。这一带有不少人靠做转卖太监的生意发了大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宦官时代,宦官数量虽然不及明朝,但人数也不少。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期,后宫宫嫔超过四万人,宦官也有三四千人。唐朝的宦官之祸便是始于唐玄宗。

    刀家庄上代庄主刀白清以及女婿田无毒正是靠做这种生意起家的,两人先后被仇家杀害后,女儿刀应凤成了当家者。虽然与几位师兄弟又联手干上了别的一些更大的“生意”,但这种做太监的“传统生意”一直没有放下。

    他们早在年初就通过自己在京城里的门路,打听清楚了今年皇宫选太监的准确日期,所以早早便开始准备,千方百计,凑了一共八十九名童男,准备送到京城卖进皇宫。

    刀家庄弄来这些小孩的手段,也是因人而异:对于自愿者,就直说目的。而对于更多的人家,则是用欺骗等手段。

    很多人以为刀家庄是要把他们的孩子转卖到长安或者洛阳城里的大户人家去做奴仆,虽然难舍,但想到孩子卖进大户后比在自己家里强,便忍痛卖了。

    还有一些自愿要净身的人家,因为竞争太过激烈,担心自己的孩子自宫后也不能进皇宫,听说刀家庄在京城里有门路,他们送去的孩子,十个有九个能选入皇宫,因此不少人主动将自己的孩子卖给了刀家庄。

    钱建桥默听他们说了半天话后,方才明白:这只座船上的孩童们全都是要卖去做太监的,此次北上,水程迢迢,大约需要走十来天的水路才能到达洛阳,然后改走旱路去京城长安。

    钱建桥心想:“我伤得好像有点重,今晚且好好休息一下,不用设法逃跑了,免得反激怒他们,引来杀身之祸。反正离京城还远,途中总有机会逃跑的。”于是不再白费气力,倒头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