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年代
繁体版

第四十章 翻译与校对

    如此罗光年也不敢耽误,到末尾的一张床上,收拾一番,拿上更换的衣物,带上分配好的生活用品,便前往公共浴室。

    洗澡洗衣服,在将衣服晾在宿舍门前的走廊上,回到宿舍时,已经过了八点。

    都是年轻人,容易聊得来,各自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之后,便熟络了起来。

    为首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男生,名叫张国勇,实则才二十二岁,下乡已经有八个年头了。第二位叫陈正华二十岁,第三位叫王建中,第四位叫孙治洪都是十九岁。

    张国勇四人都是东北人,有点艳羡罗光年以及李文宣两人在国外生活过,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民都很朴素,艳羡归艳羡,并不会嫉妒。

    而且在知道李文宣不太懂这个时代的‘规矩’之后,张国勇担当起身为老大的责任,告诫李文宣以后多看少说话,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待在他身边。

    六人都属于新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次学院还要人的话,可能还是一个宿舍。

    所以临时宿舍长张国勇,定了一个小规矩,那就是在外面叫同志,私下里分老大到老六,李文宣是老五,罗光年年纪最小就是老六。

    这个时代老六不算贬义词,罗光年勉强接受了。

    而张国勇关照李文宣,完全是出于舍长且老大的身份,而不是想巴结李文宣什么的。

    没多久,李文宣实在坚持不住,本来他是上铺的,结果一躺到罗光年的下铺,几乎是秒入睡,还打呼噜。

    而罗光年五人又聊了几句,然后去卫生间的去卫生间,剩下的也都上床睡觉了。

    罗光年大概做了小半夜的梦,后半夜睡得很沉,到了凌晨五点,习惯性醒来,天色灰蒙蒙,见五人都没醒来,就先去洗漱,然后接了两桶水回宿舍。接着就坐在一边思考一下人生。

    五点半,门口走廊渐渐热闹起来,见五人依旧没有醒来的迹象,罗光年就一一叫醒。

    张国勇猛然惊醒,立马问道:“几点了?”

    “五点半!”

    “哎呀,快起来,都快起来,不然就接不到水洗漱了。”

    “我接了两桶水回来了,五位大哥就在宿舍洗漱好了。”

    “哎呀,没想到居然是老六最靠谱。”

    陈正华,王建中,孙治洪都迅速起床,唯有李文宣还躺着揉眼睛。

    “老六几点醒的?”

    “五点。”

    “怎么不早点叫醒我们。”

    “你们坐车过来,应该比我跟五哥要久很多,就想着让你们多睡一会儿。”

    “嘿嘿,没想到老六居然这么贤惠。”

    你一言我一语,五人很快就洗漱完毕,张国勇先去倒水,剩余人则清扫一下宿舍,整理一下床铺,穿好衣服,便出门下楼。

    走廊楼梯几乎已经人满为患,却也没有过度拥挤。

    楼下,有些‘老人’,集结成一个队伍,就直接走出大院。而张国勇则带着众人走向昨日的那位中年大妈所在。

    “秦主任,603室全员到齐。”

    “嗯!先站到我身后吧。”

    “是!”

    主要工作内容,罗光年昨夜已经听张国勇说了。

    因为要翻译的一些书籍,属于一些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精益求精,有些书籍需要多人同时翻译,而后比较,将不同之处,选出最佳翻译。也有一些相关文献,属于比较珍贵的专业书籍,是学院好不容易获取的,不容有失,所以才会将人请到学院里来进行翻译。

    不过翻译人员不是一味的工作,早上需要接受训练,提高精气神之类。

    早训结束,才进入图书馆。

    这一次,包括罗光年等人在内,一共有三十位新人,被分到五个组里。

    罗光年六人,分到了经济学组,一组也是三十人,其中十五人翻译新书籍,十人进行一些专业用词的调整,最后组长加另外四人进行最终校对,确定无误之后,一本书才算翻译完成。

    罗光年六人,拿到的是一位国外经济学家出的一本书的复印本。罗光年也没有多想,坐下之后便开始翻译。

    原本想要将凳子拿开,扎马步翻译,却又觉得会过于特立独行,就双腿分开,屁股抬起一点。

    身边李文宣发现罗光年的举动,忍不住连翻几道白眼。

    相比于张国勇四人,罗光年跟李文宣两人的翻译要流畅很多,而罗光年又比李文宣快一点。

    中午,停笔去食堂吃饭,见到了学院的学生,从十八九岁到三十八九岁不等。放到后世,年纪大的学生,肯定会被认为是教师或者教授。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他们可能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前来进修学习的。

    饭后继续翻译,到的下午三点,罗光年就翻译完毕。李文宣刚到大半,张国勇四人却是连一半都没到。

    罗光年不想表现的太过出众,所以就检查了一遍,一个钟后,检查完毕,就有点无所事事,想要到一些书架上找点书看,却又不好贸然行动。

    组长胡国荣察觉到罗光年的一点反常,皱眉眉头走了过来,沉声道:“罗光年同志,你翻译完成了?”

    根据他的个人经验,这本书的厚度,用两天时间翻译都很正常,两天以内算是不错,一天半就算优秀。如今一天不到,却不是优秀,而是有些贪功冒进之嫌。

    不过罗光年没有多想,起身道:“回组长,已经完成了。”

    胡国荣皱起了眉头,没有说话,却伸出手。

    罗光年恭敬的将翻译本递上。

    胡国荣打开一般,便是眼前一亮,字体工整,纸面整洁,看起来非常顺眼,不像有些人,涂涂改改,看得人眼花。

    仔细看了几页之后,确又忍不住表情凝重,边看边走到自己的座位,翻开原籍,进行对照。

    又看了十来页,便对罗光年招手。

    罗光年大步又轻脚的走到胡国荣身边。

    “你以前学过经济学?”

    “没有。”

    “那你怎么会这些专业用词?”

    “呃~~这~~看过字典算不算理由?”罗光年有点无语道。

    “字典?英汉字典,基本是一些外国人学习中文所用,没多少学术上的专业用词才对。”

    “呃~~我看的是日英字典。”

    “日英?你还会日语?”

    “组长,光年精通日英泰三门外语,还让我帮他找英德,英法,英俄,英意一类的字典,说要自学。”李文宣愤愤然道。

    然后听到李文宣话语之人,无不抬头或扭头满是震惊的看向罗光年。

    罗光年有点无语,挠挠头道:“其它的会说一点口语,但是读写都不会。”

    胡国荣兴奋之余,却有点小激动,站起身道:“你等一下。”

    胡国荣跑向一个书架,返回来时拿着两本书经济学教科书,放到他自己的桌面上道:“你校对一下,看这本翻译本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光年点点头,伸手想要拿起两本书,回到自己的座位。

    胡国荣却直接将罗光年按到他的座位上:“你就在这里校对。”

    罗光年有点无奈,却没有什么迟疑,翻开两份书籍,进行一一校对。

    翻了几页,就发现一处不太合理之处,两本书反复观察了几次,才在一个词语上用铅笔花了一个圈,抬头看着胡国荣道:“胡组长,我觉得这里的平均经济学改成均衡经济学比较合适。”

    说实话,在罗光年反复观察时,胡国荣的眼神就亮了,听到罗光年的话语,则瞬间陷入沉思,口中喃喃细语道:“均衡均衡~~平均平均~~”

    啪~~胡国荣一排额头,满脸惊喜道:“我们以前就觉得用平均不太合适,但是怎么都想不到更好的词语,哎~~怎么就没想到用均衡这个词呢。”

    “罗光年同志,你以后不用翻译新书了,我给你个新任务,就是将以前翻译的书本,全部校对一遍,看看有没有其它需要修改的部分。”

    “这~~”

    罗光年有点为难了,一本书还好说,全部,不就代表着以前的翻译人员全都不如自己一样了嘛?

    “罗光年同志,你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有压力,就算是你认为可修改的部分,我也要经过系主任,相关几位学科教授的同意,才能正式修改。”

    “学术学习研究不容出错,我们本来就在学外国的知识体系,翻译上出了错,不就会误人子弟~~”

    话没说完,胡国荣就双眼直勾勾的盯着罗光年。

    他好像现在才发现,罗光年年轻的有点过分,也就刚刚达到新生入学的最低标准而已。

    罗光年被看得有点发毛,急忙低头,然后低头继续查阅。

    说实话,以前的经济学翻译本,翻译的算是相当到位的,罗光年校对了半个多钟,都没觉得有需要修改的部分。

    而胡国荣实则也有相当的自信,加上快到下工时间,胡国荣就让罗光年先休息,他则带着经济学的原本以及翻译本,以及罗光年最先的翻译本以及翻译的原本书籍率先一步离开。

    而罗光年则突然感受到十来道若隐若现,即羡慕又嫉妒的目光。

    大概是都认为,将来学院若是有工作岗位,罗光年已经获得了优先选择权了吧。

    张国勇四人虽也羡慕,却并无嫉妒之色,收拾完桌面,便一起离开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