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年代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出货

    收取溪边第二个鱼笼之时,罗光年的双手就已经恢复了一些力气,收第五个时已经无碍,第六个时就好像不曾酸痛一样。不过陈秀莲仍旧不太放心,所以是她提着两个铁皮桶回家。

    回到家,又详细挑选一翻,最后两个铁皮桶装了六十斤的鱼获,陈秀莲还细心的拿烂布盖在铁皮桶上,然后用绳子绑了一圈。

    而罗光年是五点半到了丰县饭店后门。

    徐星宇一见到罗光年,便立马走过来,也不忌讳什么的,直接掀开破布,看了两眼道:“这样,以后你每天送三十斤鲶鱼,三十斤黄鳝过来,鲶鱼不要大的,头大概三根手指宽就行,黄鳝半斤以上,越大越好。少了无所谓,但是不要多。不仅这个月,是长期的。鲶鱼我给你两毛八一斤,黄鳝半斤到一斤的给三毛,一斤以上的给四毛,其它的有需要我在跟你说。”

    “对了你能不能弄到沙鳅?”

    “沙鳅?跟泥鳅有什么区别?”

    “沙鳅头长尖,身体也偏扁长,泥鳅头身都偏圆,身比较短。”

    “我收购的时候帮徐哥你留意一下,有的话就挑出来。”

    “嗯,挑出来,无论大小,给你五毛一斤。”

    “这么贵?都快赶上猪肉了。”

    “嘿,沙鳅比泥鳅好吃,不过现在知道的人还不算很多,就好像你也不知道沙鳅跟泥鳅的区别一样,等店里打出了名气,将来还真可能比猪肉贵。”

    “你自己多留意,谁卖的鱼获中沙鳅比较多。你懂得~~”

    罗光年点点头,感觉徐星宇这人说话语气,简直是超前的潮流呀。

    “对了,村里人的动员怎么样?”

    “我昨天下午回去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六百个鱼笼了。”

    罗光年会心一笑,向徐星宇说明自己村的情况,甚至连收购价以及一些具体安排都没有隐瞒。

    徐星宇听完大为感叹道:“你们罗家村人,可以呀。”

    “是呀。”

    “行,我这边早货基本上收到六点,你等我一下,我带你去认下我们收货的地方。”

    “好~~”

    这一次还是统一收购,徐星宇都不上称,罗光年报六十斤,徐星宇就直接给了罗光年一张十五元的收购单,罗光年领了钱就在后门外等待。

    六点过了两分钟,徐星宇才忙完,然后骑单车跟罗光年汇合。然后两人往西镇方向的路,行进了将近一公里,转入一个岔路,走了将近五百米,到了一处田埂边的交叉路口,路口边有个比较废旧的院落,房子不堪入目,但是院子很大,不下于两百平方,也清理过比较干净。

    进入院子,徐星宇都不下车,单脚撑地,扭头看着罗光年笑道:“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你每天六点把货送到这里来。晚上五点过来收货款如何?”

    “全听徐哥安排。”

    “好,那就后天早上见!”

    “明天不收货了?”

    “你呀,都要赚大钱了,还在乎这点蝇头小利做什么。”

    “家父想收回老宅,而老宅目前有四户人家,多一分钱就多一份希望。”

    “行,那就明天早上见。”

    “徐哥再见~~”

    徐星宇调转车头,挥手离开,罗光年也不久留,直接回家。

    回到家中,罗光年就跟陈秀莲说明了一下情况,让她晚点去通知罗祥福,具体安排一下收购时间。同时也让陈秀莲晚点将稻田间水沟里的五个鱼笼收起来。

    洗个澡,吃早餐,差不多时间就跟罗祥荣前往新华书店。

    一日平凡,也就罗祥荣翻译好一本杂志时,帮忙检验了三遍,用铅笔圈其错误之处,然后写上正确答案。

    下午回到家时,发现家门前多了二十个新鱼笼。

    从陈秀莲口中得知,村民们统一做了四千个鱼笼,全村两百户人一户二十个,谁家想要多放几个鱼笼,就自己编织。

    就算一个鱼笼只有两斤可售鱼获,那也是八千斤了呀,罗光年想想就感觉有点可怕,却也真实的感觉到,什么叫人多力量大。

    晚饭前挖蚯蚓,晚饭后与罗光大一起去放鱼笼,鉴于罗光年还有其它事情,所罗光大将离家比较近的下半段让给罗光年,他自己则将鱼笼放到了上半段。

    二十个鱼笼不算多,所以不用放到对岸。

    罗光年有三十一个鱼笼,虽然小溪面不宽,但是如果淌水过小溪的话很浪费时间,所以他只放了二十五个。另外六个投桃报李一般送给了罗光大。同时也告知明日早起收鱼,将黄鳝鲶鱼以及沙鳅挑出来。

    又一夜,很难得的没有做梦,罗光年睡得很稳很沉,一直睡到五点才起来。

    急匆匆的到小溪边收鱼,带鳞的鲫鱼与白条都不要。只要鲶鱼泥鳅黄鳝以及水蛇与河虾。

    即便如此,罗光年也扛着将近一百斤的鱼获回家。

    挑选一翻,符合徐星宇要求的鲶鱼只有二十斤,黄鳝只有十斤左右。然后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沙鳅居然捡了五斤出来。

    装好鱼获便到罗光大家门前,见罗光大与罗红夫妻二人正在等待。

    罗光年直接说道:“鲶鱼只要十斤,黄鳝二十斤以内。”

    罗红顿时遗憾道:“符合要求的黄鳝只有十五斤,鲶鱼倒是有三十斤呢。沙鳅有三斤。”

    罗光年微微一笑道:“鲶鱼留着明天买也行,注意别放到阳光下嗮死就行。”

    罗光大点头,给了罗光年十五斤黄鳝,三斤沙鳅,十几斤的鲶鱼。收下鱼获,罗光年就骑车到丰县饭店后门。

    这一次,徐星宇没有单独招呼罗光年,而是公事公办,叫来一位员工,将鱼获分类,上称,计数,然后由徐星宇开单。

    罗光年到财务处领完钱之后,又在后门外等待。

    徐星宇下工见到罗光年有些意外,上前问道:“还有事?”

    “还请徐哥别怪小弟见识小,目光浅。村里一共制作了四千个鱼笼,有些人可能还会在家中做更多,而平均一个鱼笼,按两三斤可出售鱼获计算!”

    “好家伙,不过就算翻倍,哥都吃得下,放心吧。就是你们村,有没有那么多可以装鱼的篓框或者水桶。”

    “堂伯定了二十个大木桶,一个桶装七八百公斤都不是问题。”

    “行,就看你明天能带来多少吧!”

    “好,那小弟就先行告辞了。”

    徐星宇一点头,罗光年才有点安心的骑车离开。

    回村之后,罗光年先到福伯家,只有罗红在家,罗光年就给了罗红九元。

    尽管算出来是八元八角,但是真的拿到九元钱,罗红还是有些喜出望外,浑身激动到微微颤抖,毕竟一天九元,一个月就是两百七。相当于一般工人八九个月的工资了。

    只是兴奋之余,却又满心遗憾,因为机会只有这一次了。

    又一个白天过去,罗光年下午跟罗祥荣回到村内时,明显的感觉到整个村落变得冷清了很多。

    晚饭后,罗光年带罗光华去收一次鱼笼,顺便添加一些诱饵。依旧只要黄鳝泥鳅鲶鱼以及水蛇以及河虾。

    河虾可以蒸熟晒干,以后当零食吃,营养丰富。其实白条做成咸鱼干也很美味,不过工序比较麻烦,罗光年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

    一夜无话,次日凌晨三点,罗家村大祠堂外的平地上就升起了火把,热火朝天。

    有人用扁担挑着两箩筐的鱼获而来。看那压弯的扁担,笑掉牙的表情,就知道其收获之大。

    第二生产队队长罗龙华在边上喊话:“都自己挑好了啊,符合规定大小的才要,尽量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谁知道这次收一个月,明年还收不收。再说了,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丢了我们罗家村的脸面是不是。”

    就是告诉一些人不要浑水摸鱼,将一些小鱼掺杂到大鱼里面去。

    共有二十一位妇道人家分成三组,四人挑选,死的,半死不活的,甚至很生猛,但是皮肤烂了的都不要,选好分类,两个过称,一人记账出单。

    第一生产队队长罗光田,拿着账本记账,只计户名,鲶鱼,黄鳝,泥鳅分别多少斤。

    罗红与陈秀莲负责监督,其实主要任务就是挑选一些大的黄鳝以及沙丘。

    另外,大祠堂前的平地再往前还有个小池塘,一台抽水机在噗噗噗的抽着水。

    罗光年四点起床收鱼,边收边捡,连水蛇与河虾都不要了,只要符合要求的。收完就回家骑单车到大祠堂,将箩筐放到一处收购点边上。

    边上小妇人几乎瞪着眼睛道:“光年,你自己的鱼获也要上称?”

    “上,天黑看不太清,免得有死鱼在里面。”

    说完,罗光年就推车到罗光田边上,与四周之人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向罗光田询问了一个大概数量,简单交流几句,就将两个铁皮桶放到车后座绑好,骑车前往丰县饭店。

    到了后门处,徐星宇一见到罗光年,就上前询问:“大概有多少?”

    “我过来时,大概收了百八十户人家了,后面应该还能收二十户左右,大概有一万三四千斤,有些人可能算错时间,我都让人先收起来养着,明天再送过来。”

    “死太多,你可就得不偿失了咯。”徐星宇说着就掀开铁皮桶的破布,一看之下,忍不住喊道:“好家伙。”

    罗光年有点奇怪,扭头一看也有点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