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年代
繁体版

第十章 村民的团结

    父子俩刚回到罗家村村口,就远远的见到中寨的大祠堂门前一片热火朝天。

    尽管太远看不太清,切还是能感觉到是一些竹竿晃来晃去。

    父子俩一到家,便见罗光大一脸无奈的站在家门前。一见两人,便急忙上前道:“荣叔,光年。”

    “光大,中寨祠堂前是怎么回事?”

    “哎,我爸找了几位族老说了收购黄鳝鲶鱼泥鳅的事情。然后几位族老觉得,反正现在是农闲时间,不管有没有人收购,做些鱼笼出来,每家每户以后必要时,也能捉些补血的食物。”

    “现在他们拆了光年的一个鱼笼在仿制,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请光年去指导一下。”

    罗祥荣有些意外,而后感觉很是无奈。罗光年也有些意外,意外之后却是恍然大悟。

    改开之后,人人都可以做生意,然后罗家村几乎全村都做豆腐买卖。罗耀明以前听说过罗家村的豆腐,在整个丰县都是最出名的。素有买豆腐就买罗家村的豆腐一说。

    以前没有深究,如今看来,现在都没人做豆腐,将来会全县闻名,而且几乎家家户户的豆腐品质都相差无几,那就是村民们互相传授经验的结果。

    不说某位村民与另外一位村民之间有无仇恨吧,总的来说,罗家村全体,算是真正的团结友爱了。

    如此父子俩放下单车之后,不进家门,而是与罗光大一起前往中寨祠堂。

    到了祠堂外,就有人叫罗祥荣进去祠堂内议事,而一些与罗光年较熟的同代中人,已经招呼着罗光年过去。

    总的来说,罗光年制作的鱼笼虽然简单,只是村内镇上,甚至是县内都没有出现过,但是不代表没人去捉鱼。

    村里就有人非常善于发现黄鳝洞,能徒手抓黄鳝。也有人会制作地笼。

    所以哪怕没有罗光年的指点,有些人制作的鱼笼,比罗光年制作的还要好。

    即便如此,能不能收获鱼获却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村民们都很虚心请教~~

    “光年,你看看这样收口行不行。”

    “光年,你看看我改进的这种鱼笼,能不能捉到鱼~~”

    “光年~~”

    罗光年感觉自己从来都没这么受欢迎过。

    不过罗光年还是一一细看,仔细思考,如实回答,从中居然也学到了一些比较精湛的编织技巧。

    比如收口部分,原本罗光年是强行固定一般,如今有位族叔则自己摸索出正确且稳定的收口技巧。

    整个大祠堂外,充满着欢声笑语,加上小孩们的玩闹,真的比过年还热闹。

    罗光年虽然很忙,不断的转来转去,比扎马步累很多,却也心甘情愿。毕竟虽非全部,但是后来的陈秀莲能养大罗光华与罗春香,离不开很多村民族亲的帮忙。

    比如陈秀莲几乎承包了全村人的新衣服的裁缝,后来因为市场熬夜,有没有灯光,得了白内障。

    可以说,罗耀明能出世,也与族亲们的关照有关。

    一直到太阳落山,晚夏红艳,村民们才散去。祠堂大门边,堆积着将近六百个个鱼笼。

    罗祥福今日很高兴,让罗光年全家去他家吃饭。

    饭桌上,开饭之前,罗光年才知道族老们的一些商议结果。

    首先就是村内之地村中稻田的水渠水沟等地,让一些没有壮力的家庭放置鱼笼。而家中但凡有一位壮丁,都只能到村外去。

    村庄范围之内的小溪路段,由罗祥福与祥荣两家人承包,实则也就是罗光年与罗光大两人去放鱼笼收鱼了。免得哪家小孩跑去溪水中,发生什么意外。

    然后是划分一些可能有鲶鱼或者是泥鳅黄鳝的区域,然后以娘家所在之地为准,比如谁家的娘家在邻村,就去邻村之地放置鱼笼。然后是以收购价的高低,自由选择,实在难以划分部分,才以抓阄的形式看个人运气了。

    然后是收购价,比罗祥荣提出的降了一分,但是每斤下降的一分钱,却是归生产大队所有,也就是说罗光年的收购价是不变的。

    但是生产大队有所得,就会有所付出,比如去联系镇上的砖厂的一部拖拉机帮忙运送,还会安排人帮忙搬运,计工分。

    然后生产大队所得钱财,大致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于罗光年之前那样病重又没钱看病的家庭,不过并不是直接给而是先借,以后要还的,至于还不还的上,必要时可以从秋收后的分红中扣除。

    另外一部分则是生产大队会安排人帮忙收购,挑选,搬运以及运输等,工作人员计工分,而相应记了多少工分,就抽取多少钱财,这一部分要到年底才能计算准确,毕竟一工分的价值,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生产大队所有产出决定。

    如果有剩余的,也是秋收后按户平分。毕竟分配的捕鱼地点,鱼多鱼少是不可避免的,未免村民之间有着过多的怨气,才以每户的方式平分。

    而且如此一来,有着生产大队背书,罗光年也不用现收现结,而且几乎没自己什么事,坐等收钱就好。

    为此,罗祥荣直接表示,可以再让利两厘,也就是万斤二十元。

    村老们一致表示赞许。

    最后一点,就是村民们要保持口风一致,毕竟如果别的村村民知道了,怎么可能让你去他们的村庄范围之内捕鱼。

    对外宣称是五十斤鱼获换一斤大米。因为有大小规定,就算是一百斤鱼获,可能都不见得能有五十斤鱼获可以出售。然而即便如此,有些村老仍旧表示担忧。

    都是贫穷惹的祸。

    然而如果没有借口的话,全村一起放鱼笼捕鱼的行为,就有点说不过去。

    目前只能如此,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让利,以四五分甚至是两三分一斤的低价去向外村人收购了。

    而即便是两三分一斤,十斤也有两三毛,超过一斤将近两斤大米的价格了,相信就算如此价格,也有很多人愿意出售。

    不过罗光年听着听着,就感觉有点亏心,却又知道财不露白,将来有机会,多做一些村内的建设就是了,比如出资修路什么的。

    听到最后,罗光年想了想说道:“福伯,抓了大的就剩下小的,可以预见,小的就算放生,也有可能多次进入鱼笼。烦人不说,还有可能大鱼进不去鱼笼。所以我想,如果抓到小鱼不如就放到我们村口的鱼塘里。”

    “反正那里水浅淤泥厚,让一些黄鳝在里面野生也好,鲶鱼的话,可以放到中寨的小池塘,上寨池塘有活水,不知道能不能养泥鳅。”

    罗祥福一排大腿,然后痛到嘶哑咧嘴,忍不住点头道:“村口那个荒废池塘确实适合养黄鳝,面积也够大,就是每年雨季容易发洪,如果养黄鳝的话,塘基要建高一点,建高之后没准还能养其它鱼。也可以作为生产大队的一项任务,让村民们多赚一些工分。”

    罗光年只是点头,不再言语。

    一餐晚饭,罗光年本不想喝酒,奈何福伯敬酒,他那里敢不喝。吃完饭意识还有一些,就是一脚轻一脚重。罗祥荣被陈秀莲与罗光华搀扶,罗光年则由两位小丫头搀扶着回家。

    不知何时入睡,依旧是接连做梦,这一夜的梦,居然都是罗耀明看过的手工艺视频,偏向于竹编,有真正意义上的竹筐,斗笠,另类的鱼笼、地笼、鱼篓。最后罗光年是因为双手过于酸痛而醒,醒来时感觉自己好像的了帕金森一样,双手不可控制的抖动,甚至是抽搐还有股灼热之痛。

    起床进入后厨,双手直接插入水缸中,如此才缓解一些,大概过了十分钟,症状才稍微缓解一些,接着是酸麻无力。

    不知何时才能完全缓解,沉默片刻,便叫醒罗光华,让罗光华去主卧叫醒罗祥荣。

    罗祥荣跟陈秀莲是一起醒来。

    听到罗光年双手提不起来,陈秀莲便急忙上前询问。

    罗光年也如实告知,说自己醒来时双手灼热疼痛,现在已经不痛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力气,怕时间来不及,就想让罗光华以及父亲跟自己一起去收鱼。

    罗祥荣沉默一下才点头同意,陈秀莲表示要同行。本想让两位小丫头继续睡,谁知罗光华居然捣蛋的将两位妹妹吵醒,如此一家六口就一起出门,罗祥荣推单车,陈秀莲拿着一个圆形的箩筐。春花春香一人提着一个铁皮桶,罗光华就拿着一个布袋。

    一家六口,先去下寨到中寨之间的田地水沟中。

    昨晚罗光大说了大概位置,如今天色朦胧,找了好一会才找到一个鱼笼。

    罗祥荣上手拉,一下子居然没拉起来,还是陈秀莲帮忙,才将第一个鱼笼提上水沟。

    一笼鱼获,黄鳝鲶鱼居多,将近十斤,而且黄鳝个头都不了,几乎全都达到徐星宇的要求。鲶鱼有大有小,大的超过一斤,小的居然只有指头大小,半两不知道有没有,还有一些鲫鱼与鲤鱼。

    有条水蛇,被罗光华抓住塞入布袋中。五个鱼笼,挑拣过后,居然有将近六十斤的鱼获,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放到二三十年后,农药泛滥的时代,五个鱼笼一晚上能有三斤的鱼获,都算相当可观的了,五六十斤想都不敢想。

    而现在,罗光年还觉得,如此收获还是因为自己的鱼笼小了,如果是后世那种一连串的网状地笼,收获可能会翻几倍。

    不过罗光年也不想换鱼笼,毕竟一次性捉完,下次就不知道要何年何年才有同等收获了。

    鱼获装入箩筐,让罗祥荣用单车先运回家,由两位小丫头在后面帮忙扶着。

    罗光年与陈秀莲以及罗光华前往小溪边起了六个鱼笼。大概只有五十斤的鱼获,而且是鲫鱼与白条占据将近一般,虾蟹也有不少。去掉杂鱼,去掉一些较小的鱼,能出售的鱼获不到三十斤。

    由此可见,两户人家占据村庄范围之内的小溪段,并没有多少优势。而且目前是独家,将来小溪上下游都放置鱼笼的话,收获只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