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之主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 王智高中

    “这、这、这是、一副。。。。。。画?”

    对着面前考卷,宋玉真的懵了。

    虽未到半百之龄,依仗着学识过人、简在帝心,蒙燕帝信,宋玉已是第二次担任大燕殿试副考官,加上会试复审,十年来宋玉审阅了上万份考卷,称得上阅人无数;再者,会试非秀才不能参考,不论年岁几何,多少算是文化人,言词达意自是不成问题;次者,十年寒窗绝非玩笑,考生对科举不说奉若神明,也是万分谨慎。且不说在科举试卷上涂鸦,便是胡乱勾抹者,都是屈指可数。敢在殿试第二阶段考卷上作画,宋玉估摸大燕建国四十年不作第二人想。宋玉一边感慨,一边翻看考生姓氏,鬼画符般四个大字:建安王智,差点一口老血喷在对面孙老脸上。

    Howoldareyou?宋玉可不敢与众考官传阅此卷共商,之前那篇忠赋就惹得孙老差点面圣,今个儿要再看到这幅画,哪怕燕帝身旁有妃子侍寝,孙老怕也要边听墙根边上奏。趁人不备,偷摸揣摩了一会儿,这作画虽不似传统水墨风,但除了写实些,也没看出来有何奇特之处,算了,宋玉心道,这等良苑仙葩,还是等圣上定夺吧。

    宋玉在崇文殿外候了片刻,殿门开了,命侍从将考卷交于老太监,便随其入了殿,见燕帝背对自己站于屏风前,三步并作两步上前,躬身道:“恭祝圣安。”

    话音未落,燕帝浑厚嗓音响起:“王智的,拿来!”

    宋玉一愣,立即从袖中取出一卷交于老太监。

    燕帝回身,正见得此,“爱卿倒是早有准备。”

    宋玉并未起身,“这王智另辟蹊径,微臣想不注意都不行。”

    燕帝瞟了宋玉一眼,再未言语,从老太监手中接过试卷展开,一副黑炭绘就的青山绿水图映入眼中。燕帝只是扫了一眼,突然仰头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似是十分开心,宋玉偷偷抬眼,见燕帝笑得目中有泪,万分不解,却听燕帝道:“爱卿,可知这是何物?”

    宋玉方起身,见燕帝手指着画上一处,答道:“下官不明所以,这看似是两树枝条,又似是两道玉桥,也似是。。。。。。”

    不待宋玉说完,燕帝一摆手,“这,是,一双,筷子!”

    宋玉一听,醍醐灌顶!好一个民以食为天!好一个建安王智!

    王智现在好吗?

    那可太好了!高考过后学生什么样,王智现在就什么样,像什么包宿K歌烧烤、踢球旅行打炮,有条件要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玩。今儿给师姐烤个串儿(全特么让三哥吃了),明儿教师姐唱首现代歌,甚至还带着师姐乔妆去了万花楼听了半天曲,过得好不惬意。

    这日夜里,师姐三人回房休息,唐三来寻王智。“三哥,若华清阁真的行刺燕帝,我等又当如何?”王智皱着眉头。

    唐三叹了口气,“年后愚兄回川,沿途所见,行商凋敝、田野凄零、苗汉龌龊,蜀中再不复昔日之盛,盖因蜀王故。比大燕之昌盛,逊以千里计。”三哥身为蜀人,能说出此等言语,可见蜀中确实每况愈下。

    以王智之见,只看赵雨、赵无极等人,便可知大燕皇室之品格,日后不论安王、静王,或谁人继承大统,大燕之盛延续可期。华清阁作何想,王智管不着,他更相信自己一年来所见所感。有语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王智自知不过命运殿前区区蝼蚁,绝非什么大侠,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便只为了那些花钱买票看自己虐菜的京城百姓,王智也不希望有人破坏大燕的稳定团结。

    唐三接着道:“说来也怪,宫中行刺何其难哉,虽说寿宴良机千载难逢,纵是愚兄,拼死一搏也不足一成胜算;换成那八品舞女,更与送死无异,能伤到燕帝都算是侥幸;华清阁历年人才辈出,青年八品高手也是可遇不可求,断无弃子道理;那它这般行径,是利令智昏,还是另有后招?”

    王智闻言一愣,三哥此言有理啊!想自己不过穿越菜鸡,江湖经验又浅,也能发现蛛丝马迹;燕帝弱冠登基,发愤图强,引领弱小燕国从中原诸国中脱颖而出,历二十载一统中原九州;之后举国休养生息,与北魏、蜀中、南晋缔结盟约,二十年未兴刀兵,励精图治,终成一代霸主。这般人物,若说他看不出此中端倪,王智不信;若说他不屑,帝王自有骄傲,倒也理所当然。

    想通此节,王智心里一松,倒不是王智突然间屈原、岳飞灵魂附体忠君爱国,王智没那么高尚,只是想到赵雨少小离家孤身在外,若是再失去了父亲,实在可怜了些。“三哥此言有理,想燕帝何般人物,毋需我等升斗小民忧心。”

    唐三瞪了王智一眼,“燕帝生死与吾何干?愚兄是为华清阁、为江湖之未来担忧。”

    王智一撇嘴,青葱少年无比仰慕却终究错过的美丽姑娘,总会成为中年大叔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崇文殿。

    燕帝咽下口中食物,漱了口,摆手道:“撤下吧。”

    侍从立即将残羹撤下。

    燕帝回头,“原芳,你也下去休息吧。”

    老太监躬身,“老奴遵旨。”并未转身,退着出了大殿。

    燕帝将后背靠在椅上,闭目仰头,半响,双目蓦地睁开,冲着空无一人的宫殿说道:“来了?”

    无人回应。

    燕帝接着道:“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么守时。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还是无人回应。

    燕帝嘴角一翘,“你不担心我?”

    殿内不知何处传出一声轻叹,“我更担心自己。”

    “哈哈哈哈,”燕帝仰头大笑,“草原之事,可有眉目?”

    一声清咳后,那个声音继续道:“未有收获,只遣人盯着。”

    燕帝沉吟半响,忽道:“可曾有她的消息?”语气透着一丝期待。

    四下无声。

    片刻,燕帝再度闭上双目,“人力有时而穷,岂能事事掌控,罢了,罢了。”

    翌日。

    张凉得高露吩咐,一大早便前往告示处,盖因今日放榜。

    不想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目光所见,告示前人头攒动,尽是各府仆人、客栈小厮,以求第一时间报喜,封个大红包。张凉摇摇头,心道:还是我们小姐大气,昨日就封了二十两大红包,言若是少爷榜上有名,今日更有封赏。少爷啊少爷,为了你自己,也为了在下的钱途,但求老天爷瞎回眼,让少爷高中吧!

    抬头看了眼天,时辰尚早,张凉寻地儿坐下,等着放榜。日头高高升起,一队禁军侍卫护着宫中太监,远远走来。人群一见,立刻喧嚣起来,一个个抻着脖子跃跃欲试,侍卫领头一马当先,“散开散开”,手中长枪一伸,人群立刻散开,将告示前清出一条通道。

    太监于侍卫包围中,先贴第一张红榜,上书七个大字:“一甲状元:赵子敬”。

    人群未动。

    太监再贴上第二张红榜,“二甲状元:李太白;二甲榜眼:孙山;二甲探花:钱桂;。。。。。。”早有眼尖之人得见,撒腿就跑,速度堪比牙买加飞人,生怕被人抢了先,人群瞬间散了小半。

    太监贴上最后一张红榜,“三甲状元:杜子美;三甲榜眼:吴琊凡;三甲探花:蔡愚坤;三甲第四名:王智。。。。。。”

    张凉远远得见,起身便回,边走边嘀咕:第四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