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而歌
繁体版

第十章

    于茂的话一语中的。

    确实,从客观角度分析,空有良田却几乎无人愿意耕种,很难让人不去想象是不是国策上的问题。

    有趣的是,在于茂侃侃而谈的时候,陈弘低头叹了口气,而卫恒则是不停地向于茂给眼神,好像希望他就此住口。

    听闻于茂之言,还未回到人群中的治栗内史宁闻急忙开口解释到:“臣,臣在此事上确实有错,但也不能全怪臣啊,请大王明察。”

    “宁大人为治栗内史,现在全国粮食短缺,百姓遭此劫难,无论怎么讲,宁大人都是难辞其咎的吧。”于茂接道。

    看样子于茂是打算把这口“锅”全部扣在了宁闻身上,不过,即使宁闻因为此事而被罢官,其继承者也会从文官阵营里选出,和武官方面毫无关系,而且看左相卫恒的反应,很明显希望于茂能就此住口,真不知道于茂为何如此。

    宁闻闻言,双腿一软,差地趴在地上,他用手擦去脑门上的汗并将头抬起,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

    “禀大王,现在的农业制度,是先王在位时期推进的,臣也觉得这项制度有所弊端,但先王执意如此,臣毫无办法只能选择执行,臣也只是负责干活的人,请大王明察。”说着,他再度跪地叩首。

    从臣子的角度来说,宁闻的推罪理由将王室成员而且是先王联立进去,从各方面将无疑都是一步臭棋,至于他为什么如此选择,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于茂闻言,正准备开口,却被佐天望打断。

    “好了好了,都不要再说了。”

    听闻此言,于茂无奈,只能站回武官队伍。

    此时,一直“存在感缺失”的陈弘站了出来,向众人说道:“各位大人,现在不是探讨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的时候,还请以百姓与社稷为重,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说完,他又向佐天望说道:“请大王下朝后尽快回到书房,向都卫军王将军下旨将多余粮食迅速运往瀛洲,同时向各道知事下旨令他们迅速前往当地王家粮仓开仓放粮。考虑到王家粮仓的特殊性,大王的手书上一定要有大王的签名与玉玺大印。”

    顿了一下,陈颂又道:“至于畿中道的粮仓,可以由宗正何大人和治栗内史宁大人二人拿着大王的手书直接前往,两地相距不远,不日即可抵达。两位大人切记腾出一部分粮食并将其运往瀛洲,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请瀛洲城主刘培刘大人前往瀛洲南城,告知当地百姓朝廷派发的粮食不日便可抵达,安抚百姓之心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臣会立刻动身前往瀛洲东部,尽全力查清问题所在。另外,宁大人将粮食运到瀛洲后,也应前往瀛洲东部与臣共同调查。”说完,他看向宁闻。

    宁闻见状,说道:“下关明白。”他继续道:“考虑到灾民众多,放粮最好以发放救济粥的形式进行,同时为了保证现场稳定,需要派出相关人员以防止骚乱。”

    “大王写完手书后,可派人将其送往飞羽营,由飞羽营将手书传递给各道。”陈颂接道。

    飞羽营是瀛国专门用来传递重要信息的机构,本质上相当于各朝代的驿站,不过不同的是,飞羽营只负责通过信鸽的方式传递信息。由于信鸽对携带物体的质量有严格规定,因此也有专门用于信鸽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