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农药神威
回到了现代社会,李潇查看蝗灾的资料。
蝗灾、水灾、旱灾,乃是古时候的三大灾害,其中最猛的是蝗灾,因为其必然伴随旱灾出现,属于双重打击。
《农政全书》里说“旱极而蝗”,说明古人是知道这些的。
古时候的蝗灾和现在的年轻人潜意识里的蝗灾,可能不是一回事,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组织修水利,新中国是没有以前那种蝗灾的。
有详细史料记载的,王朝末年那都是遍地蝗灾,许多王朝灭亡直接原因就是这个。
古代治蝗有三法:1,修水利,王朝末年哪能抽调足够民力修水?2,养鸡鸭,王朝末年的百姓养不起。3,人力除虫,吃不饱没有足够体力。
李潇查到了一些前几年东非蝗灾的视频,那场面,就和沙尘暴似的。不靠科技,人肯定对付不了这玩意儿。
又看到了一个人说,她外婆年轻刚结婚那会儿,在鲁地经历过蝗灾。
那场面,隐天蔽日,蝗虫落到地上,和冰雹打下来似的,噼里啪啦。
大概只过了一会儿,它们就再度起飞,外边的绿色就全不见了。
许多蝗虫直接死在地上,都是撞死的,场面恶心至极。
老百姓恨不恨蝗虫?恨。
吃不吃?吃。
有没有用?没用。
小孩躲屋子里,成年人拿麻袋套蝗虫,抓了一袋又一袋,但场面上蝗虫丝毫不见减少,抓到的还没蝗虫自己撞死的多。
把抓到的翅膀和腿撕下来,泡在盐水里,之后可以拿来吃。
有毒?确实有。蝗虫一旦成群,体内就会产生氰化物,一只就能让人中毒。
煮熟了确实可以解毒,但都闹蝗灾了,柴火都成了稀缺资源。
至于寄生虫什么的……蝗灾一到,这地方的人肯定要吃观音土,要大规模饿死人了,哪里还管得了寄生虫。
家里有条件的就去掉头,没条件的不去头,可以多点肉。至于条件更差的,捡已经死了的,晒干了磨成粉,放到糊糊里喝。
看着各种描述触目惊心,李潇赶紧查查附近有没有卖农药的。
安南农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每年都要进口几十万吨除草剂、杀虫剂,中国是安南的最大进口国,占份额40%。
李潇在网上下单买中国货,由于量大,二道贩子还给他打电话确认。
买了药之后,当然还要买打药水机。这玩意儿有无人操作的版本,但李潇还是买了比较原始的,利于别人仿制。
然后是劳保工具,口罩什么的。
都有仙术了,李潇也不太在意一些科技暴露。
都能弄到仙薯仙米了,弄到点除虫药水、打药水机,这很合理吧?
考虑到人们可能会吸入农药,或是毒死的蝗虫有利用价值,李潇选择了对人几乎没有影响的种类,稍稍有点贵。
直接就把附近几家店买空了,李潇琢磨着还不够李庄用,又催这些老板赶紧进货。
自己试了试后,他慢慢的把一处仓库的东西搬回古代。
叫来了六叔,告诉他自己得到了除虫灵药,让他找十个技术最好的农户过来,自己教他们怎么用。
“什么?除虫还有灵药?”六叔震惊。
“那不然呢?雄黄也是杀虫的啊!”
六叔看着那一地的坛坛罐罐,还有说不上来的东西,疑惑道:“以前就有仙薯仙米,现在又有仙药……莫非家主你见到了稷?”
社稷里的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这边世界里还真的有这两位神明。
就像蜃是存在的一样,那山市主人只是染了一丝蜃气,人们的欲望就能隔三差五唤醒他,社、稷应该也有香火神的神力。
“有神入梦和我说送我东西,让我过来拿,醒来这些就出现了,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稷。”
“家主稍等,我这就去找人。”
所有东西的外包装都被李潇撕下来了,用法用量被他手抄了几份繁体字,贴在了仓库四周。
这玩意儿是生物源的有机杀虫剂,优点是几乎不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缺点是毒性低,起效会有些慢。
对付不同的虫子,用量不一样,都有写着。
先穿专门的长衣长裤,再戴口罩和帽子,李潇一板一眼的教农户们怎么搞。
这些人学得非常认真,六叔说了,这可是稷神赐下来的仙家宝贝。蝗神想要害人,稷神想要救人,他们这是在帮稷神和蝗神斗法呢!
李潇也懒得管事情会传得怎么样,李锦儿已经研究出了雷法高爆弹了,眼下这些东西她肯定搞得出来,过一阵可以请她帮搞,在这边开厂,圆了这个逻辑。
这世界的神仙是很强的,玻璃什么的,李锦儿至少可以用龙炎、三昧真火、玄阴真火,这三种火焰来烧。不然龙王的水晶宫哪里来的?
至于说惹到了蝗神……
其实李潇怕小妖,不怕大神。
李锦儿说他功德盖世,干掉他会被反噬,正神也有陨落的风险,所以李潇不怕蝗神。
蝗神指使妖怪过来的话,正好给李锦儿打怪升级,玩塔防游戏。
很快,李庄第一批农业好手就学会了打农药,在一块试验田开工了。
这年头的蝗虫没有抗药性,药水打过,成片的倒下,那叫一个尸横遍野。
老百姓们深恨蝗虫,看到了就踩成泥,这会儿竟然踩不过来。
也有比较富裕的家庭,花钱收购蝗虫尸体,一开始几个钱就能买一斤,慢慢的物价就涨了……
当然不是买来吃,而是喂鸡鸭。
李潇买的是针对蝗虫的高级农药,对鸡鸭并没有什么影响。
喂鸡鸭是为了吃蛋,相较于半个月吃一吃蛋,现在能隔三差五的吃,人们健康指数肯定是提升的。这些吃了蝗虫的鸡鸭下的蛋,对人也是安全的。
李庄杀虫的事很快传开,附近有人过来买设备和药……
卖!
李潇不生产农药,他是农药的搬运工,能卖多少是多少!
李潇没想靠这个赚钱,就想帮助一下老百姓,没想到他居然赚到了大笔钱。
李潇的思想因此转变,开始思考在这边搞个农药厂的可能性。
终于,当农药和设备开始卖到别的城市的时候,李潇走在路上,一名青衣书生拦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