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聊斋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九章 要起蝗灾

    运动营养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十年前属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学科,但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兴起,现在哪怕是外行也能明白一二。

    何慎勇是国家队营养师团队的新人,有幸跟着老师进入了最顶级的核心圈子。

    其实大多数的运动员是没达到拼营养的。

    就拿健美来说,国内的健美运动员平日里都是搞脏增肌,也就是狂吃,体脂率极高,平时说话都喘。

    这些人汉堡、火锅、撸串、啤酒,来者不拒,也就是准备比赛了才低碳刷脂。

    这些人需要什么营养师?

    而世界顶级的健美运动员,那都是整天泡在健身房里,别人练十组、二十组,他们练五十组,而且极度控制饮食,这种人才需要专业营养师。

    更不用提一些运动员,事少钱多责任轻,一个个豪车名模,训练量在各种运动员里都是垫底的,也不需要营养师。

    何慎勇服务的是一群意志力顶尖的运动员,这些人已经拼到了天赋的极限,现有的营养学也没办法给他们更多助力,所以营养师们开始寻求突破。

    观看完了麦寇的直播,何慎勇在房间里思考。

    “在足量的训练之后,食用鱼肉确实可以让人恢复和增长,像C罗就是鳕鱼的爱好者。”

    “不过巴沙鱼脂含量高,而且我记得BBC出过一个节目,说安南巴沙鱼饲养条件差,激素滥用,然后米国就禁止进口了。”

    “这也不排除烟幕弹。要知道鳕鱼是生长周期不短的鱼类,它们的重金属含量是不低的。”

    “重金属和激素残留,谁危害更大不好说,甚至安南巴沙鱼激素残留也可能没那么严重,毕竟BBC风格……巴沙鱼也比鳕鱼便宜太多,挡了财路,也是可能的。”

    想到就做,何慎勇联系了一名熟悉的供货商。不是某种食物的供货商,而是神通广大,什么东西都能搞到的供货商,搞点市面上的巴沙鱼试试。

    两天后,各种检测之后进入动物实验。

    再接着让人吃巴沙鱼,练前吃、练后吃、不练吃,各种记录数据做对比。

    结果当然是没什么作用。

    等他出了实验室,正好碰到和他不对付的一名同事。

    “实验不顺利?”

    “和你没什么关系吧?”

    “以前你小子就会浪费钱,搞牛肉和海鱼方面的研究。现在不浪费钱了,搞河鱼了。等你什么时候学会赚钱了,你就到我这个层次了。”

    “这就是你接海参广告的理由?海参的蛋白是非完全蛋白,吸收率不说比鸡蛋,连大豆都比不上!”

    “所以说你死脑筋,运动员缺这点蛋白吗?训练量足够大的,吃什么都一样。训练量不够大的,吃什么也一样。你慢慢琢磨吧,我约了人打高尔夫,就不和你多聊了。”

    何慎勇就是不服气这一点,那要运动营养学干什么?

    但对方确实能赚钱,这就让他很气。

    明明是同学,但两人的待遇、圈子……现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他对上学时候的一些想法,开始动摇了。

    ‘等等,麦寇买的巴沙鱼,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哪怕是同一种生物,产地、气候、饲料、年龄的不同,都会让它们不一样。’

    慢慢的,何慎勇调查到了李潇的安南渔场。

    李潇对这些事完全不知情,过一阵,他意外的获得了一份国内的超大订单,价格高处市场价许多。

    他意识到了什么,装作不知道。

    反正他的渔场很小,也没人会注意到这点问题。

    距离赶尸回来,已经过去了两月有余。

    乔秋容寒门出身,性格开朗大方,远远看到李潇会开心大笑,跑着过来。吃东西的时候她甚至可能会付账,这就很神奇。

    时不时的,她还会给李潇准备礼物,李潇现在衣服多得都不知道穿什么。

    至于一些事,她是不主动,但她内心是闷SAO的,会暗示,而且她内心敏感,其中感受,不足为外人道也。

    阮小谢出自富裕家庭,生前受惯了宠溺,爱撒娇,爱玩闹,但也懂心疼人,有时候会很主动。看着李潇的时候眼眉带笑,让人忍不住的喜欢。而且她爱吃肉。

    温柔乡是英雄冢,这两个月李潇几乎天天处于贤者状态,都没考虑过练级的事。

    也可能是上次赶尸接连大战,让他疲劳了。

    李庄种的玉米和红薯,也快到了收获的时候。

    玉米和红薯一起种,产生了非常微妙的化学作用。

    首先玉米杆比较高,它能遮阴,种的红薯没那么容易被晒死。

    其次红薯藤生长得很快,整片的覆盖了,杂草完全没有生存空间。

    其三嘛,红薯藤真的是很好的菜,人吃动物吃都行,几乎天天有收获。

    准备有收成了,某日,六叔面色不佳的来找李潇,说今年秋天怕是会有蝗灾。

    李潇到现场查看,感觉很不妙。

    蝗虫一次产卵200到1000个,产在地下。只要今年的雨水不多,有点旱,那就可能起蝗灾。

    中国历史上每3年起一次大蝗灾,蝗灾往往伴随旱灾,这是很要命的。

    李潇看过一些穿越小说,解决蝗灾的办法居然是靠吃……

    一般说蝗灾了,那至少是亿级的规模,一个万人的大村,它们3天就能吃完植物,这万人能在3天抓上亿只蝗虫?

    而且蝗灾是越滚越大的。

    靠动物也不太行,只能说比什么不做稍稍好。

    古代普通老百姓是随时处于破产边缘的,让他们多养鸡鸭来吃虫子,就好比问现代普通老百姓为什么不拿闲置的房子去出租。

    不是古代老百姓傻,不懂存钱养鸡。

    现代老百姓傻吗?为什么不拿闲置的房子出租?一个道理。

    古人天没亮就摸黑下田,天黑了再摸黑回家,这才是常态。大多数时候都在拔草和除虫。

    六叔问要不要大规模让人除虫,怎么安排伙食之类的。

    “等等,先别忙着安排,我去找找东西。”李潇留下了这句话,进入了书房,反锁后咻的一下不见了。

    蝗虫在古代那是特别可怕的生物,但现代就是个弟弟了。就算李潇没有专业务农过,他也知道有农药这个东西,可以用来杀蝗虫。

    只是,李潇忽略了一点,这是神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