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晋国沉浮录
繁体版

第七十七章:暗组商号

    话说王义泰八月十六启程前往飞扬岛,九月一日抵达。然后从这里进入宁绍府。在宁绍府他走街串巷品尝美食,寻找厨师。最后找到了几个相对比较正宗的河东籍的厨师,共五人。

    九月十日,范希礼、施杰卿、李安年等抵达了宁绍府,找到了王义泰。

    范希礼告知王义泰,已经购买了不少食材,发往飞扬岛,王义泰派人立即南下运往宁西,王义泰随后安排人将食材与厨子一起送走。

    随后范希礼说:“我觉得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现在离过年还有些时间,我们不如继续北上去建江府看一看,那是武国京城,必然有意思,也有消息可以打探。然后北上去河东,在那儿购买些正宗的食材,找些厨师,如何呢。”

    李安年:“好是好,可越往北走,我也没有那么多门路了。”

    施杰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身上有钱就不怕找不到路子。”

    范希礼:“是,做大买卖,不走南闯北怎么成。”

    李安年:“也罢,反正出来一趟不容易,不逛也可惜了。”

    范希礼:“好,我们后天出发。王义泰先回飞扬岛,将东西运出去,九月底在建江府见。”

    王义泰:“好,建江府见面。”

    次日,四人按路线分向而行。

    范希礼等一行九月二十日抵达了建江府,王义泰二十五日抵达。

    建江府是武国京城,虽然武国内战爆发了,但是战火还没有烧到这里,只是经常见有出征的军队。

    在建江府他们游览了五六天的时间,没有买什么东西,主要是打探消息。因为如果买东西,必然不会少,反而会引起注意。十月初,范希礼等商议,让王义泰返回宁绍府一带,等他们。他们要前往北方购买物资,然后派人运回,需要有人在宁绍府接应。

    十月三日,范希礼等火速启程前往河东。从建江府北上后,因为正面走山东江淮一带,因为战乱不好走,他们就先西行进入中原,然后渡河北上。为了赶时间,三人马不停蹄,随身携带干粮,到十一月初进入了河东河中府,这已经进入了河东的范围。不同于南方,十月初的河东已经入冬,气候已经有些寒冷了,这对在南方长大的范希礼他们还是不大适应的。

    在河中府,品尝到了正宗的河东风味。但他们还要北上,十一月中旬抵达了河东首府晋阳。晋阳因东有太行,暂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切如常。在这里,他们先在这里最大的酒楼聚宣楼吃了一顿真正的河东风味。施杰卿还想出高价从这里买厨子,但被范希礼阻止。他们改在普通的街摊找人,找到了五六个干不下去的但手艺不错的人,请他们回去。这几个人里有几个就是单身,或者和单身也差不多,答应跟随。有几个则有家口,不想回去。范希礼出高价愿意把他们全部带回去。重赏之下,肯定就会走的。除此,他们还购买了些种植大麦、小麦、核桃的种子,想在海山洲或者南方试种。

    另外他们还找到了这里最大的粮号,名曰平河粮庄。大把订货,这里的掌柜对大生意当然是渴望的,故而殷勤备至。

    范希礼:“掌柜的,我订上好正宗的粮面各三百石,给我运往宁绍府,十二月二十日前运到,能办到吗?”

    掌柜:“老爷,能是能,可这么多给谁吃啊,这价钱。”

    范希礼:“价钱不是问题,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付全款,到了之后,还会另外赏你。”

    掌柜:“没问题。”

    范希礼:“另外,如果这次你办的好的话,我每年都会在这里订货的。”

    掌柜:“您放心,一定办到。”

    范希礼:“好,那就好。”

    十一月十八日,范希礼等离开晋阳,一行二十余人南下。

    因为携带有买来的人,行程就相对缓慢。范希礼让施杰卿领着这些人后行,他和李安年两人火速前往宁绍府。

    十二月十日,范希礼等终于抵达了宁绍府,一路马不停蹄,他们是疲惫不堪,找到王义泰后,先休息了几天。

    十二月二十日,平河粮庄的货终于是到了,范希礼悬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让王义泰赶紧将这些和人员运往海山洲,其实运回去已经过了正月了,但肯定还能在上元节前运到。

    范希礼对平河粮庄能按时运到货,还是满意的。让送货的伙计回去告诉掌柜的,以后每年订一百石,全部发往宁绍府。另外给了送货的人赏钱。这么远的距离,粮庄能按时送到,除了从河东直接发货外,还将在南方的一些刚运去的存货也全部就近调过去,这样才提高了时间效率,否则是没那么容易的。

    十二月二十一日,范希礼等启程返回海山洲。

    二十五日抵达飞扬岛,然后坐船返回。还有五天就正月了,范希礼已经无法按期返回了,只能是让先期返回的王义泰去找哥哥范希纯和袁宪明禀报情况了。范希礼一行因为海上风浪加上要躲避关卡直到正月初七才返回到怀远府。范希礼一路想和计算,这一路下来四个多月,花费了前后折合白银近万两,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呀。不过想想以后,他觉得还是值得。

    武国与海山洲的货币是完全不一样的。范希礼在出来的时候就想到了,通过李安年在闽州府就兑换了武国的钱币。然后每到一地,由李安年找关系再找钱。到了北方后,李安年也没有了关系。范希礼就将身上携带的白银和贵重物品折算成钱币,有时候他甚至去赌场赌,也是他运气好,就赌了两次,结果还都赢了。但事后他对施杰卿说:“实在是后怕啊,如果输了,就回不去了,那可麻烦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如此啊。”

    话说王义泰在九月底就先期运往海山洲的货和厨子,一路辗转到十月底运回了海山洲。在十一月的时候,王义泰突发奇想,觉得光买面食和调料还有厨子,似乎少些什么,是肉。于是在宁绍府一带遍地寻找有无北方来的的猪肉、羊肉和火锅的做法,最终总算是找到了,买了一部分,然后运回去。运回去的粮食一部分存在了盛华祥的库房里,好生储藏他则灵机一动,与施相泰商议,去卖。施相泰同意,不过施相泰考虑到如果卖给普通人,未必有人会买得起,毕竟价钱高。卖给官僚又怕消息走漏,因为这相当于倒卖给张铭静的贡品,罪过可不小。最后通过范希纯找到袁宪明、李凯勤,决定又绍海康、安瑞和、盛华祥三大商号联合倒卖。这样把握就大些,当然也付出了些利润,不过还是有所值的。

    到十二月底的时候,王义泰派人将储藏良好的通过袁宪明进献给了马康岩,还有那些厨子。同时也告知袁宪明,剩余的也在上元节前会全部抵达。

    正月初七,范希礼等一行押运着剩余的货物,先见了袁宪明,然后和袁宪明一起去见马康岩,亲自入库交付。马康岩也全部验货,很是高兴。

    范希礼:“相国,小民有罪,比原来的时间晚了几日。”

    马康岩:“没什么,毕竟这是一趟难办的差事,能回来就不错了。几个月下来,你看来确实憔悴了许多。”

    范希礼:“小民不敢。”

    马康岩:“你的辛苦我知道了,你们不会白跑的,我心中有数。”

    范希礼:“谢相国。”

    马康岩在得到这些食材和货物后,就立即安排人准备上元节给张铭静的膳食,因为有足够的食材和厨师,马康岩觉得此次一定能做好。

    正月十五上元节,马康远、马康岩、马海阳、马海宁等及公亲勋贵中与张铭静关系好的人全部齐聚怀晋殿。菜品除汤圆之外,主要就是各种河东风味了,如刀削面、猫耳朵、包皮面、拉面、剔鱼子、掐疙瘩等,还有河东风味的炒菜如虾酱豆腐、过油肉和铜火锅等。肉类有一部分是范希礼从武国带回来的,但主要是本土尤其是安心园自产的。

    张铭静看着这么多河东风味,异常高兴,也知道是马康远、马康岩又花了大价钱了。

    张铭静:“你们两为这顿饭又花了多少,我随口一说,你们就真给做到了,辛苦你们啊。”

    马康远:“为了祖母,一切都是值得的。具体都是康岩吩咐的。”

    马康岩:“这次晋公和我倒是没花什么钱,只是动动口,具体是一个叫盛华祥的商号和范希礼等人办的。”

    张铭静:“没听说过啊,他们是什么人。”

    马康岩:“范希礼的哥哥是范希纯,在户部任职,是袁宪明的女婿。”

    张铭静:“这一家倒是有能耐啊。范希纯如何,他们兄弟多大。”

    马康岩:“范希纯二十八岁,安宁三十一年出生,范希礼小其三岁。兄弟二人都精明强干。”

    张铭静:“哦,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后天带他们二人我见见。”

    马康岩:“是。”

    张铭静:“对了,做这些的肯定也是他们从河东找来的,不要亏待他们。让他们也留下来吧。”

    马康远:“孙儿知道了。”

    张铭静说完后,就开始品尝,边吃边夸,同时也悲伤地说道:“如果武王、文王、贤纯王后和我父亲还能活着该多好。对了,让他们再精选一些,祭祀的时候用,希望九泉之下他们能理解,能尝到。”

    马康远、马康岩下去后,马康岩对马康远说:“此次范希礼及其盛华祥立功,我们不得不有所表示,还有就是臣觉得在海禁不开的情况下,必须利用这些商号,同时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可以同时嘉奖海山洲三大商号。至少可以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马康远:“有道理。后天祖母见范希礼时候,把绍海康、安瑞和两家管事的都一并请来。除此之外,为了避免贸易被这些商号全部垄断,我们从宗族勋贵懂行的人之内找人,也可以筹建商号,你先完了找人商议,然后咱们共同商议。”

    马康岩:“臣弟遵命。”

    次日,马康岩让户部官徐存升通知绍海康的李学康、安瑞和的吕文昆以及盛华祥的施相泰和范希礼,让他们第二天去怀晋殿面见太夫人张铭静。

    李学康、吕文昆、施相泰、范希礼得知后,无不惶恐,这几个人之中,只有李学康因为是李凯勤长子的缘故,曾见过一次张铭静,其余人都没有见到过,纷纷找李学康商议。

    李学康说:“我是见过太夫人,也见过晋公,可都是多年以前的事儿了,如今我心里也没谱。”

    吕文昆:“那我们该准备什么呢。”

    施相泰:“是啊。”

    李学康:“我觉得还是什么也不要。”

    范希礼:“我也觉得什么也不用,晋公、太夫人什么也不缺,再者我们多是第一次见,也不宜也不知道该拿什么。只是聆听训诫即可了。”

    李学康:“希礼所言有理。”

    正月十七日,由户部官徐存升将四人一同带入怀晋殿,马康远、杜振明、马康岩都已经在此等候。四人分别下跪,见过晋公马康远和左右相。然后进殿拜见张铭静。

    马康远、杜振明、马康岩、徐存升四人先进去拜见了张铭静,然后马康远说:“按祖母的旨意,绍海康、安瑞和、盛华祥三大商号的管事及范希礼都来了,殿外等候。”

    张铭静:“怎么他们两家也来了。”

    马康岩:“臣听说此次,两家都有协助,故而将其一起召来,他们也想拜见祖母。”

    张铭静:“好,都进来吧,也都不是外人。”

    马康岩:“是。”

    随即马康岩让他们四人进来。

    四人进来后,一起下跪拜道:“草民拜见太夫人、晋公。太夫人、晋公万岁万万岁。”

    这是他们提前商量好的。

    张铭静:“起来,起来。我常说,哪儿有什么万岁,我和康远不是皇帝,也不是什么太皇太后。”

    四人起来后,都在注视着张铭静,虽然是一百二十一岁的古往今来极为罕见的老人,容颜早已老去,但也许是因为经历的世事太多,张铭静这个年龄仍然有相当的气质和威严,虽然说话很慈祥,语速也缓慢。

    张铭静:“我老了,你们走近些,我看看你们。”

    四人不敢,最后张铭静还是让他们走近些。

    张铭静看着李学康说:“你是李学康吧,我没有认错吧。李凯勤的儿子,李景文的孙子。”

    李学康:“回太夫人,是的。”

    张铭静:“你父亲还好啊,你祖父去世有些年了吧。”

    李学康:“回太夫人,父亲已经致仕,还好。祖父在文永十六年时候去世了。”

    张铭静:“你父挺能干,你祖父更好。当年我听文王说过,你祖父、父亲在飞扬岛表现的很出色,你祖父还做过宁绍府知府。是海山洲晋公国唯一的一个在狄国做过实缺官职的人。如果不是狄国后来大乱,文王想举荐你祖父出任一方呢,可惜没那个机会了。你曾祖李绍铭,更是与我们关系非同一般啊。他当年和刘愔是文王的左右手,经常是须臾不离啊,文王和他们二人在一起的时间比我还长。至于你曾叔、曾姑母,都与我们是至交啊。”

    李学康:“太夫人、晋公对李家的恩德,李家世代难忘。”

    张铭静:“希望你们后代传承好家风,不要辜负祖上啊。”

    李学康:“小民不敢。”

    因为与李家渊源颇深,故而与李学康说话最多。

    下来与吕文昆、施相泰的说话就简单了许多。尤其是施相泰,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

    最后说的是范希礼,范希礼是这些人里最年轻的,张铭静说:“你最年轻,就是范希礼了吧。”

    范希礼:“回太夫人,是草民。”

    张铭静:“这次我还得谢谢你啊,满足了我老太婆的一个终生的愿望。”

    范希礼:“不敢当太夫人的谢字。此次出行顺利全仗晋公、太夫人恩德庇佑,其次是其余商号和老掌柜的支持,小民只是跑跑腿而已了。”

    张铭静:“谦虚了,会说话。”

    范希礼:“小民如实以告。”

    张铭静:“听说你这次买回来不少河东风味,我一个老太婆,加上康远他们,我们自家人也吃不了那么多,你怎么办呢。”

    范希礼:“小民已经想好了,除了孝敬给太夫人及晋公等公亲勋贵外,如果还有剩余,可以高价卖给达官显贵,如果太夫人及晋公觉得有些牟利的话,也可以让厨子们在城里开个酒馆,做成熟食再卖。另外臣也买回了一些种子,想在海山洲或者南方合适的地方试种。不知太夫人、晋公及相国意下如何。”

    张铭静:“年轻人,很有想法啊。这些我老太婆不管,你们去看吧。不过我觉得,你们既然有办法能弄回东西来,还是要造福百姓为好,我觉得开个酒楼挺好,能让所有人都尝尝故土风味。”

    张铭静随后说:“你们都是晋公国最大的商号,虽然买卖人都是逐利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并不好,你们时刻要小心,也要摆正平和的心态。我不会做生意,也不懂。不过我觉得要做大事,包括你们做大生意,格局一定要大,眼光也一定要远,不能因小失大,是吧。”

    李学康等:“小民等铭记太夫人教诲,为晋公效力,在所不辞。”

    随后马康远领着他们全部退下了,张铭静目送他们离去,很给面子了。

    一群人下去后,马康远让他们不要走,将他们带到自己的殿中议事。

    马康远:“你们三家此次有功,我记住了。我封李学康、吕文昆、施相泰三人为正五品衔,范希礼,你太年轻,屈就一些,从五品吧。”

    李学康四人:“臣等谢恩。”

    马康远:“还有一些事儿,让振明、康岩他们和你们说。”

    马康岩:“范希礼,你刚才和太夫人说的,我们都听见了。那些剩余的粮食,还是按照你说的第二个办法,开饭馆吧。就在城中,费用你们三家出。就作为你们共同的字号,你们三家算是股东吧。名字,我给你们想好了,就叫同顺楼,晋公也同意。厨子就从你们带回来的人中选几个,其余可以自己找,卖什么都由你们,不过说好了,该交的税必须交。”

    李学康:“臣等谢恩。”

    杜振明:“你们三家如今都有品级了,虽说是虚衔,但好歹也有了身份,加上你们本来就身份特殊,从今以后都要注意形象。你们不再是简单的商人身份,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晋公国的形象,明白了吗。”

    李学康等:“臣等谨记。”

    杜振明:“记住,要铭记朝廷的恩典,为朝廷效力。朝廷就不会亏待你们,如果有愧于朝廷,或者有损朝廷形象,朝廷也会一视同仁的。”

    李学康等:“臣等牢记于心。”

    马康岩:“海山洲是海岛,南方也是海岛,还需要开发,你们做买卖,要向太夫人说的那样,眼光要长远。另外商号不止你们几个,还有很多,对待其余不同的商号,一定要平和,公平,不能仗势欺人,做生意一定要诚信,明白吗。”

    李学康等:“臣等谨记在心,谢相国教诲。”

    马康岩:“好了,你们下去吧。”

    李学康等:“臣等告退。”

    李学康等走后,一齐回到李学康府中,四个人开始回味刚才这一幕幕和听到的话,当官的说的话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李学康:“诸位,对晋公、太夫人印象如何啊。”

    吕文昆:“李掌柜,太夫人对你很不错啊,说了那么多。”

    李学康:“都是托父祖、曾祖功劳。话说你不也与晋公家族有一定关系啊。”

    吕文昆:“是,但不能和你比啊。”

    施相泰:“你们都有,我可没有哦。”

    李学康:“有未必是福,无未必是祸啊。”

    范希礼:“太夫人活的时间长,经历的太多,说的话都饱含深意啊。晋公的话简单,没什么实质,但是两位相国的话则实际上都是晋公的意思。”

    李学康:“是啊,我们完了先赶紧把同顺楼办起来,办好吧。希礼,你最年轻,你来吧。”

    范希礼:“好,你们下命令,我执行。我最小,哈哈。”

    施相泰:“你最小,功最大,我们都是沾你老弟的光啊。”

    李学康:“是啊。”

    范希礼:“不敢。”

    吕文昆:“我听相国的话,他说要公平、平和对待其他商号,这是什么意思,还专门提到了南方。这话的意思是。”

    李学康:“提到南方,肯定是要发展南方,希望我们多做些事情。”

    范希礼:“公平、平和对待其他商号,不要仗势欺人,是字面意思,但感觉没那么简单。右相,据说就极为会经商理财,我们可得注意啊。总之对以后的各家商号和各种生意,我们还是要小心为上。”

    施相泰:“有道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李学康:“小心驶得万年船。”

    四个人商议后,开始各自办各自的事情。施相泰因为范希礼这次表现的非常出色,不仅让盛华祥成为了官商,与晋公国朝廷套上了关系,自己还获得了官衔。但是已经五十五岁的施相泰明白这都是因为范希礼的杰出才能所致。为了避免范希礼出走,施相泰与儿子施杰卿商议后,让范希礼入股盛华祥商号。施相泰、施杰卿将此次所得的利润中的三千贯作为范希礼的股本。这样范希礼就成了盛华祥的第二位财东。同时为了拉拢住这位能干的年轻人,施相泰将自己的女儿施玉兰(文永元年出生)嫁给了范希礼。范希礼竟然也客气了一番之后同意了,这样范希礼就成了施相泰的女婿。

    范希礼不是没有想过借此机会自立门户,但考虑到自己还年轻,如果提早自立门户,未必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加上施相泰、施杰卿父子对他是非常信任的,他又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决心继续留在盛华祥效力,也算是报恩。如今成了施相泰的女婿,也就是半个儿子,他更觉得应该在盛华祥效力了,不能离开了。

    就在李学康、吕文昆、施相泰、范希礼等商议开办同顺楼等事情的时候,马康远、马康岩兄弟谋划的也设立商号的事情也在秘密进行之中。

    正月十八日,马康远、马康岩将此事与左相杜振明商议,征询杜振明的意见。

    杜振明:“臣同意,没有任何意见。臣觉得此事要绝对保密,寻找的人要低调、稳重、可靠,不能与任何人包括他们的家里人泄露消息。”

    马康远:“是,绝对要保密。我们刚封了三大商号,如果这时候就组建自己的商号,无疑让他们的忠诚度就下降。但是为了晋公国的长远,必须组建属于自己的商号。当然不能由我们这些公族和勋亲出面,所以我们在幕后来管理。”

    正月二十五日夜,杜振明、马康岩以中书省和公族府的名义找来了马荣辉、杜运晖、裴文杰、韦永春、张运青等人议事。这都不是一般人,马荣辉是马康雄之子,杜运晖是杜振明之子,裴文杰是裴智阳之子,这些人是一代人。韦永春是韦俊骞之子,文永元年出生,张运青是张泽昌之子,文永三年出生。

    这些人被找来,都不知是何事。

    杜振明:“按照晋公和中书省的商议,我们也要自己组织一个商号。今日深夜召集你们来,就是为了此事。”

    马康岩:“此事属于绝对机密。在你们之前,只有晋公、左相和我知晓。你们明白吗。”

    马荣辉:“叔父,刚听说晋公、曾祖母褒奖了三大商号,还给他们五品衔,如今我们自己组建商号,莫非是为了平衡或者是其余的原因。”

    马康岩:“是,但也不全是。新组建商号既要做买卖,与他们公平竞争,也要为我们深入武国内陆打听消息。作用不止是做生意,明白了吗。”

    马荣辉:“明白了,但是找我们来,莫非是我们这些人出面吗。”

    杜振明:“找你们来,是因为你们平素比较低调,知道的人相对少,而且稳重,虽然你们之中除了荣辉之外,都不大懂经商,但可以慢慢学。加上荣辉手里有人。”

    马康岩:“现在你们谈谈你们的想法,尽管说。”

    裴文杰:“方法有许多,可以直接组建,也可以收购吞并几个小商号合并而来,或者是由荣辉公子的生意里抽选举精干搭台子,然后再慢慢扩张。”

    韦永春:“做生意要有大宗的货物,还有主要的拳头产品。如今海山洲晋公国的主要特产就是粮食、茶叶、木材、椰子油、蔗糖等,南方的也与之类似,但尚未开发起来。另外就是要与之贸易的对象,派人赴内陆谁可以去,要与之做什么生意,这都需要人手和详细的谋划。”

    张运青:“我在这里最小,诸位都是长辈,我听诸位的。”

    马康岩:“李威勋、薛允弘,你们两个一个在户部、一个在刑部,这几天先秘密找人,通过你们在各地的关系,尤其是东林一带的关系,寻找朴实、稳重的人。那里北人后裔较多,踏实稳重也勤奋。当然不至于这一个地方。”

    杜振明:“杜运晖、裴文杰,你们都是勋贵之后,多方打听勋贵和普通家庭的喜好,以及看他们平素都习惯喜欢用什么,从哪里进货,价格是多少。”

    杜运晖、裴文杰:“是,遵命。”

    马康岩:“荣辉,咱家还有多少流动的现钱。”

    马荣辉:“除了维持日常开销,还能调动的闲置资金约有七万贯吧。”

    马康岩:“用这些钱先在怀远府、宁安府、宁阳府三地找铺面,雇伙计,搭起个门面来。另外文杰说的也有道理,可以收购一些有前景但经营困难的小商户,如酒馆、当铺、布匹店等。”

    杜振明:“咱们组建的这个商号,名字我和右相商量过了,叫海义通。费用除了荣辉的闲置资金外,我和右相决定将去年为太夫人办寿辰还剩余的二十万贯,也纳入新组建商号的资金之中。如有需要根据情况拨付。”

    马康岩:“我们的资金是充足的,据我所知,他们三家商号总计当时开办费用也不过三万多。”

    杜振明:“大家千万要记住,此时绝对保密,不得与任何人告知,包括自己的家人。具体的事情,荣辉来统筹。向我和右相报告。”

    马荣辉等:“臣等明白了。”

    二月二十五日,原枢密使马海阳无疾而终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马康远闻讯后极为悲痛,自己的二叔就这样去世了,二叔也曾经是拥戴他即位的有功之臣。亲往吊唁,下令追封太师,宁安郡王,谥号忠献,晋公国全体挂孝。

    张铭静再一次要送别自己的儿子了,这距离马海晋被杀,他送别自己的儿子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虽然自己的儿子无疾而终,也是高寿了,但这种丧子之痛,她难以承受,即便她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在这样的压力下,张铭静病倒了,她觉得自己真是活的太长了,而太长了真是一种折磨啊。

    马海阳去世后,枢密使马康武按制守孝,同时考虑到自己也已经六十八岁了,请辞枢密使。马康远理解兄长的痛苦,下令晋封马康武为宁安郡公,司空,致仕。马康武也成为除了晋公之外第一位活着就荣任三公之人,虽然他是宗室成员。马康武守孝卸任枢密使后,由韦俊骞按顺序出任枢密使。还有就是马海阳去世后,马海宁接任公族府令,马康雄、马荣辉协理。

    就在马海阳去世没多久的五月七日,前中书令崔锦贤也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四岁。马康远下令追封太保,东兴郡公。同时下令宁安府知府的崔锦贤之子崔智刚守孝三月后,即夺情起复。

    马海阳、崔锦贤的去世,张铭静病倒,让马康远极为伤心。这段时间让马荣仁、马荣安协助杜振明、马康岩来处理政务。他则一直在后宫侍奉祖母张铭静,一直到七月才开始处理政事。自母亲王敏瑶去世后,马康远对祖母张铭静的依赖和感情实际上是更加加深了。

    文永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由绍海康、安瑞和、盛华祥三大商号出资的同顺楼正式在怀远府府城内最繁华的河清街开业了。由王义泰出任同顺楼的大掌柜,从内陆买来的厨师和从海山洲各地招来的厨师总计约二十余人。通顺楼有三层,内设雅座二十间,散座五十张桌,总计能容纳近千人,雇佣的人员近百人。除了吃喝之外,也有吹拉弹唱等艺伎服务。

    同顺楼的主营还是吃喝,提供各种海山洲和南方风味的饮食,另外也有内陆和北方的风味。相对而言,本土和南方风味的价格要相对便宜一些,而北方的风味因为运费价格就要相对高一些了。

    这一天,李学康、吕文昆、施相泰、范希礼、施杰卿等全部到场。参知政事兼礼部官王洽林、参知政事兼刑部官袁宪明、御史中丞张轩达、户部司储库郎中范希纯等都出席。不过都穿的是便衣,李学康也没有称呼大人。

    大掌柜王义泰宣布,本店今日开业,当天免费。

    而周围的人和同行看到同顺楼开业,就觉得不同凡响。能在最繁华的河清街租下店铺,租金就不会便宜。另外三大商号的掌柜能出席,这本身就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马康岩事后也得知了同顺楼开张的事儿,以去岁为张铭静筹办寿宴有功为名,将范希礼升为正五品虚衔,这样范希礼的职衔就和三大掌柜同级了。

    与三大商号不得不大张旗鼓开办同顺楼不同。马荣辉在三月就返回了东兴县的大本营,平素这里是他的父亲马康雄管辖。如今马康远锐意经营南方,这里就由他管事。他管辖的产业是极其庞大的,有三万多亩田产、大多集中在东兴、东林县。另外宁林别墅也由他管理。除此他在宁阳府共有三所粮庄、大小酒楼十家、绸缎布匹店五家、当铺五家。怀远府的安心园也归马荣辉派人管理。宁安府、通远州一带有田产一万亩,茶田两万亩、林地一万五千亩,酒楼、当铺、布匹店总计十六家。实际总资产有数百万贯。

    听起来很庞大,但这实际上都是晋公家族的产业,只是因为马海宁家族极为擅长经商,又兼着公族府的差事,加上马宪永、马海晋、马康远三代人极为信任,交给他们来经营。

    马荣辉回到东兴之后,决定从在宁阳府的酒楼中取两家、布匹店中取一家为基础,作为海义通商号的起家本钱,另外从所属产业中抽取干练之人在宁阳府不冷不热的顺阳街租了门店,作为海义通在海山洲的第一个商号所在地。他之所以将第一个号址选在了宁阳府,而不是怀远府,就是不想让三大商号知晓,也不想在同顺楼开业火热的前后抢风头,马荣辉奉行的是低调闷声发大财的办法。海义通在宁阳府的商号于八月正式开业。因为选址、人员等方面一直低调,其开业相对冷清了不少。十一月,马荣辉派人在宁安府雍翔街开设了海义通在海山洲的第二个分号。同样出于低调的考虑,没有选择在最繁华的晋河街、始宁巷等地。

    十一月底,马荣辉又秘密从家中派人拿着自己的手书前往铭英州和永晋府去见其父马康雄,希望马康雄协助自己在南方开设分号。

    十二月初,马荣辉派人以通远州的林地为基础,在通远州开办了分号。

    短短几个月之间,马荣辉就在除怀远府之外的主要地段都开设了分号,南方的分号也在筹建之中,这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运输力量,但这对于有晋公国朝廷支持的马荣辉而言根本不是问题。为了保密,选址都在不冷不热的地段,人员都是外地人,多为北人后裔。因此十分不起眼。而且马荣辉还下令要开办分号的人和商号所属产业不得透露马荣辉的名号,如有泄密者,杀无赦。但是各地商号的一般人也都不知道马荣辉的名号,即便是大掌柜的虽然知道马荣辉真实身份,但也并不清楚马荣辉究竟要做什么大生意。另外,在各地的分号名字也都是略有区别的。宁阳府的名字叫海义通,宁安府的名叫海升通,通远州的名叫海恒通,而将来在铭英州、永晋府的叫海顺通、海丰通。

    自古开办买卖,都要打点地方的黑白两道。马荣辉在宁阳府、宁安府开的时候,也派人打点了当地的黑道,其实他不用,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样。不想以权压人,以势压人。身为宁阳府知府的何有谦、宁安府知府的崔智刚对此也毫不知情,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商号。而在通远州的时候,让裴文杰写信给裴文玄,说这是他朋友的一个生意,希望裴文玄关照,裴文玄自然会同意的。

    马荣辉的海字商号虽然十分低调,但是因为资本雄厚,货物的来源和质量都十分精良,而且有保障,故而生意非常好。尤其是在宁阳府,海义通所产的布匹、茶叶销量很快,而且占据了宁阳府一半以上的市场。而在宁安府,从十一月开设,到十二月底,仅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得到了宁安府内居民的认可。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海字商号的生意几个月内得到了两府居民的认可,无疑也让三大商号的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马荣辉预先就不在怀远府设号,故而三大商号暂时并没有察觉。

    文永二十四年二月底,铭英州开办了海字商号,命名为海顺通。马康雄让马荣义将其的位置设在了伊瓦干周围。邻近铭英州南部司马署。因为这里距离海山洲有一定的距离,三大商号在此的势力几乎不存在,故而开业场面要隆重许多了。马荣义、铭英州知州李临铭、同知康元明、南部司马刘文灵等都前来参加开业。五月底,永晋府也随之开办了海字商号,命名为海丰通。永晋府知府康元悦、东部司马曹坤皎、慧亭知县崔君山等也都前来参加。

    至此,经过约一年时间,马荣辉在除了怀远府之外的所有府州都设立了海字商号。分别为驻宁阳府的海义通、驻宁安府的海升通、通远州的海恒通、铭英州的海顺通、永晋府的海丰通。五地的大掌柜为孙鸿运、孙文翔、赵子良、周维羽、张江宽。这五人都在三十多岁左右,都是十几岁开始就曾经在马荣辉的庄园和生意里做过伙计,后来因表现出色,被提拔为生意里的掌柜。如今马荣辉的商号开业,他们都很荣幸地成为第一任大掌柜。马荣辉给他们的工钱定的很高,每年一千贯,铭英州、永晋府两地因距离遥远,为一千二百贯。不过这些人虽然见过马荣辉,但并不知道马荣辉的真实身份。

    文永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张浩博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四岁。马康远下令追赠太保、中书令。御史中丞张轩达守孝三月后被夺情起复。

    儿子去世后,张铭静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的心情,如今又遭到了沉重打击。已经看淡人生且很平淡、冷静的张铭静一时变的情绪很不稳定,除了马康远、马丹丹外,没有多少人能劝得住。

    除此之外,马康远两个儿子在十月时候互相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提案,大面上看起来都名正言顺,但实际上是两子的争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