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晋国沉浮录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提前返回

    东康二年九月五日,马海晋及其随从等人返回了宁安府。刚开始的时间和事务都是平静的,但是从十月初开始,就不断有人往马海晋家中跑,希望拥戴马海晋提前即位,他们的理由是按照礼法,儿子应该为父亲守孝三年,马文慧不是皇帝,因此马宪永必须守孝三年,不问政务,由儿子马海晋代理。而且他们认为马宪永兴宁六十年前已经事实上让马海晋代理政务了。这些人以亲军中部分将领为中枢,而具体的谋划者是礼部郎中吴安庆、刑部郎中安金仁、学务司主事赵宪,军中将领是天雄军左军校尉武光、侍卫亲军左军校尉方奎等。他们这些人从十月初就开始策动,甚至直接去马海晋家中找到了王敏瑶,希望让王敏瑶说动马海晋提前掌权。

    王敏瑶当然希望自己的丈夫提前掌权,这样他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为海山洲实际上的女主人。但是她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能力,马海晋也没有这个能力,一直是拒绝的。不过人终究是低挡不住诱惑的,到了十一月的时候,王敏瑶的态度有所转变,不再那么坚持了。而王敏瑶的岳父王昆颉时任礼部次官,但什么也不说,也不做,谁也不知道他想什么。

    最关键的还是马海晋的态度,马海晋如果默许,手下人肯定就想干而且会干,而如果他反对,手下人就会知难而退。可问题是他既想掌权,又害怕背上骂名,既想干又怕失败,陷入了纠结当中。

    除了马海晋之外,同时留守的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刘愔、李绍铭,枢密使李良愬、枢密副使杜宽和掌握兵部的裴孝信、天雄军都指挥使韦昊英,左右亲军都统制刘光胤、宗元炳的态度都至关重要。

    这些人除李良愬外,大多都是马文慧执政后期由马宪永和张铭静直接提拔起来的,他们脑袋里除了认马文慧外,就只认马宪永,尤其是李良愬。马文慧提拔了李良愬,让他屡建战功。马宪永让他年老的时候没有致仕,而是成为枢密使,继续保持影响力,更是让他感激。马文慧去世后,已经年近八十高龄的李良愬得知是悲痛欲绝。其次是刘愔,刘愔对马宪永、张铭静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恩之情,没马宪永、有张铭静,刘愔不会有今天。而刘愔的二哥刘遂当年作为一介平民能够参加马文慧八十五岁寿辰,也都马文慧所赐。刘愔能娶下心爱的李绍菱,也是马宪永主动提出的。李绍铭虽然两条腿走路,但内心也是十分感激马宪永夫妻的。李家能横跨官商两大行当,在海山洲富甲一方,没有马宪永夫妻的支持,根本不可能。

    马海晋的犹豫不决,让手下的人开始铤而走险了。十一月底,他们就开始大造声势。不过在军中,他们所任的都是中低阶职位,难以有大的作为却也不可低估,他们打算正月时候裹挟马海晋即位。这个时候,一向敏感的刘愔、李绍铭从不断的声势中感觉都了不对。担心这些人会逼迫马海晋铤而走险。

    十一月二十九日,刘愔、李绍铭邀请杜宽、裴孝安、裴孝信、韦昊英、崔锦贤、杜辰皓等一起聚会在李良愬的府中。李良愬虽然是武将,当年这么多人来到,他还是感觉到了用意。

    裴孝信是武将,干脆就直说了:“李老将军,有几个弄笔头的小娃娃最近很不安分啊。”

    李良愬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裴孝安之后开口了,说:“李老将军,如今宁安府的在职大臣中,以您德高望重,您得有个态度啊。”

    李良愬:“老夫是比诸位大一些,但王老相国还在啊,还是弘德院令啊。”

    李绍铭随后说:“王老相国是老晋公生前生死之交,又是如今晋公昔日的上官,自不待言了。”

    李良愬的意思很明白,王弘博的态度需要明确,而李绍铭之前已经去看望了王弘博,得到了王弘博的不答复,但实际上就是不干涉。

    李良愬:“老夫受老晋公和新晋公两代恩德,绝不能忘。海晋公子是晋公指定的接班人,自当拥戴。”

    刘愔:“是的,我等都受两代晋公的恩典,不能让这些小孩将海晋公子带入歧途。”

    李良愬、刘愔故意将一句完整的话拆开,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将宵小之徒与马海晋撇开。

    杜宽:“是的,海晋公子是不知情的。”

    崔锦贤:“我们该怎么通知和派谁告知晋公和太后呢。”

    李绍铭:“我建议由舍妹绍菱去,她是女子,比较方便,不会引起注意”

    刘愔:“可以,让拙荆去,可以。”

    随后众人布置好各项事宜。韦昊英、崔锦贤掌控天雄军和侍卫亲军左右军。待晋公回来时候,杜辰皓打开府城城门接应。李绍菱则带着刘愔等人写好的密呈交李绍菱带走。

    十一月三十日,李绍菱带着女儿刘念静(兴宁四十七年底出生)出发前往怀远府,但对外是说去找自己的哥哥李绍晏回家过年。在杜辰皓安排下,李绍菱当天就出城了,出城后,李绍菱马不停蹄地前行,十二月五日就抵达了怀远府,顺利见到了马宪永夫妻和刘婷娜。

    马宪永:“绍菱此来,何时啊。”

    李绍菱:“宪永哥哥,这是刘愔和大哥等人给您的呈文。”

    马宪永打开后看,大意是:

    长公子返回后留意政务,处处忠孝,臣等感佩。然礼部、刑部和学务司部分宵小及军中等小人则密谋以守孝三年为由阻止晋公及夫人、王太后和长公主返回,并妄图正月裹挟长公子。臣等不得不密奏晋公。臣李良愬、刘愔、臣李绍菱、臣杜宽、臣裴孝安、臣裴孝信、臣韦昊英、臣崔锦贤、臣杜辰皓等叩。

    马宪永看后笑了笑,交给了妻子和姐姐及母亲,然后对母亲笑了笑说:“现在的娃娃们也想学我们当年。”

    刘婷娜、马宪英、张铭静看了后,也都笑了笑。

    马宪永随后看着刘念静说:“你多大了啊。”

    刘念静:“十五岁。”

    马宪永接着问:“叫什么啊。”

    李绍菱:“叫刘念静。”

    马宪永:“怎么叫这个名字。”

    李绍菱:“刘愔和我的婚姻是宪永哥哥及铭静嫂子所赐,故而如此。”

    张铭静这时候也笑了。

    接着,马宪永让人安排好了李绍菱母女。就召集崔宁政、张铭海,说要即刻返回宁安府。马宪永如此突然,他们没有准备,但是也都有所感悟和准备了。当夜,马宪永密令以张铭海留守怀远府,马海宁、裴孝凝、曹家姐妹和曹友渊留守怀远宫,守护母亲刘婷娜和杨筱婷。自己则和妻子张铭静及姐姐马宪英率马海阳、段进光、曹友庭、曹友忠及亲军千人和从宁安军中抽调的千人共两千人次日秘密启程返回宁安府。

    十二月六日,以马海阳、段进光为前部,曹友停、曹友忠护卫马宪永等人为后出发火速赶往宁安府。一路上,马宪永和姐姐、崔宁政等虽然神情肃穆,但丝毫不担心会出现什么事,反倒是商量如何处理那几个挑事儿的人。

    十二月十五日,马宪永等抵达了宁安府城外,当时是深夜了。不过杜辰皓已经亲自守在府城外了,见到马宪永一行后,立即开门。进程后,马宪英、崔宁政直抵中书省,马宪永和侍卫抵达宁安宫,先去拜谒了晋公故友功臣图。曹家兄弟第一次来这里,见到了已故叔祖父的图像。也对自己的叔祖父位居第四的高位,很是惊讶。加上与马文慧一年的相处,以及曹祥昌生前的讲述,慢慢地理解了那一代人的袍泽情谊。马宪永还告知他们这二十人如今只剩下三个人了,每个人都有专门的传来介绍,并给他们看了。曹家兄弟没有经历那段时光,但却很受感动,曹友庭和曹友忠兄弟随即对马宪永说道:“晋公,我们这条命今后就是你的了,你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兄弟就干什么。”

    马宪永:“起来,快起来。”

    随后马宪永又说:“我父亲与曹将军是生死之交。我与你们的叔父也曾在一起生活过一年,他比我大几岁,算是我的哥哥了。你们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我会继承父亲和祥昌哥哥的遗愿,好好的照顾你们。”

    曹友庭:“晋公,你有什么吩咐,吩咐就是了。于公您是主,我们是臣。于私,您是我们的叔辈,我们是侄辈。”

    曹友忠:“晋公、叔父,你有什么吩咐我们兄弟就行了。我也知道了,有些小人想对您不利,我这就去宰了他们。”

    马宪永:“别,既然你们也知道了,我就不瞒你们了。他们成不了事情,再说家父刚去世,不宜见血,不吉利。”

    曹友忠:“那我们该做什么啊。”

    马宪永:“没什么,也不需要做什么,你们以后先就守护宫廷,以后让你们也出将入相。”

    曹友庭、曹友忠一听十分高兴,连声下拜。

    不一会儿,李良愬、刘愔、李绍铭等纷纷来到了宁安宫,向马宪永请安。马宪永与之交谈后,就让他们离开了。而王睿渊、郭壮平、安大壮则奉马宪英、崔宁政的命令将礼部郎中吴安庆、刑部郎中安金仁、学务司主事赵宪、天雄军左军校尉武光、侍卫亲军左军校尉方奎等全部缉拿归案。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不过马海晋、王敏瑶、王昆颉也得到了消息,赶紧前来请罪。

    这个时候已经是十六日的寅时了,距离天明还有不到两个时辰。马海晋、王敏瑶、王昆颉三人来到宁安宫晋河殿后,看见这里除了他们外,有马宪永、张铭静、马宪英、崔宁政、王睿渊、郭壮平、安大壮、曹友庭、曹友忠,除此就没有任何人了。

    马宪永将马海晋、王敏瑶、王昆颉三人和马宪英、崔宁政留下,其余人全部出去。这些人出去后,马宪永将逮捕的礼部郎中吴安庆、刑部郎中安金仁、学务司主事赵宪,军中将领是天雄军左军校尉武光、侍卫亲军左军校尉方奎等从后殿押了出来。

    马宪永、崔宁政、马宪英、张铭静一句话也不说,马海晋三人也一句话不说。诺大的晋河殿是一片寂静,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啊。

    这个时候礼部郎中吴安庆开口了,跪着说:“晋公饶命,臣等没有谋反,也不敢谋反。”

    刑部郎中安金仁:“是,是王昆颉背后鼓动臣等这样做的。”

    学务司主事赵宪、侍卫亲军左军校尉方奎也都跟着这样说。

    王昆颉见他们如此诬蔑,却什么也不说。

    崔宁政这时候说:“王大人是什么人,是晋公的亲家,王大人的父亲是功臣,是先晋公四十余年的生死之交,你的意思是晋公的亲家要害晋公了?”

    吴安庆被问住了,回答的是牛头不对马嘴,自相矛盾。

    张铭静这时候开口对马海晋说:“海晋,你看看他们,我们没打也没骂他们,他们就这样靠诬蔑你自保,是些什么人。”

    马宪英接着对这几个人说:“你们是些什么人,小人,利欲熏心之徒。先父遗令已经指定让海晋接晋公的班,海晋都不急,你们急着当首功之臣啊,什么东西了。”

    马宪永什么也没说,随即下令将这些开口的都押了下去。而天雄军左军校尉武光则被留下了,马宪永问他:“你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

    武光:“末将没做亏心事,不必要如此。”

    马宪永:“那他们做了些什么。”

    武光:“他们是他们,末将是末将。”

    马宪永:“像个军人,有些骨气。”

    随即让他回去军中继续任职,不过不是天雄军了,是侍卫亲军左军。

    这些人走后,马宪永对马海晋说:“你们回去吧。”

    马海晋不明就离你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回去了,不过他也看清楚了,自己幸亏没做什么。而那几个开口的,后果可想而知了。马宪永什么也没说,不过马宪英、张铭静已经暗示给了王睿渊。国丧期间不能见血,但是他们不能活的。这根本难不倒管监狱的人。

    随后的几天里一切正常,不过韦元政身为刑部官,也调查出了不少事情。主要是吴安庆等人假借马海晋、王敏瑶的名义密谋。马海晋、王敏瑶犹豫不决,马海晋偏向于稳重,不敢有举动,不愿也不敢做出不孝的举动。王昆颉则始终没有明确的表示,王敏瑶基本倾向于马海晋,但也曾中途对吴安庆有过模棱两可的暗示。

    马宪永等人不担心马海晋,他还是有仁孝之心的,当年跟随马宪英远行的时候,为了救马宪英,是非常的疯狂。平定谢幼惠叛乱时候,也有仁慈之心,不愿大举攻城。而王昆颉老了,虽然不如其父王敏恺年轻时候那样的机敏干练,但挺像晚年的王敏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也不担心。倒是这个王敏瑶,看起来颇有心机,但目前还难成大器,不过以后就难说了。马宪永放心不下王敏瑶,马宪英不愿意推翻自己为侄子选择王敏瑶的初衷,但是她有些不放心王敏瑶了。就对马宪永、张铭静提出了一个意见,让马海晋从现有的功臣后代女子中再找一个作为侧室,作为后备。万一王敏瑶不对劲,就废了王敏瑶。这个得到马宪永夫妻的同意,不过张铭静则说:“父亲和宪永都只有一个妻子,海晋有多个,这怎么对外解释啊。”马宪永也有此顾虑。

    马宪英:“父亲和母亲是战乱年代过来的特殊情谊,再说父亲除了对母亲外,对周颖圆的事儿,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如果不是母亲强势和父亲的愧疚,我们当年就真得对周颖圆实实在在的称呼了。”

    马宪永、张铭静点头,张铭静说宪永也是一个妻子啊。

    马宪英接着说:“你们两的事儿,咱们谁不清楚啊,非要让我说啊。”

    马宪永:“我们这代人的婚事,也是父母操心的,可是我们是真爱啊。”

    马宪英:“是的,可是你们难道不知道另外一件事吗。张叔父当年让铭海娶了长阁花的时候,父亲就内心发誓只会让铭静作为你一生唯一的女人,不会再接受也会竭力阻止第二个。”

    马宪永和张铭静对此事一直也是略有知晓,但从马宪英口中说出,则是另一个意境啊。

    马宪英也许是说顺口了,还要说:“至于你们两个,是否还会有其他的人,”这时候马宪英预感道自己说多了,就停止了,然后说:“那我就不知道了。”

    马宪永、张铭静其实都知道马宪英肯定不是想的这样的话,马宪永一直对姐姐是敬畏的,所以姐姐无论说什么,他从来不管。而张铭静则笑着说:“姐姐,你知道的好多啊。”

    虽然张铭静是笑着说的,但是马宪英却感觉到了一丝凉意,不过很快的反应过来了笑着说:“寻常人家都说小姑子和嫂嫂最难相处了,我们不是小姑子和嫂嫂,是弟媳妇和大姑子。再加上你如今实实在在的是晋公国第一女主人了。”

    马宪永还是第一次见姐姐和妻子这种说话方式,虽然都面带微笑,但实际上已经是斗嘴模式了,赶紧说:“好了,你们都是第一。一个是第一女主人,一个是第一女儿。”

    两个人这才停止,马宪永说:“父亲永远是第一,母亲是陪伴第一,我们什么也不是,只是他们的儿女家人。”

    马宪永:“给海晋再找的事情,还是你们来,我们共同商议,而且还需要问问母亲。你们现在有哪几个人选呢。”

    张铭静:“我觉得可以从李绍铭家再找。”

    马宪英:“他家自然可以,不过太多了吧,也可以从曹家、裴家找。”

    马宪永:“嗯嗯,慢慢比较吧。说实话,如果让我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讲,或者男人的角度讲,而不是这个治理几百万人的晋公身份讲,我岳母和杜航叔父的妻子才是真正最好的妻子,姐姐和铭静都不是最好的妻子。”

    马宪英、张铭静几乎异口同声的说:“什么,你说什么。”

    马宪永:“难道不是吗,还需要我明说吗,可是我是晋公,是东道总管,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

    马宪英:“那按照你的思维,母亲呢”

    马宪永:“母亲是母亲。”

    马宪英、张铭静也就什么都不说了,也不能说什么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夜,崔宁政府中。崔宁政、马宪英和崔锦贤三人谈事情。

    马宪英:“你记得兴宁三十五年吗,我母亲和宪永找你和岳父的事情吗。”

    崔宁政:“怎么想起这个了,你感觉到什么了。”

    马宪英:“我是宪永的姐姐,他对我是没二话的,虽然父亲去世了,可母亲还在,岳母也在,但她们都九十五、九十三了,不可能有几年了。我虽然以姑母的身份参与大事,但是我毕竟嫁给你了,咱们是一家人,就和她们不是至亲了,换言之,咱家是外人了,连外戚也够不上了。”

    崔宁政:“是啊,你说的对啊,我们虽然都是一起长大的,但毕竟也是主臣关系啊。那你的意思是,让我也学父亲吗。如果我下去,谁来接,张铭海吗。”

    马宪英:“你暂时估计不用,但迟早的。铭海我感觉他也没那个意思,如果做的话,估计也没几天。倒是铭静早希望她弟弟接替你了。”

    崔宁政:“也是啊,其实我们也都年过花甲了,我们未必能像父母那样八九十岁啊,不如好好享受几天生活啊。”

    马宪英:“是啊,不过我们得安排好,确保我们的后代。”

    崔宁政:“夫人说的对,我们就锦贤一个儿子啊。”

    崔锦贤:“你们要为我安排什么啊。”

    马宪英:“我们所做都是为了你,你要和海晋、海阳、海宁都好好相处,作战要勇猛,但为人要圆融。要和裴、李、曹、王等家也要保持好关系,对任何人都不要做绝,留余地。”

    崔锦贤:“是,我会的,不过我以为你们要给我找小老婆。”

    崔宁政:“不可以吗?”

    马宪英:“可以是可以,但是杜欣是欣澜姐姐的独女,欣澜姐姐对我们从小是亦姐亦母,我们也不能对不起她。所以你不能找其他的女人。”

    崔宁政:“你母亲说的对。”

    崔锦贤:“杜欣很好的,我也不会的。”

    马宪英:“那就好。”

    崔宁政:“如果我卸任,或者铭海也不干,我们可以举荐谁呢啊。刘愔还是李绍铭啊。”

    马宪英:“我觉得是刘愔,估计宪永夫妻也会同意的。刘愔人才、品行、操守绝对是为相的料,而且其家不似李家,是可以放心的。”

    崔宁政:“是的,刘愔确实是德才兼备,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参知政事了,再不为相,就该退了。”

    就这样,崔宁政一家已经为自己想好了退路,虽然没有明说给儿子安排什么,但实际上已经想好了,起码是先入六部或者执掌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