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工匠
繁体版

三十四、刘子清解字

    黄师木听了苏诚的话心里十分感激,不失时机的端起一杯酒,起身敬刘子清道:“刘老伯为当今高士,智慧先知,您仙风道骨,我不问养生之道,只求您指点一二。”刘子清喝了杯中酒,端详着黄师木,然后放下杯子说道:“你说个字,我来测。”黄师木想了想,端起杯子将茶水倒了几滴在桌上,食指沾水写了个“文”字。

    刘子清看了说:“‘文’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涵盖天地,包罗万象。世间万物错综复杂成纹理表象;阴阳二气贯穿形体运行轨迹缘由。伏羲老祖画八卦,造书契,始现文字,文即为符,符文一体。你是从京城来,从口音上可以听出;你的脸庞和魁梧身材也是典型北方人特征。‘文’字表义纹理纵横交错,为花纹和纹理。若女人测文,多是与涉及‘衣物’有关生活琐事,若男人测文,多为从事与‘木料’有关市场行情,如今你自京南下,是与木料有关吧。”

    黄师木一听,惊呆了,心想:我与蒯大哥今天才结识,晓诚也一直就在身边,这老先生真的是活神仙。自己平生从不信算命、占卜、测字一类的事情,可眼前这一切,立即让他一向坚守的自信动摇了,并开始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切的想听下去。黄师木只顾连连点头,因不明白其中原因,也没有再开口。看着黄师木呆在那里,蒯苏诚、晓诚、贞慧、紫清等人非常自然,因为他们都知道并坚信刘子清的神算十分精准,所以并不觉得意外。蒯苏诚代黄师木答道:“确实,我兄弟此番正是为木料而来。”

    刘子清接着说:“苏州富甲天下,繁华占江南之首;但苏州并不出产木料,只以苏作细木家具工艺精美领风骚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我才看你沾水写字时的手,和苏诚的手一样,是一双工匠人巧手,你与苏诚又是结拜兄弟,说明你们是同行。而以苏诚在江南家具行是执牛耳之人,自古英雄相惜,豪杰互敬,他的兄弟也定不会普通,必是非凡杰出的工匠大师。”

    黄师木这回才有些明白老者测字的高明之处。他并不是未卜先知,而是用推理之法,凭借自己一双慧眼和超常的观察能力,对出现在他眼前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断进行抓取,甚至是电光石火般刹那间细微变化也能捕捉到,然后将所获取的这一切汇集到一起,用合理而严密的逻辑判断,进行高度加工提取淬炼,排除乱象,淘沙剩金,去伪存真,凸现本质。

    刘子清接着说道:“你从京城而来,千里迢迢至此,必不是一位普通工匠,应是名家木坊的掌柜。此次南下是来寻木料的,那么苏州就不是最后的目的地,只是经过,你还是要接着往南走,到有名贵硬木的地方,天涯海角。”

    刘子清说道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黄师木,也像是问自己:你为木料的事到那么远的地方,却不是为了自己,你自己也用不了那么多木料,更没有必要去那么远。就连蒯家的紫檀堂也没有去南方买木料。刘子清眼睛一亮似已领悟,点头道:“你是出来采购皇木的,大明朝廷有很多年没有派人外出采购皇木了,而历来朝廷征集皇木多由工部侍郎完成,这样说来,你是朝廷的官员,工部的三品官员。”

    这话对黄师木来说如闻惊雷,有些坐不稳了,可这些对刘子清来说却是那么轻松自如就推理出来,如水到渠成一般,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船上十分很安静,大家都在聆听刘子清测算,没人插话。刘子清接着说:“‘文’字本温和,这正是你性格的表现。此番南下,可不比你走官路到江南,过了钱塘江,还有千山万水;长路漫漫,山高水远,须有一位异常英勇的习武之人相伴,文武结合,一静一动,方能平安,成就大事。”

    刘子清这番高深的测字推演,让黄师木彻底为之折服。其实,刘氏算经是刘伯温一生智慧的结晶,也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它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绝不是什么玄学迷信,也不是江湖术士的“两头堵”。它的精髓就是观察、判断、综合、推理,根据捕捉到的表面物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但需要测算者本人要有超常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并掌握渊博的知识,不止是经、史、子、集,五行八类,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包,同时还要多关注时事,了解社会,知晓天下大事并掌握其动态变化。

    黄师木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向刘子清行了个鞠躬礼,这是他对刘先生的答谢,也是内心对其敬佩之情的最好表达。刘子清在已经知道黄师木官员身份后,得到了黄师木的鞠躬礼,多少还是觉得有些意外,仅从这点上看,就知道他是个真诚率直和勇于担当的人,非常务实,有恩必报。黄师木是朝廷三品官员,刘子清虽也有辉煌的过去,但现在是隐退江湖,乃一平民。虽说他为贤达之士,按大明惯例,终是布衣之身。其实黄师木拜刘子清是为两件事:首先他是苏诚和晓诚都十分敬重的人,长者为尊,老人又智慧超群,崇拜之情实出于内心;另一层原因,老者女儿刘仙枝是江南名医,擅长治疗女科病,而家中卧病在床的沐清则有了康复的希望,这也是自己此番南下心中一件放不下的事。当想起母亲从张铁嘴那里卜卦回来时那高兴的神态,黄师木终于相信了;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切实在的,似乎是冥冥中早已注定,是可以争取来实现的。

    黄师木再次坐下后,也不含蓄委婉了,而是直接说道:“我母亲在我临行前找京城张铁嘴测了个字。我不知道她老人家测的是什么字,但说我此次南下,定遇贵人。”说这话时,又想起了母亲的让他娶亲的事,脸一红,心有些慌乱。他当即定了定神,接着说:“张铁嘴说在江南能遇到医治好我家人疾病的贵人,必是我家的恩人。我出生时父亲为我取名‘师文’,我做了工匠后更名‘师木’,先生能否根据我现在的名字再帮测测我家里人的情况。”

    刘子清手捻胡须,温和说道:“自古武定乾坤,文治天下,无论是豪门大户富贵人家还是寻常平民百姓,多以攻读诗书,走科举之路来搏取功名。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上可光宗耀祖,下可富贵人生。取名‘师文’顺从心意,而志在‘师木’古来不多。如今工匠中少有读过书的,你虽未考取功名而做了工匠,意外之因却又让你入朝为官,且官至三品。尽管这并非你的本意,而命运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你朝着心中的房间走去,却进了另一扇门。你童年进私塾,喜好诗文,生活安适;少年时家境突遭变故,为了担起家庭重担,无奈放弃学业做起了工匠。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也是机缘所在,让你遇到了一个贵人;也不知是你影响了他,还是他成就了你。人生就是如此,唯有成功者方能把握住机会,就这样看似崎岖坎坷极为艰难的人生路,却在不经意间让你走成了坦荡通途。这一切的宿因都是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你一步跨跃了几级台阶,进了朝堂做了大明朝廷的官,直至工部侍郎,这一切也都是你命里早就种下的善根。”

    刘子清推算出这一切,也是有道理可循。黄师木说起自己临行前母亲测字的事,却没有提起父亲,而父亲取的名自己又改了,以此推算,可判断出父亲不在了。他名字叫黄师木,却测个“文”字,说明他在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个字,这是他一生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根据面相看出了他心存焦虑,虽生活无忧,事业顺畅,但有担心和顾虑;男人的命理格局、生活状况,均可在面部表情上找到对应的点。

    人的面部表情最丰富,任何细微的心里变化都会传送到表情上,喜、怒、哀、乐体现在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因此,那些江湖术士、算命先生也常根据面相来进行性格分析,推断运势,测算命理。人的心里行为在面相和气色上的表露较为明显,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都可在眼神中找到答案。语言可以作假,真话反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表情却难以掩饰,面部表情是内在情感的真实反映。人的情感如果经常稳定地流露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在脸上形成了固定的特征。所谓心善之人,眼光清澈,面部舒缓,语气柔和;通过外貌特征还可解读出人的性格特征,并更深一步对人的命理格局做出合理的预测和推演。

    刘子清继续说道:“虽说治病是医师的事,可结果并不由医师一方决定,还要有病者本人的配合和所处的环境,三者结合,至关重要,你家里亲人的病终会好起来的。”说到这时,刘子清心中闪了下念头,看了女儿一眼。此刻仙枝正和贞慧、紫清一起静坐聆听,不过她的眼睛没有像贞慧、紫清那样看着自己,而是在看黄师木。

    刘子清继续说道:“‘文’有成果,事有结果;你此次南下,还会做一件有成就的事,也是积功德的事。你一生都将和树木交织在一起,虽是使用木料之人,但做的却是保护林木之事。善念为心中之木,只能滋养爱护,切不可斧砍刀伐。文有掩饰之意,所谓‘文过饰非’。你在叙述家人的时候,没有全部讲出实情,掩饰了你的情感。”刘子清说这话时,眼睛盯着他看。黄师木脸有些发热,在躲避刘子清目光时,头一转却与仙枝的眼神碰到了一起,忙低下头,脸更红了。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刘子清只是呵呵一笑,呤诗一首:

    师徒南下走深山

    百木千材遇鲁班

    木紫黄红分几色

    工雕刨凿成一单

    一生一世做家具

    三度三朝到岭南

    明月归天时世转

    姑苏可有钓鱼竿

    刘子清吟罢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结束了测字。

    黄师木听了这首诗,自己是工匠世家,和自己出身和从事工作有关的都能明白,再就是要三到岭南。可对后两句语义不明有些不解,是说自己年纪大时的归宿吗,而刘子清也没做解释。

    我们这里交待一下,刘子清话没明说,但意已表达。时光如水,万事匆匆,二十三年后再回首,已是:难寻花梨影踪,明月已变清风。

    贞慧说道:“还是请刘老伯和仙枝妹妹用些点心吧,你们再喝几杯。”

    刘子清推辞道:“夜深了,你看孩子们也都困了,我们也要回了。今晚有缘在此相遇,改日请客人到家里再尽兴喝几杯。”蒯苏诚就等这句话呢,忙说:“感谢伯父的盛情,我和师木兄弟明日到您府上打扰。”此刻黄师木正在想如何开口请刘小姐到京城给沐清看病,却没有好的措辞,好在蒯苏诚反应快,这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到府上去正式拜请才不会失礼。

    刘仙枝轻轻站起身来,她一身素装,超凡脱俗的气质清纯得如九天仙子,让人想说几句赞誉的言词,竟找不到合适的语句。

    刘仙枝看着黄师木,看到他那热情而真诚的眼神,感到是那么的熟悉,似在什么地方见过,仿佛又如同自己的亲人。见黄师木也在看自己,心里又慌乱起来。

    说话时,画舫已开始往回划,出来快一个时辰了,孩子们的兴至一过都有些困倦。苏州的夜晚很美,水上船灯依然璀璨;吴侬软语,笑声盈盈,丝弦之音随风飘散在水上,展示出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到了桃花坞桥下,画舫靠岸停泊,晓诚将船板搭好,又帮着将琴桌和古琴放回小船上。刘子清和女儿上了自己的船后扬了扬手,朝月亮桥的方向划去。两家相距不远,船工将画舫转向内河道,在自家门前靠岸。众人下船,小孩子蹦蹦跳跳地跑进院子。黄师木目送着小船远去,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苏诚、晓诚都已从黄师木神情中看出意思来。

    黄师木要告辞,蒯苏诚挽留道:“家里已经安排好住的房间,不要回客栈了。”黄师木不肯,想已经打扰了一天,很过意不去;于是说:“明天来还有要事同哥哥一起商量。”转向又向两位嫂子告别。他转身离开时,晓诚急跟上来,苏诚说道:“叫晓诚送你,别走失了路。”

    明月已升至中天,清光洒向大地,临街点亮的无数盏华灯更为夜色增辉,街上还有游人闲逛。晓诚一直送到客栈两人才互相揖礼告别。黄师木走进院中,掌柜迎上前来招呼,大板也没睡,才去马厩给马加过草料,正在这里坐等。见师傅回来,笑着问候了师傅起身去打水;大板将水端来送到房间,黄师木洗了把脸,就着水洗了脚。楚大板把水倒掉后,又给师傅倒了碗茶放在桌上,自己一旁先睡了。黄师木喝了茶后坐在床上发呆,而大板则很快进入了梦乡,轻快打着鼾声。

    正是: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