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娘子官夫人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三章:家书抵万金

    夏日里头,秋桐县大街小巷的梧桐树满目葱茏,绿的让人心喜意,蓬勃张扬的生命力,令这个小县城显出不一样的活力来。

    在这样汗流浃背的季节里,县学里进学的学子们坐在沉闷的学堂,一边抵抗着午后昏沉的睡意,一边认真听夫子抑扬顿挫的讲学。

    熬过将近两个时辰的讲学,学子们终于结束了上午的学习,三五成群的从学堂离开,直奔学舍或饭堂。

    徐青拿了午饭回到学堂,就见周连兴冲冲的跑了出来。

    “子安这是怎么了?风风火火的。”

    “蓝之蓝之,我正要去找你!”周连一把拉住徐青,将人往屋里扯。

    “慢点慢点,我端着饭。”徐青护了一把手里头饭菜,一边往屋里走,一边问道:“发生什么事了,这么着急?”

    “云清来信了。”周连关了屋门,三两步走到案桌前,指着铺了满桌子的书籍笔记,笑道:“他寄了好些江州那边的书过来,那打是你的。还有,这些”他将那一打厚厚的笔记翻出来给徐青看,“这是云清和子安特意抄记的府学那边的笔记和试题。”

    徐青本来就被那一摞书给惊着了,这一堆书得有好几两银子,接着又听见沈湛和谢宁还抄了试题和笔记回来,一个激动就扯了过来看,“这这,这多麻烦云清和子安。”

    他心里头此刻有些五味杂陈,因当初同行四人自己考得最差,他与云清子安的关系又比不上周子兰,子兰给两人写信的时候,他也没主动跟他们联系,原以为要成为两个世界的人物。没想到云清给子兰买书的时候也不忘给他带一份,给子兰的回信也含着对他的关心。

    他心中既感动又有些愧疚,他道:“云清子安他们抄这些已经够辛苦,咱们不能再让他们费笔墨钱,我有一支湖笔,这次一块送给他们。”

    “对对对,还有书钱,云清子安家里也不甚富有,我都一块出了,蓝之你也别跟我客气。”周连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还是蓝之你想的细致,我考上了秀才正好得了几块好墨也快给他们捎过去。”

    徐青看着周连兴奋的样子,一时觉得自己真是想多了,周子兰这个人最是没心没肺,平时说话也大大咧咧,自己逛想着两人出身差距,不敢与之深交。原都是自己想的太多,人家不论对自己还是对云清子安都是一样的。只云清他们对自己跌出身坦然自若,而自己嘴上说不在乎,实际上并不是一点不介意。

    苦笑一声,徐青道:“前些阵子课业太忙,我都忘了给云清子安写封信,这次写了你一并帮我捎过去。”

    看吧,到了这种时候也不忘给自己找理由。

    “哎,都交给我吧。”而周连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大大方方的应声。

    同周连和徐青一样,沈家里头也得了沈湛和孟青青的家书。

    来送信的还是上次那个老乡,这个老乡是个小生意人,读了几年书认得字,平时就来往江州和秋桐县做布匹成衣生意,也顺道帮两地送信,得些跑腿钱。

    许氏一听是儿子儿媳来信了,赶忙招呼老乡坐,又泡茶拿点心热心的招待着,让沈小溪去喊在田里忙活的沈父。

    “李小哥,你且等等,我家老头子正在田里头忙活。”许氏招待老乡喝茶。

    “不妨事婶子,正好我也歇两口气。”李小哥是个买卖人,性子颇爽朗,不拘谨的许氏聊天,“许婶子,你们家公子可了不得,能进江州书院那样的好地方上学。”

    “哦吼吼”许氏闻言眉开眼笑,捂着嘴笑了会儿,道:“哎呀,不是婶子我夸儿子,我家九郎那可是打小就聪明,我和他爹都是地里头刨食的,他能考上秀才那全是自己读出来的。”说着许氏叹口气,“也是儿子争气,没日没夜的苦读,总算是熬出头了。他啊,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不放心,刚离开家的那会儿,连着做了好几宿的噩梦。”

    “儿行千里母担忧。”李小哥叹道:“不过婶子你放心,我来时瞧见您儿子儿媳气色都正经不错,康健的很,您也别太挂心。”

    许氏一听就高兴起来,拉着李小哥问了不少儿子儿媳的境况,李小哥也就瞧了两眼,哪知道许多,抓耳挠腮的抠了半天的记忆,连着孟青青养的两只狗子都说了两遍。

    还好沈父很快就回来了,打断了许氏意犹未尽的追问。

    家书内容也很简单,问候二老的身体状况,又询问了家中境况,小妹和岳母的身体,孟青青还提了一笔两个徒弟的学子进度。后面将两人端午之后一段时间的生活挑好的说了说,只让家中不必忧心,一切都好。

    一个大包袱里头是家里人的夏季衣裳,爹娘小妹,两个小徒弟、林母文竹一个没落下,只许氏林母多了两只首饰,沈父多一包烟草。

    可谓将家里头人都顾及到了,等送李小哥离开,许氏一边嘴里头抱怨儿媳妇乱花钱,他们一把年纪穿什么新衣裳,一边兴致勃勃的将新衣裳在身上比来比去,爱不释手。

    沈父也是见惯了他这样子,只道:“亲家母那边还不知道儿媳妇来信了,你明儿记得把信件带过去,找人给亲家母念念。”

    “行,我记得。”许氏稀罕够了才将衣裳收起来,突然道:“你说要不是让小溪也去读两年书,认几个字,不然九郎写个家书家里头都没人看的懂。”

    “你想送她读书识字,我没意见,就怕找不到父子教。”沈父磕了磕烟斗,道:“这周边几个村子有那个教书先生收女学生?”

    许氏一想还真是,但她冒出了这个念头到没有就此丢下,不仅是为了看家书这点事。他主要想到自家儿子以后定是不凡,没准能中状元当大官,以后小溪的亲事就不愁,但要不认得几个字那就要被夫家瞧不上了,许氏心里头还知道门当户对,也担心女儿以后会因为这方面被挑剔。

    “这事我得打听打听。”许氏心里头念头转了几转,准备改明儿就是打听打听哪里有女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