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工艺强国
繁体版

第181章 创新源于仿制

    满脑子超前思维的穿越者,即使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在工作中也免不了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一面,老厂长离任前,方翰民提出的红星制药厂近中远期科技发展规划,就是具体体现。

    当时,包括总工程师老夏在内的全厂所有老资格科技人员,要么认为方翰民的规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变为现实,要么认为他在哗众取宠,故意博领导欢心。

    面对一片质疑之声,老领导袁厂长显得十分冷静,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问了方翰民一个问题,“近中远期的科技发展规划,为什么要首先仿制外国制药公司专利到期的药品呢?”

    方翰民略加思索,“我打个比方吧,企业的发展壮大就像婴儿的成长,先要学会爬行,再学走路,然后才能学跑步。仿制外国公司专利到期的药品,就是婴儿练习爬行的过程,以后的新药创制属于正常走路或跑步阶段,一个人在没学会爬行之前,怎么可能学会走路或跑步?”

    老厂长点头赞同,“嗯,是这个道理!不过,通过仿制专利到期药物,就能搞新药创制吗?”

    “那倒未必,但通过仿制过程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具备人才基础,才能谈创新。不过,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婴儿时期学会爬行,只能说明他的身体控制力和四肢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为日后走路和跑步打下了基础,至于长大后能否成为田径冠军,那得看他有没有那个天赋。”

    “说得好!但愿你这份科技发展规划能给红星制药厂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老厂长慧眼识珠,力排众议,不仅完全赞同方翰民提出的近中远期规划,而且在离任前,向上级主管部门力荐方翰民接替他的职务。

    尽管如此,方翰民毕竟太年轻,他在红星制药厂又没有任何根基,加上学历方面常遭人诟病的短板,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除了领导班子里的王副厂长明目张胆地跟他作对,其他元老跟总工程师老夏一样,表面上服从他的领导,实际上都有抵触情绪。

    就在方翰民提出具体落实科技发展规划的第一步,也就是准备实施专利到期药物仿制试验之前,在一次全厂科技人员座谈会上,曾经跟方翰民有过节的技术科副科长苏文权,当面嘲讽方翰民,“方厂长,既然要实现你的规划,为何不直接研制新药,搞仿制算什么本事呀!不怕被人笑话吗?”

    虽然对方不怀好意,但方翰民不以为然,“苏科长,你是老工程师,想必大学期间一定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你应该知道研制新药就是创新,而创新不是建造空中楼阁!”

    “不用说的那么婉转,你直接说创新很难不就得了嘛!既然知道创新的难度,你提出的那些规划,岂不是为自己虚张声势?”

    老苏的冷嘲热讽,不依不饶,把方翰民逼到了墙角,“苏科长,如果你不懂科学研究的规律,请不要妄下结论!一个还没学会走路的婴儿,却想像成年人那样走路或跑步,你不觉得是天方夜谭吗?科研领域所有的创新,都建立在雄厚的研发基础之上,仿制专利到期的药物,既是为了夯实技术研发基础,也是为红星制药厂的产品升级换代做准备。没有仿制,谈何创新?这种基本的逻辑关系,作为老工程师,难道你从来没听说过?”

    这番话既指出了老苏的无知,又把道理讲得很清楚,包括苏文权在内的一众老科技人员,不再提反对意见,但态度仍不积极,倒是很多年轻科技人员,对实施科技发展规划抱有极大兴趣,在座谈会上提了很多他们关心的问题,方翰民均给予详细解答。

    对那次座谈会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方翰民心里有了打算,他决定在具体落实科技发展规划过程中,完全依靠厂里的年轻科技人员,那些技术元老们本来就知识老化,意识陈旧,态度消极,他们愿意袖手旁观,就让他们在一边歇着吧。

    以这种思路组建的技术中心两个专利药仿制课题组,其组成人员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虽然年轻科技人员的基础知识未必比上一代人好多少,但他们起码态度积极,头脑灵活,意识跟得上时代步伐,加上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仿制试验的正常开展。

    因为老同志们不关心这件事,从试验开始至今,方翰民在各种会议上只字不提仿制药开发的试验进展,现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整体推进的时候,他召集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尽快把这款仿制产品推向医药市场。

    总工程师老夏还有不到两年就要退休了,等到这款药品完成技术开发,注册成功并推向市场,他可能已经离开单位,回家颐养天年了,他不想为仿制药的备案注册提供帮助,方翰民认为情有可原。

    但总工办主任老薛的消极态度,让方翰民觉得有点不识时务,这些年老薛在总工办主任的位置上无所事事,可以说完全是混日子,还享受着副厂级待遇,方翰民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老薛已经离开技术岗位多年,让他负责某项具体的技术工作,实在是勉为其难。

    仿制药的备案申报,是一项带有专业性的行政工作,并无多少技术含量,方翰民让老薛负责这项工作,本意是想给他一个参与的机会,因为他比夏总年轻三四岁,三五年之内还不能退休,如果继续混日子,将来遇到晋职称或提职务的机会,他将没有任何竞争力。

    方翰民认为,要是在老薛主导下,这款仿制药在监管部门获得备案并完成注册许可,也算他为仿制药项目做出的贡献,如果该项目将来获得什么荣誉,自然也有老薛的一份,这对一名技术工作者是求之不得的事。

    也许没有理解方翰民的这番好意,或者跟夏总的想法一样,不愿跟方翰民的项目沾边,老薛的消极态度让方翰民对他失去了耐心,最终,这项工作由年轻的技术科长万程主导,堂堂总工办主任,老薛沦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

    会后,技术科长万程亲自去省里的监管部门领回了药品备案申请材料,然后按照材料上的要求逐条对照,备案申报需要什么资料,万程就组织人手编写或整理,需要其他部门协助时,万程提出申请,方翰民指示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备报材料准备妥当,万程和技术科的两名工作人员带着装满三个档案袋的材料,来到省里的医药监管部门,把这些材料分门别类,递交到省医药管理局的相关处室。他们在省城又盘桓了两天,办了几件公事,就在他们准备返回单位时,宾馆传达室通知万程接电话。

    万程急忙向传达室跑去,等他接起电话,才知道是本单位技术科考勤员打来的,“科长,你还在省城吧?省医药管理局注册法规处的林处长刚才打来电话,让你去他那里,说有事要跟你面谈。”

    听到这个消息,万程高兴极了,他以为备案手续已经办完,并由衷地佩服监管部门办事效率高。

    万程不敢耽搁,跟两位同事说明情况,让他们在宾馆等待,自己坐上公交车,一个小时后抵达林处长办公室。

    老林是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见万程进屋,他起身迎接,“小万同志,你是红星制药厂技术科长吧?看来我该叫你万科长才对。”

    “林处长客气了,我年龄小,叫小万比较随意,不知林处长找我有什么事?”

    老林指着对面的椅子,示意万程坐下,“关于你们申报的这款仿制药,我有一些情况需要向你了解。”

    隔着办公桌,万程在林处长对面坐下来,“哦,难道我们的备案申报材料准备的不够充分吗?”

    “那倒不是,你们按监管要求准备的材料,完全符合规定,但我想知道一些监管要求之外的情况,不知万科长能否提供?”

    “监管要求之外的情况?林处长想知道什么?”

    这位林处长,六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国内顶尖名校的有机合成专业,毕业后在中科院某研究所从事相关研究,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医药合成领域造诣颇深。因为前些年全省出了几起药品造假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为了加强行业监管,组织部门从全省有关机构抽调了几名业务精湛的技术精英,充实到省医药管理局,老林便是其中之一。

    见到红星制药厂递交的备案注册材料后,老林首先感到非常欣慰,他没想到国内企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仿制出疗效极好的专利药物。

    用了整整一天的上班时间,从头到尾审阅了红星制药厂的备案材料后,从材料本身看不出任何毛病,但是,作为监管部门的注册法规处处长,老林的态度又相当谨慎,因为他对这种药物的工艺技术大致了解一些,他认为别说一家名气不大的地方国营制药企业,就算放在专业的药物研究所,要仿制成功这款药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联想到前些年的假药事件,林处长更加小心,他觉得有必要跟红星制药厂的人亲自面谈,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问题,便抓起面前的电话拨了一个长途号码,接通了红星制药厂技术科,当他说明情况后,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万科长在省城出差,还没回单位。

    “你们能否联系上他,趁他还在省城,让他到我这里来一趟,有些事情需要跟他面谈。”

    当时通讯手段落后,为了方便联系,万程等人到达省城后,就给技术科打电话,通报了他们入住宾馆的名称和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