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谈过往是幅画
繁体版

第一章 前奏

    平凡的世,于其所诞生……

    这是江南,准确来说是长江以南。这儿有许多诗,“三生花草梦苏州”“人生只和扬州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我长在这儿,尽管这儿不是水乡。

    这儿叫闲巳,他叫范益。与范成大的范范爱农的范是同一个范。

    他似乎很普通,也确实很普通。

    他如同其他小孩一样,从普通的幼儿园中成长,然后就是平凡的小学、平凡的初中。在学校也交了一些朋友,运动会、上课说话、下课打闹、青春期等等这些我也都经历过。

    尽管他做着如此普通的事,但不觉间,命运转轴已开始偏转。

    记忆中,一切还是从那儿开始……

    “中考,是你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地位仅亚于高考”,老师将中考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打起精神来,我们一定要赢,也定会赢。快高考了,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祝大家中考顺利”这是中考前夕,范益听惯了鼓励的话也尝到了分别前夕的苦楚,难以压抑的焦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推着他进入考场,幸在,他苦着脸进,笑着脸出。

    就这样,范益迎来了第二个没有假期作业的假期,玩到几乎要颓废。

    在那期间范益曾与几个同学,一起去山上玩,他们走了几个小时,快到顶了(这或许只是他们的想法)前方有一个神秘的深邃的山洞,似有魔力般吸引他们进去。

    洞口有一个石门,上面有两个铁环,他们其中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拉,一下子就断掉了。又去拉另一个。门被拉开了,随着石门被缓缓拉开,他们也看见了里面的景象。

    门打开后,洞内一把把像是火炬似的什么东西纷纷燃起,山洞很深,正前方有一尊很大的人形石像,他们中有人爬了上去,在石像手中发现了几个似是玉制的精致的挂坠,不多不少,正好与他们人数相同,真是巧合吗?在这里,时间似走得快了,走出去,夕阳余晖便洒了下来,他们下了山,便散了。过几天再去时便找不到了,或许是不熟路吧!

    几个月的假期,大多数是在娱乐中度过的,范益还趁机学了围棋,“大吃,小飞,大飞……”这让他深深迷上了它,但是,围棋的普及率太低,一直没找到一个好的玩伴。不止这样,范益还从网上自学了中医知识,将身体穴位都记了一遍。

    ……

    明日便是报道的日子了。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难眠,挂坠也似这般,散着淡淡的微光,这时的范益年岁也不小了,却也还会反复出现青春期的迷惘与愁苦,终是累了,不久便昏睡过去。

    第二天一早范益便出发了,携带好行李和盘缠(交钱要求用现金),那儿离这儿不算近,几个小时的车程让他身心疲惫。

    一系列手续终于做完,来到班级,随便找了个位置,放好东西后便一头栽下了。

    ……

    在同学们的喧嚣中,范益醒来了,抬眼,同桌笑眯眯地望着我,“真巧”他心里道。

    范益的同桌——“忙耳道”田拥他长得十分帅气,以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应对着发生的一切,对象也是换了不少,口才更是好得不得了,总体上很优秀。也难怪招女孩子喜欢,不足半个月,“班花”便被她拿下了。他精明得很,但凡是涉及的久远一点的问题他都一概不谈,像“你将来愿意娶我吗?”这样的问题,他都是避而不答。

    而对范益而言,同桌他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有时候会不耐烦同桌他身边众多的是非罢了。

    在开始的半年,范益还是努力学习的,后来啊,就“沉迷享乐”了。

    “今天我们进行一场写作辅导课”语文老师清脆的嗓音将他们强拉入课堂。

    “写作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加上正好的角色扮演,比如,描写学生,要有朝气,有阳光之心,有书生之飒,有不凡之志,这样才能描写得真切,朴实无华的语言往往更具有穿透力,像朱自清《匆匆》中说的‘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将无奈和叹息写尽……”课后,老师给他们一个主题让他们写作——英雄本色,限时三天,每人一篇。

    晚自习,就见到田拥奋笔疾书的样子,见得“英雄的本色是什么?是‘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顽强,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不辞艰辛,是‘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超越平庸,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满腔壮志,每一位英雄都在书写最真实的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

    范益看了,不知所云,便忙自己的事了。

    冬季不知不觉便来临。

    这儿鲜少的,下了雪,一连下了几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低脚的鞋,一脚进去便不见了踪影。

    路上走的,脚上通常有鞋套,在路上走,也常会看到有人一脚踹在树干上,随之而来的,是一连好几块雪。

    “呦”前面发现一个**,范益便伸手去探,取出一个像是锦囊似的东西,环视一下四周,一个人也没有,连脚印也没发现,大抵是被雪掩上了吧,后来寻找失主,一直没有找到。

    范益打开锦囊,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像他的那样的挂坠,只是这个已经碎掉了。

    几天之后,有警察来到学校,同学们在窗户边看热闹。

    “这次来了很多警察呢”“是呗”同学们议论着。

    范益也是出于好奇,便也去看,直到警察来到他之前捡到挂坠的地方,他才发现有点不对劲。警察们清开学,又向下破了半米的冰,之后,从下面找出一具尸体,那人竟是当年与范益同行上山的人。

    范益惊讶至极。除了惊讶之外,还有一点点的焦虑,担心警察会找上他,正犹豫要不要将锦囊交出去。

    好在,后面的一连几天警察都没来。

    日子久了,这件事的风波也渐渐退去了。

    两个月后,同学间再次响起有关的传闻。

    “你听说没有啊,据说,之前死的那个学生是因为在打篮球时与高年级学生发生矛盾。”

    “我听说了,说是当时还打起来了呢,只是当时人多,然后他们就被拉开了,但是那个高年级的临走时还放下狠话,以为只是说说看,没想到啊~”

    ……

    同学们对待此事的态度纷繁不一,校方高层也有些被换掉了,当时转学了好多人,范益就是其中一个,范益要转学了,但是要从高一念起。

    自此,我将开始举目无熟人的北方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