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繁体版

盟会(下)

    天启三年九月四日,北镇特遣兵团来到汗城之下,林丹汗率蒙古骑兵七万城外列阵迎接。

    为了这次的阵仗,林丹汗不但强行调度漠南喀尔喀五部在与后金交战的部队、将察哈尔精锐全部集结,甚至强令土默特蒙古也出兵四千助阵,为的也是能在这场决定草原命运的谈判上有更多的筹码。

    当滚滚铁骑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林丹汗禁不住握紧了缰绳。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铁骑带给了他的心中无比的震撼。

    几人从北镇的军阵中策马而出,身后的大军一片静寂并无浩大的声势,却有一股肃杀之气。没有给林丹汗疑惑的机会,刘陵高声大喊:“大明兵部侍郎、北镇总兵官刘陵求见蒙古大汗!”

    刘陵此举可谓给足了林丹汗面子,不但称其为蒙古大汗还作为谈判一方主动出阵喊话,将姿态放得很低。

    林丹汗拦住了想要上前,借身份差异压北镇一头的左翼三万户总管锡尔呼纳克,亲自拨马上前。这点魄力林丹汗还是有的,不至于小肚鸡肠为了沾一个便宜破坏盟会大局。

    旁人皆退,两人单骑相见。两骑,在双方庞大的军阵面前,在草原广阔天地间,无比渺小。秋风肃杀,刘陵不觉见有些有一股荒凉之感,对面身披裘装肩架金雕的林丹汗似也有感,停下了前行的马匹。很快,刘陵调整好了状态,也看到林丹汗策马而来。

    “刘陵兄的大名,本汗早已听闻。逆贼建虏背我之统,侵我草场,多亏有将军为我报得此仇。”林丹汗话里更是强调女真是自己的臣属——这倒是有历史依据,几十年前他的祖父就曾政府蒙古。

    “大汗客气了,建州三卫是我大明家臣,在下自要矢志兴复。征战中虽鲜有成果,到底要不要尽份心意。”话里话外,刘陵把蒙古排斥在外。

    两人言语交锋了几句,刘陵缓了缓:“我卖说些实际的吧,大汗何时也似南方的腐儒了?”

    林丹汗愣了愣,仰天大笑,“刘陵兄快言快语,正合我草原上人脾气,那,我们就来说些实际的。”

    …………

    “草原上的情况我也不必瞒你了,我手下的勇士们都在这里了。各部分而不统,更有后金在外威逼,本汗情形也着实不易。”

    “大汗放心,我此来便要助大汗.,驱逐建虏!”

    两人在对付后金上相当的一致,单谈到蒙古势力划分时却差点掀了桌子。”

    “什么?你要漠北蒙古部落的治权?那我这个蒙古大汗算什么!”

    “林丹汗,就算我不干涉,你又何曾控制漠北?转交不存在的漠北汗权确保对后金的扼制和真正汗权的扩张,你不会看不明白其中利害吧!”

    开始的话,当着手下,双方要互相给个面子。说到后来,只有两人于阵前谈判,两人的称呼都变了。

    “若我北镇就此离开,林丹汗你可有信心便能统一重振蒙古抵御后金?十多年了,你也该从成吉思汗第二的梦中醒醒了!”

    或许是这番话刺痛了林丹汗,摸着自己已经见白的胡须,林丹汗陷入了沉默。十多年来就如一梦,仿佛做了很多,表面上似乎统一了漠南蒙古,但实际上就连察哈尔部内部的兵权自己都没有搞定。如今更是面临后金入侵,各部离心叛逃………

    许久的沉默后,林丹汗终于同意了刘陵的要求。“你要作漠北诸部的单于,便做吧。日后我自会出兵助你讨平土谢图部。但眼下你要助我击退后金的这次进攻,漠南蒙古之事,也要按照本汗说的做。”

    ……………

    回镇后,林丹汗力排众议确定了和北镇的盟约。林丹汗到底是个有决断的人,虽然有时是刚愎自用,但在此时他的一锤定音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北镇的准备充分,就在当日傍晚,盟誓大会便正式开幕………

    高耸祭坛在落日的余晖下拖起长长的影子,刘陵与林丹汗共执牛耳,歃血为盟。林丹汗封刘陵为漠北诸部单于,承诺永生不与后金议和、永不坏金刚之盟;刘陵誓言联林丹汗抗金,漠南蒙古凡不从林丹汗者皆为北镇之敌,兴漠北互市无林丹汗授意者一律不准入,互市之准,盐铁诸要一概不禁。“此盟既出,祭告于天(腾格里),若有背者,天诛地灭!”

    盟书同书汉子、蒙古八思巴文,一式三份。一份在诸蒙古巫祝和北镇礼官的祭祷中于盟誓台上烧掉,意其意通天;一份收入汗城藏经阁供奉,代表盟书对蒙古的重要和约束;一份则由刘陵收起,拟存于北海新城,代表北镇对盟约的尊重。

    盟约签订后,首先受到震撼的是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北镇协助打击不服林丹汗以及更重要的不限制互市准入——蒙古很多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必要的武备都不能自给自足,对互市的需求很大,加之互市还是蒙古贵族敛财的重要手段。这些盟约上的条款让林丹汗的大印一时价值飙升,汗权也为之一振。

    漠北残存的土谢图部则立刻意识到大难将至,草原漠南漠北的两大势力形成联合,必然容不得他们继续存在。

    其后受到冲击的是后金。各种北镇神兵天降与林丹汗联合扫平全蒙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漠南各部统一了口径,漠北、漠西蒙古在北镇、林丹汗的联合封锁下音讯全无——在刘兴祚的组织下,联军的夜不收队几乎一夜间扫荡了后金的情报联络点。时势之下,蒙古各部在林丹汗外派监万户的组织下被充分动员起来,参与封锁边境的蒙军达到了三万人。

    一时间,对于消息完全断绝前传来的草原尽为联军两家扫荡的消息只能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何况联军的动静着实极大,确像是草原统一才会有的样子。

    后金科尔沁行营,龙椅上咆哮的努尔哈赤已经忘了自己才是先草原论的确立者,而趴在地上承受一切的自然是当初逢迎其心意提出草原战略的皇太极。

    当年九月下旬,后金撤军。当年十月中旬,在保持与后金接触线上仍留有两万喀尔喀部骑兵为威慑且内迁部落的情况下。林丹汗于北镇起兵七万,号称二十万,以犁庭扫穴之势发起了对突谢图汗的灭国之战。

    在联军投靠者免罪,抵抗者草原法则的威胁下,大批部落放下武器听从林丹汗安排。至于为何不提及北镇,也是照顾蒙古最后的傲骨同时这些部落要经过由林丹汗封给刘陵的过场。

    土谢图汗放弃了逃跑,召集王庭卫军七千在汗帐驻地拼死一战。此役,土谢图大汗、副汗等均战死或者被抓获后处死,土谢图汗势力就此在草原被终结。

    车臣汗则早就见势不好选择了逃跑,只是这一次,他只带走了两百卫军投靠漠西蒙古狼狈如丧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