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繁体版

盟会(上)

    林丹汗高居于金帐中雄鹰和狼王装饰的宝座上,俯视着诸部首领和自己任命的官员。

    这次会议,正是为北镇强势入主漠北而开。

    林丹汗虽然捡了些人口和牛马的便宜,但作为一代枭雄的他,并不认为这是件好事。

    林丹汗没少和后金打交道,最近更是以不直属自己的南喀尔喀五部和后金交战,更是鲜有胜绩,对于后金的强悍战斗力他十分有数。

    而北镇,也就是先前的苦叶镇,接连让后金吃大亏的战绩他更是比明庭还要清楚,能让后金栽跟头的军头绝对不是好惹的。自己号称三十万蒙古之主,但这些年来不少东翼部落已经转投后金加上许多强大的部落都并不认自己这个蒙古大汗,他手下能控制的不过七八万蒙古军队,直属的察哈尔蒙古更是只有不到三万人可战。由于掌握相对先进和富饶的漠南,他的实力自然比漠北诸汗要强大许多,甚至亲手组建了几千重甲骑兵,但面对北镇他仍没有充分的把握一战而胜。

    眼下最大的苦恼还不是来源于北镇。他虽然自诩全蒙古之主,对于阻止他一统蒙古大业的人都深恶痛绝,但不同于北镇只是进攻本来就不服于他的漠北蒙古,后金是直接想要他的命。

    尽管处境狼狈,林丹汗还是摆出了骄傲的大汗之态,似乎这些敌人他都不放在眼里。

    林丹汗实际上算得上一代枭雄,十三岁登基蒙古大汗时,汗权早已旁落甚至察哈尔本部都不能控制。然而,林丹汗就像周代后期的一些天子,并不甘于权力的没落而是开始了持续他一生的重振汗权之路。能有如此成就者,本身并非无能之人,奈何明末这个大时代中不擅统众的他注定只能成为背景板。

    自万历年间至如今的天启三年,林丹汗采取兴建都城察汉浩特、用图们汗法典约束诸部,使漠南诸部重新来向大汗朝觐的措施,让蒙古大汗汗权在这次后金大举进攻前达到了明末的巅峰。

    向来的对后金强硬的扎鲁特部台吉昂安率先站出。“大汗,后金是腹心的大患,如今更掳掠、分化我部众侵占我祖地。我蒙古,草原上的雄鹰何时沦落到被这些野鸡欺负了!请大汗下决心,率全蒙古之兵众,一举把后金老巢荡平!”

    莽果台吉见此登时急了,他刚在后金的胁迫下与后金盟誓。眼下察哈尔和后金间还有回旋余地故而留着他,若是全面与后金开战,林丹汗绝对不会要他好过。

    “大汗,后金兵革犀利,是塞外强国,北镇更是犯我漠北,不如联后金而攻北镇,如此必得后金欢心我大蒙古也得全啊!”

    “大汗,塞外蒙古素来不服大汗,他们挨了打是活该!更何况北镇的军头刘陵还来信邀请我部共抗后金………”

    “大汗,联明抗金是我国策,不要被那些怂货蛊惑了!他们分明就是些懦夫!”

    “胡说,我们八合里部怎么会有懦夫!草原上的雄鹰就应该………”

    面对如一盘散沙般的各部争吵不已,开始还都是向自己请命,后来干脆在帐内互相骂起来甚至抄起了家伙,林丹汗的脸色渐渐阴沉。

    自小渴望权力的他只恨两件事:不尊重自己的大汗权威和阻止自己一统蒙古。

    林丹汗把刀鞘直接砸在桌子上,一时帐篷内安静了下来。

    林丹汗如刀子般的眼神定格在了莽果部台吉的脸上。他的怀疑已经溢于言表,莽果部台吉也开始懊悔自己的贸然发话。其他喀尔喀部落也不少因战败于后金而和后金订立盟约的,只有自己因为贸然发话被林丹汗盯上了。

    他倒是不怕林丹汗立刻把自己拿下。自从林丹汗短视甚至是任性的在后金进攻期间改宗来,他的权威已经下降,甚至察哈尔内部都已经松动,如今自己没有和后金拼光兵力,林丹汗绝不敢动自己。

    随后林丹汗对着他杀人般的眼神,他反而下定了投靠后金反戈一击的决心。

    “他刘陵不是说要一见吗,那就让他来我王城见见!”说罢,林丹汗便转身出了营帐,丢下一众蒙古台吉们。

    -----

    “有意思,要我去他汗城见面”刘陵笑着向众人展示林丹汗的国书。

    “大帅,我们不能去,汗城周围他们必然有布置,去了就是把自己置于不利之地。”陈庭进言。

    刘陵却不以为意:“谅他林丹汗现在的处境,能做些什么?不去倒是显得我们露了怯。战兵一营留守,其他汉军和蒙古军跟我一起会会这位“三十万蒙古之主”。”

    ------

    虽然口头上说着不看重林丹汗,刘陵实际上对这次会面相当重视,诚意更是十足。林丹汗再怎么孱弱也是漠南蒙名义上的统治者,对漠南诸部有约束力。刘陵没有足够的能力插手漠南,那至少要漠南由一个亲明反后金的势力掌控,更何况自己并没有直接与林丹汗有直接利益冲突。

    刘陵仔细布置了这次盟约相关事务,自己方的总礼仪官和朝廷代表便由卢象升担任,相应文书礼仪官员均由随军文人组成。

    军事准备上,由战争所获军马中挑选雄健者补充为骑兵坐骑和拉运后勤车的牲畜。军粮取二十日之用,火药等必要军备皆装车运输全军战斗队形披甲强行军,十日到汗城之下。至于所谓成疲兵之忧,刘陵并无,原因无他,刘陵麾下向来以行军能力之强闻名天下,这支出击军队更是全部骑兵或者战车化。

    这支拳头部队是威慑漠南的力量,也是刘陵谈判的后盾,更是北镇的核心。实际上,刘陵并无法承担这次谈判失败的损失。比起林丹汗,更渴望盟约的恰恰是刚刚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刘陵。

    出征的校场上,旌旗飘洋。刘陵在一众将领陪同下,全副盔甲登上将台。

    “将士们,自萨尔浒起兵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十,皆是我等共同一刀一枪拼下的分不宜。今日北镇的一番基业皆是我等一刀一枪拼下的。当日,努尔哈赤那老贼不正眼砍我们时,可曾想到要一再在我等手下吃瘪!”

    说到此处,台下众军响起一片欢呼和起哄的声音。

    刘陵继续说了下去:“单如今,我北镇,乃至大明的战略形势仍十分险恶。我部核心孤悬一岛,并非长久之计。战马养地匮乏,骑兵部队难以维持,东江地区更是直面努尔哈赤的兵锋。缺粮饷之资而乏养兵之地,强敌环伺,实乃危情。”刘陵的麾下老兵和军官都进行了扫盲,军官意识的培训自然也没用落下,刘陵并不担心手下的军官会听不懂自己所说。

    和刘陵预料中的一样,立刻就有些希望表现自己的军官大喊什么不要军饷一心奉公的话。这些话语听得一些需要钱财供养家人的兵士心中一惊,却怕这是刘陵的意思而不敢反驳。

    好在令他们安心的是,刘陵发誓就算北镇还有最后一颗粮食也要发给军士为饷。“有资不足,我之过也,绝不让将士流血流汗却要因为钱财作难!”这番表态与在先前的惊吓映衬下更托起了士气。

    ”先前努尔哈赤未能全力攻击我们,是有林丹汗和大明在拖住后金,使其分身乏术。如今,若是林丹汗倒下后金没了牵制更得蒙古补充,我们的压力将增大许多。更不要提若是蒙古失陷,全大明北部将暴露于建虏兵锋之下,诸位多边军将士,不会不知边人受掠之苦…………

    故而蒙古必救,………但要以最有利我们的方式……~”

    刘陵向来对将士开诚布公,讲明目前算不上机密的事,并不构成什么损失,而恰恰能让兵将们心中有个方向,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