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繁体版

建制成镇

    自那日击破黑水部主力已经过了三天,赫哲部的别寨则早成了明军的大营。此刻,刘陵正坐在那处会面的地点,眯着眼睛看着昏暗穴外照进的光线。

    陈庭快步走入穴内,刘陵张口问:“事成了吗?”陈庭一礼:“禀大帅,黑水部已经不存在了。岛上主要的七部:赫哲部、爱奴部、乌塔部、奇愣部、费雅科部、职德部均表示愿意恢复对大明的臣服和朝贡,愿意接受大明的封赏。”刘陵哼了一声:“赏的东西我肯定没有,但封官自然是要封的。至于赏赐,让他们上京去找陛下要吧。明日,就在这下方的山谷中——对了山谷改名归化谷,举行仪式。祭祀的牛我们没有,让赫哲部出。”刘陵吩咐完示意陈庭下去布置,又站起走到赵英等人绘制的地图前沉思起来……

    第二日,午时。七部前来举行归化的仪式的队伍已经到达,在宽阔的山谷中排成七支大小不一的队伍。三百人的精通两语的“特训队”已在昨日被派至各部,负责命令传达和对各部简单的礼仪训练,在刘陵的规划中这部分人未来还将负责各部汉语的教习,从而从软层面上扩大大明和刘陵本人在其间的影响力。

    地处荒蛮仪式自然简单,整个仪式不再遵循明庭旧例而完全由刘陵安排。待午时前一刻,十六名号手吹响了肃静号,下至各部的“特训队”成员也立刻行使纠礼职责依靠各部首领威望严禁喧哗乱动。随即,一百零八名火铳手枪口朝向天空,三轮火枪发出的鸣响传遍全场。随后由李平着锦衣卫礼服请出“诏书”刘陵跪接“圣旨”,各部首领遥接圣旨。随后刘陵为大明代表与诸番首领共登祭坛,执牛耳牺牲而祭,歃血为盟。各部首领仪式性的将贡品奉上,其中有东珠、金溪中漂流的黄金、貂裘、熊胆等。自然,在刘陵的规划中这些贡品还将由这些部落的人向明庭真正去上贡,这样有助于让明庭承认自己在苦叶镇的地位。封赐环节由于缺乏真正可以赏赐的东西,只能用昨日新用银铸的伪印向各部封官,并承诺真正的赏赐会在上京后分发。随后刘陵更是“大方”地替明庭分别封这些部落首脑为世袭卫指挥使、副指挥使。宣布自己为岛上镇抚司代表、宣抚使、总兵——不给自己官编得大些如何能方便真正抓住岛上的权力呢?

    盟誓结束,宾主尽欢。刘陵借助大明的名声和虚画的大饼实际上确定了在全岛的影响力,还为接下来的入京争取将眼下势力落实争取了资本。而各部首领呢,除了得到一个美好的来自大明的期望,也借助大明的名义刘陵的力量保障了自己地位的稳定,世袭的传续——自从远离大明以来,岛上越来越以实力为王,各部首领位置朝不保夕,想来即使得不到大明真正的赏赐,在刘陵展示可以击破任何一部的实力后其乐于接受这般“重新册封”。毕竟,一来强行赶走刘陵部避免外来势力骑在头上已经不现实,二来刘陵当前所为似与前代明庭驻军苦叶建立宗番体制没有多大区别并没有收走各部权力,最多,最多不过是开始在各部普及汉话。

    此刻的岛上诸部还未意识到,这一次并不盛大的盟誓此后深刻的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以至于后世史书对此大书特书,将一次简单的利益结合描绘成了一部史诗。

    盟誓结束,回大明“述职”朝觐也将被提上日程——岛上糟糕的物质条件就决定了自封的“苦叶镇”无法独立存在,此外不在“体制内”名义上的缺陷也会是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在刘陵建立一切势力时都以大明为背书的情况下。不得不说,让这些将士跟着自己孤悬海外,有家难回刘陵也深觉内疚,但一方面自己需要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时代、大明也需要他们留在此处。回去,他们也只能重新分散于大明各地军中在低效而腐败的体系中作为炮灰存在,甚至在饥饿中、在地主和官僚的压迫下成为匪寇。“他们留在这里或许比回去更好,再说就算他们想回去大明都未必会发船来接,就算能够回去他们或许得到的还只是被作为逃兵惩戒杀鸡骇猴。”刘陵只能如此安慰良心。

    但在离开前,显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刘陵将这些一一交代给王守忠,刘陵军中的大管家。“纵处北荒,春耕比内地迟的多,今年春耕时间已至,不可耽误了耕作。没有耕牛、耕具也只有几百从开原带来的,只能辛苦将士们了。春耕关乎全军生死存亡,相信将士们能理解。这段时间的口粮已经很紧张了,在我回来之前要大规模组织猎队全岛扫荡捕猎,还要将一些名贵的部分留下作贸易之用。岛上部族肯定多有不满,一方面对他们态度要好,就是野蛮人也知态度的好坏也有脾气;另一方面捕猎时要多加防备,防止被岛上的部族下黑手,还要保持战备防止岛上部族趁我们从事生产的虚弱期偷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点无疑很困难,你要和留在岛上的杨立、李平、赵英他们多加配合,还要保持和在庙街的张立万的基本联系,两艘海筏留给你们。”刘陵说的嗓子都干了,喝了口水接着说:“我说的有些啰嗦,完成这一切也很困难,但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除此以外还要勘探岛上矿脉,我们没有专业人手,只能靠广泛的去尝试,有了铁矿尽快让手里的铁匠们开工炼铁造农具、造简单的武器甲衣。我们注定不能靠种地和朝廷的军饷养活军镇,听说岛上有金沙溪有紫金矿也要多少注意些探查。看着岛上火有山硫磺不会少,硝矿应该也是有的,不过这些近来不急,等我回来再说吧!”

    军中有四十多个识字的人,他们有原来的军官,有开原征调的各行业者,甚至有庙街处征发的人员。自盟誓结束后第二日,刘陵便调集他们记下在岛士兵的姓名和籍贯,乃至于让士兵们回忆一路战死同袍们的信息,至于实在无人记住的也只能作罢,刘陵答应将所有人的音讯带回家乡,将他们的功业带回家乡,将他们的军饷和应得的赏银带回他们的家乡。人皆非无情,尤其这个时代的人谁不念乡土情?只是一路自己姓命难保更要杀鞑子顾不得罢了,现在虽不能亲自回去,给家人报个平安让家人生活有个保障也算解开了众军心中最后一个心结。

    再次日,刘陵召军中参与造海筏的工匠和女真长期制造海船的手工业者——实际上库页岛上女真人的航海活动相当频繁。

    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十日,刘陵登上了用七艘原木筏为材料制造的大海船。海船之大,超过了明军的福船大舰,但毕竟缺乏真正的专业人员,海船坚实程度、抗风浪和打击的能力、载重和航速都比不得福船。这艘船上载有各部使者、贡品和超过三千颗建虏和各路对这支明军产生过威胁的女真人的头颅,还有刘陵部、苦叶镇、库页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