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诏令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寡孤独残(二)

    “大娘,吃包子吗?”这下,张显忠倒是开了口。

    说起来这辈子好像也没做过这样的事,像这样的头一回,倒是让自家小孙子带着,腿脚自己就跟着动了起来。

    或许张显忠一直以来,其实是愿意去做一些像这样心善的事情的,只是碍于自己都还过着苦生活,也就没有施善的那个资本。

    张显忠听了张兆灵的想法,立马就明白过来了,再一看,那身影还是同车上的那个,勾动自己伤感面的老大娘。

    “难,真难,年纪大了也没了伴,腿脚还有残缺。”张显忠依稀记得这大娘下车时那腿脚是不便利的。

    就算撇开那背篓中重重的东西,那行走的样子,也不像是正常的腿脚。

    还在心里怜悯着什么,问过话又等了等,小小的张兆灵突然扯了扯牵着的那两根手指头,这也让张显忠反应过来,那坐着的老太太拿脑袋点了几个弧度,看样子是同意了。

    想吃又羞于开口,这是很多脸皮薄的人,常有的心态。

    张显忠也是个这样式的人,只是他更怪,但那种无法坦然接受的心态倒是一模一样。

    也不多说什么,对上这样的人,张显忠毕竟做过村里的干部,不知遇到过多少这样的人了,应对起来简直不要太得心应手。

    什么都不用去说,什么都不用去做,就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真心实意地去考虑就行了。

    就像这样。

    撕开了纸袋的一块小角,张显忠看着数了数,一二三四五,里面躺着整整五个大肉包。

    张显忠直将整个纸袋撕扯做了一大一小不均等的两块,也没犹豫什么,他只是用小的那块油纸,把两个最上头的大肉包裹了起来。

    尖对着尖,隔着油纸拿起,稍稍用力还能感受到那里面的薄皮大肉馅。

    闻着麦香,还有因为用力而流出来的那股子油水味,旁边的小的,站着的老的,以及那坐着的,个个都下意识吞了吞口水。

    这丰达小肉包的师傅手艺真好。

    包子是分出来了,可张显忠不准备去做这事,他还是把这事交给了张兆灵,他觉得,张兆灵这小家伙能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是今早让他自己去买小肉包,锻炼过胆量和那什么独立性的结果。

    毕竟,就连张显忠自己都很难去想到这个,他根本想不到,自己小时候要是能有这么多好吃的,自己在馋的不行的状况还能去做做好人,行行好事。

    “这下子,我屋头的娃娃是真出息了。”

    张显忠在一旁看着,他见张兆灵捧着肉包,手不抖脚不抖地,往前走上几步,又伸出了手。

    就像是对待自家人那样,张兆灵毫不避讳地将裹着包子的油纸放到了老人的手里,再稍稍用力,将大肉包最可口的部位推到了老人嘴边。

    “太婆,你吃。”小小的声音,明明是做事的那个,可张兆灵这会却有点羞涩。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样的感觉叫什么,可他知道自己心里多出的那股暖流是好的。

    听到这话,老人也没说什么,可奇怪的是,天上的太阳明明被云遮住了很多,可她在捧着肉包啃咬的时候,却把自己的花头巾往下扯了更多。

    张兆灵想做的只是这个,做到了,就该自己忙自己的,也不去想老人看不看得见,他只是自己想做,临走前还可爱地朝老人坐着的方向挥了挥小手。

    紧紧地牵着爷爷的手,稍慢几步,张兆灵跟着回到了自家的小摊位上。

    就是这么一会,回来时李兰正收着最后一个顾客的票子,见爷俩去去走走的,把票子十分隐蔽地塞到了自己的里裤兜,再看张显忠手里还捧了三个大肉包,赚到了许多钱的李兰说起话来倒也豪气了几分。

    “老张,你多稀奇呢,舍得去包子铺里给我们一人买个大肉包啦?”

    “怎么样?这要关店了,肉包是不是便宜买的?”见那肉包看着不温不热的,连包装都没个整,李兰还以为是张显忠挑着关店的时间去买的。

    有些欣慰,又稍稍藏了点失落,李兰欣慰的,是自家男人知道节俭,知道关店之前去买会便宜很多,失落的,则是因为家里很少买点这样实在的吃货,竟然也只能去捡点卖不完的。

    从小到大,一直到和张显忠结婚,李兰吃的用的,总是捡的弟弟妹妹剩下的,也是最差的。

    弟弟妹妹多,李兰从来不会觉得不好,可难就难在,李兰没摊上一对好父母。

    父母只负责生,撇开偶尔能上山采到能卖的,那些值钱的草药菌菇,就只靠种地卖货,这一年下来赚的也不多。

    再加上乡里山里的没什么娱乐,一天劳动下来,父母就喜欢睡觉打扑克。

    乡里很少普及计生,或许是老天想让老李家壮枝壮叶,也或许只是因为这山里的生活太过无趣,李兰那两个不靠谱的父母几乎是年年生一个,这一生,等娃一断奶,就丢给了家里唯一一个大的,也就是李兰。

    七八岁就当了半个妈,尿布洗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再加上弟弟妹妹因为少了父母的管教,个个都不太听话,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李兰出嫁。

    就连当初张显忠父母那边补贴给李兰家的礼金,那八只鸡和八只鸭,还有那二百枚鸡蛋,大多都留在了李兰的娘家。

    在那个年代来说,李兰父母要的这些,着实是太多了,可这也没办法,李兰要出嫁,家里的娃娃就没了照顾,按李兰父母那边的算法,自己家还是吃亏的。

    可即使是这样一个放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山里,张显忠也还是带着自己在外打工赚来的票子,加上父母的补贴,在短短几天内凑足了这些东西。

    要知道,那时候县城可没这么大,也没什么能买活鸡活鸭的地方,那时候,粮食产量可没这么高,张显忠花出去的可是真真切切的钞票。

    其实当初张显忠家里条件还没李兰家好,可一个想娶,一个想嫁,只要两厢情愿,困难只要不大过天,那这样的婚,该成的都会成。

    再加上,狠得下心的也不只是张显忠,李兰自己也拿着从娘家仅仅抠出来的那一百多个鸡蛋去走了个形式,尊了个传统,拿那一百多个鸡蛋去合了自己两口子的八字。

    就因为鸡蛋这事,李兰还赌气和家里吵了架,说父母做事太绝,说自己以后肯定不会回娘家。

    因此,那拿去合八字的鸡蛋也是李兰心里抹不掉的怨念,以及一点点对家里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