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繁体版

第一百六十八章 发回重审

    这几年,西城日报社连着新进了几批大学生。

    年轻力量的补充,让朱墨和一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记者转向了编辑岗位。

    朱墨重新回到了要闻部,做起了夜班编辑。

    同全国大多数各级党报一样,西城日报要闻编辑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在当天下午六点左右的编前会议结束后,才开始进入编稿、组版、审校样的夜班编辑工作程序。到完成这些工作后签字交付印刷,一般要到次日凌晨的一两点钟。遇到有重大新闻,通宵等待新华社发稿也是常有的事。

    西城大学校庆的稿件是一个毕业不久新近入职的女大学生袁媛采写的。

    在西城日报,副市级领导活动的消息一般在二版刊发。朱墨是二版编辑,晚上编这篇稿件的时候,袁媛就坐在旁边,看着朱墨在西城日报的电脑采编系统里对自己稿件进行的每一处改动,谦虚地解答着朱墨对稿件提出的每一处疑问。

    “稿子写得不错,采访也比较扎实。”朱墨边看稿件边夸奖袁媛。

    “朱老师,我参考了一些咱们西城日报以往的这类报道,大多是按领导活动的小消息处理的,我今天这个字数是不是有点多呀?”袁媛担心地问。

    “稿件字数的多少,主要还是看内容。对于领导政务活动的报道,咱们报社在处理上是有一些具体要求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级的领导活动,如果确实有大量的值得读者关注的内容,自然另当别论。如果需要的话,甚至可以抽出其中的重要内容,再单独成篇,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而且写作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朱墨说着,退出采编系统,在桌面上点开了一个文件名为资料库的文档。

    “你看这个非新闻类稿件,它阐述客观事实的方法就很独特,非常值得新闻类稿件借鉴。”

    朱墨把这篇稿件打开,移动着鼠标一行一行地引导着袁媛往下看。稿件的标题是《财富从哪里来》,稿件不长,全文是这样的——

    请看下面的测试题,根据三家公司的管理现状,判断他们的前途:

    a公司: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戴胸卡;每年有组织地搞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四项合理化建议。

    b公司:九点钟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的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以去理发、游泳。

    c公司: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看了这三家公司的管理制度,你觉得哪一家公司更有发展前途呢?据说,有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司会有更好的前景,因为他们制度严密,松弛有序,应该是发展最好的。

    可是,事实却出人意料——

    a公司:广东正强电子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二〇〇五年七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九年。

    b公司:美国wr公司。一九七五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股票市值已近三千亿美元。

    c公司:美国gg公司。一九九八年创立,目前每股股价已超四百美元,上市一年翻了三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店可口可乐,也是唯一一家能从wr公司挖走人才的公司。

    这个结果实在令人震惊!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创造,很多时候就是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的自由活动得到最大保障的环境里,员工的智慧有可能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被不断推出。

    所以,只瞩目创新结出的财富繁花,却忽略了它们赖以生长的个性张扬的土壤,这是我们身边的许多企业文化与这些着名公司的企业文化最最不同的地方,也是其他企业文化想要去极力模仿却又极易忽视的地方。

    然而,这极易被忽视的地方,却恰恰可能是最最精髓的那一部分……

    这篇稿件到此结束。

    “哦——”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的袁媛似有茅塞顿开的样子,“朱老师,这种形式的新闻稿件我们党报能见报吗?”

    “为什么不能。对今天你的这篇稿件中涉及的座谈会上的有关内容,我向你推荐的就是这种写作形式。今天的这个座谈会可以有多种写法,但是想一想,是不是这种写法最直观,最简洁明了,而且最有可读性,因为它完全没有那些毫无意义的空洞叙述,用这种形式的逻辑连贯,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应该最深。”

    “老师,我明白了。其实,如果这样的话,今天西城大学的这篇稿件我觉得完全可以换一种形式展开来写,这样,这个稿件反映问题的深度就有了。”

    “对。比方说,今天这个活动因为有省教育厅的领导和主管副市长参加,所以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作为领导政务活动予以报道。但是,你刚才也说了,你是参照西城日报以往类似的报道进行处理的,按这种处理方法,你感觉到了受限制的地方太多,无法展开来写。”

    “所以,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在采访的过程中就应该提前有所考虑。比如今天,你就可以把单纯的领导活动按部就班地用一个小消息来体现,消息中间,对牛市长参加座谈会的那部分内容按程序点到即可。”

    “然后,把你采访到的最想介绍给读者的内容,就可以参照咱们现在看的这篇稿件的形式,先确定出一个最有价值的主题,然后突出现场感,单独成篇,这样,传递的信息量就会更大。而且,一个简单的程序性的领导活动报道,由于形式上的创新,就可以成为一个可读性非常强的新闻稿件。”

    袁媛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着头。

    “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一点始终不能忘,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内容,一切免谈。内容从哪里来,就从记者的新闻敏感上来。你再看这个。”

    朱墨说着又打开另一篇稿件。

    袁媛看到,这篇稿件的标题是《富人区发生咄咄怪事,买来新别墅拆了重建》。

    朱墨说:“这个稿子说的是一些业主花巨款购买了新别墅后,不去装修,也不去住人,而是把它整体拆除,然后再在原址上重新建房。”

    “能把别墅拆了重建的,肯定不是一般人,不是有钱,就是有权。”袁媛说道。

    “对,你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好端端的别墅为什么要拆了重建?而且,被拆掉的别墅原先只有两三层或者三四层,但一些重建起来的别墅高达五六层。于是,有人就看出了其中的道道,买别墅拆了重建,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这实际上是变相买地获利。”

    “这样做恐怕不会被允许吧。”袁媛吃惊地说。

    “当然不被允许,有的别墅整体拆除重建后,可以从中获利数百万元。这种事,表面看,人家是花自己的钱,与他人无关,但实际上是对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蔑视,如果任其泛滥,后果会怎么样?”

    “很显然,从拆除到重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制止呢?最终,还是因为一家媒体予以披露,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所以说,这个时候就看我们记者有没有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新闻敏感了。”

    说到这里,朱墨放下鼠标,把自己的椅子转向袁媛,这时她才发现,副总编秦西峰站在她和袁媛的身后。

    “秦总,又来看版了。”朱墨和袁媛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朱墨在采访部当记者的时候,秦西峰从采访部主任的位置上被提拔到西城团市委担任副书记,三年后重新回到西城日报被任命为副总编。身为主管采编业务的副总编,每天晚上,秦西峰都要到编辑部来审看当天的报纸大样。

    秦西峰在朱墨她们身后已经站了有一会儿了。

    这时,他接着朱墨刚才的话说:“你们谈论的这种类似的现象,其实在我们西城也已经有苗头出现。我们作为党报,不能旁观,不能袖手。那么,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最好地发挥我们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编辑记者去摸索、去创新,这样才能在服务西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去解决传统纸质媒体读者流失、发行量下降、经营收入萎缩的问题。”

    听到秦总这番话,要闻部的其他编辑也都聚拢过来。

    秦总接着说道:“创新是体现在各行各业的。作为党报,创新报道形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权威信息缺失、宣传教育功能弱化、舆论监督缺位、舆情引导不及时的有效途径。咱们编辑记者在一起这样探讨业务,很有必要。”

    “我是觉得袁媛是个当记者的好苗子,就想把自己做记者的感受与年轻人分享分享。”朱墨说。

    …………

    就在朱墨一点点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重回正轨的时候,她接到了西城市中级法院打来的电话。

    在西城市东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九个月后,西城市中级法院对张智和朱墨离婚上诉案作出二审裁定。

    裁定书载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西城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该案发回西城市东城区法院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