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间苟到万年道行
繁体版

第四章 解决

    “哦?贤弟有何计策,倒是说来。”

    田县令竖起耳朵,摆着一副认真倾听的姿态,王主簿也是两眼望去,想要听出来个门道来。

    “眼下,残秋已过,凛冬将至,灾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处安身,这样下去,迟早要官逼民反!”

    “欸,是这个道理!”两人接着陆巧元的话附和道,“那,接下来如何,难道是拯救一半的灾民,其他听天由命!”

    “当然不能!”

    陆巧元话语激动,兀地站了起来,吓了两人一个激灵。

    “既如此,贤弟就甭卖关子了。”

    “将粥棚安置在城里,马上就要下雪,灾民若要是待在荒郊野外,怕是要被活活冻死。”

    出门无所见,白骨露于野。

    陆巧元感想到此处,才明白这十个字儿的份量。

    “可,这么多的人都进了城,怎么安置啊?”

    田县令脸涨的通红,语气都开始打颤。

    “咱们睡在哪里?家人睡在哪里?只要有地方睡,就可以有办法安置这些难民!”

    “这,这不行!”

    田县令摇头不认可。

    “李贤弟,把灾民都搬进咱们自个家里,成什么样子了?这不合规矩!”

    王廷和打岔道。

    “那兄长想怎么办呢?”

    “我要是知道该如何处置,也就不会传唤贤弟,来一块商讨此事了!”

    田县令哭丧着个脸说道。

    “李贤弟,就没有别的法子了么?”

    陆巧元瞅了一眼王主簿,叹气说道,“得失从来就是两难全,府台明显想让仁安县衙接这个烫手山芋,如今妖族已退,赈灾粮食也已经运到,若要是再出现灾民动乱之事,到时候恐怕真就是要大人承担责任了。”

    “哼,难道就本官真是罔顾百姓死活,是贪官,恶官,其他七品县令都是好官?”

    田县令越说越恼怒,气喘吁吁,捏在手中的府台书信,像铁皮般哗哗作响。

    “堂尊消消气,李贤弟也只是说了个实话,并不是针对你。”

    王主簿这般劝解道,田县令的气才算消下去了一点。

    “可就真如贤弟所说,将百姓安置到城里面来,又该前往何处,总不能每家都硬塞一户吧,怕是又是要激起民怨,两头都讨不到好处,我这官也是做到头了。”

    田县令说着,逐渐愣神了一般。

    “还不如回家种红薯去。”

    “兄长,切莫说这种丧气话,俗语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桥到船头必然值’,”陆巧元安慰道,“咱们可以把县衙、县学、庙宇、道观,先腾出来,再安排人去找一些乡绅大户人家,能挪腾的地方都试一下,让难民先住进去。”

    “脏活累活我们都干了,那些县令就白捡了好事?”

    “堂尊,这赈济安置灾民是国之根本大计,绝非一日能完成,当务之急应如李贤弟所言,筹备安顿,以免不测。”王主簿宽县令慰说道,“这样子终究还是得做出来给上面看着,百姓心里面并不知道什么是朝廷,他们心里的朝廷就是我们这些官,给了百姓好处,他们也就自然认得你。”

    看到王主簿也如此妥协,田县令也是泄了气,“那后面该怎么办?”

    “安置灾民妥当,堂尊可寄给府台书文,就说灾民已尽力安抚,但还得请其余诸县协助,并上奏朝廷,免了灾民的钱粮积欠,以示圣上厚恩。”

    “嗯。”

    田县令琢磨着有几分道理,也就点了点头,同意了这般处置。

    “也罢,就先辛苦些日子,让灾民先住进来,院舍里先把棚子支起来,以后咱就在二堂里办公,也让百姓瞧瞧,到底谁才是他们的好官。”

    “堂尊英明。”

    “我听闻那仙游县盛产棉粮,又地处官府要道,输送极为便利,何不奏请府台下令拨运棉布过来,以解灾民之急。”

    陆巧元提议道。

    “如此也好!”田县令应允,又转向王主簿说道,“此事,就交由王兄来督办了,待会我便上书府台,将这里灾民情况如实汇报,其余人等抓紧安置百姓。”

    “是,堂尊。”

    王主簿走了后,二堂只剩下了陆巧元与田县令。

    田县令抿了一口茶,缓缓开了口,“自从饷银案一结,还不曾细细谢过贤弟,如今你已是良人身份,来去自由,可还想要什么赏赐的东西?”

    “赏赐?”陆巧元顿了一会,却想不起要什么,只得答道,“恢复自由身,已是莫大的恩赐了,贤弟也着实不想贪图什么东西。”

    这话倒不是陆巧元恭维,却是如此,在大乾朝,想要脱离贱籍的身份,有两种方式。

    一是恩免法,也就是等皇帝大赦天下之时,这个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有人熬到头发须白也盼不到这一天。

    其二就是用钱赎身,普通人想要赚钱赎身,十辈子都是惘然。

    “你这心性倒是不错,我没看错人。‘交友吾不如己者’,说句大言,我田逸亮此前只服堂尊一人。”

    “堂尊?怕就是被虎妖吞了的那位县太爷!”

    陆巧元暗暗想着,没敢吱声出来,人家正在缅怀榜样,可不能随意打断。

    片刻后。

    田县令从伤感失神中缓了过来,又言道,“贤弟可知武道?”

    “不知。”

    陆巧元摇了摇头,确实不知道。

    “堂尊虽是举人出身,却也精通武道,当真是文武全才。”

    说道此处,田县令愈发激动起来。

    “凡人若想踏入武道,需养丹田之气,通任督二脉,做到这一步,就是武道的第一境界武夫境,之后便是蛮勇境。每道境界都有初窥,小成,大成,圆满四个境界。每晋升一个层次,都会有质的飞跃,大境界之间的差距,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那之前堂尊境界如何?”

    “蛮勇境圆满,”田县令沉声道,“堂尊再修炼些时日,那玄妙的灵犀境也是不在话下,若不是那虎妖幻化为灾民,堂尊怎会上当!”

    啪嚓嚓!

    田县令紧握的茶杯陡然碎裂。

    自从那档子事之后,田县令的脾气就阴晴不定,这是今日遭殃的第二只茶杯。

    一生得一知己,直可以寄心腹托死生,上下有此相交谓之知遇,平辈有此相交谓之知己。要是这个知己也是自己敬仰之人,那便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了。

    陆巧元感同身受。

    “堂尊虽是武道之才,却也修炼到了儒生境界的俊才,熟读圣人经典,与人对辨,左右逢源,无人敢应,知天理,晓人心。”

    “不知兄长境界如何?”

    “我就罢了,”田县令讪笑道,“只是摸到了蛮勇境的门槛,不值一提。”

    “那府台大人呢?”

    “他还不如咱呢!”说到这里,田县令不免嘴角一扬,抖了抖精神,“虽说他是进士,但也勉强是个俊才,都没有到开悟境,也就读读圣贤书,与他人寒暄些礼数罢了,心中无百姓,怎能诞生出儒心?天道自然不眷顾与他。”

    “我大乾朝臣要都有尊堂这般胸襟,中兴有望,何愁盛世不现!”

    “煌煌史册自有后人言之,兄长不必挂牵太多。”

    如此交谈一番,陆巧元也是对这方世界有了大致了解,这仁安县衙还坐镇着一位道门高人,只怕和武夫,儒生一样,也是新的修炼体系。

    不过这道门无境界划分,只有道行深浅之说。

    “还有一事需告知贤弟,这附近县的典吏一职倒有了空缺,你若是想干这个差事,我就和府台打声招呼,如今你已是良人,就别总端着掌案的饭碗了,好好拾掇拾掇,你觉着如何?”

    陆巧元心里盘算了一通,笑着答道:“小弟谢过兄长,不过我还是觉着掌案一职最适合于我,暂无他想。”

    这等刷经验升级的好地段,上哪里找去?

    反正,陆巧元算是准备耗在这里,稳健的苟着,底牌够了才出去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