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三十六计
繁体版

第55章 推荐信

    周先生听了也微微诧异,虽然从李芙的谈吐也能看出几分,但是一般人家,哪怕是稍微富足的人家都不会像她这样重视后辈的教育,特别是女孩子,有的人家根本不会给她们读书的机会,而李芙却每一个都教得很好。即使这个家现在落魄些,但老人有德,后辈以后一定会有福。

    有德老人李芙不知道周先生心中给予了自己这么高的评价,笑眯眯地继续扮演着慈爱老人,时间久了,她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老人了。

    “我也不会多少啦,哈哈,随便教的,以后还是得送去学堂正儿八经地念书才是。”李芙摆摆手道,毕竟时代不同,她的教学陪孩子们走不了多远。

    周先生点点头,确实有两个孩子年龄稍大。他思索了一下,“以后可是打算去县里念书?”

    “对,如果生意能顺利的话。”或许还会在那里安家,李芙心想,但是后半句没有说出来,那是她的目标。农家有大院儿,城里有闲庭。

    “可有中意的书院?”周先生又问。

    “暂时还没有,书院要考,早两年我也没想着教他们,耽误了年纪,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考上。”而且不仅铁柱,女孩子们李芙也是要送的,只是很多书院不收女孩子,不知私塾收不收。

    别看县城里人多教育更发达,相比较之下镇上反而包容性更强一些,男女孩可以同在学堂念书。而县城里的女孩要么去学女红,要么就是请先生在家里教了,专门让女孩念书的地方少之又少。

    “如果您不嫌弃,我有位故友在县里办了间私塾,我可以给您写一封推荐信,您家的女孩子也可以送过去,念到十二岁不成问题,男孩您可以先带他去考拢山书院或是济才书院,若是基础还需再巩固一下,也可送去我故友那儿先学着,来年再考。”周先生对李芙说。毕竟男孩子读书多为科考,很多人还是愿意去书院。

    李芙没想到一位萍水相逢的人竟然如此帮助自己,感动之余赶紧拘着孩子们过来给周先生谢礼。

    周先生问了娇娇她们所学范围后趁机又考了几个孩子一番,天资虽然各不相同,但比起同级的孩子强了不少。即使铁柱稍弱一些,基础也不差,都是可教之才。

    周先生满意地点点头,当即拿了纸笔写了一封信交给李芙,“故友名为郑勤,您直接按信上地址去找他即可,信中我已说明一切。”

    “先生,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李芙站起来,接过信封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感慨不已,“不如您在我家多留几天吧,吃好喝好再继续赶路。”说完又看到自家破烂的屋子,根本腾不出多的一间房来招待客人,一时懊恼不已。

    周先生摆摆手,“能让我大瑜的孩童都有学上,这是每个大瑜子民都应该做的,只希望大瑜能获得更多的才人,让国家更繁荣昌盛……应该之事,无需感谢。”况且他们出来游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化民众。

    不一会儿,杨老大便拎着水桶回来了,水桶里活蹦乱跳的鱼将水拍出水花,溅了他一身。

    他给周先生他们打了招呼便开始在井边杀起来鱼,叶儿跑过去,用手戳戳鱼,好奇地问,“这位大伯身手如此之好,这会儿功夫便去河里抓了这么多鱼,还都完好无损,可有什么技巧?”

    叶儿也是自己抓过鱼的,虽然只是在小水坑里抓过,但也深知抓鱼不易。见杨老大轻轻松松地就抓回了这些鱼,连裤脚都没打湿,只以为碰见抓鱼高手了,心中顿时钦佩不已。

    “哈哈哈,”李芙笑道,“这些可不是在河里抓的,这些都是在我们家田里抓的。”她大方地说出来。

    “田里?”周先生疑惑,“可是普通的水田?”

    “是的,只不过我稍稍改造了一下,鱼稻共存。”李芙兴致勃勃,想着周先生认识如此多人,说不定对她的计划感兴趣,以后找了人推广开来,还能造福一方百姓呢!

    周先生果然很感兴趣,他走遍大瑜,还没见过这样养鱼的呢,“我可能去看看?”

    “当然可以!周先生请。”李芙赶紧在前面带路,不过为了掩人耳目,李芙只让周先生,叶儿和杨老二三人一起去。

    她倒不是怕人学去,只是初期的时候让村里人一起养没人相信,现在鱼田已经开始结果了,鱼苗也只有她手里有。在这种情况下让人知道她家真的有吃不完数不清的鱼,谁又知道会发生什么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不是农忙时节,又正是午时,田地里并没有什么人,李芙她们假意看稻子,慢慢往鱼田走去。在没看到鱼的时候,周先生就发现了端倪,“你家这稻子似乎比别家要长得好些……”

    李芙神秘一笑,谨慎地看了一下四周,蹲下身轻轻拨开茂盛的稻苗。只见下面的水似乎幽深得不见底,水中的几尾肥鱼仿佛受到了侵扰,懒懒地往别处游去。

    李芙连拨了三处都是这样的场景,看得周先生和叶儿都惊奇不已。

    叶儿也学李芙的样子拨开稻苗和浮萍,发现底下大有乾坤。有的地方一眼能望见稻苗根部,这样的地方基本上看不见鱼。有的地方因为光线原因看起来深不见底,随便拨开一处都能看见鱼,他便用手探了探,“这下面竟有暗渠?”

    李芙点头,“田中我们挖了井字渠。”

    周先生摸了摸胡子赞道,“此法真乃奇思妙想,不过似乎只有你们一家在养?”对于这样又能肥田又能养鱼的方法,一路走来除了李芙她们家,基本没有看见有人家在用,这在吃鱼不便的西南地区来说,很是异常。

    “确实如此……”李芙苦笑,将自己想带领村里人一起养却被怀疑拒绝的事跟周先生他们说了。又表明如果有机会,自己以后愿意无偿传授稻田养鱼技术,只希望能让乡亲百姓过得更好。

    “只是目前季节已经过了,我便先养着,以后乡亲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结果,我相信不用我说,她们也愿意试一试的。”李芙又说。

    周先生心中顿时千回百转,感慨不已。李芙又带他们看了几块田,跟他们讲解怎么喂食,怎么循环过滤田里的水,怎么消毒以及一些注意事项……似乎这件事情她并不是先例,而是将已经成熟的养殖体系搬过来继续运转而已。

    看完鱼田,周先生不得不为李芙的智慧折服,有的人种一辈子田,却只是种死田,而她却能将田种活,还有如此宽阔的胸怀和格局。加上之前吃的那些火锅烧烤,听李芙的口气她也是独一份,这难道就是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