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I女主
繁体版

第20章 昨日重现

    儿子4岁6个月。今天正月初四,还在假期。

    外面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和节日的烟火味从窗缝钻入,与家里的素净形成强烈反差。

    我自己在家,这随了我的愿。因为今天的独自在家是我用冷战换来的,丈夫独自带着孩子回他家前并不高兴。虽不能舒开心,但真的很珍惜,要捋着时针度过。

    从年三十放假,一直住到初二,我们回到自己家呆了一天,他又要回家,因为过年他不在家,他爸妈会觉得冷清。结婚5年多了,一有假期就去他家,直到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才回来。没孩子前不觉得,反正哪里都是过。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他们家喜欢一家人围坐,到他家后,由开始的茶几沙发围坐聊天,到饭前饭后的餐桌围坐。边吃边聊,吃饱后碗筷一撂,继续聊。这和我自己家完全不同。

    在我家,吃饭是不得不补充能量的程序。对我们来说,做饭吃饭是最浪费时间的事。因大家都忙,父母忙工作,我们上学赶时间。饭也简单,我们家都缺乏体味和享受美食快感的情趣。饭桌上没有闲话,各自说说需要和家人商量的事项,饭后我负责刷碗,弟弟负责擦桌子扫地,收拾完各回各的房间。

    比较而言,不得不说,丈夫家的家庭氛围很浓厚,更有烟火气。婚前第一次来婆婆家就是这种温馨欢畅的气氛吸引了我。

    但新鲜感终会被习惯打败。渐渐地,围桌聊天成为我的负担。

    婆婆绘声绘色地描述她四岁的小侄孙怎样给她打电话,怎样奶声奶气,都说了什么,小到一粒花生的遭遇,都事无巨细。这种琐碎对我来说实在是浪费时间,我开始怀念在自己家吃完饭各回各屋,捧起喜欢的书来读,做喜欢的事的充实和自在。

    渐渐地,我由开始的尽力保持礼貌地附和,到后来的哈欠和倦怠,再到后来找理由逃开,出去走走。

    婆婆很敏感,她以为我因为什么事不满意才会这样,她也因以为我不满意而不满意。她觉得自己已经尽力做了。我们的高傲和控制始于差异,我习惯求同存异,而婆婆家要的是将对方同化。

    有了孩子后,丈夫周末回他家的热情有增无减。孩子小,去时大包小包整理好必须品,假期结束前回到自己的家。因为孩子晕车,我们要在中午回来,这样孩子睡着就不会呕吐了,能稍稍减轻一下痛苦。但大人很乏。

    到家后忙着收拾带去又带回的孩子的用品,整理大箱小箱带来的食物,一个下午疲惫到了极点。

    开班后丈夫一甩手走了,才发现要一起做的事还没做,要静下心商量的事也还没商量,心情便更加糟糕。对此,我们一直不能沟通达成一致,他也不理解。

    不仅如此,婆婆那边,他们一方面想和我们在一起,一方面也会因为累,在乍一见面的新鲜劲过后开始找茬甩脸色。当时的情况,只有丈夫是满心期待地想回家,后来据他自己讲,那时除了因为想家想回到他父母家,还有一个原因是想逃避带孩子的劳累。

    我也是后来才看清楚,丈夫既满足他回家的心,又孝顺满足他父母要见孙子的心。至于我,在形式上和口中我是他的爱人和妻子,但实际情况,我作为妻子和爱人的身份在他心中到底是实体真人还是仅仅是个不清晰的概念,恐怕他不如我看得更清楚。

    他习惯了做个孝顺的儿子,即使他的父母做错事,也要维护与偏袒,他会将他妈不知怎样臆想出的我的错提醒我改正,把从他自己父母那里承担的负能量转运给我,从我这里寻求寄托,全然不顾对我的伤害。

    婆婆也习惯了把控儿子,尤其容不得儿子的妻子分走一部分儿子对她的关注。这种心态我近几年才正视它的存在,之前一直当做小说中塑造的典型。有了这层认识,前些年婆婆匪夷所思的举动都得到了解答。

    儿子一岁,我们在单位租房住时,她有时会搭别人的车来看孙子。那时我丈夫提醒我,见了面要和司机打个招呼。当时听到这话时我不明就里,丈夫一家都认为我冷漠,他认定她妈说的我不懂礼貌不和人打招呼是真的。

    我承认我不是见了人会拉着人家手寒暄地滴水不漏的那种,但从小严格的家教和日常相处,从没人质疑过我的修养,况且和司机打招呼时,要么她在跟前,要么她在楼上看孩子,我请司机师傅去家里喝水的问候,她看不到,怎么说我不和人打招呼。

    和闺蜜聊起自己的困惑,闺蜜提醒我:

    “她故意对她儿子撒谎吧。”对此我想都不想:

    “怎么可能!她对她儿子撒这种谎有意义吗?”不由又回头检索,难道我有没打招呼的时候?

    最无厘头的是另一次。婆婆又搭车来看孙子。我赶紧回到家和她见面。和儿子玩了一会儿婆婆要走。我诚恳挽留:

    “妈,吃了饭再走吧。”我让了三次。婆婆坚持要走。那时丈夫还没跳槽,也下班回来了。看到婆婆是真的不留,丈夫便提出搭车带着孩子去我妈家。妈一早就来电话,让我们晚上回家吃饭。

    到我妈家后,放下我们,丈夫专门给司机师傅指路从哪个口出去。也是他细心,就这么个小家属院,就两个大门,还能出不去了。但想不到的事情恰恰发生在这儿。

    晚上从我妈家回来,公公来电话了,丈夫接的,就听对面先是一顿骂,然后:

    “你算什么东西!你娘回来就哭,说是放下你们,他们在院里转了半个小时没转出来......”

    电话那边还在骂,我再次信了公公的话,只是沉入其中,一遍遍思索:

    怎么会走不出去呢?怎么会走不出去呢?

    但丈夫哭了,第一次见他哭。他哭为什么非得这样对他,这次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院子半个小时出不去,平时紧张工作的间隙给他们打个电话为的是几句问候,谁曾想得到的常常是一通无端的埋怨。他哭着问他爸:

    “你们想要怎样?你们想让我怎么做才能满意?......就这么个小院,我还专门给你们指了出口,怎么就半个小时走不出去?鬼打墙了吗?原路返回也行啊......”对面不说话了。

    后来丈夫又打回电话问候。他要孝顺。也是因为他这种孝顺,我长到二十多岁,第一次挨骂是被丈夫骂,因为我的做法可能会让他妈不高兴,不管我做的是什么,为什么做。第二次是被丈夫叫父母,因为我没在他家住满年假,在没说服他的情况下自己回到我们的家,而这样会让他父母的伤心。

    我很庆幸争取到这次外派半年出公差的机会,这种机会是靠工作能力竞争来的,也终于有个合理的理由不再在他们之间充当矛盾缓冲带,让他们自己团聚吧。

    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儿子,安顿好后我要把儿子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