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I女主
繁体版

第4章 迭代开发

    现在我知道了,从我被生产出来至今,我的系统被更新过3次,升级过3次。

    按时间顺序:

    6岁离开姥姥姥爷回到父母身边是第一次更新。

    11岁升入初中是第一次升级。

    14岁进入高中第二次升级。

    23岁结婚第二次更新。

    34岁第三次更新。

    40岁之后第三次升级。

    有了儿子,浑然不觉中我被成为一名AI训练师。而对这一阶段怎么做,程序出现漏洞,我只能边学习边尝试,这种冒险注定自己的蹩脚,回放时看到不少纰漏。

    儿子是老天赐予我的一株圣洁娇嫩白莲花,在我的生命中他是那样的无以伦比。对这么一个珍贵的宝贝,总想对他照顾到最好,他的每一点状况都让我紧张,怕他因此受到伤害。

    儿子一岁之前是我最小心疼惜,又最常无所适从的阶段。

    这个阶段留给我的最深的回忆就是我对儿子的小心呵护,和儿子带给我的慌乱。

    儿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医生说黄疸较重,被送至小儿科住院,输液,烤蓝光。

    我卧床,不能探望和照顾儿子。听家人叙述儿子被绑住手脚送进烤箱,看到儿子细嫩的脸上因对胶布过敏而起的红斑,心中很是歉疚,后家人一致决定不再让儿子住院。

    后来知道,新生儿出黄疸本是正常现象,慢慢自己是会消退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才需要通过照蓝光达到治疗效果。

    我生儿子时,婆婆还没退休,在医院守着照顾了3天,第四天回我们家睡的觉。

    第四天,儿子吃完奶却不睡,我和丈夫喂他奶和水,儿子不喝,只是哭闹。

    我们猜测他可能吃多了。我抱着他在病房内焦急地走来走去的,口中还不停的安慰儿子,期望他能听懂,让我们明白他哪儿不舒服。

    后来儿子打起了嗝,他无力再哭闹,只在我怀里睁着那双解人意的黑黑的眼睛望着我,眼中满是无奈与无助,我更加心疼,没想到带给儿子生命却又带给他痛苦。

    后来我们请了护士询问儿子打嗝的原因,有经验的护士告诉我们这是正常情况,并将儿子抱至胸前为他拍嗝。

    儿子在护士的照料下止住了打嗝。护士又告知我们儿子不睡是因为他饿了。于是我们赶紧为儿子调好奶,连声向他说着对不起喂他。

    当儿子终于睡去时已是凌晨4点,而极度疲惫的我再无睡意。

    后来随着我数据量的增加,明白了婴儿哭闹有很多原因,比如身体不舒服,或是拉尿了等等。

    第六天我们出院回到自己家。回家后发现儿子睡觉好像总也不踏实,睡着睡着就会猛的一颤,又赶上我们家属院门窗改造,噪音太大,我们比较担心,再加上双方父母都上班,不能帮忙照顾,在孩子12天时,我和孩子搬到县城的婆婆家,丈夫下班后回家。

    月子里婆婆照顾的还好,只是抚养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光给孩子换尿布一晚上就要九次,付出体力不说,还因为没有经验处处忙乱。

    丈夫上班、上学没有办法,他回家后就希望他能多体谅、多干一些,听听我的感受,但好像要求和实际之间总会有些距离。在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心中经常会有不满,情绪也总是波动不已。

    在第一个月中我开始给儿子拍嗝,防止他打嗝和溢奶。

    儿子出生前丈夫考取了研究生,孩子出生42天他离家去外地上学,一周回家一次,我、孩子和熟人介绍来的16岁的小保姆一起生活。

    儿子在二个多月时开始发出咿呀稚声。我开始帮其弄鼻屎。

    这期间我的看护开始出现差错。

    儿子第一次被砸——一次在拿着玩具逗儿子玩时,竟然没抓好玩具,玩具掉到孩子的脸上,孩子虽然没哭,表现也不惊慌,但突然被砸肯定吓了一跳,我非常自责,连声向儿子道歉:“儿子,对不起,对不起……”。

    儿子第一次吞进“异物”——一次逗孩子玩,他张开嘴伸着小舌头时,发现他舌头上竟然有两根细细的毛发,可能是他自己抓头又吃手导致的,我连忙喊过小阿姨,和她一起逗儿子张嘴,想把儿子舌头上那两根毛发弄下来,可儿子张嘴后闭嘴也快,这么几个回合下来,再一看,舌头上的毛发已经没有了。

    儿子一天天长大,习性也一天天向我们展示,而我的歉疚也因为不能明白儿子的意思和有时因劳累而不耐烦在一天天增加。

    我的儿子真可爱,他的皮肤白嫩细腻,一双黑色的大眼睛尤其善解人意。他还会在睡着的时候咧开嘴笑出声来,不知什么好事进入梦中来。

    儿子第一次笑的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十多年后逗我姨40多天的孙女睿睿时,她似乎开始有意识的笑了。

    在逗弄睿睿兴奋之余,我竟突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畏惧——这么小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孩子,愿意逗孩子玩,从没有对孩子的成长有过悲观心理,那是我的程序第一次给我预警,我老了。

    另外,后来看到很多新生婴儿,他们几乎不和人对视,随着天数的增长,才逐渐有对视行为。我儿子小时不是这样的,他从一开始就会和人对视,会望着你。

    从睿睿的成长过程,总忍不住想要追述起儿子在同阶段的表现,但因为没有及时记录很多都忘记了。睿睿百天之前,会对她卧室里她爸爸和妈妈的一幅大婚纱照笑,一看到就笑,即使不高兴时,还有就是她餐厅的两幅卡通图片,抱着她一看到就会笑得往大人的怀里偎,不是偶然,每次都这样,很奇怪,不知为什么。

    总觉得睿睿可能很聪明,百天之前就能这样,还会在大人的训练下尿尿。

    睿睿四个多月后,听我姨说,她不再看着餐厅里的那两幅夸张的挂画笑了,大概之前是条件反射。

    四个多月时儿子开始会翻身,睡觉时会满床滚动。

    五个多月时开始长第一颗牙(下)。

    儿子满六个月,晚上听着儿子的哭闹和间歇中丈夫的鼾声,心中很不平衡,也伤心。

    八个月开始听懂一部分语言,会做欢迎、摇头动作。开始会叫“爸爸”、“妈妈”、“奶奶”。

    孩子八个多月了,又值春天,照书本上说,原本奶水不足的我是该考虑给儿子断奶了,可我却迟迟难下决心。很纠结。

    这是继儿子出生后,与儿子在亲近度上的又一次的疏远。孩子六个月时,我也曾准备过,可看到儿子闭着眼睛,头摆来摆去寻找的样子,放到了我还是忍不住把奶头放到了儿子渴望的口中,后又因儿子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这场病是儿子出生至今最让我混乱的一次生病),令我在一段时间内彻底打消了给儿子断奶的念头。

    因为儿子在生病期间,被疾病折磨地哭叫、呕吐,除了吃点母乳,几乎滴水不进,太可怜、太心疼了。真希望自己能代替孩子的痛苦,即使再难受也好。

    不愿给儿子断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怕因此疏远了母子的亲近,八个月来,做妈妈的享受惯了拥娇嫩的小粉团于怀中的惬意,小手在肌肤上抓挠、舞动的柔软,稚嫩的小嘴汲取营养时的专注和吃饱喝足后的满足。

    我有些难以忍受这种分离。远一点点都不舍。但最终我还是在儿子八个多月时给他断了奶。

    那时几乎所有的育儿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就断奶这件事,近几年的育儿专家在观念上和前几年有所不同,现在一般都认为给孩子母乳喂养到1岁或2岁都可以。我们那时建议母乳喂养半年。因为书上列满了不按时给孩子断奶的弊端,没有经验的我认为听专家的应该不会错。

    因为身边长辈很少能给自己提供育儿经验,我的系统中没有参考,我只能从外部的书本和专家获取信息。在做的过程中更是严格按标准执行。

    比如书上让给孩子定时喂奶,我就绝不会晚或早一点,让给孩子定量喂奶,一次30毫升,丈夫放得稍微多一点,我就怕撑着孩子。为此,丈夫和婆婆都说我太偏执,现在想想,那时确实有些过于机械、死板,不懂得变通。

    一岁后学会走路。

    抚养孩子的过程对我的程序,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调试的过程。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和儿子并排走上了两条方向一致,又相互关联的并行轨道。

    儿子的成长对我的程序提出进一步的标准和要求,促进着我达到最佳适配。当时的诸多不满和不安,其实也正是程序的调试的反映。因为自己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平和的对待,冷静地思考,没有正确的办法处理,才导致自己受到伤害。伤害自己,自己被伤害的同时,也许也伤害到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