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那些真正含义
繁体版

第四十章 寇员外事件

    本回开头的一句诗: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这里是色与空因应该是取自佛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色指的是颜色,也就是外貌。而识别颜色?外貌的是眼睛,所以色是指视觉。

    “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万种之色本无色,空来空去也非空。静于不静,说与不说本来相同。

    梦(这个梦字因该指人生,人生如梦嘛)里又何必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有用中又有无用,无功里又有立功。犹如果子熟了自然变成红色,别问如何栽培。

    话说唐僧等众离开布金寺来到铜台府地灵县,问人得知这附近有个寇员外,非常敬僧,长年斋点来往僧客。

    于是唐僧等就找到寇员外家,得知寇员外有个大愿,要斋10000个僧人,如今已斋9996,今日遇他们4个,正好功德圆满。

    这回里唐僧和八戒的矛盾激化了。激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唐僧等找到寇员外时。

    原文:三藏道:“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诣宝方谒灵山见佛祖求真经者。闻知尊府敬僧,故此拜见,求一斋就行。”员外面生喜色,笑吟吟的道:“弟子贱名寇洪,字大宽,虚度六十四岁。自四十岁上,许斋万僧,才做圆满。今已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斋僧的帐目。连日无事,把斋过的僧名算一算,已斋过九千九百九十六员,止少四众,不得圆满。

    今日可可的天降老师四位,完足万僧之数,请留尊讳,好歹宽住月余,待做了圆满,弟子着轿马送老师上山。此间到灵山只有八百里路,苦不远也。”三藏闻言,十分欢喜,都就权且应承不题。

    要注意的是:唐僧是求寇员外一餐斋饭。而寇员外说,求他们留住一个多月,好让他功德圆满。

    最后写到,三藏闻言,十分欢喜。说明唐僧默应了。而且这里离灵山只有800里路了。

    吃完寇员外的斋饭后。

    原文:长老起身对员外谢了斋,就欲走路。那员外拦住道:“老师,放心住几日儿。常言道,起头容易结梢难。只等我做过了圆满,方敢送程。

    唐僧吃完饭,填饱肚子就要走了,哪里还记得寇员外的功德圆满?

    说明唐僧无比自私,过河拆桥。说好的住一个月,让寇员外斋僧之事圆满。

    结果唐僧吃完饭屁股一拍就要走。

    寇员外好留歹留,总算了留住了唐僧再住几日,于是寇员外就赶紧办了个圆满道场。

    大概10多天后,道场结束,唐僧又要走。

    原文:唐僧想着雷音,一心要去,又相辞谢。员外道:“老师辞别甚急,想是连日佛事冗忙,多致简慢,有见怪之意。”三藏道:“深扰尊府,不知何以为报,怎敢言怪!但只当时圣君送我出关,问几时可回,我就误答三年可回,不期在路耽阁,今已十四年矣!取经未知有无,及回又得十二三年,岂不违背圣旨?罪何可当!望老员外让贫僧前去,待取得经回,再造府久住些时,有何不可!”八戒忍不住高叫道:“师父忒也不从人愿!不近人情!老员外大家巨富,许下这等斋僧之愿,今已圆满,又况留得至诚,须住年把,也不妨事,只管要去怎的?放了这等现成好斋不吃,却往人家化募!前头有你甚老爷、老娘家哩?”长老咄的喝了一声道:“你这夯货,只知要吃,更不管回向之因,正是那槽里吃食,胃里擦痒的畜生!汝等既要贪此嗔痴,明日等我自家去罢。”行者见师父变了脸,即揪住八戒,着头打一顿拳,骂道:“呆子不知好歹,惹得师父连我们都怪了!”沙僧笑道:“打得好,打得好!只这等不说话,还惹人嫌,且又插嘴!”那呆子气呼呼的立在旁边,再不敢言。员外见他师徒们生恼,只得满面陪笑道:“老师莫焦燥,今日且少宽容,待明日我办些旗鼓,请几个邻里亲戚,送你们起程。

    译文:上文里得知,取经已耗14年。从上文来看,员外还是想挽留唐僧。因为唐僧他们一来员外家员外就说过,只要他们在员外家住满一个月,员外就斋僧之事就能功德圆满了。

    唐僧拒绝的很婉转,却是坚决要走。

    八戒看不过去了,就说:“师傅太不懂人情世故了,人家如此大愿即将圆满,在这里住一年又怎样,放着人家好饭不吃,非要急着前行!前面是有你爸还是有你妈。”

    很明显八戒骂的很重,骂的话中还有隐晦。

    看这句前面有你爸还是有你妈.然而唐僧是孤儿,所以前面没有唐僧的爸也没有唐僧的妈。

    但前面有比唐僧爹妈还亲的佛主。

    先前就说了,此处离灵山只有800里路了。

    所以八戒实际在骂唐僧,你只急着自己成佛,人家员外这功德圆满之事你就置之不理,何况还受了人家的恩惠。

    唐僧听出了八戒的意思,反骂一句你这芍货,就晓得吃,完全不理会我们西行的本来目的,你根本就是一头只知道吃吃吃的猪。

    要是猴子沙僧也和你一样的话,那明天我一个人走。

    唐僧说他一个走之意,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去佛祖那里领功,那猴子八戒沙僧岂不是白忙了,看看,唐僧现在多牛叉,先前咋不见他这么牛叉。

    只是快到灵山了,还没真正到灵山就是这德性了。

    猴子听出话音,就打圆场,上去打了八戒一拳说:“就是你,害我和沙僧也被骂了”

    沙僧也听出来了,笑着说:猴哥打的好,八戒他不说话都招人嫌,他还多话。

    注意沙僧是笑着说的,实质是在缓和气氛。沙僧一般都是个黑脸很少笑。

    最后八戒气呼呼的站在一边不吭声,员外看到因为他的挽留,导致他们师徒大吵一架,也不好意思再挽留,只能说你们今天就别走了,明天走,我好好的给你们送行。

    唐僧的执意要走,让员外没办法了,只能办个送行来弥补未圆满。

    这时,员外的老婆又出来挽留,还是想让唐僧注满一个月。

    原文:正讲处,那老妪又出来道:“老师父,既蒙到舍,不必苦辞。今到几日了?”三藏道:“已半月矣。”老妪道:“这半月算我员外的功德,老身也有些针线钱儿,也愿斋老师父半月。”

    说不了,寇栋兄弟又出来道:“四位老爷,家父斋僧二十余年,更不曾遇着好人,今幸圆满,四位下降,诚然是蓬屋生辉。学生年幼,不知因果,常闻得有云,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家父家母各欲献芹者,正是各求得些因果,何必苦辞?就是愚兄弟,也省得有些束修钱儿,也只望供养老爷半月,方才送行。”

    三藏道:“令堂老菩萨盛情,已不敢领,怎么又承贤昆玉厚爱?决不敢领。今朝定要起身,万勿见罪。不然,久违钦限,罪不容诛矣。”

    那老妪与二子见他执一不住,便生起恼来道:“好意留他,他这等固执要去,要去便就去了罢!只管劳叨什么!”

    母子遂抽身进去。八戒忍不住口,又对唐僧道:“师父,不要拿过了班儿。常言道,留得在,落得怪。我们且住一个月儿,了了他母子的愿心也罢了,只管忙怎的?”

    唐僧又咄了一声喝道,那呆子就自家把嘴打了两下道:“啐,啐,啐!”说道:“莫多话!又做声了!”

    行者与沙僧哈哈的笑在一边。唐僧又怪行者道:“你笑什么?”即捻诀要念紧箍儿咒,慌得个行者跪下道:“师父,我不曾笑,我不曾笑!千万莫念,莫念!”

    老妪是指员外老婆,老妪说:“老师傅,你住到今日一共住了多少天。”唐僧说:半个月。老妪又说:“这半个月只能算我员外的功德,我的还功德还没算,我也有点钱,也愿斋老师父半个月。”

    员外两儿子又出来补话:“父亲斋僧20多年,不曾遇见好人,今有幸圆满,四位到此,蓬荜生辉。我年龄小,不懂什么因果,但听别人说,夫修夫得,妇修妇得,两个都得修,我家父母正是如此,各求各因果,师傅何必如此坚决辞行。我们兄弟两也有点钱,只希望老爷你多留半个月。

    看的出,这里员外一家人出动好言相劝,都是为了员外这一场斋僧能功德圆满。员外老婆说自己也要修上半个月实际是替员外留住唐僧再住半月,好让员外功德圆满。连员外两儿子都站出来挽留唐僧了。

    唐僧却回:“你母亲的盛情我都不敢领,却还受你们兄弟厚爱,万万不敢领情。今朝必须的起身动行,不然违背了唐太宗定的取经期限,人头落地。

    这唐僧不再是毫无人情味了,简直毫无人性了。

    员外老婆听到唐僧这话,知道唐僧是找借口,于是火了,说:“好心留他,他却非要这么不讲人情,要走就走,什么也别说了。”

    八戒忍不住了说:“师傅你别装了,我们还是留下好,落得人情在,走了人家只会怪你不领情。我们就注满一个月,了却他们心愿就完了,为什么非要只顾自己的事。”

    唐僧看八戒揭穿了他,就喝了一声要他别说话。八戒无奈,就自己打了自己两嘴巴说:“本不愿再说话,又吭声了。”

    八戒一直在帮员外家人说话,先前对唐僧说住一年又怎样,结果唐僧说你们不走我走。现在改口说咱们就成全员外一家,注满一个月,唐僧又要八戒闭嘴。

    猴子和沙僧看到八戒自己打自己就笑,唐僧觉得难堪就质问猴子你笑什么,还准备要念禁箍咒,逼的猴子只能求饶说:我没笑,没笑。

    这里得出八戒十分懂得人情世故,也是知恩图报,才会不惜和唐僧彻底翻脸而帮员外一家说话。甚至揭穿唐僧的虚伪嘴脸。

    员外看他们师徒为了他的事都闹成这样了。就站出来说:“你们别吵了,明天就给你们送行。”

    到了第二天,员外给他们准备了最后一餐斋饭,也请来一群亲朋好友为唐僧送行。

    在唐僧等走的时候:

    原文:那员外犹不忍舍,噙着泪道:“老师取经回来,是必到舍再住几日,以了我寇洪之心。”三藏感之不尽,谢之无已道:“我若到灵山,得见佛祖,首表员外之大德。回时定踵门叩谢,叩谢!”说说话儿,不觉的又有二三里路,长老恳切拜辞,那员外又放声大哭而转。

    这正是:有愿斋僧归妙觉,无缘得见佛如来。

    译文:员外要唐僧取经回来时再到他这里住半月,了却他圆满的心愿。说明唐僧等是否注满一月对寇员外的圆满很重要。员外回来的时候放声大哭,为什么哭?20多年斋一万僧的大愿,就差一口气功德圆满,就因为唐僧少住了半个月而导致20多年的坚持付诸东流。此情能不哭?所以作者写了句:有愿斋僧归妙觉,无缘得见佛如来。

    有心斋僧修佛,却无缘见如来,为何无缘?不就是因为唐僧执意急走。员外这是何等悲情。

    在唐僧等走了大概50里路后,八戒还是心理不舒服。

    原文:长老道:“天晚了,何方借宿?”

    八戒挑着担,努着嘴道:“放了现成茶饭不吃,清凉瓦屋不住,却要走什么路,象抢丧踵魂的!如今天晚,倘下起雨来,却如之何!”

    三藏骂道:“泼孽畜,又来报怨了!常言道,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待我们有缘拜了佛祖,取得真经,那时回转大唐,奏过主公,将那御厨里饭,凭你吃上几年,胀死你这孽畜,教你做个饱鬼!”

    那呆子吓吓的暗笑,不敢复言。

    译文:唐僧说天晚了,到哪里借宿。八戒回的气话:“放着现成的饭不吃,好房不住,偏要赶路,就像赶着去死一样。现在天晚了,要是下起雨来怎么办。唐僧气的回骂:死猪,又抱怨。在好的位置也不是能常驻的地方。等我们拜了佛祖,取得真经,回大唐时,我上奏皇帝,让你在那里吃几年,撑死你,教你做个饱死鬼。

    呆子听后暗笑,没有回话。八戒为什么笑?因为他看到他快把唐僧气晕了。

    猴子看到一个废弃的庙,名叫“华光行院”

    唐僧得知后说“华光菩萨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职,化做五显灵官,此间必有庙祝。”

    他们走进去发现里面廊房俱倒,墙壁皆倾,更不见人之踪迹,只是些杂草丛菁。

    转身准备走时外面又黑云盖顶,大雨淋漓.于是只能暂住于此。

    此情此景,再联想到寇员外,说不出是种什么滋味。

    前文得知员外是个本分的老实人,以24年时间求斋得一万僧,却因唐僧急走,而功亏一篑。

    员外是个老实人,那他的财富因何而来,文中说过,因他取了个旺夫的老婆,从此后做什么都赚钱,说明他老婆是个很精明的人。

    话表唐僧等一走,员外家就遭遇了一伙强盗,员外家里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躲了起来,只有员外拼了命走出来对强盗哀求:“列位大王,够你用的便罢,还留几件衣物与我送终”

    结果强盗上前一脚把员外给踢死了。贼走了后。员外家里人出来一看,发现员外死了。

    分析一下员外之死。

    从那伙强盗来看,是求财的强盗,从情节来看强盗也并没打算打死员外,只是一脚踢死了,说明员外死的很意外。

    可以说完全就是死于非命。

    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就是因斋僧的功德未圆满反成不敬招来祸劫。

    为什么说是招来祸劫呢?因为唐僧死活不肯留住,员外为了以弥补功德不足,花了大量银子大张旗鼓的给唐僧等送行。

    导致贼人看到员外财富,因此招来祸劫。

    所以当员外家被30多人的强盗团伙打劫,误害员外性命后,员外老婆没有去官府告强盗,而是诬告了唐僧等4人。

    原文:将四更时,那妈妈想恨唐僧等不受他的斋供,因为花扑扑的送他,惹出这场灾祸,便生妒害之心,欲陷他四众,扶着寇梁道:“儿啊,不须哭了。你老子今日也斋僧,明日也斋僧,岂知今日做圆满,斋着那一伙送命的僧也!”

    他兄弟道:“母亲,怎么是送命的僧?”妈妈道:“贼势凶勇,杀进房来,我就躲在床下,战兢兢的留心向灯火处看得明白,你说是谁?点火的是唐僧,持刀的是猪八戒,搬金银的是沙和尚,打死你老子的是孙行者。”

    前文已知,员外老婆是个很精明的人。上文中得知员外老婆认为真正害死员外的不是强盗,是唐僧。

    所以员外老婆就对儿子说她看到了:唐僧点火,八戒持刀,沙僧装钱,猴子行凶。

    于是员外家准备告官,看员外两儿子说的话。

    原文:寇栋道:“失状如何写?”寇梁道:“就依母亲之言。”

    从兄弟两对话来看,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了,他们的母亲是在诬告唐僧。

    他们也和他们母亲一样明白,认为他们父亲之死,其罪魁祸首是唐僧。

    于是就去衙门诬告了唐僧等四人。

    故事到此猴子似乎一直没什么作为。猴子最好打不平,为何迟迟不作为呢?

    话说歹徒们抢了员外家后正好逃往唐僧等西行的方向,走过华光院20里,在一个山凹里分赃。

    到了天明,唐僧等赶路正好撞见歹徒。

    撞见歹徒,强盗们不知死活,拦路打劫唐僧等人,结果全被猴子八戒绑了起来,猴子没有像以往一样起杀心,而是问他们犯过什么事,抢过多少人。

    得知这伙强盗都是初犯,是因好吃懒做耗尽家私,又见员外家底殷实,所以才起贼心。

    奇怪的是猴子放走了所有强盗。

    唐僧一听,得知员外家受损。

    原文:三藏听说是寇家劫的财物,猛然吃了一惊,慌忙站起道:“悟空,寇老员外十分好善,如何招此灾厄?”行者笑道:“只为送我们起身,那等彩帐花幢,盛张鼓乐,惊动了人眼目,所以这伙光棍就去下手他家。今又幸遇着我们,夺下他这许多金银服饰。

    译文:唐僧问猴子员外如此善人,为何招来此灾?猴子笑的回:“还不是因为送行漏了富”。

    于是唐僧等就从强盗那里拿回他们抢劫员外的财宝,正欲原路返回归还于员外。他们哪知,其实员外已死。

    唐僧等返回路上正好遇见前来抓捕他们的官兵,这时看他们的对话有个信息:

    原文:三藏师徒们将着金银服饰拿转,正行处,忽见那枪刀簇簇而来。三藏大惊道:“徒弟,你看那兵器簇拥相临,是甚好歹?”八戒道:“祸来了,祸来了!这是那放去的强盗,他取了兵器,又伙了些人,转过路来与我们斗杀也!”沙僧道:“二哥,那来的不是贼势。大哥,你仔细观之。”行者悄悄的向沙僧道:“师父的灾星又到了,此必是官兵捕贼之意。”说不了,众兵卒至边前,撒开个圈子阵,把他师徒围住道:“好和尚,打劫了人家东西,还在这里摇摆哩!”一拥上前,先把唐僧抓下马来,用绳捆了,又把行者三人,也一齐捆了,穿上扛子,两个抬一个,赶着马,夺了担,径转府城。只见那——主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报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

    译文:唐僧等返回途中,看见一群人拿着刀枪而来,唐僧吓尿了说:“”徒弟,那些是什么人。”八戒说:“”不好了,不好了,肯定是先前放走的强盗,又叫了些人转头杀过来了。”沙僧说:“”二哥,不对劲,那些好像不是贼。大哥,你看清楚点。”猴子悄悄的对沙僧说:“”师傅灾星到了,绝对是官兵来抓人了。”

    果真他们都被抓了。被抓后4人的状态分别是这样的。唐僧快吓尿了,要哭了。八戒是一肚子火。沙僧是不知所措。猴子却是笑嘻嘻,早有打算。

    从猴子对沙僧说:师傅灾星来了。得知猴子早就料定唐僧有这一劫。又从猴子笑嘻嘻的状态来看,先前一直不作为那是他早有打算。

    他们被官兵抓后,官兵拿走员外家财物派人归还于员外家。

    接着刺史就问唐僧:“你们西行的和尚怎么做起了强盗。”唐僧辩解说:“我们不是强盗,我们是半路遇到真正的强盗,从强盗手上抢回了员外家财物,正准备返回归还,就被你们抓来了。”

    刺史反驳:“你这花言巧语,既然已把强盗降服,为何不把元凶也带来?(强盗都被猴子放了)我们为何不抓别人,偏抓你们4人,你来看,寇家的状纸,点名告的你们,你还狡辩。”

    唐僧一听慌了,唐僧慌了后的一贯作风就是找猴子。

    唐僧就对猴子说:“你怎么上前不解释一下。”猴子却回:“我们这是人赃并获,有什么好解释。”

    刺史立即接着说:“猴子说的正是,人赃并获,唐僧你还敢抵赖。”于是要对唐僧动刑。

    在唐僧要受刑时。

    原文:行者慌了,心中暗想道:“虽是我师父该有此难,还不可教他十分受苦。”

    这里得知,猴子知道唐僧该有这一难,但还不至于让他受刑。

    猴子为什么知道唐僧会有这一难?就是因为唐僧辜负的员外,使员外功德未圆满反招一祸而死于非命,所以唐僧这一难是报应。

    话说唐僧要受刑,猴子于心不忍见他受刑,就顶了所有的罪。

    正在猴子受刑时,刺史上司来临,刺史要去接待上司,于是就要人把猴子等押进牢房。

    唐僧就问猴子这怎么办。猴子说就当进去玩。

    结果走进牢房就被狱卒折磨,唐僧被打就说:“悟空,怎么办啊怎么办。”猴子说:“他打你,实际是找你要钱,给钱就好。”

    表明这种暗地里的黑暗在什么年代都有。

    唐僧又回:“我哪里有钱.“猴子说:“那把袈裟给他们。”注意唐僧回:“悟空,随你,你做主。”

    分析:那袈裟是当初观音菩萨送给唐僧西行之用,结果在此时,唐僧被打的难受,居然同意猴子做主把袈裟送给狱卒。

    于是猴子就对狱卒说:你们别打了,我们来时的包袱里有一件袈裟,价值千金,你们拿去吧。

    狱卒们拿到袈裟一看,果然是宝贝,吵吵闹闹引来了狱官,狱官一看是袈裟,又在包袱里一番,番出了关文,看见关文上各国的印章,慌了。

    就对狱卒说:“幸亏我看到了,不然你们完了,他们确实是和尚,不是什么强盗,别动他们东西,快放回去。

    分析:为什么狱官看到他们关文就转变态度了?那关文上可是刻有各国皇帝的印章。

    一般人能做到吗,普通人能见到各国皇帝吗?所以狱官从关文里得知这4个和尚大有来头!既然他们大有来头,怎么可能去抢劫员外家?

    在唐僧等都睡着时。

    原文:行者见他们都不呻吟,尽皆睡着,他暗想道:“师父该有这一夜牢狱之灾,老孙不开口折辨,不使法力者,盖为此耳。如今四更将尽,灾将满矣,我须去打点打点,天明好出牢门。”

    猴子认为唐僧是因该有这一夜的牢狱之灾,为了第二天能够顺利出狱,猴子在四更末时出去做准备。

    猴子是有用什么办法顺利出狱的呢?

    做了三件事,全是装神弄鬼:

    1.在员外装员外显魂说搞错了,赶快澄清,不然他不得安宁,就会闹的一家不得安宁。

    2.在刺史家装祖宗显灵说你抓错人了,赶快查明放人,不然得去阴间受理。

    3.天刚亮,就在县衙装浪荡游神下凡对县衙所有官员说:取经的佛子在你们县衙受冤了,你们赶快放人,不然满城遭殃。

    到了升堂时,无疑问,众人议论纷纷,一致同意放人。

    唐僧出狱后,县衙的官员集体认错,并问他们狱中是否有受苦。猴子就吓唬众人说:我的白马被堂上人搞走了,包袱被狱中人搞走了,快点还来,不然今天就是我拷问你们了。

    此时唐僧劝解。

    原文:三藏劝解了道:“徒弟,是也不得明白。我们且到寇家去,一则吊问,二来与他对证对证,看是何人见我做贼。”行者道:“说得是,等老孙把那死的叫起来,看是那个打他。”

    唐僧说我们去寇家,一来吊问,二是搞清楚是谁冤枉我做贼。而猴子回的是:是的,等我把员外复活,让他来说是谁把他打死了。

    表明猴子早就想好了为员外还魂。因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员外不该死。

    所有官员及唐僧等来到寇员外家,他们家还在办丧事,他们也知冤枉了唐僧等人,所以寇家儿子两忙下跪。

    猴子没有半点记恨他们,反而说:“冤枉我们的孩子妈,你别哭了,等我把你老公叫回来,羞辱一下你冤枉人。”

    猴子这里明显是一句玩笑话,被故意冤枉了也没半点恨意,因为猴子深知其被冤枉之因。

    说完后又吩咐众官员和八戒沙僧看好唐僧。他去地府拉员外回来。

    众人都以为猴子是说笑,岂料猴子一下子一云飞起,满天瑞气,众人才知猴子是神仙。

    到地府后。原文:十阎王接下大圣,相见了,问及何来何干。行者道:“铜台府地灵县斋僧的寇洪之鬼,是那个收了?快点查来与我。”十阎王道:“寇洪善士,也不曾有鬼使勾他,他自家到此,遇着地藏王的金衣童子,他引见地藏也。”行者即别了,径至翠云宫,见地藏王菩萨。菩萨与他礼毕,具言前事,菩萨喜道:“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我因他斋僧,是个善士,收他做个掌善缘簿子的案长。既大圣来取,我再延他阳寿一纪,教他跟大圣去。金衣童子遂领出寇洪,寇洪见了行者,声声叫道:“老师,老师!救我一救!”行者道:“你被强盗踢死。此乃阴司地藏王菩萨之处,我老孙特来取你到阳世间,对明此事,既蒙菩萨放回,又延你阳寿一纪,待十二年之后,你再来也。”那员外顶礼不尽。行者谢辞了菩萨,将他吹化为气,掉于衣袖之间,同去幽府,复返阳间。驾云头到了寇家,即唤八戒捎开材盖,把他魂灵儿推付本身。

    上文得知,员外并没有被人勾魂,是自己来到地府,正好遇到地藏王的金衣童子,被带到地藏王那去了。

    没有人勾魂说明员外确实是死于非命。

    来到地藏王那,猴子说了员外生前的事,地藏王喜说员外死于64岁,正好是易经64卦的卦数,命终之时不受病苦,弃阳世而来此,我看他是个善人,就让他做了个案长。既然大圣要带他回去,我就再给他12年阳寿。

    金衣童子把员外带出来了,员外的第一句就是“救我”!何来地藏王所言“弃”世而来!

    猴子带回员外后,一切因果皆消,恩怨皆消,员外家大谢猴子等众,员外又重新开始斋僧,而这次没有提斋一万僧大愿,所以这次斋僧因该是诚心的永久斋僧。

    本回最后一句:地辟能存凶恶事,天高不负善心人。逍遥稳步如来径,只到灵山极乐门。

    这句文字的表面意思好像是,善恶有报。善终善果。

    正好对应上回里那句含义为有心斋僧,无缘于佛的诗。

    实际上这是一种反讽。

    因为我们都知道,文中之所以不负善心人的是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