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那些真正含义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狮驼岭(二)

    虽说猴子坑了八戒,使八戒被抓,但暗中保护着八戒,猴子一路上跟着八戒。

    文中曾写到过猴子的心理:我和妖怪打斗的受苦受累,你却清闲不说,还咒我死,我也让你吃点苦头,让你方知困难。

    说明猴子坑八戒是有分寸的,一路跟着是在保护他的安危,不急着救他,是让他体会下自己的辛苦。

    在这里还有一点,猴子以成功的打败过大魔头,也见过二魔头和八戒打过,猴子因该以为大魔头二魔头不过如此,三个魔头估计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怎么会知道其实魔头中最难对付的是三魔头。

    猴子最终见八戒被绑在水池里,于是又坑了八戒一把,猴子变做勾魂的骗了八戒的私房钱,最后才救了八戒。

    不久又与二魔头,这次出战的是猴子,当猴子也和八戒一样被大象鼻子卷住时,猴子在那挣扎,八戒就说:“我被卷时,因为我笨拙,运气也背,连手都被卷住了,没有办法,可是这猴子本来就灵敏,运气也好,居然还没卷住他的手,手没卷住的话,拿东西往妖怪鼻孔里一捅,这不捅到他疼的鼻涕之流。”

    猴子受到了启发,拿棒子往妖怪鼻孔里捅,果然降服了二魔头。最后也放了二魔头一马,没有要他性命。这时可以看出作者刻意表明猪八戒其实很聪明。

    要知道猴子以往是没有放妖怪一马的习惯,为何这次连放大魔头,二魔头?一路看来,猴子逐渐成熟了,早已不是那个在天宫胡闹的孙悟空了。猴子留妖怪性命,必有原因,留着疑问继续看。

    现在再次分析八戒在猴子被大魔头吞时为何逃跑。两种可能:

    1.八戒很蠢,又不讲义气,以为猴子完蛋了,自己也安危难保,所以跑了。

    2.八戒很聪明,看出了形式,知道猴子没事,大魔头完蛋了,自己留下是累赘,所以他跑了,并不是他不讲义气。

    这回作者在后文有意塑造八戒讲义气和聪明的场景,其实也是隐晦解释他逃跑的原因。

    那么接着推出他跑回后是有意说猴子死了的,故意闹散伙,还说要唐僧准备后事也是故意吓唬他的。

    因此大致可以看出八戒参与取经的真正目,拆散取经队伍。

    在孙悟空击败二魔头后,妖怪再次答应恭送唐僧,而且承诺要搞的风风火火。于是唐僧等高高兴兴,却不知是妖怪使计。

    但文中说过,猴子乃太乙金仙,岂会不知。

    注意:猴子先前还只是太乙仙,而现在已是太乙金仙了。猴子知道妖怪使计但猴子没说。、

    猴子为什么不说呢,唐僧先前一听有妖怪都不敢往前走,此时再一说这是妖怪用计那唐僧肯定又不敢往前走了,八戒和沙僧也不会劝唐僧,只会阻碍猴子。

    再说猴子已成功击败两大魔头,且绕了他们一命,常理下猴子肯定以为妖怪们不是他的对手,没什么好怕的。

    结果妖怪们把唐僧等送来到三魔头的地盘狮驼城时,妖怪们才开始动手,大魔头对八戒,二魔头对沙僧,三魔头对战猴子。

    八戒因为打久了,天色以晚,耳朵太大挡住了视线,时间一久就发晕导致四肢无力,最后被抓,沙僧打不过二魔头被抓。最后搞的猴子一对三,双拳难敌六手,猴子就跑结果被三魔头追上,猴子也被抓了。

    猴子跑的时候是用的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被三魔头抓了,原来三魔头是大鹏雕,一翅9万里。虽说猴子一个筋斗比三魔头一翅要远,但扇翅膀明显番筋斗来的快啊,一个筋斗的过程足够三魔头扇几下翅膀了,所以猴子甩不了三魔头。

    结果就是全被抓了,这结果肯定是出乎了猴子的预料之外。

    被抓后,妖怪们把他们分为4层一起蒸了,此时猴子变了个假身趁机跑了,请来龙王压制蒸笼下的火,自己又用瞌睡虫,瞌睡了看守的妖怪,救得其他三人。

    话说这瞌睡虫是猴子在南天门和看守南天门的神打赌赢来的,这瞌睡虫只要丢到人身上就会使人想睡觉,还可以通过增加数量来加强效果。

    救得师徒等准备逃跑,结果又被抓了,这次大魔头抓唐僧去了,二魔头抓沙僧,三魔头抓八戒。所以猴子跑了。

    几魔头这次抓到他们后怕猴子又回头来偷救。于是就假装把唐僧生吃了。待猴子回头得知唐僧死了,心灰意冷离开后,再安安心心的慢慢享用唐僧。

    果然,猴子回头来救,听闻唐僧已被吃,就找到八戒和沙僧,也是同样的说,猴子果然心灰意冷,连八戒和沙僧都没救就直接找如来去了。

    猴子得知唐僧死了大哭说了句原文:师父啊!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

    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岂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西方胜境无缘到,气散魂消怎奈何!”

    行者凄凄惨惨的,自思自忖,以心问心道:“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怎知道苦历千山,今朝到此丧命!罢!罢!罢!老孙且驾个筋斗云,去见如来,备言前事。

    若肯把经与我送上东土,一则传扬善果,二则了我等心愿;若不肯与我,教他把松箍儿咒念念,退下这个箍子,交还与他,老孙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猴子一哭唐僧的救五行山下之恩,二骂如来有经不舍得直接送去,搞的这么麻烦。

    猴子去见如来打算是告诉如来,唐僧死了,愿意的话就把经书给我送去东土,了我等心愿,不愿意的话就把紧箍儿拿走。

    猴子来到灵山鹫峰准备去见如来,结果被四大金刚挡住。其中

    原文: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喝道:“这泼猴甚是粗狂!前者大困牛魔,我等为汝努力,今日面见,全不为礼!有事且待先奏,奉召方行。这里比南天门不同,教你进去出来,两边乱走!咄!还不靠开!”那大圣正是烦恼处,又遭此抢白,气得哮吼如雷,忍不住大呼小叫。

    白话过来就是其中有个金刚装B,对猴子说:当初我们助你抓牛魔王,你不谢恩,一点好歹都不懂,要见如来你先启奏。这里不是南天门,由不得你到处跑,还不快给我让开。

    猴子一下毛了,狂吼金刚,乱骂。

    这里表明几点:

    1.猴子对金刚帮忙降服牛魔王的事一点感谢的意思都没有,当初猴子和牛魔王反目成仇,猴子没有请救兵,本想自己兄弟间自己解决,结果遇如来派金刚来多事,猴子本来就不感谢还怀恨在心,金刚这么说再加上看不起他,所以猴子利马火了。

    2.俗话说施恩莫望报,在这点上金刚比不了天庭里那些帮过猴子的神仙,更别说那些高级别的神仙了。

    3.猴子曾经在天庭不遵守规矩,如今在灵山猴子一样不遵守规矩。

    4.金刚说这里不比南天门,南天门可是天庭,比南天门不同?意思是这里比南天门更要怎么来的?说明在金刚眼里的灵山和南天门比起来怎样?

    一句话,金刚不把南天门当一回事,也就不把天庭当一回事。当初如来都要奉玉帝旨,这里却有南天门不如灵山这话,其实是代表了佛家表面虔诚与实质内心的不同。

    再看如来的反应。

    如来本在十八尊轮世的阿罗汉讲经,当听到猴子和金刚吵起来后,就带着那些阿罗汉一起去接见猴子,如来可是灵山之主啊。自己带同阿罗汉一起动身去接见猴子,这是给猴子多大的面子,在给猴子这个面子的同时不也相当于打了金刚一巴掌。

    猴子见如来来了,倒身下拜,同时眼泪直流。如来对猴子刚才怒骂金刚的事没有一丝责备,而是问猴子怎么了,说明在规矩这个问题上,如来也会纵容猴子。

    要记得当初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不过就是在听课时打个呼噜就被赶下界了,当然,不排除金蝉子是如来刻意安排。但佛门所有弟子在如来面前都是规规矩矩,猴子今天这么闹也没受到任何惩戒,如来反而是关心他遇到什么事了。

    如来之所以会这样对待孙悟空全因如来也知道孙悟空的未来,“灵明石猴”。

    当如来问猴子情况,猴子把事情陈述了一遍,如来说那几个妖怪他认得。猴子却回一句话:如来,我听有人说,那几个妖怪与你是亲戚。如来利马骂了他一句。

    分析悟空这句话,他听别人说?从从头到尾全文都没人说过妖怪是如来的亲戚。说明这时猜的,猴子可能早就怀疑妖怪都是佛门的人了。甚至可能和如来有关系,那么妖怪就全是佛门高人了,所以那三魔头才这么难对付。

    而且猴子这一句话明显还带有一点诈如来的意图。

    这时发现猴子可能早就猜到魔头们的来头,所以猴子听妖怪说唐僧死了之后,可能将计就计,在那一路演戏。

    只是要如来自己去收拾烂摊子,魔头们一收,狮驼岭这地盘明显就没了,并且那四万七千众的妖怪军团也自然归佛门打扫清理了。

    如来被孙悟空这么一诈说出了三妖怪的门路,大魔头与二魔头是文殊、普贤菩萨座下的坐骑。

    而三魔头来头不得了是凤凰一分为二成孔雀和大鹏,三魔头就是这个大鹏。

    原文:如来: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孔雀)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玉趾一降!”

    如来拜孔雀为母,那三魔头大鹏雕就是如来的舅舅。

    随后如来带着猴子菩萨等去收魔头。大魔头和二魔头见主子来了,利马归顺了,如来劝三魔头皈依佛门,三魔头不仅不肯皈依佛门还反水,结果被如来收服,强行皈依佛门。

    这一路上有多少被佛门强行收了的妖怪,黑熊精、红孩儿、牛魔王、蜈蚣精、大鹏雕........

    这回遭遇比较复杂。内容很多,信息也多。

    作者用4回(集)写这次故事。

    所以做个小结。

    1.猴子为了避免天庭劳师动众,没有向天庭搬救兵,而是采用了只身犯险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说明猴子更成熟了。

    2.唐僧不在苛刻孙悟空了,猴子对唐僧的态度有所好转,

    3.八戒恨透唐僧了,巴不得唐僧死,唐僧却仍然在八戒和猴子分歧时偏袒八戒。

    唐僧为什么要偏袒八戒?分析唐僧的智谋。首先师徒4人中猴子的本领最强,如果唐僧偏袒猴子,那么八戒肯定比猴子地位要矮一大截,那么唐僧和猴子比,唐僧也高不到哪去,但是如果唐僧和八戒联合在一起,那么猴子地位就降低,唐僧和八戒单比还唐僧高。

    所以唐僧偏袒八戒是作为上司的一种谋略,也所以,在多次八戒那么出格的言语后,唐僧还是偏袒八戒,不过八戒因该看出了唐僧想拉拢他的原因。

    4.猴子放过了大魔头,二魔头一马,这两妖怪还说过猴子很仁义,不是三魔头坚持要捕捉唐僧的话,那两魔头就和猴子成友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猴子是查他们背景。

    5.大鹏雕和孔雀可以说是同母兄弟,孔雀是菩萨,所以推断大鹏雕也该是菩萨级别,大魔头对猴子求饶时,说过大慈大悲齐天大圣菩萨,虽然猴子不喜欢这称呼,但也说明猴子在佛家的地位也相当于菩萨了。也所以,这次菩萨座下的大魔头二魔头根本不是猴子的对手。

    结论出,猴子道家地位是太乙金仙,儒家称号是齐天大圣,佛家身份已经相当于菩萨。

    6.猴子在得知唐僧死时,猴子崩溃了,连八戒沙僧都没有救就走了,找如来去了。

    猴子崩溃的原因不仅仅是唐僧死了,还有他自己的原因,这一路上猴子付出那么多,结果一下子全成了泡影,先前猴子坚持要往前走,是因为猴子知道一切都是如来安排的。

    所以怎样都是不会死人的,结果此时唐僧死了,猴子做的一切都白费了,猴子是带着怨气去质问如来。

    然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猴子在演戏,让如来自己去收拾烂摊子。

    7.猴子的能力已提升了很多,却斗不过这次妖怪,猴子可能早已怀疑妖怪来头不小,所以在和如来对话时,猴子就说有人说妖怪是如来的亲戚。结果果然有点渊源。

    8.猴子和八戒关系那么好,到最后为什么不救八戒就直接找如来去了,猴子对八戒说过救你容易,只是师傅呢?八戒说师傅被生吃了,猴子眼泪之流,而此时八戒却说哥哥别哭,我只是听说,没有亲眼所见,你别浪费时间,赶快去别处问问。

    这里看出八戒其实真的是很机智,猴子是急着去找沙僧问情况了,才甩下八戒走了,而且事先八戒要他别耽误时间,赶紧去别处。这里看出八戒不是一般的讲义气,重感情。

    9.大鹏雕的兵器:画杆方天戟,当初猴子下龙宫时龙王向猴子推荐的兵器就是画杆方天戟。

    这是不是同一把呢?龙王既然在开始猴子没有任何作为时就打算送猴子画杆方天戟,如果大鹏雕找到龙王,龙王送他画杆方天戟也极有可能。

    其实大鹏雕和当初的猴子有两个共同点:

    (1)都是不属于佛也不属于道的第三方势力。

    (2)身世大有来头。

    但是大鹏雕曾吃了一城的人,猴子却从未伤过善良的人,所以他们的品行截然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10.如来收了大鹏雕,一路上有背景的妖怪都没死,无背景有实力的妖怪都被收了。无背景无实力的妖怪才都被打死了。

    11.大鹏雕作恶多端,所以如来收大鹏雕表面上看也算的上是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