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龙的诸天之旅
繁体版

年会

    “龙爷,曲辕犁已经推广到大唐境内的每一个农田了。”

    水稻实验田,魏小宝向敖兴报告道:“按照您的吩咐,每一个曲辕犁按毛利卖给农户。”

    敖兴拔着无性水稻,问:“之后呢?”

    魏小宝说:“匠人大赚,农民也不亏,户部预计天下至少可以多出三成的耕田。”

    “嗯,还是有点少。”

    敖兴若有所思地说:“外面的人对我有什么看法吗?”

    魏小宝说:“百姓说您很亲近,没有一点架子。朝廷那边的大臣希望您能多上朝。”

    敖兴点了点头,说:“唐三藏已经走了一年多了,我也是时候办点其他事了。”

    ……

    第二天,朝堂之上,到处都有着红色绸缎的装饰;宫殿外,五步一红结,十步一红灯笼;民间,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远远望去,满是喜庆的样子。

    要说为什么魏征不反对?

    因为这件事上敖兴做的很完美。首先,红色绸缎都是他“造”出来的,所以,并没有任何花销;其次,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武百官,亦或者是平民百姓,都收到了敖兴送出去的红棉衣,因此,大唐的各个阶层都得到了好处;第三,这一天本来就是新年,欢庆一点并没有什么。

    “今天,是一个……”

    按照敖兴的要求,李世民在这一天坐着龙椅上,说着新年贺词。

    下面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纪录,之后京兆府和各地的地方官也要向当地的百姓说新年贺词,当然,说的都是俗话。

    夜晚,大臣和皇族一起在皇宫吃年夜饭。当然也包括太傅敖兴。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的年夜饭饭菜很多。而且,还有很多蔬菜和水果。

    过冬之前,敖兴就把暖棚的技术传播了出去,让农民在冬天也有钱赚。

    至于材料,当然是由皇家商会提供。所以,又一次的实现了多赢。

    年会上,各省官员汇报当地情况和一年的总结,然后由小吏纪录和编写,再送到长安报社进行打印,最后五百里加急,发往全国各地。

    年会上,李世民宣布设置漠北都护府,敖兴作为钦差过去帮助突厥人汉化和脱贫,蒸汽织布机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硝化甘油、步枪和火炮正式装备全军。

    宴会之后,敖兴干了一件很“有失身份”的事情——要红包。

    是替自己的学生李泰要的。

    半个月前,李泰给敖兴写信,和自己诉苦,说是土著暴乱、士兵水土不服、缺钱少粮,以及其他的一大堆问题。

    这书信敖兴一看,就知道这小子是心血来潮就去了。

    李泰的战报敖兴也是很关注的。虽然开头不太顺利,但是当李泰的天赋很高,很快就掌握战争节奏,嘎嘎乱杀。

    但可惜的是,李泰从来没有学过如何治理,加上安南仍然属于半原始社会,山上的部落并不好管理,带的人里也没有文官自然也就出乱子了。

    敖兴回信先骂了一通,然后又是鼓励,让他坚定信念,还送去了一本汉斯的禁书。

    这次晚宴,敖兴还帮忙画了大饼,说是李泰打下来多大的地盘、那里的占城稻产量多高、那里的气候有多好,还拿来了一批玉石卖到市场。

    “这次,真的要走了吗?”

    李承乾问:“老师,您还会回来吗?”

    敖兴说:“你还有四个时辰。”

    李承乾又问:“那我们还会再见吗?”

    敖兴没有直视他,说:“你们是我最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