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龙的诸天之旅
繁体版

孙悟空

    “找到了!”

    一个士兵大喊着。

    闻言,众人围了过去。

    “敢问,阁下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吗?”

    那猴子抬头道:“算你小娃娃有眼里,不错,俺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李泰说:“没想到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现在竟然是如此的狼狈。”

    孙悟空有些不悦,说:“哼,要不是有这五指山压着,俺老孙再闹一次天宫又如何?只是那如来老儿用揭印压着,俺老孙脱不开身。”

    李泰问:“那么,交易吗?”

    孙悟空问:“什么交易?”

    李泰蹲下,笑着说:“我放你出来,你去灭了佛。”

    孙悟空叹气说:“你这小娃娃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李泰说:“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立一个人与妖都能和平相处的国度;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众生不再把生老病死所困;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众生都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武力不再是衡量正义的标准;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天下苍生不再为生存而争斗。你愿意来帮我吗?”

    孙悟空说:“你的理想很伟大,但没有足够的武力是不行的。可惜我现在要送一个人去西天取经。若是等我回来,你仍不改初心,那我就助你。”

    李泰说:“好!一言为定!”

    “驷马难追”

    一人一猴就此握手。

    ……

    “今天我们来讲历史文化,有谁能回答一下,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水陆大会之后,敖兴开办了公开课,一天讲一门学问,对象不分人。

    李治说:“通过和亲的方式,换来了和平。”

    敖兴摇了摇头说:“目光还是短浅了。你要从大局上看,要更深层的去思考。”

    一个藏商说:“别的我不知道,但是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为其修建了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匠人、乐师,我们的文化有了很高的提升。”

    “嗯,回答的不错,不过还差点。”

    李承乾问:“是文化融合吗?”

    敖兴说:“差不多,但更应该说是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我们都知道,在汉朝之后,汉成为了民族的称号,但汉族仅仅只是种花家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种花家民族。”

    “那么什么是种花家民族的代表呢?”

    一个突厥人问:“国号吗?”

    敖兴说:“问得好!尽管在历史上,大唐之后还有很多王朝,但“唐”却成为了种花家的代表,另外一个代表是兔子。

    大唐有着很强的兼容性,甚至远超后世的王朝。大唐之前,虽然说多民族统一,但是统治者却只有汉族,但唐朝不是。上到皇祖,下到平民百姓,大唐境内的各个民族或者混血儿都有。另外一点就是唐朝在之后的鼎盛时期达到了万国来朝的地步。因此,种花家民族去往海外,一般是以唐人来自称的,而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一个吐蕃人问:“那么我们也是种花家的一部分吗?”

    敖兴说:“你们当然是种花家的一部分。记住这几句话。”

    说着,敖兴在黑板上写着几行字:“XZ是种花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是种花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是种花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弯弯是种花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种花家的领海权神圣不可侵犯,种花家的领土权神圣不可侵犯,种花家的领土权神圣不可侵犯。”

    写完这几句话,敖兴转身对他们说:“尽管现在有些政权还是分立的,但是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下,所有的以种花家文明为体系的国家在未来都会走到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几句话你们要牢记在心里,将来也要告诉你们的后人。

    给你们讲几个后世的段子,有人崇拜战国时期的白起,但是一看自己的籍贯是山西的;有人崇拜卫青霍去病,但是发现自己是匈奴;有人说想去看长城,家里人说往南一百步就到了,那人不解,问为什么长城离他们家那么近,家里人说修长城就是防他们的。”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我会回答你们的一个问题,有什么要问的吗?”

    一个儒生问:“龙爷的学问有些匪夷所思,学生想知道您属于哪一门派,又师从何人?”

    敖兴说:“我属于科学派,科学派的学问包括了儒家的道德、法家的管理、道家的化学、名家的心理学、医家的生物学、墨家的物理学等等,还有你们完全不懂的一些学问。

    不过要说归属,我应该是属于道家,毕竟道家万物兼容,一切皆可为道。

    你要是问我师从何人,那可就多了。包括孔孟、张恒、扁鹊、华佗、祖冲之等种花家的先贤,后世的李白、杜甫、李时珍、毛爷爷、袁老爷子,以及一些生活在大洋彼岸的人,包括亚里士多德、达芬奇、高斯、爱因斯坦等诸多学者。

    刚好借着这个机会给你们讲一个道理。

    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一成不变的。以前的思想和制度到了现在不一定要保留,正如当今的皇帝不一定要走秦皇汉武的路子。思想要灵活,该变的时候要变,不要像赵括那样,完全按照前人的兵书打仗,最后被白起用两万五千人灭了二十五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