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宋
繁体版

第十三章 未入朝堂 先入政局

    事实证明,饥饿与食物才是刻在人类脑海最深处的传承。当宋兴第一次提前结束晨训说要去吃早餐后,杨文广、大姐儿、张岊、折惟信甚至是张平都一个接一个地接受了早午晚三餐的这样更合理的用餐时间,他们甚至跟着宋兴明白了遛弯与消食的好处。当然,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足够的社会财富,以至于他们既不缺钱又不怕增加午餐导致时间的浪费。若是让小张安与张老丈立刻就接受午餐的概念,想必是要难一些的。

    兰儿的厨艺在这几日间突飞猛进,宋兴几近指导了几次,这丫头便仿佛是开窍了。宋兴菜谱上的美食一道接着一道地做出来,宋兴便一道接一道地吃了过来。开始兰儿还只是照本宣科,但没过两日,兰儿便开始学会创新了,她做出的菜受到了广大宋朝本土同胞的强烈欢迎。于是宋兴的小院便成为了杨家与折家的定点食堂,无论早晚,只要一到饭点,宋兴的小院便会出现杨家三兄弟,折家父女与张家父子。这让宋兴觉得若是再这么下去,恐怕不但自己一日离不开这丫头,其他人也会离不开的!宋兴警觉得很早,所以强烈要求兰儿尽快将那两个折惟信与杨传勇派来的出自教会,不能让自己的小女友净给别人当厨子啊!

    但厨子即便是教会了,这种状况也只是稍微减弱了些,这些人只是不来自己这里吃早餐了,但午餐和晚餐还会照例来自己的小院,理由很简单,兰儿做得好吃。

    就在这日午餐后宋兴陪着折惟信饭后遛弯时,宋兴期盼了好几天的消息终于来了。任公终于来了,但任公自打见了折惟信和宋兴后便摆着一张神秘的笑脸,这让宋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任公这次坐在了宋兴的书房中,任公对面坐着的是折惟信,宋兴只有站着的份。任公带来的消息有两个,第一个是一道公文,大概意思就是允许宋兴参加今年的童子科了,时间便定在闰六月月初,也就是下个月月初。第二个消息就比较特殊了,是宋真宗的诏令(请看作者的话),内容则是让宋兴带“祥瑞”入京觐见,这便是让宋兴有“不好的预感”的地方。

    听到可以参加童子科的事情成了,宋兴和折惟信都很高兴,这意味着宋兴可以提前一步进入仕途了,但听到第二个消息的时候,二人便傻眼了,皇帝给一个平民小子单独下一道令,还是带着祥瑞觐见,这从何而来?这事情自是只能由任公来解释了。

    “这道诏令老夫自是知道其中缘由的,老夫这便与你二人说。当日回了州衙后,老夫便将那日所提的要求写了栅子走给了官家,但老夫并未言祥瑞一词,老夫只是说了你活万民之粮种献上。还有抑制土地兼并之良方与使我大宋富强之法要面呈于官家。至于这祥瑞一说,乃是出自当今枢密使王钦若之口。”

    宋兴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过,冷汗如雨冒,胸口如被,宋兴现在只想着这世上还有有没有除了死之外的方法,可以让自己离开这个年代。王钦出口称自己的种子为祥瑞,不管这种子是不是祥瑞,只要自己和这个人沾上了一点点的关系,宋兴便觉得压力如山。王钦若是什么人,奸佞小人,幸进之人,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啊,被称为北宋“五鬼”啊,他王钦若现在老了,这种人也不要脸,哪怕要脸也不用担心挨几年骂了,后世人骂也听不见,但自己才十五岁啊,想想大宋朝的喷子,不管哪个党人不是自认刚正之人?我的天啊,后世历史上会怎么记宋兴这个人?舞象之年,寇平仲公喷之;弱冠之年,范文正公喷之;而立之年,醉翁喷之;不惑之年,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包拯,组队喷之;知天命之年,不敢再往下想了,苏家三大文豪和“承天一柱,判断山河”的章惇正向自己走来,太可怕了。

    定了定心神,无论如何,必须要先与王钦若撇清关系才行!宋兴向任公施礼道:“任公,这种子是否为良种尚待验证,怎么当下便称之为祥瑞?再说,他王钦若就算是当今枢密使,也是幸进之人,又有什么资格评价我的种子?我这种子我只敢称良种,至于是不是祥瑞,当由官家与堂上诸公一同评价才是。”

    “不对啊,既是单独奏于官家的,他王钦若又是从何得知的?”宋兴此时才想到这个关键的问题,盯着任中正问道,心理则有些担心自己不会看错人了吧?

    任中正笑着道:“这你可怪不到老夫头上,这诏令是官家下得,自然是要门下各位相公还有中书舍人等一干人等用印的,他们既然用了印,便自有办法知晓了。”

    “那也不对啊,若任公称良种,那官家下令应该也称良种,那为何这诏令上称之为祥瑞呢?”宋兴觉得自己的脑子转得挺快,没有被这老小子骗了。

    任中正站起身来,怒道:“放肆!老夫行得端,坐得正,老夫说了上奏时称的是良种便是良种,说的是单独上奏便是单独上奏,老夫有必要骗你个娃娃吗?”任中正觉得宋兴这少年有些克自己,但这次不能让这小子气走了,不然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好歹也是马上就要进中枢的角啊。

    宋兴步步紧逼道:“那敢问方才任公进院是为何一脸的笑意?”

    此时折惟信有些看不下去了,开口道:“放肆,怎么和任公说话呢?”任中正此时反而不恼了,拍手哈哈大笑起来,笑着说道:“老夫便是笑你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年轻人,这做人与做官是一样的,不要总是觉得自己聪明,别人便傻,做人还是要踏实些的,万事不能急的,急了便易出错。当时若是你不算计老夫,说不定会得到的更多,现在可好,未入朝堂,先入政局,让老夫如何说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