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繁体版

第35章 世人皆知亚圣,而鲜少知后圣

    孔鲋将《三字经》在脑海中从头到尾又过了一边后,感慨万千。

    这本《三字经》虽说没有涉及什么精深奥义。

    但胜在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海纳百川。

    尤其是里面对儒家文化的归纳,更是鞭辟入里。

    《三字经》也许对于大儒来说,过于泛泛。

    可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简直太适合不过。

    这样的经典,不是熟读……精通儒家文化的人,是绝对无法写出来。

    他看向赵高,心中既震惊又不解。

    震惊的是,没想到精通狱法的赵高竟能写出如此经典。

    不解则是,既然赵高对儒家文化理解如此之深,为何又要罢黜儒家?

    难道真的又是一个墨子?

    孔鲋终是按捺不住,有些苦涩道:

    “你究竟是如何写出这本经典?”

    直到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本《三字经》是本经典了。

    虽然远远不如“六经”。

    赵高淡淡道: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孔鲋怔了怔,口中喃喃重复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

    是啊,此书高屋建瓴,非博观难以约取。

    孔鲋呐呐无言,而浮丘伯等人也脸色难看。

    他们脸色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没想到赵高竟能写出《三字经》这种典籍。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三字经》的第一句话。

    没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善”是孟子的理论,而浮丘伯三人师从荀子。

    荀子的主张可是“性本恶”。

    若以后《三字经》大行其道,那想必后世知晓荀子“性恶论”者,将寥寥无几。

    届时,他们“荀氏一派”的影响力,将远低于“孟氏一派”。

    世人将只知“亚圣”,而鲜少知“后圣”。

    一想到这种结果,浮丘伯等人脸色愈加难看起来。

    见孔鲋等人都不再说话,沉目锁眉,赵高直接站起身道:

    “诸位,我还有要事在身,既无他事,便先行一步了。”

    见过圣人之后,赵高自觉也没有什么留下的必要,于是转身离开。

    孔鲋等人神情复杂地盯着赵高离去的背影,终是未开口说什么。

    直到赵高的背影消失不见,孔鲋才长叹一口气,道:

    “就凭这《三字经》一书,赵高之名怕是要在儒生中流传开来了。”

    浮丘伯哼哼道:

    “可笑此人竟还是罢黜儒家之人。”

    叔孙通亦是喃喃道:

    “难道我儒学真的不好吗?”

    否则赵高为何要黜儒家,而不尊儒家?

    只是这个念头刚一升起,便立即又被叔孙通自己否决。

    我儒家乃当今之世两大“显学”之一,学儒者盈满天下,怎么可能不好?

    难道我儒家发展百年后,还能禁锢人的思想,腐朽人的身心,奴化人的思维不成?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

    ……

    赵高离开客栈后,径直前往尚方。

    这次到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一切都顺风顺水。

    对于制造一批铁锅之事,尚方令直接就答应下来。

    赵高根本就没有多费什么口舌。

    事情解决后,赵高就准备回尚食局了。

    毕竟,还有制造白砂糖和酿造蒸馏酒两件事等着他呢。

    他可是很忙的。

    才回宫中,忽听后方有人喊道:

    “先生,且住!”

    赵高闻言,还以为是狄安。

    转身一看,却发现竟是公子胡亥。

    赵高拱手问道:

    “殿下找臣,不知所为何事?”

    胡亥来至近前,才道:

    “先生已多日不曾教我狱法,故亲来请教。”

    赵高微微一怔,他险些忘记此事。

    好吧,他就是已经忘了这件事。

    秦始皇让他担任胡亥的老师,教胡亥狱讼之法。

    近来,他一心都扑在获取秦始皇好感度之事上。

    又是亲做美味佳肴,又是酿酒,制白砂糖,忙得不开交,那顾得上其他琐碎之事。

    关键都特么这么忙了,秦始皇的好感觉竟然才-∞。

    你说这秦始皇是不是……挺没有礼貌的。

    赵高再次拱手道:

    “是臣疏忽了,不知殿下有何困惑之处,还请说来,臣为殿下解惑。”

    胡亥却摇摇头道:

    “此番寻先生,并无他事,只是先生许久不曾过来,故而来寻。”

    赵高微笑颔首,心里却是想着:没事来找过我,这不是耽误老子时间吗?

    还不如问个问题,问完直接走人的好。

    胡亥往前走去,赵高一旁随行。

    胡亥忽然开口道:

    “先生之厨艺,胡亥近来每日必食,当真是非凡。”

    赵高回道:“殿下喜欢就好。”

    胡亥停住脚步,转身看向身边的赵高,问道:

    “为何我以前不记得先生有如此惊人之厨艺?”

    胡亥眉头紧锁,回想着赵高以前的厨艺如何?

    咦?

    他还真不知道。

    毕竟他以前也没见过赵高下过厨。

    不过,应该不会太好,否则早就一展厨艺。

    秦始皇也问过类似的问题,赵高如故道:

    “偶有所感,偶有所得。”

    “臣是看陛下神思不属,连日不食,心中焦虑,忽茅塞顿开。”

    胡亥感慨道:

    “先生大才。”

    赵高连忙回:

    “殿下谬赞。”

    胡亥确实是真心实意。

    他想起他以前做算术之题时,不会做就真的不会做,再如何焦虑,也无法茅塞顿开。

    他本来以为,一旦逼急了他什么都会做。

    才发现,并非如此。

    他太过高估人力了。

    殊不知人力有时穷。

    人在逼急了的时候,只会做一些情绪上的事。

    但凡涉及理智的,以前不会做,现在还是不会做。

    胡亥总觉得现在的赵高似乎不太一样了,他想了想,开口道:

    “先生,你可还记得,以前曾跟我说过一件事?”

    赵高搜索了一下,问道:

    “不知殿下所指何事?”

    他回忆了一下原赵高的记忆,发现原赵高跟胡亥交流过许多事,什么都会聊一点。

    并不是单单只教胡亥狱讼。

    所以,他并不清楚胡亥指的是哪一件事。

    不过,也由此可见,胡亥和原赵高的关系极好。

    难怪赵高会为胡亥谋划篡诏一事。

    就凭胡亥跟赵高的关系,一旦胡亥继位,赵高还不得直接原地起飞。

    事实上,原赵高也确实直接原地起飞了。

    李斯当时也是被赵高给迷糊住了。

    只想着扶苏看重蒙恬,一旦扶苏继位,必会重用蒙恬,而排斥他。

    却不曾想,胡亥也极其看重赵高啊!

    一旦胡亥继位,岂不是会像扶苏重用蒙恬一样重用赵高吗?

    李斯的想法也许是,扶苏会重用蒙恬,是因为蒙恬各方面都优于他。

    而胡亥却不一定会重用赵高,因为他各方面都优于赵高。

    可他绝对没有想到,蒙恬受到重用后,不一定会杀了他。

    而赵高一旦获得重用,不只要杀他,还得俱五刑,并且以腰斩之刑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