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繁体版

第25章 斯乃荀圣亲传

    “还有,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融入其中。”

    “如此一来,任何想要搞分裂,搞造反,破坏统一的人,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只有一个大秦,任何人不得分裂!”

    “维护大秦统一,是每一个大秦子民应有的责任!”

    “哪怕只是一个岛,也是大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六国余孽妄图破坏统一,搞分裂,无异于自取灭亡。”

    “……”

    赵高将后世的一些法治思想,以及后世一些儒家思想相融合,缓缓道来。

    至于像什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董仲舒提出的鬼神之说。

    则通通予以摒弃。

    总而言之,就是既剔除了一些儒家的封建糟粕,但又保留了大部分封建专制。

    这倒不是说,穿越过来的赵高,因为自己身居高位,就想体验一下万恶的封建贵族特权。

    纯粹是因为,你对秦始皇搞后世的法治与民主,这不是在搞笑吗?

    没错,他绝对没有想什么三妻四妾、日夜笙歌等污七八糟的东西。

    绝对没有。

    都是秦始皇的锅。

    他只是受到了历史的牵连,被迫与其同流合污。

    赵高最后说道:

    “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慢慢制定,淳于越,高言之如何?”

    淳于越沉默,短时间内能说出这么多,已殊为不易。

    便是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到这么多。

    淳于越还是不甘心就此放弃,他语气变软道:

    “‘罢黜百家,独尊法术’,非一蹴而就之事,其中细节浩如烟海。”

    “尤其我儒家经典,更是多如繁烟,删减废改,需有人从旁辅助,我虽不才……”

    赵高点头,淳于越这句话说的不错,这个工程量确实极大。

    不过,就算要找人协助,他也不打算找淳于越。

    淳于越心中的小九九,他还是清楚的。

    读书人嘛,心里花花肠子就是多。

    赵高打断淳于越的话道:

    “仆射此言有理,高亦知此事不易。”

    “不过还是不劳仆射费心,高料想李丞相定可担此重任。”

    李斯自然可以。

    毕竟当年“焚书”一事,就是由李斯主持的。

    现在由“焚书”改为“罢黜”也大差不差。

    淳于越见自己已经如此低声下气,赵高竟然还不识抬举,简直不是好歹。

    他直接大声斥道:

    “李斯……丞相,乃法家之代表人物,如何通晓我儒家精义?”

    面对一位丞相,淳于越语气变软。

    赵高故作疑惑道:

    “高怎么记得,李丞相师从儒家圣人?”

    李斯此时也恰到好处地咳嗽一声,道:

    “斯乃荀圣亲传。”

    李斯的意思很明显。

    他可是圣人弟子,他要是都不通晓儒家经典,难道你就通晓?

    你又是哪位儒家圣人的弟子?

    淳于越快要被气吐血了。

    这李斯简直好不知羞耻,他明明是个法家之人,现在却硬说自己懂儒家。

    好吧。

    淳于越虽然心中郁结,但也不得不承认李斯说的并没有错。

    荀子在儒家简直算是一个“异类”。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一位圣人。

    但就是这最后一位儒家的圣人,却培养出两个法家巨擘——

    韩非子和李斯。

    你说这算怎么个事?

    是不是挺没有礼貌的?

    淳于越忽然又想到:好像墨子也是弃儒从的墨……不对,墨家本就是墨子创立的。

    不过,该说不说,荀子会教出韩非子与李斯两位学生也是有迹可循的。

    孔子主张“仁义礼”。

    孟子发展了“义”。

    而荀子则发展了“礼”。

    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则为约束,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

    为了确保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

    由此,礼转为法。

    在荀子看来,礼是介于义和法之间的一个范畴。

    在义礼并称时,礼多指道德。

    在礼法并称时,礼多指制度。

    礼是高于法的,礼为法之大本。

    若只讲法治,而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然会作乱。

    因此,荀子将“法治”称为“暴察之威”,而“礼治”称作“道德之威”。

    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

    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关于这一点,像不像后世的道德与法律。

    法律规定了人最低的恶,而道德则制定了人最高的善。

    只要符合道德,就一定符合法律。

    综上看来,荀子能教出韩非子与李斯两人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荀子本人就已经在“法”之一途,走了很远。

    甚至于,荀子要是教不出一两个法家之人,才让人感到奇怪呢。

    李斯都说出自己是“荀圣亲传”的话来,淳于越终不再开口。

    其他儒学博士也无人欲言。

    秦始皇见状大笑乐,他是万万没想到赵高能带给他这么大的惊喜。

    亡六国文化,罢黜百家,独尊法术,实现思想的大一统。

    此计谋一出,六国余孽当如水中浮萍一般,毫无根基可言,只待被雨打风出去。

    六国余孽,诚不足为惧!

    如此一来,那他的“梦中梦”中,六国余孽造反一事,也将不会再发生。

    赵高无形中解决了他梦中一患。

    虽说赵高本身也算是他梦中一患。

    他之前说赵高与李斯相比,弗如也。

    但此刻看来,赵高倒也没那么差劲。

    秦始皇当即道:

    “‘罢黜百家,独尊法术’一事,由赵高主持,李斯辅之,各级官员务必全力配合。”

    “大秦所有官员,皆需学习赵高编纂的‘新法家’经典,每年考核一次。”

    “各地官员需向当地百姓传播‘新法家’思想,不得有误。”

    随着,秦始皇一道道诏令的颁布,儒家文化统治后世一千多年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而是,变成了法家。

    不过,在赵高想来,即便换成法家,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该僵化的还是会僵化。

    因为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根本就无法做到真正的法治。

    说到底还是人治。

    而人,都有劣根性。

    也许到最后,“独尊法术”还不一定有“独尊儒术”好,也犹未可知。

    赵高感觉自己想的有点远了,再者这也不是他所能够控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