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纪事
繁体版

游皇都,殷王偶遇佳人

    汉亡唐立,楚殷唐和,五百年匆匆而过。

    楚国有一谏议大夫,名曲大心,以直闻名。楚王甚爱之,常与人言:“寡人有大心,如女子有镜,修吾身,正吾心”

    及楚王驾崩,太子登楚王位。其不喜曲大心之直,又有佞臣伯其滑,与曲大心有怨,侍楚王左右,常进谗言,楚王愈恶曲大心。三年,因楚王好猎,常数日不上朝,曲大心屡谏,楚王怒极,乃罢其官。

    及曲大心被罢官,伯其滑仍不罢休。乃趁曲大心与其子出游,收买强人于途中埋伏。

    曲大心及其子惨死贼手,国人皆知乃伯其滑为之,乃作歌刺之:

    鼠兮鼠兮,专行于夜。

    敢盗我粟兮,胡言不知。

    曲大心之族因伯其滑有宠于王,遂忍报仇之心,以待其变。

    曲大心之妻时归家省亲,闻此噩耗,乃至晕厥。及醒,又闻己已有身孕,即悲其夫之亡,又喜天不灭大心之嗣。乃与其仆暂居其娘家。怀胎两年,生下一女。其本就因思其夫而心伤,又闻生女,谓其母:“大心之仇,无人报矣。”乃亡。

    曲大心妻之族以鸾为姓,世代经商。鸾父鸾母怜曲大心之女生而丧父丧母,乃以怜名,又欲使其入己族,冠鸾姓。曲妻所遗之仆请之曰:“仆等侍曲氏久矣,家主被害,主母新亡,将不知何以生,幸有小姐,以继吾业。且小姐乃遗腹而身,此天欲使其报杀父之仇也,愿老爷夫人思之。”

    鸾父鸾母感其忠,乃止。

    后鸾父鸾母因经商之故,去楚入殷,曲怜亦随鸾氏牵于殷都生活。

    及曲怜年至十六,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且其自幼便好读书,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又兼多才多艺,可谓才貌双全,世之佳人也。

    因各族其寿有长有短,故成年方可婚聘。是以其虽有绝世之姿,尚无聘定。

    再说这殷国,乃人族所立,国姓申,如今之殷王,名杳,时龄三十。其乃先殷王十九子。先殷王爱其母甚,又因其才智超诸兄弟多矣,乃立为太子,后登基为殷王。

    殷王常喜处理完毕政务后微服殷都,品茶听书,以察民情。

    “那唐国,真是常得天之幸。话说一百年前的夏季,唐国偶发天灾,全境地动十日,竟未亡一人!但屋倒房塌,也致使百姓无所居。后又连下暴雨,诸水暴涨,淹毁农田无数,幸而唐国府库仓盈,又早有防洪之策,虽有此大灾,未伤唐国之本也。雨一月未止,唐王乃设祭坛,但求罪其身,而勿降灾于百姓。连续四日,雨仍不止,及第五日,祭祀未毕,但见后宫一道彩光冲天而出,破雨云,乃见日。唐王连忙招侍从打探消息,原是唐王后诞下一王子,彩光乃生产之异象。其后一日,洪水便退至往常之深浅。奇哉妙哉!此王子生而能言,幼而好学,似有其祖秦太宗之能。唐王感其神,乃立为太子。即今唐太子敖鹄也”

    殷王杳尚为太子之时便知唐太子之奇,今又闻之,既叹其之神,又感治国之难,乃让侍卫打赏说书人,起身返宫。

    殷王边走边思考政事,侍卫紧随其后。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殷王偶然中的一瞥,却与从轿中往外看的曲怜对视了一眼。

    欲知其后之事,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