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气地生活
繁体版

05

    我家河南,面食多,我说的上的有肉丝面、手工宽面、凉面、豆面条、蒸面条、鸡蛋面、烩面等,有些想不起来了,有些对我来说只是面。我对于面的记忆实际上也是我对于人的记忆。

    想到我妈,我就想起肉丝面和手工宽面。肉丝面做法其实简单,配菜也寻常,菠菜、根子白、小青菜等都可入面。青菜可以适当的中和肉丝的肥腻,而肉丝的肥腻又可以使青菜吸溜到嘴里的时候更加顺滑,它俩是好伙计,互相成就。我妈选用的面常常是细面或者细圆面,但不似粉丝那样细。面宽占正常人大拇指三分之一,我总觉得,面太细了易突出汤,太粗了易突出面,大拇指盖三分之一的宽窄就正合适,面和汤都是巅峰。我从初中开始吃肉丝面,吃了好多年,一点也不厌。后来我弟高中住宿,我妈有时候去送饭,我弟弟总说下回还吃肉丝面,不给我爸的饺子一丁点面子。

    我妈做手擀面也很好吃,擀出来的细面条口感瓷实而不噎人,擀出来的宽面条吃起来滑溜又有劲。手擀宽面的吃法中,我最爱吃糖水宽面。按照煮面的正常程序煮就行,不过是把面下在糖水锅里罢了,或者可以先下面条,后倒糖入锅,但没有先熬好糖水再下面那么甜。

    夏天适宜吃凉面。面煮好后,用笊篱捞出来,浸到冷水中一会儿,后盛到碗里,泼上准备好的浇头,一碗凉面就做好了。浇头也是清爽的,不宜重油,放什么菜随心意,我妈常放豆角、菠菜、小青菜、菜瓜等,桌上再摆上一碟拍黄瓜、一碟拌藕片之类的凉菜,就着吃,面香瞬间提升一个层次,夏天的胃口就都在这儿了。凉面吃完不出汗,除非你吃辣,我家夏天常吃大蒜,剥开蒜皮就着面吃,面香就又上了一个层次。

    豆面条如今算是样稀罕物,白面多了,杂面就稀罕了。我妈和我奶奶都经历过食物紧缺的时候,杂面吃得多,因而对杂面不太有好感,但只有豆面一直都喜欢。拿豆面掺白面(小麦面粉)蒸豆面馒头、豆面糖包、豆面咸包都好吃得很,不一样的口感,比小麦面更有一股好吃劲儿。吃豆面条讲究配菜,老一辈的人爱放萝卜缨子和蔓菁。萝卜缨子晒干存放,吃的时候放一点。你要是坐在我奶奶堂屋里,眼睛随便一瞅,就能看见土墙上挂着一网兜的萝卜缨子。地里蔓菁长得正好的时候是我奶奶最爱吃豆面条的时候。白萝卜也行,不过是蔓菁的替代品。蔓菁煮熟吃起来绵软,没有味道,我回回都挑给别人,只要有豆面条,不放菜我也吃得下。豆面总是很少,小时候吃豆面条像过年一样。

    我爸烧菜喜重油重盐,我妈烧菜清清淡淡的很合我胃口,不过偶尔重油重盐也蛮有意思,比如说过年烧肉的时候。所以我爸跟我妈做出来的蒸面条口感也不一样,我妈蒸出来的面条要干硬一点,我爸蒸出来的则湿软肥腻一些,加的水量不一样。面条要选用鲜切面,绵软又有嚼劲,先放在蒸屉上蒸,蒸得七八分熟之后再倒进炒菜锅里,翻炒搅拌,让面条跟炒菜混一起,颜色不够酱油来凑,我爸常说不放酱油或酱油放少的蒸面条白歪歪的,看着就没胃口。搭配的炒菜常是由豆芽或豆角掺上肉丝炒制。另外,蒸至七八分熟的面条吃起来也很好吃,不加调料自有一股面香,我经常掐着点去厨房光明正大地“偷吃“。

    我姐姐煮的鸡蛋面好吃,但我说不上来怎么好吃。鸡蛋花搅得碎碎的,吸溜一口面就能吸溜进浓香的鸡蛋汤,味道很好,我已很久未吃到了。还有烩面,我吃的很少,虽说是河南的名产。只记得高中时吃过一回,大抵是秋末,夜色配着那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烩面,平添了些味道。对了,那是我爸去学校看我时,带我去学校外头吃的面,那再加上校外的自由、爸爸的陪伴,纵然那碗绘面面多肉少、汤味寡淡,也足够成为深埋我心底、使我经年不忘的美味了。

    还有在南京夫子庙吃过的锅盖面,在大学吃过的番茄盖浇面,在杭州实习吃过的炸酱面、片儿川,工作后自己做的焖面,都很好吃,我一碗接着一碗地吃掉了这么多面,有些吃面的记忆浅浅的,有一些则深刻地印在脑袋里,我慢慢的发现,美味的或许是食物本身,美好的却不止食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