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死的爱情!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变故(上)

    就在他们想着多赚些钱时,他们店铺却出事了。

    当第一个满脸红痘顾客找上门来时,他俩都还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还以为只是那顾客过敏,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无论什么品牌化妆品都有人过敏,他俩赔礼道歉,又给那顾客换了其他产品,回头却有更多顾客找上门来了,症状都差不多,三五个不重视,七八个甚至十多个人,每隔段时间就有人找来,就不能不当回事了。

    当峰子把电话打到进货上家时,电话接通,刚说明情况,那边就把电话挂了,再打过去,却是关机。峰子有些慌了,照着产品生产厂家打过去,不是空号,也没停机或关机什么的,而是根本无人接听!峰子偷偷调查这化妆品,却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化妆品就是个“三无产品”,彻彻底底假牌子!

    他俩商量,赶紧把剩下产品卖完,换成别家正规产品。所以那段时间,他们店几乎以白送价格进行促销。两口子捂着胸口卖那些化妆品,因为卖出去的都是利润啊,毕竟现在赚来的钱除却峰子之前拿出去的那两万五,剩下的都压在货上了,赔钱大甩卖。他们遇到过敏的客人,那态度更好了,退货又退钱,只想赶紧息事宁人。即便如此还是出事了。

    不久工商局的人就上门了。他们说,接到顾客反映,他们商店卖假货。两边超市那些卖化妆品老板不再暗戳戳地眼看他们店了,而是倒背手瞧他们了。他们产品不用说,经不起查。最后他们产品全部被没收,峰子还被“约”走了,最后的最后,她和峰子爸妈托亲戚找关系,才把峰子弄出来,处罚结果是,罚款一万元!这下可栽了大跟头。之前他们所有投入,现在只剩下一个店面,还有一辆车!

    峰子出来后,他们店铺就改成普通化妆品店了,什么品牌化妆品都有,毕竟他们已没钱再签下其他且保险的品牌代理权。就连进货的钱,都是她又去娘家亲戚那边借的。峰子进去的消息,早就在他那边亲戚里传开了,一有风吹草动,他那边亲戚蹿得比兔子还快,借钱那是想也不用想的了。却说他们店铺改成普通化妆品店后,利润一下子就低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们店铺租期快到了,房东见之前生意不错,便趁机涨了五千块钱房租。别小看这五千块钱,那是纯收入少了五千,之前多五千,现在少五千,上下就有了一万块钱的差距。过了半年,他俩核对了账目,发现,这生意也没法做了,去掉高昂房租、水电,平均一个月就赚千把块钱,这点钱连他们房贷都不够,别说吃饭了,还有家里养着那辆小轿车。之前峰子还开着那辆车走亲戚串门,现在他两口子是连方向盘都不敢动了,整天把车放在库里趴窝,真应了那句话,买得起开不起啊。

    现在又该怎么办?朱晨晨还是觉得不行那就出去打工算了,两人出去打工,一年也有四五万收入,稳稳妥妥的。可每次她这样说,峰子就只闷头抽烟,一颗接一颗的,似乎还不死心。收益不好,他们就无心经营店铺,反过来生意越发冷淡了。就在他俩生意最难干时候,她又说出去打工的话,那天峰子抽着烟却突然说话了。他说:

    “老婆,咱再试一次好不?要是这次还不行,那就真出去打工!”

    随后峰子才说出在心里盘算很久的生意。其实那生意峰子还是从她这边知道的。之前朱晨晨是无意中说起的,那就是,跑百货。现在她娘家村里流行跑百货。

    跑百货,顾名思义,就是开车从LY进货,再去全国各地卖货,听起来跟古代卖货郎差不多,却很赚钱,听说进一车货,出去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二十天一个月,就能赚万儿八千,一个月跑两次货,就赶上一人打工一年的。她娘家村里现在几乎家家户户买箱货,跑百货。

    其实她娘家村子跑百货有历史了,还是在她小时候,就有人骑自行车驮着木箱跑百货,那是在改革开放没多久,小商品和物流都不发达年代,那时有几户发了些财,就弄得村里人心惶惶,很多人跟风买自行车做木箱跑百货,眼看这行当就要蓬**来了,可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超市开始在村里普及,人们买东西不再困难,自行车也落后了,这门生意就渐渐沉寂了,一直沉寂了十多年,直到物流高度发达的今天,才又兴起。

    这个本已淘汰的生意为何又兴盛起来呢?峰子分析认为,主要还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物流高度发展的机遇。以前骑自行车跑百货,基本都是在SD省内,驮得货物少,最要命的是村里商铺不再缺商品后,他们跑一趟百货赚得钱就太少了,一算还不如出去打工呢,就这样,这门生意消失了;而现在呢,SD省内虽然没这种赚差价机会了,可发展不如SD省的其他省份有啊,买个厢货车,装得又多,跑得又快,去得地方又广,于是这门生意又死灰复燃了!这门生意,虽然要自己开车自己进货卖货,整天在外跑,是辛苦的,可总也比给人家打工好啊!之前他就听朱晨晨说起过,当时他并没有这个心思,因为这个生意有个致命缺点。这个在后面说。可他现在两个生意都干得不成样子,哪还有嫌跑百货缺点的份?

    朱晨晨对这门生意不陌生,何况看到娘家村里那些人都赚了钱,才又同意峰子跑百货。

    可买厢货车、进货都需要本钱啊。不得已峰子把小轿车卖了,却只卖了两万多,还差许多呢,又去哪里借钱呢?峰子那边亲戚不用说了,算来算去,觉得还是要从老婆那边亲戚借钱,可老婆那边亲戚已借了不少了,尤其二姨家,这次又从谁家借,怎么开口呢?这时他们点子也正,正赶上朱晨晨大姨住院。峰子听说大姨生病住院,高兴得直拍大腿。

    峰子带着她,一天三顿去医院给大姨送饭,排骨汤,鸡汤啊,甲鱼汤,换着花样送,再配上肉包子,肉饼或者烧饼卷、肉火烧的啊等等。她大姨得的也不是大病,动了手术,住半个月就能出院。那半个月他俩不论阴天下雨,天天送饭不落,可把大姨和大姨夫感动坏了。那忠厚大姨夫自个都先说话了,峰子啊要有什么困难以后就言语声。这期间峰子还是只字未提。就在出院的前两天,峰子才皱着眉说,想去跑百货,车都买好了,就差点钱进货,还说放心好了,知道大姨家日子紧巴,一有了钱立刻还,最多用半年!大姨夫家一直以来日子过得太穷,平时亲戚邻居都不太看得起他们家,更别提帮忙了,本来看到峰子天天送饭就感动得不行了,这时听到峰子借钱,话里话外那样善解人意,还有什么可说的,当即就答应了,而且对峰子借钱数目没皱眉。他俩从大姨夫家借走了一万块钱。这一万块钱,跟之前从二姨家借走的两万比起来似乎不多,也不够,但对大姨夫和峰子两家意义不同。

    先说大姨夫家。这笔钱对大姨家可不是小数目。大姨夫家是朱晨晨所有亲戚里面最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还在上大学,二儿子已上初中,家住在山沟沟里,土地除了山地就是山地,那种地只能种点高粱、地瓜之类农作物,连面粉都要买着吃,大姨夫又没什么本事,一年到头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全家就靠他那点不稳定工资过活,年年打工年年光,现在家里还住着漏雨瓦房。关于大姨家的贫穷,在亲戚间流传着这样故事,大姨家去了亲戚,没钱买菜,大姨就去菜园子里薅把韭菜什么的,家里有养的鸡,鸡下蛋,于是他家待客常菜就是韭菜打鸡蛋,有食材炒菜却难,因为他家长年油吃不太上,客人常听到大姨在厨房里用铲子把猪油桶铲得刺啦作响,随即就闻到了糊味,别人家韭菜打鸡蛋,是焦黄碧绿,他家韭菜打鸡蛋,是焦黑蔫绿。有时大姨忙着做饭就让女儿炒,于是韭菜打鸡蛋就糊得更厉害了。糊味飘出来时,大姨在面板上扯着嗓子朝灶台大喊:

    “秀儿,再炝炝锅,炝炝锅!”

    大姨家女儿叫秀儿。炝锅意思是再去铁皮油罐里刮点油。厨房响起刺耳铁皮声,糊味却不止,大姨也不好意思再说炝锅的话了,只是扯着嗓子喊:“秀儿,秀儿!”

    秀儿立刻明白母亲的话。于是一盘炒鸡蛋,至少要两次“秀儿”……

    峰子开口借钱当天,大姨夫就让大学放假的大儿子,拿存折连忙去二姨家村里银行里取了一万块钱,第二天就送到了医院。大姨和大姨夫结婚快二十年了,也没赚下几万块钱。却说第二天峰子接到去医院拿钱电话后,她见峰子没进厨房意思,便要亲自去。

    “还做什么饭!一会咱去了,都过点了,大姨和大姨夫应该都吃过了。”

    她怔了怔,想了想,觉得也是那个理,本来就不愿做饭,便放弃了。

    这一万块钱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够,但对他们意义是,这一万块钱是个敲门砖!第三天一早,峰子就拉着她去了她小姨家。在她那些亲戚中,就属二姨和小姨富有。当然小姨家富有,并不是小姨有多有本事的好老公,而是全赖小姨有个好老公公。

    小姨老公公是那村前支书,把持王家岭十多年,在他当村一把手那十多年里,上级拨下来修路款子,占了,拨下来建自来水钱,吞了,水库卖的钱,昧了,每年提留款明目张胆加码,多出的钱,贪了,村里土地快要贱卖光了,合同不到期,没事,随便找个理由,再卖,所有钱,私了;村里上上下下,边边角角,除了人口和口气,能卖的都卖了,以至于王家岭之后村支书都干不长,每新上来村支书摩拳擦掌本以为“大有作为”,看了账目才知道,已是烂摊子,甚至是烫手山芋,弄不好还是背锅侠,骂句娘,赶紧丢给下一位,闪了,之后村支书都如此。王家岭地处山后小平原,小姨老公公退下来前,占了村里很多土地,多到种不过来,村里到处都是她家土地,于是小姨夫不用出去打工,整年在家种地,还有种不过来土地,就只好种上了杨树。于是王家岭抑郁葱葱,可以改名叫杨树岭了……

    峰子去小姨家,照例带了许许多多东西,照例在吃饭前不提借钱事,照例是闲谈,闲谈中,峰子知道了小姨夫现在正犯愁,原因是他不想在家里种地了,他家二十多亩土地忙活一年,累得七死八活的,因为他母亲年轻时就没出过力,前村支书父亲又腿脚不灵活,小姨体质弱,只能在家洗洗涮涮看孩子,家里农活基本全靠小姨夫忙活,关键是拼死拼活在地里干,去掉化肥农药的,还不如找个工作赚得多呢,以至于他陆续在地里种上杨树,准备出去,可他又不知道出去干什么工作。这下峰子眼睛亮了。

    “跑百货啊!现在多赚钱,一趟货弄好了就能赚个五六千甚至七八千,这不,我和晨晨正打算买辆厢货车跑百货呢,只是缺点本钱,要不咱两家合伙买车跑百货?”

    小姨夫一听就来了精神。之前他对跑百货就有耳闻,却从来不知道能赚这么多。当然他又有担心,因为他父亲现在开小卖部,他自然知道跑百货卖的“LY货”是个什么货色。

    LY是北方小商品集散地,有北方小义乌之称,当然鱼目混珠,假冒伪劣尤其严重,以至于在鲁西南地区“LY货”成了假货代名词。买的东西用不久坏了,人们甩出的第一句是,肯定是买到LY货了!跑百货从早年开始就是从LY进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去***如说圆珠笔芯吧,LY圆珠笔芯看着跟正品一模一样,但写字只能写一页纸,因为只有笔头那点是真正油墨;比如刷锅用的钢丝球吧,正规是不锈钢,可以用很久,LY货是铁丝的,沾过水放两天就上锈,锈了就断裂,用着用着就散了;再比如老鼠药吧,不用还好,谁用谁家老鼠又大又多,因为那假的老鼠药成了老鼠的粮食,每次把老鼠撑得肚饱溜圆,醉不楞登的,看见猫都不怕,吃了还想吃,口耳相传的,把周边老鼠都招来了,当然那老鼠药也有人夸好,只有吃老鼠药寻短见的家人竖起大拇指,大夸“LY货”好!所以这生意从娘胎里就是半卖半骗的行当,这也是之前跑百货消失匿迹另个原因。当然现在随着时代发展,“LY货”制造商也发展了,不再那么伪劣,知道坑人也要有底线,笔芯可以不好用,但至少能用,钢丝球可以掺铁丝,但用的时间不会太短了,老鼠药可以不药老鼠,但至少不让猫很难看……

    那些货物质量有所提升,本质却没变,所以现在跑百货的跟以前一样,打一枪换一个,从不去第二遍。小姨夫担心这买卖不长久。这也是峰子之前就听晨晨说过跑百货却没动心原因。峰子对于这顾虑早就想到了,对小姨夫也是对自己说:

    “这年头哪还有长远事?!现在LY货好太多了,退一步说,就是一锤子买卖,全中国那么大,赚过这圈钱,那也不少呢,往大了说,没有制造就没有伤害,源头在他们那呢,我们又不制造假货,只是假货搬运工,往小了说,你不骗……哦不,你不干有人干,谁干不是干?趁别人还没跑完,赶紧赚笔钱,有了钱到时再转行就是……”这话说得可一点假都没掺,可是峰子掏心窝子话。

    小姨夫听过峰子这番诚恳剖析后,只剩下“也是、也是”了,可又提出新的担心——两家合伙,若他和峰子两大老爷们跑百货,是不是太浪费劳动力了,毕竟一个司机和一个跟车的就能干。峰子听到这话暗自开心,正中下怀,他知道小姨夫真正心思是什么,于是道:

    “所以小姨夫先借我两个钱,等我和晨晨跑起来,趟好了路,你再干。”

    小姨夫担心的不是大老爷们跟车浪费,而是在担心最后那步,万一干不起来怎么办?他在听到峰子如此义薄云天后,借钱事欣然同意。至于借多少钱,峰子说话了:

    “你看家境那么不好大姨夫家,都借给我们一万块钱呢……”

    两万,满上!最后峰子成功从精明的小姨夫这轻松借走两万块钱。随后峰子又带她去了她舅家,她大姑家,她二姑家,还有她二姨的两个表姐家,说辞大同小异地分别地成功地借出了钱,她舅家一万,她大姑那一万,她二姑那两万,她二姨两个表妹家各五千,总计借了八万块钱,足够他俩买车、进货,而且还余出了一年房贷钱呢。朱晨晨看着峰子这波操作,愈发感觉他神了,越发明白了峰子的精明。

    闲话少说,手头上有了资金,他们立刻就去提了厢货车,开始了跑百货生意。

    峰子和朱晨晨去LY进货时,才知道这行现在多么火爆,这行是多么趋于饱和,每次进货都要排队,一排队就要排到两里开外,这不是夸张,而是实打实的数,这还是一家商铺情况,那小商品批发市场上店铺林立,小厢货车长龙是一条又一条。峰子问了下,一百个进货的有九十九个是他们县的,这让他咋舌,开车不出山东,到底可见跑百货的车。

    刚开始峰子跟随大众跑“近线”,比如跑中原几个省份,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方,跑不多远就能遇到同行,赚钱也远远没传说中那么高。一趟货,能纯赚个两三千块钱不等,时间嘛,那就看点子了,好卖的话十多天,不好卖的话可能就二十多天甚至个把月。中规中矩。不过,一趟货能卖七八千也不是完全虚构和夸张,真有人能赚到,峰子发现,跑百货赚钱的是真赚钱,不太赚钱的就是他这水平了,当然如此暴利生意也还有人赔钱,比如有人看到别人跑百货赚钱,脑袋一热就买了车,上了货,天大地大,却像没头苍蝇,好不容易去了个外省偏远农村小卖部,开口却难,羞于开口不说,开了口彼此都听不懂。跑百货也很吃苦,天天跑,吃不好,喝不好,睡觉去那些便宜旅馆,睡得自然不舒服,最难的是,若去贵州、重庆啊那些山区,山路十八弯,上山下坡,跑半天都不定遇一个村落、一个庄子,那时是最怕车出事故了,而在那种路况下,车子又常出毛病。跑百货赚钱的基本都是能说会道,还要会“寻思”,尤其后者,所以那些赚钱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线”,概不外宣。

    能说会道没问题。峰子也不愿当个中规中矩跑百货的,自然也研究起自己路线,很快他就真找到了,那就是去跑NMG、陕甘宁地区。那里地广人稀,跑百货的车少得可怜。在开辟了“新大陆”后,峰子生意果然如日中天,一趟货果真能赚到五六千,最多那趟货竟真赚了七千多,如此赚钱,回本指日可待。峰子卖高兴了,常常买提啤酒,刚开始是住了店弄两个菜再喝,后来天气炎热,峰子在吃午饭时,就忍不住干两瓶。那时她常劝他不要喝酒,不安全,再说遇到交警那就麻烦了啊。

    “没事儿!这里地广人稀,闭上眼都能开,危什么险,这遇个村子都难,更别说交警了!”

    跟车的朱晨晨每次都提心吊胆,回来后,跟亲戚吃饭不免就说起这件事,那些亲戚也都劝峰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毕竟现在交通法改了,逮到酒驾能直接吊销驾照。峰子在亲戚面前自然不那么说了,面带微笑,好好好是是是,乖得跟个宝宝似的,再跑百货时,却照干不误。俗话说,人不能太得意,得意就忘形,忘形就容易出事;俗话又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俗话还说,听人劝吃饱饭,顺风顺水峰子恰恰把那些俗话忘了,他们跑百货才三个月就出事了。